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前往高级开发架构方向随笔(第四天)

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目录

JVM调优

  1. 概念
  2. 基本垃圾回收算法
  3. 垃圾回收面临的问题
  4. 分代垃圾回收详述1
  5. 分代垃圾回收详述2
  6. 典型配置举例1
  7. 典型配置举例2
  8. 新一代的垃圾回收算法
  9. 调优方法
  10. 反思

一、JVM调优的一些概念

数据类型

Java虚拟机中,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基本类型引用类型。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即:他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而引用类型的变量保存引用值。“引用值”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对象本身存放在这个引用值所表示的地址的位置。

基本类型包括: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Boolean,returnAddress

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类型数组

堆与栈

堆和栈是程序运行的关键,很有必要把他们的关系说清楚。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Java对象的大小

基本数据的类型的大小是固定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非基本类型的Java对象,其大小就值得商榷。

在Java中,一个空Object对象的大小是8byte,这个大小只是保存堆中一个没有任何属性的对象的大小。看下面语句:

Object ob = new Object();

这样在程序中完成了一个Java对象的生命,但是它所占的空间为:4byte+8byte。4byte是上面部分所说的Java栈中保存引用的所需要的空间。而那8byte则是Java堆中对象的信息。因为所有的Java非基本类型的对象都需要默认继承Object对象,因此不论什么样的Java对象,其大小都必须是大于8byte。

有了Object对象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计算其他对象的大小了。

Class NewObject { 
int count; 
boolean flag; 
Object ob; 
} 

其大小为:空对象大小(8byte)+int大小(4byte)+Boolean大小(1byte)+空Object引用的大小 (4byte)=17byte。但是因为Java在对对象内存分配时都是以8的整数倍来分,因此大于17byte的最接近8的整数倍的是24,因此此对象的大小为24byte。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型的大小。因为这种包装类型已经成为对象了,因此需要把他们作为对象来看待。包装类型的大小至少是12byte(声明一个空Object至少需要的空间),而且12byte没有包含任何有效信息,同时,因为Java对象大小是8的整数倍,因此一个基本类型包装类的大小至少是16byte。这个内存占用是很恐怖的,它是使用基本类型的N倍(N>2),有些类型的内存占用更是夸张(随便想下就知道了)。因此,可能的话应尽量少使用包装类。在JDK5.0以后,因为加入了自动类型装换,因此,Java虚拟机会在存储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

引用类型

对象引用类型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二、 JVM调优—基本垃圾回收算法

可以从不同的的角度去划分垃圾回收算法:

按照基本回收策略分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收时,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此算法最致命的是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

标记-清除(Mark-Sweep):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此算法执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同时,会产生内存碎片。

复制(Copying):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此算法把内存空间划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垃圾回收时,遍历当前使用区域,把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中。次算法每次只处理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因此复制成本比较小,同时复制过去以后还能进行相应的内存整理,不会出现“碎片”问题。当然,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内存空间。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此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按分区对待的方式分

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实时垃圾回收算法,即:在应用进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不知道什么原因JDK5.0中的收集器没有使用这种算法的。

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ng):基于对对象生命周期分析后得出的垃圾回收算法。把对象分为年青代、年老代、持久代,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算法(上述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回收。现在的垃圾回收器(从J2SE1.2开始)都是使用此算法的。

按系统线程分

串行收集:串行收集使用单线程处理所有垃圾回收工作,因为无需多线程交互,实现容易,而且效率比较高。但是,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即无法使用多处理器的优势,所以此收集适合单处理器机器。当然,此收集器也可以用在小数据量(100M左右)情况下的多处理器机器上。

并行收集:并行收集使用多线程处理垃圾回收工作,因而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理论上CPU数目越多,越能体现出并行收集器的优势。

并发收集:相对于串行收集和并行收集而言,前面两个在进行垃圾回收工作时,需要暂停整个运行环境,而只有垃圾回收程序在运行,因此,系统在垃圾回收时会有明显的暂停,而且暂停时间会因为堆越大而越长。

