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命令

一、文件与目录操作

步骤一: pwd 命令
格式: pwd
功能:显示当前所在目录(即工作目录)。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步骤二: ls 命令
格式: ls [ 选项 ] [ 文件 | 目录 ]
功能:显示指定目录中的文件或子目录信息。当不指定文件或目录时,显示
当前工作目录中的文件或子目录信息。
命令常用选项如下:
-a :全部的档案,连同隐藏档 ( 开头为 . 的档案 ) 一起列出来。
-l :长格式显示,包含文件和目录的详细信息。
-R :连同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来。
说明:命令 “ls –l” 设置了别名: ll ,即输入 ll 命令,执行的是 ls –l命令
[root@localhost ~]# ls -a /
. bin dev home lib64 mnt proc run srv tmp var
.. boot etc lib media opt root sbin sys usr
[root@localhost ~]# ls -l /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12 20 2021 bin -> usr/bin
dr-xr-xr-x. 5 root root 4096 12 20 2021 boot
drwxr-xr-x. 20 root root 3280 12 20 2021
[root@localhost ~]# ls -R /home/
步骤三: cd 命令
格式: cd < 路径 >
功能:用于切换当前用户所在的工作目录,其中路径可以是绝对路径也可以
是相对路径。
[root@localhost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pw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d ..
[root@localhost sysconfig]# ls
anaconda cpupower init kernel network-scripts selinux
authconfig crond ip6tables-config man-db rdisc sshd
cbq ebtables-config iptables-config modules readonly-root
wpa_supplicant
chronyd firewalld irqbalance netconsole rsyslog
console grub kdump network run-parts
[root@localhost sysconfig]# cd ./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pw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步骤四: mkdir 命令
格式: mkdir [ 选项 ] 目录
功能:用于创建目录。创建目录前需保证当前用户对当前路径有修改的权
限。参数 -p 用于创建多级文件夹。
[root@localhost ~]# mkdir test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test
[root@localhost ~]# mkdir -p /test/test1/test2
步骤五: rm 命令
格式: rm [ 选项 ] < 文件 >
功能: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常用选项 -r -f -r 表示删除目录,也可以用于
删除文件, -f 表示强制删除,不需要确认。删除文件前需保证当前用户对当
前路径有修改的权限。
[root@localhost ~]# rm -rf /test/
步骤六: cp 命令
格式: cp [ 选项 ] < 文件 > < 目标文件 >
功能:复制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 cp /etc/profile ./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profile test
步骤七: mv 命令
格式: mv [ 选项 ] < 文件 > < 目标文件 >
功能:移动文件或对其改名。常用选项 -i -f -b -i 表示若存在同名文件,则向用户
询问是否覆盖; -f 直接覆盖已有文件,不进行任何提示; -b 当文件存在时,覆盖
前为其创建一个备份。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profile test
[root@localhost ~]# mv profile test/
[root@localhost ~]# ls test/
Profile
步骤八: cat 命令
格式: cat [ 选项 ] [ 文件 ]
功能:查看文件内容。常用选项: -n 显示行号(空行也编号)。
[root@localhost ~]# cat -n test/profile
1 # /etc/profile
2
3 # System wide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for login setup
4 # Functions and aliases go in /etc/bashrc
5
6 # It's NOT a good idea to change this file unless you know what you
7 # are doing. It's much better to create a custom.sh shell script in
8 # /etc/profile.d/ to make custom changes to your environment, as this
9 # will prevent the need for merging in future updates.
10
11 pathmunge () {
12 case ":${PATH}:" in
13 *:"$1":*)
步骤九: tar 命令
格式: tar [ 选项 ] [ 档案名 ] [ 文件或目录 ]
功能:为文件和目录创建档案。利用 tar 命令,可以把一大堆的文件和目录
全部打包成一个文件,这对于备份文件或将几个文件组合成为一个文件以便
于网络传输是非常有用的。该命令还可以反过来,将档案文件中的文件和目
录释放出来。
常用选项:
-c 建立新的备份文件。
-C < 目录 > 切换工作目录,先进入指定目录再执行压缩 / 解压缩操作,可用于
仅压缩特定目录里的内容或解压缩到特定目录。
-x 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
-z 通过 gzip 指令压缩 / 解压缩文件,文件名为 *.tar.gz
-f< 备份文件 > 指定备份文件。
-v 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test
[root@localhost ~]# tar -cvf test.tar test
test/
test/profile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test test.tar
[root@localhost ~]# tar -zcvf test.tar.gz test
test/
test/profile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test test.tar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tar -zxvf test.tar.gz -C /opt/
test/
test/profile
[root@localhost ~]# ls /opt/
Test

