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素数的介绍,以及介绍判断是否为素数的一篇博客,我会将方法一一列举出来方便大家理解和观看。
🍊
前言🍊
我们在C语言的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每次遇到这些数学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学习如何用代码的方法表示出来,加深理解,并且强化自己的能力,今天我们来看看素数
什么是素数🍊
质数(prime number)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质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或者更简单一点素数的定义:只能被常数1或自己整除,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正整数。
eg:如9 =1 * 9= 3 * 3 ,所以9不是素数
4=2*2,4可以写成比4小的数相乘,因此4不是素数。
2,比2小的自然数有0和1,它们无论怎么相乘,得不到2,所以2是素数。
3,比3小的自然数有0,1,2,它们无论怎么相乘,得不到3,所以3是素数。
5,比5小的自然数有0,1,2,3,4,它们无论怎么相乘,得不到5,所以5是素数。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介绍方法了 |
试除法🍊
暴力穷举法(2 - (i-1)):🍊
我们先来看看流程图
这是我们最基础的一种方法,虽然它的效率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后面的优化都是基于这个方法,所以要好好理解.
解释:假设i是我们要判断的数,我们就利用2 ~ i-1去模(%),如果 i % j (2~i-1)==0 ,就说明有一个数能够整除i,那么i就不符合素数的定义,就不是素数。
我们来看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scanf("%d", &i);
int j = 0;
for (j = 2; j < i; j++)
{
if (i % j == 0)
{
printf("%d不是素数\n", i);
break;
}
}
if (1 == i)
{
printf("1不是素数,请不要再输入");
}
if (i == j )
{
printf("%d是素数\n", i);
}
return 0;
}
我们也还是讲解一下代码的思路,首先,借助for循环测出是否有能够整除的数,如果有就break;如果是素数那么for循环的print就不会执行,但是最后j还是会++一下,即使已经不符合for循环的第二个判断条件,所以跳出for循环的就是素数,当然还有一个数要排除,就是不能输入1,因为1不是素数.
为了与后续的优化进行对比我们改变一下代码,让大家对效率有一个明显的理解。我们就从2-150开始进行测试效率 来看代码 |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试除多少次
for (i = 2; i <= 150; i++)
{
int j = 0;
for (j = 2; j < i; j++)
{
count2++;
if (i % j == 0)
{
break;
}
}
if (i == j)
{
printf("%d是素数 ", i);
count1++;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我们现在在2~150中找出了35个素数,但是一看要试除的次数,居然要2414次,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是正常的,我们现在就可以进行优化了
境界+1(2 - i/2)🍊
在上面的方法中我们是依靠2 -(i-1)去试除,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直接用
2 ~ i / 2去试除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16 是可以由 两个因子相乘得到,比如 2 * 8 ,实际上这两个因子必定有一个因子是小于等于要判断数的二分之一,16/2 =8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判断2~8就行。只要2 ~8中有一个数能被16整除就说明16不是素数。
>接下来看看这个方法能优化多少?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试除多少次
for (i = 2; i <= 150; i++)
{
int j = 0;
for (j = 2; j <=i/2; j++)
{
count2++;
if (i % j == 0)
{
break;
}
}
if ( j > i/2 )
{
printf("%d是素数 ", i);
count1++;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大家注意一下,这里最后面if的 判断条件,一定是要j>i/2才行,因为当2~i/2没有一个数能被整除时,j最后还是会++一下,最终大于i/2
看看能优化多少?
我们看到试除的次数是1294,而我们第一种方法是2414,可以说我们这个方法已经优化了一半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下一次优化!
境界再+1(去偶数)🍊
我们现在在研究2~150的素数判断优化过程,而实际在在2 ~150中还有很多偶数本身就可以去除,这也是一步很简单的优化,离我们最后的优化更近一步。也有人称去除有关2的合数,就是说去除有可以有2作为因子的数。
来看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试除多少次
printf("2是素数 ");
for (i = 3; i <= 150; i+=2)
{
int j = 0;
for (j = 2; j <=i/2; j++)
{
count2++;
if (i % j == 0)
{
break;
}
}
if ( j > i/2 )
{
printf("%d是素数 ", i);
count1++;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我们实际上只需要改变一下最外层的for循环,当然我们还不能漏掉2这个素数。
本来这个方法我应该放在更前面的,因为现在看起来去合数这个方法并没有增加多少效率。但是放在前面的话效果就会明显些。好,我们现在看结果与我们上一个方法对比我们去合数的方法只是从1294变成1220
虽然不明显但是还是能算得上优化。
境界再再+1 sqrt(i)🍊
实际上这个才是我们最应该掌握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如何优化。
>我们现在是从2~ √i 去试除,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数不是素数那么它一定是可以进行分解的,
分解成两个因子相乘的情况,
我们看上面12的因子,这么多因子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判断√12前面的就行,
为什么呢?
如果√12前面没有一个因子能被整除,那么后面(√12后面)就没有一个因子能够被整除,
因为因子都是要相乘的,比如2和6,我都已经判断2能够被整除,那我还需要判断后面的6吗?如果不是很肯定对不对就多试试多分解几组。
我们来看代码吧。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试除多少次
printf("2是素数 ");
for (i = 3; i <= 150; i+=2)
{
int j = 0;
for (j = 2; j <=sqrt(i); j++)
{
count2++;
if (i % j == 0)
{
break;
}
}
if ( j > sqrt(i) )
{
printf("%d是素数 ", i);
count1++;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这个代码需要在第二个for循环改变第二个判断条件,让j<=sqrt(i),并且还要在最后if的判断条件变为 j >sqrt (i) ,因为已经解释很多次这里我就不解释了。我们来看效率
我们最后试除的次数变成仅仅只要343了,还记得我们最开始有多少吗?我记得是2414,现在我们感受到优化的快乐了吗?