三、垃圾回收面临的问题

如何区分垃圾

上面说到的“引用计数”法,通过统计控制生成对象和删除对象时的引用数来判断。垃圾回收程序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即可。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解决循环引用。所以,后来实现的垃圾判断算法中,都是从程序运行的根节点出发,遍历整个对象引用,查找存活的对象。那么在这种方式的实现中,垃圾回收从哪儿开始的呢?即,从哪儿开始查找哪些对象是正在被当前系统使用的。上面分析的堆和栈的区别,其中栈是真正进行程序执行地方,所以要获取哪些对象正在被使用,则需要从Java栈开始。同时,一个栈是与一个线程对应的,因此,如果有多个线程的话,则必须对这些线程对应的所有的栈进行检查。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同时,除了栈外,还有系统运行时的寄存器等,也是存储程序运行数据的。这样,以栈或寄存器中的引用为起点,我们可以找到堆中的对象,又从这些对象找到对堆中其他对象的引用,这种引用逐步扩展,最终以null引用或者基本类型结束,这样就形成了一颗以Java栈中引用所对应的对象为根节点的一颗对象树,如果栈中有多个引用,则最终会形成多颗对象树。在这些对象树上的对象,都是当前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对象,不能被垃圾回收。而其他剩余对象,则可以视为无法被引用到的对象,可以被当做垃圾进行回收。

因此,垃圾回收的起点是一些根对象(java栈, 静态变量, 寄存器...)。而最简单的Java栈就是Java程序执行的main函数。这种回收方式,也是上面提到的“标记-清除”的回收方式

如何处理碎片

由于不同Java对象存活时间是不一定的,因此,在程序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如果不进行内存整理,就会出现零散的内存碎片。碎片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会导致无法分配大块的内存空间,以及程序运行效率降低。所以,在上面提到的基本垃圾回收算法中,“复制”方式和“标记-整理”方式,都可以解决碎片的问题。

如何解决同时存在的对象创建和对象回收问题

垃圾回收线程是回收内存的,而程序运行线程则是消耗(或分配)内存的,一个回收内存,一个分配内存,从这点看,两者是矛盾的。因此,在现有的垃圾回收方式中,要进行垃圾回收前,一般都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即:暂停内存的分配),然后进行垃圾回收,回收完成后再继续应用。这种实现方式是最直接,而且最有效的解决二者矛盾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当堆空间持续增大时,垃圾回收的时间也将会相应的持续增大,对应应用暂停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增大。一些对相应时间要求很高的应用,比如最大暂停时间要求是几百毫秒,那么当堆空间大于几个G时,就很有可能超过这个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垃圾回收将会成为系统运行的一个瓶颈。为解决这种矛盾,有了并发垃圾回收算法,使用这种算法,垃圾回收线程与程序运行线程同时运行。在这种方式下,解决了暂停的问题,但是因为需要在新生成对象的同时又要回收对象,算法复杂性会大大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也会相应降低,同时,“碎片”问题将会比较难解决。

四、分代垃圾回收详述(1)

为什么要分代

分代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以便提高回收效率。

在Java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象,其中有些对象是与业务信息相关,比如Http请求中的Session对象、线程、Socket连接,这类对象跟业务直接挂钩,因此生命周期比较长。但是还有一些对象,主要是程序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变量,这些对象生命周期会比较短,比如:String对象,由于其不变类的特性,系统会产生大量的这些对象,有些对象甚至只用一次即可回收。

试想,在不进行对象存活时间区分的情况下,每次垃圾回收都是对整个堆空间进行回收,花费时间相对会长,同时,因为每次回收都需要遍历所有存活对象,但实际上,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对象而言,这种遍历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可能进行了很多次遍历,但是他们依旧存在。因此,分代垃圾回收采用分治的思想,进行代的划分,把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放在不同代上,不同代上采用最适合它的垃圾回收方式进行回收。

如何分代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如图所示

虚拟机中的共划分为三个代: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年老点(Old Generation)和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其中持久代主要存放的是Java类的类信息,与垃圾收集要收集的Java对象关系不大。年轻代和年老代的划分是对垃圾收集影响比较大的。

年轻代:

所有新生成的对象首先都是放在年轻代的。年轻代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快速的收集掉那些生命周期短的对象。

年轻代分三个区。一个Eden区,两个Survivor区(一般而言)。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当Eden区满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Survivor区(两个中的一个),当这个Survivor区满时,此区的存活对象将被复制到另外一个Survivor区,当这个Survivor去也满了的时候,从第一个Survivor区复制过来的并且此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年老区(Tenured)”。需要注意,Survivor的两个区是对称的,没先后关系,所以同一个区中可能同时存在从Eden复制过来 对象,和从前一个Survivor复制过来的对象,而复制到年老区的只有从第一个Survivor去过来的对象。而且,Survivor区总有一个是空的。同时,根据程序需要,Survivor区是可以配置为多个的(多于两个),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在年轻代中的存在时间,减少被放到年老代的可能。

