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彬梁敬弘兄弟出品
高考赋分制解析——从理解规则到计算实践,一文读懂(原文链接)
引言
小明:这高考赋分制也太复杂了吧!我选了化学和地理,听说分数并非真正的卷面分,完全晕了!
李爸:我眼睛都看花了,也没搞明白这个换算逻辑。孩子选科在即,这可怎么办?
熊猫老师:别急!今天咱们就彻底搞懂高考赋分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 赋分制的由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赋分制为什么会出现,"熊猫老师走到黑板前,画了两组学生图案。
“想象一下:化学考试特别难,全省平均只有45分;而生物考试简单,平均高达75分。此时如果直接用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选化学的同学岂不是太吃亏了?”
李爸:“所以赋分制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竞技场’,让不同科目的成绩能够公平比较!”
"没错!"熊猫老师竖起大拇指,"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赋分办法的通知 闽教学【2019】7号》。官方平台的链接为:
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1904/t20190423_4855791.htm
赋分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差异,让各选考科目具有可比性!"
2. 赋分规则详解
"那具体怎么赋分呢?"小明迫不及待地问道。
熊猫老师笑着解释:“根据福建省教育厅文件,赋分规则分三部分:需赋分科目、等级划分和分数转换。物理、历史直接使用原始分,满分100分;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则需赋分转换,最终同样满分100分。”
小明举手问道:“为什么物理和历史不用赋分呢?”
"好问题!"熊猫老师点点头,"因为物理和历史是首选科目,每个学生必须二选一,它们被认为具有较强的区分度,所以直接使用原始分。
接下来是等级划分,"熊猫老师指着转盘上的五个彩色扇形,“赋分制将所有考生按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列,划分为5个等级,人数比例分别为:A级15%、B级35%、C级35%、D级13%、E级2%。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赋分区间:A级对应86-100分,B级71-85分,C级56-70分,D级41-55分,E级30-40分。”
教室里的同学们忙着记笔记,小明眨了眨眼睛:“这么说,无论哪个科目,前15%的学生都能拿到至少86分?”
3. 赋分制的模拟
"正是如此,我们用实际例子来感受一下赋分制的运作。"熊猫老师走到黑板前,“假设全省仅有20名同学参加高考化学考试,考题特别难,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熊猫老师迅速在黑板上列出了20名学生的成绩:
注:这是一个模拟输入,构造典型数据,假设高考只有20个考生参加化学测试。
小明:“哇,大家的卷面成绩惨不忍睹啊,几乎全员不及格,还有0分的。”
"嗯,让我们按照赋分制的规则来给这20名同学赋分,就没那么惨了。"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划了一条线。首先是按比例划分等级,全部20名同学按照之前说的比例划分,结果是:
A级(前15%):3人(20×15%=3)
B级(接着35%):7人(20×35%=7)
C级(接着35%):7人(20×35%=7)
D级(接着13%):2人(20×13%=2.6)
E级(最后2%):1人(20×2%=0.4)
注意,因为人数计算有小数,实际分配会有微调。在此例中,D级和E级的人数就有调整。
于是,20个学生的等级分就出来了。现在,让我们按照赋分制的规则来给这20名同学分配等级和赋分,如图所示。
小林好奇地问:“熊猫老师,为什么A级的原始分范围是60-66分?这是怎么确定的?”
"好问题!"熊猫老师解释道,"这是根据排名来确定的。我们看到排名第1到第3的同学,他们的分数分别是66、63和60分,所以A级的原始分范围就是60-66分。其他等级也是同样的道理。
注意,因为人数计算会有小数,实际分配可能会有微调。我们这个例子中,D级和E级的人数就有调整。于是,表格变得更完整一些了。
那这些同的赋分到底是多少呢?让我们看看几个具体同学的情况。
李学神:原始分66,排名第1,属于A级,是全部考生的最高分,直接得100分;郝厉害:原始分是60分,排名第3,也是A级,处于A级的下边界。获得A级最低赋分,即86分。
牛二爷:原始分是82分,排名第4,处于B级最高,得88分;甄聪明:原始分是50,排名第10,处于B级最低,得71分。
小牛:原始分是49,排名第11,处于C级最高,得70分;小强:原始分是40,排名第17,处于C级最低,得56分。
牛漂亮:原始分18,排名第18,处于D级最高,得55分;羊美丽:原始分8,排名第19,处于D级最低,得41分。
朱坚强:原始分0分,排名第20,处于E级最低(亦是全部考生最低),得30分。
如此,一些赋分就可填写了,如下图所示。
小明:"哇,100分都出现了,这下不惨了!不过,这些不处在头尾,而是位于中间的同学,如张丫霸,艾学习等,他们的赋分又该如何计算呢?
未完待续…
高考赋分制解析——从理解规则到计算实践,一文读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