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闪付APP多活探索与演进:技术架构与未来展望

云闪付APP,作为中国银联与各商业银行、产业各方共建共享的移动支付战略产品,已经深入到5亿用户的生活中。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成为了一大挑战。为此,中国银联在云闪付APP中探索并实施了多活架构,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灾难恢复要求。

多活背景

业务情况

云闪付APP不仅提供银行卡管理、支付工具、出行支持和优惠权益等多种功能,还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地铁、公交等民生场景。其背后是超过1300个微服务的频繁调用,峰值QPS(每秒查询数)高达300万。这样的业务规模和复杂性要求系统具备极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技术情况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是确保企业在面临各种潜在灾难事件或重大业务中断时,能够持续运营并快速恢复关键业务功能的一套综合管理流程。中国银联在云闪付APP的多活架构中,严格遵守了国际和国家的BCM标准,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异地多活架构

流量分发与协同

云闪付APP采用异地多活架构,通过CDN和域名服务实现流量分发。APP启动时,首次请求发送至特定域名,根据返回的中心标识(如A中心、B中心等),后续请求会被分发至相应的中心。此外,APP内业务请求也会根据中心标识进行分流,确保请求被正确处理。

中心切换常态化

为了实现无缝的中心切换,云闪付APP采用了智能决策的自动化切换机制。切换依据包括交易成功率、CDN中心告警、请求时延等指标。通过微服务网关和CDN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流量的智能分发和中心切换的常态化。

数据同步与延时

异地多活架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数据同步与延时问题。云闪付APP通过中心标识机制解决了单用户跨中心登录和中心流量调整问题。同时,通过数据双向同步模型,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然而,数据同步仍面临资源消耗、监控、异构存储数据转化等问题,需要持续优化和改进。

总结与展望

云闪付APP的多活架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形成了开发与运维的多活操作指引,还产出了一系列可复用的多活基础组件。未来,云闪付APP将继续优化多活架构,实现组件化、多样化、融合化、智能化和透明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