二:用户操作

步骤一: useradd 命令
格式: useradd 用户名
9 功能:创建新用户,该命令只能由 root 用户使用。
[root@localhost ~]# useradd teacher
[root@localhost ~]# id teacher
uid=1000(teacher) gid=1000(teacher) =1000(teacher)
步骤二: passwd 命令
格式: passwd 用户名
功能:设置或修改指定用户的口令。
[root@localhost ~]# passwd teacher
更改用户 teacher 的密码 。
新的 密码:
无效的密码: 密码是一个回文
重新输入新的 密码:
passwd :所有的身份验证令牌已经成功更新。
步骤三: chown 命令
格式: chown [ 选项 ]
功能:将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改为指定的用户或组,用户可以是用户名或者
用户 ID ,组可以是组名或者组 ID ,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
列表支持通配符。选项 “-R” 表示对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进行相同
的拥有者变更。
[root@localhost ~]# chown teacher:teacher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ll
总用量 20
-rw-------. 1 root root 1241 12 20 2021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21 11 9 23:19 test
-rw-r--r--. 1 root root 10240 11 10 00:01 test.tar
-rw-r--r--. 1 teacher teacher 1008 11 10 00:02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chown -R teacher:teacher test
[root@localhost ~]# ll
总用量 20
-rw-------. 1 root root 1241 12 20 2021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teacher teacher 21 11 9 23:19 test
-rw-r--r--. 1 root root 10240 11 10 00:01 test.tar
-rw-r--r--. 1 teacher teacher 1008 11 10 00:02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ll test/
10 11
总用量 4
-rw-r--r--. 1 teacher teacher 1795 11 9 23:17 profile
步骤四: chmod 命令
格式: chmod [-R] 模式 文件或目录
功能:修改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选项 “-R” 表示递归设置指定目录下的所
有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模式为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表示,有三种表示方法。
1 ) 数字表示
3 个数字表示文件或目录的权限,第 1 个数字表示所有者的权限,第 2
数字表示与所有者同组用户的权限,第 3 个数字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每类
用户都有 3 类权限:读、写、执行,对应的数字分别是 4 2 1 。一个用户
的权限数字表示为三类权限的数字之和,如一个用户对 A 文件拥有读写权
限,则这个用户的权限数字为 6 4+2=6 )。
示例:
[root@localhost ~]# chmod 764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ll
总用量 20
-rw-------. 1 root root 1241 12 20 2021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teacher teacher 21 11 9 23:19 test
-rw-r--r--. 1 root root 10240 11 10 00:01 test.tar
-rwxrw-r--. 1 teacher teacher 1008 11 10 00:02 test.tar.gz
2 )字符赋值
用字符 u 表示所有者,用字符 g 表示与所有者同组用户,用字符 o 表示其他
用户。用字符 r w x 分别表示读、写、执行权限。用等号 “=” 来给用户赋
权限。
示例:
[root@localhost ~]# chmod u=rwx,g=rw,o=r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ll
总用量 20
-rw-------. 1 root root 1241 12 20 2021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teacher teacher 21 11 9 23:19 test
-rw-r--r--. 1 root root 10240 11 10 00:01 test.tar
-rwxrw-r--. 1 teacher teacher 1008 11 10 00:02 test.tar.gz
3 )字符加减权限
用字符 u 表示所有者,用字符 g 表示与所有者同组用户,用字符 o 表示其他
用户。用字符 r w x 分别表示读、写、执行权限。用加号 “+” 来给用户加
权限,加号 “-” 来给用户减权限。 12
示例:
[root@localhost ~]# chmod u+x,g+x,o-w test.tar.gz
[root@localhost ~]# ll
总用量 20
-rw-------. 1 root root 1241 12 20 2021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teacher teacher 21 11 9 23:19 test
-rw-r--r--. 1 root root 10240 11 10 00:01 test.tar
-rwxrwxr--. 1 teacher teacher 1008 11 10 00:02 test.tar.gz
步骤五: su 命令
格式: su [-] 用户名
功能:将当前操作员的身份切换到指定用户。如果使用选项 “-” ,则用户切换
后使用新用户的环境变量,否则环境变量不变。
[root@localhost ~]# su - teacher
[teacher@localhost ~]$ exit
登出

三:文本操作

步骤一: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 ,便进入了命令模式。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 vi
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切换到末行模式,用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root@localhost ~]# cd test
[root@localhost test]# vi profile
之后输入 i x : 会有相应的效果
步骤二: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下可以对文件执行写操作,编写完成后按 Esc 键即可返回命令模式。
步骤三:末行模式
如果要保存、查找或者替换一些内容等,就需要进入末行模式。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
令:
Set nu :每一行显示行号
r 文件名:读取指定的文件。
w 文件名:将编辑内容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内。
q :退出 vi
wq :保存文件并退出 vi
q! :强制退出 vi ,不管是否保存文档内容。

