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例题考点

同步异步消息

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传递的区别?_异步消息和同步消息区别-CSDN博客

同步消息的例子

  1. 多方电话会议:在多方电话会议中,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实时听到彼此的声音,实现语音信息的同步传输。这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中的同步传输,即数据同时发送到多个目标的过程。
  2. 实时翻译:当使用实时翻译软件时,用户说出的语音会立即被转化为文字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实现语音和文本的同步传输。这种即时的翻译体验也体现了同步消息的特点。
  3. 直播:直播平台将现场视频实时传输给多个观众,确保观众能够同步观看到现场情况。这也是同步传输的一个典型例子。

异步消息的例子

  1. 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通信中,发件人发送邮件后,收件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查看邮件,而不必立即回复。这种通信方式允许信息的异步传输,即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不在同一时间点。
  2. 社交媒体发帖: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或状态时,关注者或粉丝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查看和回复,而不是即时地进行互动。这也体现了异步消息的特点。
  3. 文件传输: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发送者将文件发送到接收者的设备,但接收者可以在文件传输完成后选择立即下载或稍后下载。这种灵活性也体现了异步传输的优势。

继承封装多态

一、继承

概念: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允许一个类(子类)基于另一个类(父类)的定义来构建。子类会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添加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方法。

生活化例子

想象一个家庭,父亲(父类)有一辆车和一套房子。他的儿子(子类)在成年后,不仅会继承这辆车和房子(继承父类的属性),还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购买了一艘游艇(添加自己特有的属性)。同样,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一些行为习惯,比如喜欢阅读(继承父类的方法),但他也可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爱好,比如喜欢弹吉他(添加自己特有的方法)。

二、封装

概念:封装是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包裹在一个类中,并且只对外提供必要的接口,隐藏内部的实现细节。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生活化例子

以一辆汽车为例,汽车的内部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隐藏的(封装起来),用户只需要知道如何操作汽车的基本功能,比如启动、加速、减速、转向等。这些操作都是通过汽车提供的接口(如方向盘、油门、刹车等)来实现的。用户无需了解汽车内部的复杂机械结构,就可以轻松驾驶汽车。

三、多态

概念:多态是指允许一个接口被多种数据类型所实现,或者说一个接口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多态通常通过方法重写和方法重载来实现。

生活化例子

以动物为例,不同的动物都有“叫”这个行为(接口),但是不同的动物“叫”的方式和声音是不同的(多种实现)。比如,狗会“汪汪”叫,猫会“喵喵”叫,而牛则会“哞哞”叫。这些不同的叫声就是多态的体现,即同一个行为(叫)在不同的对象(狗、猫、牛)上有不同的表现。

综上所述,继承、封装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三大核心概念。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编程实践中。

面向对象的七种关系

1. 继承

概念: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例子:在家庭中,孩子(子类)继承父母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如眼睛颜色、说话方式等。但孩子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行为。

2. 实现

概念:一个类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承诺提供接口中定义的方法。

例子:一个人(类)实现了“运动爱好者”接口,承诺要提供接口中的“跑步”、“游泳”等方法。这个人通过实际去跑步、游泳来实现这些方法。

3. 关联

概念:描述两个或多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通常通过类的属性来表达。

例子:在图书馆系统中,书(类A)和读者(类B)有关联关系。读者有一个属性是“借阅的书”,这是一个书的列表,表示读者借阅了哪些书。

4. 聚合

概念: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但部分对象可以独立于整体对象存在。

例子:一个家庭(整体)由多个成员(部分)组成,但成员可以独立存在,例如他们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工作或学习。

5. 组合

概念:与聚合类似,但表示的关系更强。在组合中,部分对象不能脱离整体对象而单独存在。

例子:一支乐队(整体)由多个乐手(部分)组成,乐手不能脱离乐队而单独存在,因为他们的演奏是为了整个乐队的表演。

6. 依赖

概念:一个类依赖于另一个类的定义,通常是为了使用其服务或数据。

例子:一个学生(类A)写论文时依赖于图书馆(类B)提供的书籍资料。没有图书馆提供的书籍资料,学生可能无法完成论文。

7. 泛化

概念:泛化是继承关系的逆过程,即多个子类共享一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例子:在动物世界中,猫、狗、鱼等都是动物(父类)的子类,它们共享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行为(如繁殖、呼吸等)。这里,猫、狗、鱼是对动物这个更一般概念的特殊化,而动物则是对这些更具体概念的泛化。

归纳

  • 继承表示子类对父类属性和方法的继承。
  • 实现表示类对接口中定义方法的承诺和实现。
  • 关联表示类之间的某种关系,通常通过属性来表达。
  • 聚合和组合都表示“整体-部分”关系,但聚合中的部分可以独立存在,而组合中的部分则不能。
  • 依赖表示一个类对另一个类服务的依赖。
  • 泛化是继承关系的逆过程,表示多个子类共享一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OOA面向对象分析

