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详解——物理层

本文详细介绍了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包括物理层的作用、信道类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信噪比、带宽限制和多路复用技术(如频分、时分、码分多路复用)。同时,提到了物理层协议和相关设备如调制解调器、中继器和集线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阅读本篇文章之前建议您了解信道及工作栈的基本原理,详情可以观看OSI七层模型详解——信道与协议栈

OSI模型概述

OSI全称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本系列主要讨论OSI抽象概念模型,忽略该模型的具体实现(OSI protocols)
OSI模型分为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

OSI模型-物理层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直接和物理介质打交道,使物理层以上的层级不必担心物理学的问题
物理信道类型

  • 有线信道以导线为传输媒质,信号沿导线进行传输
    有线信道主要有:明线,双绞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纤

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本身是裸线或者带绝缘层的导线,传输损耗低,但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