四:系统操作

步骤一: clear 命令
格式: clear
功能:清除屏幕。实质上只是让终端显示页向后翻了一页,如果向上滚动屏
幕还可以看到之前的操作信息。
[root@localhost test]# clear
步骤二: hostname 命令
格式: hostname [ 选项 ]
功能:用于显示和设置系统的主机名称。在使用 hostname 命令设置主机名
后,系统并不会永久保存新的主机名,重新启动机器之后还是原来的主机
名。如果需要永久修改主机名,需要同时修改 /etc/hostname 的相关内容。
常用选项:
-a 显示主机别名, -i 显示主机的 ip 地址。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localhost
步骤三: hostnamectl 命令
格式 1 hostnamectl
功能:显示当前主机的名称和系统版本。
格式 2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host-name>
功能:永久设置当前主机的名称。
示例:
13 [root@localhost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aster
[root@localhost ~]# bash
[root@master ~]#
步骤四 :ip 命令
CentOS 7 已不使用 ifconfig 命令,其功能可通过 ip 命令代替。
格式 1 ip link < 命令选项 > dev < 设备名 >
功能:对网络设备(网卡)进行操作,选项 add delete show set 分别对
应增加、删除、查看和设置网络设备。
示例:
[root@master ~]# ip link show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mode DEFAULT qlen 1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2: ens33: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mode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b7:35:be brd ff:ff:ff:ff:ff:ff
格式 2 ip address < 命令选项 > dev < 设备名 >
功能:对网卡的网络协议地址( IPv4/IPv6 )进行操作,选项 add change
del show 分别对应增加、修改、删除、查看 IP 地址。
示例: # 这里将 address 缩写为 addr
[root@master ~]# ip addr show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qlen
1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2: ens33: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b7:35:be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47.140/24 brd 192.168.47.255 scope global dynamic ens33
valid_lft 1610sec preferred_lft 1610sec
inet6 fe80::29cc:5498:c98a:af4b/64 scope link
14 15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步骤五: systemctl 命令
格式: systemctl < 命令选项 > service_name.service
功能:管理系统中的服务, “.service” 表示管理的服务均包含了一个
.service 结尾的文件,存放于 /lib/systemd/ 目录中,可以省略。命令选项
start restart reload stop status ,分别对应服务的启动、重启、重
新加载、停止和显示状态。另外选项 enable 表示开机时启动, disable 表示
撤销开机启动。
示例:
# 启动网络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art network
# 关闭防火墙,注意 CentOS 7 的防火墙服务名称改为 firewalld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查看 ssh 服务的状态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atus sshd
# 设置 ssh 服务开机启动
[root@master ~]# systemctl enable sshd
步骤六: reboot 命令
格式: reboot
功能:用于重新启动计算机,但是机器重启必须要 root 用户才有权限。
注意 : 本操作无需在平台系统执行
[root@master ~]# reboot
  步骤八: poweroff 命令
格式: poweroff
功能:用来关闭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且切断系统电源。如果确认系统中已经没
有用户存在且所有数据都已保存,需要立即关闭系统,可以使用 poweroff
命令。
注意 : 本操作无需在平台系统执行
[root@master ~]#
poweroff
步骤九: export 命令
格式: export [ 选项 ] [ 变量名 ]
功能:用于将 Shell 变量输出为环境变量,或者将 Shell 函数输出为环境变
量。一个变量创建时,它不会自动地为在它之后创建的 Shell 进程所知,而
命令 export 可以向后面的 Shell 传递变量的值。当一个 Shell 脚本调用并执行
时,它不会自动得到父脚本(调用者)里定义的变量的访问权,除非这些变
量已经被显式地设置为可用。 export 命令可以用于传递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
到任何子脚本。 常用选项:
-f 代表 [ 变量名称 ] 中为函数名称。
-n 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
环境中。
-p 列出所有的 Shell 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示例:
[root@master ~]# export -p # 列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root@master ~]# export MYENV=8 # 定义环境变量,并赋值 MYENV=8
步骤十: echo 命令
格式: echo [ 字符串 ]
功能:用于在终端设备上输出字符串或变量提取后的值。一般使用在变量前
加上 $ 符号的方式提取出变量的值,例如: $PATH 然后再用 echo 命令予以
出。
示例:
# 输出一段字符串 LinuxCool.com
[root@master ~]# echo "LinuxCool.com"
LinuxCool.com
# 输出变量 PATH
[root@master ~]#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步骤十一: source 命令
格式: source [ 文件 ]
功能:用于重新执行刚修改的初始化文件,使之立即生效,而不必注销用
, 重新登录。
示例: # 读取和执行 /etc/profile 文件
[root@master ~]# source /etc/profile

  • 8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