总得来说试除法的思路都差不多。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方法也是我们真正能够与别人方法不一样的一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筛选法🍊
我们筛选法还有一个名字叫,埃拉托斯特尼算法。这个名字念起来非常拗口,这是一个古希腊的名字。此人是个古希腊的大牛,是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的好友。他虽然没有阿基米德那么出名,但是也非常非常厉害,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文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并且还自创方法测量了地球直径、地月距离、地日距离以及黄赤交角等诸多数值。要知道他生活的年代是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时候中国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想见此人有多厉害。
思路
埃式筛法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用已经筛选出来的素数去过滤所有能够被它整除的数。这些素数就像是筛子一样去过滤自然数,最后被筛剩下的数自然就是不能被前面素数整除的数,根据素数的定义,这些剩下的数也是素数。
如果还不懂我就来解释一下,假如我们要筛选出120以内所以的素数,那我们就可以从2这个第一个素数开始,我们把因子中含有2的,也就是偶数全部筛选掉,简单理解就是去掉。然后我们从2的下一个素数开始,2的下一个素数是3,那么我们就把因子中有3的全部筛选掉,3的下一个素数又是谁?是5,然后我们再重复上面的过程,5 之后的素数是7,然后再再循环上面的过程。当7的循环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去找还有哪些数没有被筛掉,没有被筛掉的数就是素数。
给大家一个经典的gif加强理解
接下来我们看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筛掉多少次
int arr[151] = { 0 };//创建数组
for (i = 2; i <= 150; i++)//初始化
{
arr[i] = 1;
}
for (i = 2; i <= 150; i++)//用下标代表数字
{
if (arr[i]) //是1才进入if
{
int j = 0;
printf("%d ", i);//打印素数
count1++;
for (j = i+i; j <= 150; j += i)//把素数的倍数都赋为0;
{ //让下一个进入if的必定是素数 {
arr[j] = 0;
count2++; //
}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简单说一下代码思路,我是建立一个数组,
把应该筛掉的数全部变为0,
让被筛掉的那些数作为数组的下标。
比如我从2开始筛,2之后的偶数就无法打印,然后就是3,然后就是5,然后就是7,然后就是11。*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筛11吗?因为我们要筛的最大值为150,而√150的值是12.2。12.2是大于11的所以我们这次要多筛11(这里我不是很确定,大家看看就好,影响不大)
让大家看看筛选法的效率是多么的惊人。
234次就直接能够把2 ~150 的素数全部筛选完。
筛选法优化🍊
我们讲解一下优化的思路,
其实我上面筛选法的代码还是可以优化的,
为什么呢?
在最后我们是把有关的倍数数组全部赋值为0,
>但是假如这个数是12呢?
12我们在以2为筛选倍数的时候赋为0,
但是在以3位筛选倍数的时候又赋值为0。
这样就重复了。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如果不明白大家可以再看看那个gif相信大家可以发现这个道理。
埃拉托斯特尼也注意到过这一点。
当 i=2 时,我们只需从 2 * 2 = 4 开始筛2的倍数;当 i=3 时,其实我们只需从3 * 3 = 9开始筛3的倍数 当 i = 5 时,我们应该从25开始筛。
for (j = i+i; j <= 150; j += i)
当i = 3时,优化前的代码我们是从6开始筛,但是6其实已经被作为2的倍数筛过一次,而3+3+3,也就是9还没有被筛。
当i = 5时,优化前的代码我们是从10开始筛,但是10也被作为2的倍数筛走,那15呢?对是的,被作为3的倍数筛走,那么20? 也不行只有25才行。
那么我们就发现了规律,我们应该从该素数的平方开始筛。
最后再来看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1 = 0;//用以统计素数的个数
int count2 = 0;//用以计算要筛掉多少次
int arr[151] = { 0 };//创建数组
for (i = 2; i <= 150; i++)//初始化
{
arr[i] = 1;
}
for (i = 2; i <= 150; i++)//用下标代表数字
{
if (arr[i]) //是1才进入if
{
int j = 0;
printf("%d ", i);//打印素数
count1++;
for (j = i*i; j <= 150; j += i)//把素数的倍数都赋为0;
{ //让下一个进入if的必定是素数 {
arr[j] = 0;
count2++; //
}
}
}
printf("\n素数的个数为%d", count1);
printf("\n试除的次数为%d", count2);
return 0;
}
最后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咱们来看看效率
芜湖!!!166!!!,看到这里的你被埃式筛法震惊了吗?说真的我被震惊了。
总结🍊
首先很感谢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真的很感谢有人能看我的博客,说真的我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真的很用心,我要感谢链接: 圣喵学长的博客,以及一些知乎上面的大佬的文章提供给我的参考。
通过这篇博客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算法的奥秘,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知乎上寻找更有难度的方法如欧拉筛等等。这篇博客到这里就结束了。
各位看官姥爷如果这篇博客有帮助到你,麻烦你动动小手点点赞吧,只需要一个赞就能让我高兴很久,^ _ ^.如果有任何错误有麻烦在评论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