JVM之G1垃圾收集器

一、概述:

 

G1(Gra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核cpu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以及高概率满足GC停顿时间的同时,还兼顾高吞吐量的的性能特征

在JDK1.7版本正式启用,移除了Experimental的标识,是JDK 9以后的默认垃圾回收器,取代了CMS 回收器以及Parallel + Parallel Ol的组合。被Oracle官方称为“全功能垃圾收集器”

与此同时,CMS已经在JDK9中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在jdk8中还不是默认垃圾收集器,需要使用-XX:+UserG1GC来启用。

二、为什么叫G1

a、因为G1是一个并行回收器,它把堆内存分割为很多不相关的区域(Region)物理上是不连续的,使用不同的Region来表示Eden、幸存者0区、幸存者1区,老年代等。

三、G1回收器的特点:

a、并行与并发:

并行性:G1在回收期间,可以有多个GC线程同时工作,有效利用多核计算能力,此时用户线程STW

并发性:G1拥有与应用程序交替执行的能力,部分工作可以和应用程序同时执行,因此,一般来说,不会在整个回收阶段发生完全阻塞应用程序的情况。

b、分代收集:

(1)从分代上看,G1依然属于分代型垃圾收集器,它不区分年轻代和老年代,年轻代依然有Eden区和Survivor区。但从堆的结构上看,它不要求整个Eden区、年轻代或者老年代都是连续的,也不再坚持固定大小和固定数量。

如下图:

 

 (2)将堆空间氛围若干个区域(Region),这些区域中包含了逻辑上的年轻代和老年代。

(3)和之前的各类回收器不同,它同时兼顾年轻代和老年代,对比其他回收器,或者工作在年轻代或者工作在老年代。

C、空间整合

(1)CMS:“标记-清除”算法、内存碎片,若干次GC后进行一次碎片整理

(2)G1将内存划分为一个个的region。内存的回收是以region作为基本单位的

Region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实际可看作是标记-压缩(Mark-Compact)算法,两种算法都可以避免内存碎片,这种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尤其是当Java堆非常大的时候,G1的优势更加明显。

d、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即:软实时soft real-time)

这是G1相对于CMS的另一大优势,G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垃圾收集的时间不得超过N毫秒。

(1)由于分区的原因,G1可以之选取部分区域进行内存回收,这样缩小了回收范围,因此对于全局停顿情况的发生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2)G1跟踪各个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活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要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保证了G1收集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得进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3)相比与CMS GC,G1未必能做到CMS在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停顿、但最差情况要好很多。

四、缺点:

相较于CMS,G1还不具备全方位,压倒性优势。比如在用户程序运行过程中,G1无论是为了垃圾收集产生的内存占用(Footprint)还是程序运行时的额外执行负载(Overload)都要比CMS要高

从经验上来说,在小内存应用上CMS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G1,而G1在大内存应用上则发挥其优势。平衡点在6-8GB之间

五、参数设置:

-XX:+UserG1GC 手动指定使用G1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XX:  +G1HeapRegionSize 设置每个Region的大小,值是2的幂,范围是1MB到32MB,默认是堆内存的1/2000,目标是根据最小的Java堆大小划分出约2048个区域。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期望达到的最大GC停顿时间指标(JVM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是200ms

-XX:ParallelGCThread 设置STW时GC线程数的值,最多设置为8

-XX:ConcGCThread 设置并发标记的线程数,将n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ParallerlGCThreads)的1/4左右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 设置出发并发GC周期Java堆占用率的阈值。超过此值,就出发GC,默认值是45.

六、G1的使用

G1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化JVM性能调优,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三步即可完成调优:

第一步:开启G1垃圾收集器

第二步:设置堆的最大内存

第三步:设置最大的停顿时间

G1中提供了三种垃圾回收模式:YoungGC、Mixed GC 和Full GC,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触发。

七、G1 使用的场景:

 八、region的使用:

a、概述:使用G1收集器时,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成2048个大小相同的独立Region块,每个Region块大小根据堆空间的实际大小而定,整个被控制在1MB到32MB之间,且为2的N次幂,即1MB、2MB、4MB、8MB、16MB、32MB、可以通过-XX:G1HeapRegionSize设定。所有的Region大小相同,且在JVM生命周期内不会被改变。