概念

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面向对象编程,它是一种使用对象及其相互作用设计应用和计算机程序的编程范例。OOP强调以对象作为程序设计的基本单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通过类和对象来实现程序的模块化。

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是面向对象分析,它是确定需求或者业务的角度,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业务。OOA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映射到问题域的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用户的功能需求,以及满足用户所需的系统部件及其结构。

具体来说,OOA的过程包括:

  1. 明确用户需求:OOA的输入是用户需求,这是分析过程的起点。

  2. 建立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将现实世界映射为完整的面向对象的模型。这个模型可能包括用例图(说明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及使用者)、类图(说明系统应具有的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及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图等。
  3. 确定系统结构和功能:通过分析,确定系统应提供哪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应由哪些对象构成。
  4. 建立边界:OOA的使用范围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定义,包括商业或企业级、业务范围层次和应用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对象模型都着重于特定的需求和功能。

归纳起来,OOA是面向对象编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它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现实世界的问题,为后续的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提供基础和指导。通过OOA,可以确保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生活化解释

概念
OOA是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它主要是从现实世界的业务或需求出发,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这些业务或需求,将其转化为计算机系统中的对象、属性、关系和行为。

生活化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家庭聚会的组织过程,现在我们可以使用OOA的概念来分析并设计这个过程。

  1. 明确需求
    • 就像组织家庭聚会前,我们需要明确聚会的目标、参与人员、时间、地点等信息。
    • 在OOA中,这就是明确需求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 识别对象
    • 在家庭聚会中,我们可以识别出多个对象,如“主持人”、“参与者”、“食物”、“饮料”、“活动”等。
    • 在OOA中,我们需要识别出系统中的所有对象,并明确每个对象的职责。
  3. 定义对象的属性
    • 例如,“参与者”对象可能有“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 “食物”对象可能有“名称”、“种类”、“数量”等属性。
    • 在OOA中,我们需要为每个对象定义其属性,这些属性描述了对象的特征。
  4. 定义对象的方法(或行为)
    • “主持人”对象可能有“宣布聚会开始”、“组织活动”等方法。
    • “参与者”对象可能有“签到”、“参与活动”等方法。
    • 在OOA中,我们需要为每个对象定义其方法,这些方法描述了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5. 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
    • 在家庭聚会中,“主持人”和“参与者”之间存在关系,如“主持人”负责“组织活动”,“参与者”参与这些活动。
    • “食物”和“饮料”也可能与“活动”有关,如在某些活动中提供特定的食物或饮料。
    • 在OOA中,我们需要明确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关联、聚合、组合等。
  6. 构建模型(设计系统结构)
    • 在家庭聚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流程图、表格或其他工具来构建整个过程的模型。
    • 在OOA中,我们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等工具来构建系统的模型,包括类图、对象图、交互图等。

归纳
OOA的过程就像是在组织一个家庭聚会时,我们如何识别参与人员、食物、活动等对象,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职责。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或需求转化为计算机系统中的对象模型,为后续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基础。

例题1

1.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而讲述的一个著名比喻。大略如下:

假定一些从小被绑着不能转身的人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洞口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往来木偶的影子。这些人一直以为影子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某个人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影子。

当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事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摹本。

请结合洞穴比喻论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与启示。

答: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使用的一个强有力的比喻,旨在阐述人们对于认知世界的局限性和误解。这个比喻可以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过程联系起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局限性的认知**:洞穴里的人被束缚着,只能看到洞壁上的影子,无法直接接触到真实的世界。这与我们在开始进行面向对象分析时所面临的情境相似。初始阶段,我们只能通过用户需求、文档和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需求和问题,而无法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和真实的需求。

2. **解脱束缚**:柏拉图提到,有一个人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了火光下的木偶,这使他认识到了原来的影子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世界在于火光下的木偶。在面向对象分析中,解脱束缚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通过分析、建模和设计来揭示问题的本质。这可能需要通过需求分析、领域建模等方法,探索用户需求背后的真实目标和问题。

3. **认识真实世界**:当洞穴中的人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真实世界时,他意识到洞穴里的一切只是影子和摹本,真正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我们需要力求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陷入表面的模型和解决方案,而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为用户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4. **抽象和建模**:洞穴比喻也强调了抽象和建模的重要性。在洞穴中,人们只能看到影子,而不能直接接触到真实的事物。因此,需要通过抽象和建模来描述真实世界的概念和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通过类、对象、关系等建模工具,可以将现实世界抽象成软件系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洞穴比喻提醒我们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抓住真实世界的复杂性,通过抽象和建模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为用户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 21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