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RPC框架-学习笔记

1 基本概念

1.1 本地函数调用

1.2 远程函数调用

 

1.3 RPC概念模型

5个模型组成:User、User-Stub、RPC-Runtime、Server-Stub、Server

 

1.4 一次RPC的完整过程

1.4.1 IDL (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文件

IDL通过一种中立的方式来描述接口,使得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对象和用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相互通信

1.4.2 生成代码

通过编译器工具把IDL文件转换成语言对应的静态库

1.4.3 编解码

从内存中表示到字节序列的转换称为编码,反之为解码,也常叫做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1.4.4 通信协议

规范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内容和格式。除必须的请求/响应数据外,通常还会包含额外的元数据

1.4.5 网络传输

通常基于成熟的网络库走TCP/UDP传输

1.5 RPC的好处

  1. 单一职责,有利于分工协作和运维开发
  2. 可扩展性强,资源使用率更优
  3. 故障隔离,服务的整体可靠性更高

1.6 RPC带来的问题

  1. 服务宕机,对方应该如何处理?
  2. 在调用过程中发生网络异常,如何保证消息的可达性?
  3. 请求量突增导致服务无法及时处理,有哪些应对措施?

2 分层设计

2.1 编解码层

2.1.1 生成代码

2.1.2 数据格式

  • 语言特定的格式:许多编程语言都内建了将内存对象编码为字节序列的支持,例如Java 有 java.io.Serializable
  • 文本格式:JSON、XML、CSV 等文本格式,具有人类可读性
  • 二进制编码:具备跨语言和高性能等优点,常见有Thrift的 BinaryProtocol,Protobuf 等

2.1.3 二进制编码

TLV编码:

  • Tag:标签,可以理解为类型
  • Lenght:长度
  • Value:值,也可以是个TLV结构

2.1.4 选型

  • 兼容性
  • 通用性
  • 性能

2.2 协议层

2.2.1 概念

2.2.2 协议构造

2.2.3 协议解析

2.3 网络通信层

2.3.1 Sockets API

2.3.2 网络库

3 关键指标

3.1 稳定性

3.1.1 保障策略

  • 熔断:保护调用方,防止被调用的服务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整个链路
  • 限流:保护被调用方,防止大流量把服务压垮
  • 超时控制:避免浪费资源在不可用节点上

3.1.2 请求成功率

        通过负载均衡和重试来提高请求成功率

3.1.3 长尾请求

3.1.4 注册中间件

 

3.2 易用性

  • 开箱即用:合理的默认参数选项、丰富的文档
  • 周边工具:生成代码工具、脚手架工具

3.3 扩展性

  • Middleware
  • Option
  • 编解码层
  • 协议层
  • 网络传输层
  • 代码生成工具插件扩展

 

3.4 观测性

  • Log、Metric、Tracing
  • 内置观测性任务

 

3.5 高性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withunH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