虽然还保留有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他们都是一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通过Region的动态分配方式实现逻辑上的连续。

b、图解:

 一个Region有可能属于Eden,Survivor 或者 Old/Tenured 内存区域,但是一个region只可能属于一个角色。图中E 表示该region 属于Eden内存区域,s表示属于Survivor 内存区域,o 表示属于Old内存区域。途中空白的表示未使用的内存空间。

G1 垃圾收集器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存区域,叫做Humongous 内存区域,如图中的H块。主要用于存储大对象,如果超过1.5个region ,就放到H

c、设置H的原因:

对于堆中的大对象,默认直接分配到老年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大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Humongous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大对象,如果一个H区域装不下一个大对象,那么G1会寻找连续的H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H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Full GC。G1的大多数行为都把H区域作为老年代的一部分来看待。

d、region 分配方式:

 九、G1垃圾回收器的主要环节:

 图解:

 应用程序分配内存,当年轻代的Eden区用尽时开始年轻代回收过程;G1的年轻代收集阶段是一个并行的独占式收集器。在年轻代回收期,G1 GC暂停所有应用程序线程,启动多线程执行年轻代回收。然后从年轻代区间移动存活对象到Survivor 区间或者老年代区间,也有可能是两个区间都会涉及。

当堆内存使用达到一定值(默认45%)时,开始老年代并发标记过程

标记完成马上开始混合回收过程,对于一个混合回收期,G1 GC 从老年代区间移动存活对象到空闲区间,这些空闲区间也就成了老年代的一部分,和年轻代不同,老年代的G1 回收器和 其他GC 不同,G1的老年代回收器不需要整个老年代被回收,一次只需要扫描/回收一小部分老年代的Region就可以了,同时,这个老年代Region是和年轻代一起被回收的。

十、记忆集和写屏障

前提:

一个对象被不同区域引用的问题。

一个Region不可能是孤立的,一个Region中的对象可能被其他任意Region中对象引用,判断对象存活时,是否需要扫描整个Java堆才能保证准确?

在其他的分代收集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而G1更突出)

回收新生代也不得不同时扫描老年代?

这样的话会降低Minor GC 的效率。

解决如上问题:
无论G1还是其他分代收集器,JVM都是使用Remembered Set(记忆集)来避免全局扫描,

每个Region 都有一个对应的Remembered Set;

如图:

 每次Reference类型数据写操作时,都会产生一个Write Barrier(写屏障)暂时中断操作,

然后检查将要写入引用指向的对象是否和该Reference类型数据在不同的Region(其他收集器:检查老年代对象是否引用新生代对象);

如果不同,通过CardTable 把相关引用信息记录到引用引用对象的所在的Region对应的Remembered Set 中。

当进行垃圾收集时,在GC根节点的枚举范围加入Remembered Set中,就可以保证不进行全局扫描,也不会有遗漏。

十一、G1 具体收集过程:

 年轻代GC:

 

 备注:

 

 并发标记过程:

 混合回收:

 

 Full GC:

 十二、例子:

G1 正常的例子:

 

  • 4
    点赞
  • 3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G1 (Garbage-First) 垃圾收集器是一种用于 Java 应用程序的垃圾收集算法。它是自JDK 7u4版本后引入的一种全新的垃圾收集器G1垃圾收集器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分代垃圾收集器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停顿时间长、内存碎片化等。它采用了一种基于区域的垃圾收集方式,可以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是Eden、Survivor或Old区。 G1垃圾收集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标记所有从根对象直接可达的对象。 2.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在并发执行程序的同时,标记那些在初始标记阶段无法访问到的对象。 3. 最终标记(Final Mark):为并发标记阶段中发生改变的对象进行最终标记。 4. 筛选回收(Live Data Counting and Evacuation):根据各个区域的回收价值来优先回收价值低的区域。 G1垃圾收集器具有以下特点: - 并发执行:在执行垃圾收集过程时,尽可能减少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 - 分区回收:将整个堆划分为多个区域,可以根据需要优先回收垃圾较多的区域,从而避免全堆回收带来的长时间停顿。 - 内存整理:G1垃圾收集器会对内存进行整理,减少内存碎片化,提高内存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G1垃圾收集器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特定的场景下,如大堆情况下的长时间运行、对延迟要求非常高的应用等,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垃圾收集器的使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