年老代:

在年轻代中经历了N次垃圾回收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就会被放到年老代中。因此,可以认为年老代中存放的都是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持久代:

用于存放静态文件,如今Java类、方法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些应用可能动态生成或者调用一些class,例如Hibernate等,在这种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持久代空间来存放这些运行过程中新增的类。持久代大小通过-XX:MaxPermSize=<N>进行设置。

什么情况下触发垃圾回收

由于对象进行了分代处理,因此垃圾回收区域、时间也不一样。GC有两种类型:Scavenge GCFull GC

Scavenge GC

一般情况下,当新对象生成,并且在Eden申请空间失败时,就会触发Scavenge GC,对Eden区域进行GC,清除非存活对象,并且把尚且存活的对象移动到Survivor区。然后整理Survivor的两个区。这种方式的GC是对年轻代的Eden区进行,不会影响到年老代。因为大部分对象都是从Eden区开始的,同时Eden区不会分配的很大,所以Eden区的GC会频繁进行。因而,一般在这里需要使用速度快、效率高的算法,使Eden去能尽快空闲出来。

Full GC

对整个堆进行整理,包括Young、Tenured和Perm。Full GC因为需要对整个对进行回收,所以比Scavenge GC要慢,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Full GC的次数。在对JVM调优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对于FullGC的调节。有如下原因可能导致Full GC:

  • 年老代(Tenured)被写满
  • 持久代(Perm)被写满
  • System.gc()被显示调用
  • 上一次GC之后Heap的各域分配策略动态变化

1.7 JVM调优总结(六)-分代垃圾回收详述2

分代垃圾回收流程示意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串行收集器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用单线程处理所有垃圾回收工作,因为无需多线程交互,所以效率比较高。但是,也无法使用多处理器的优势,所以此收集器适合单处理器机器。当然,此收集器也可以用在小数据量(100M左右)情况下的多处理器机器上。可以使用-XX:+UseSerialGC打开。

并行收集器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对年轻代进行并行垃圾回收,因此可以减少垃圾回收时间。一般在多线程多处理器机器上使用。使用-XX:+UseParallelGC.打开。并行收集器在J2SE5.0第六6更新上引入,在Java SE6.0中进行了增强--可以对年老代进行并行收集。如果年老代不使用并发收集的话,默认是使用单线程进行垃圾回收,因此会制约扩展能力。

使用-XX:+UseParallelOldGC打开。

使用-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行垃圾回收的线程数。此值可以设置与机器处理器数量相等。

此收集器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最大垃圾回收暂停:指定垃圾回收时的最长暂停时间,通过-XX:MaxGCPauseMillis=<N>指定。<N>为毫秒.如果指定了此值的话,堆大小和垃圾回收相关参数会进行调整以达到指定值。设定此值可能会减少应用的吞吐量。

吞吐量:吞吐量为垃圾回收时间与非垃圾回收时间的比值,通过-XX:GCTimeRatio=<N>来设定,公式为1/(1+N)。例如,-XX:GCTimeRatio=19时,表示5%的时间用于垃圾回收。默认情况为99,即1%的时间用于垃圾回收。

并发收集器

可以保证大部分工作都并发进行(应用不停止),垃圾回收只暂停很少的时间,此收集器适合对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的中、大规模应用。使用-XX:+UseConcMarkSweepGC打开。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JVM性能调优以及对JVM调优的全面总结

 

并发收集器主要减少年老代的暂停时间,他在应用不停止的情况下使用独立的垃圾回收线程,跟踪可达对象。在每个年老代垃圾回收周期中,在收集初期并发收集器 会对整个应用进行简短的暂停,在收集中还会再暂停一次。第二次暂停会比第一次稍长,在此过程中多个线程同时进行垃圾回收工作。

并发收集器使用处理器换来短暂的停顿时间。在一个N个处理器的系统上,并发收集部分使用K/N个可用处理器进行回收,一般情况下1<=K<=N/4。

在只有一个处理器的主机上使用并发收集器,设置为incremental mode模式也可获得较短的停顿时间。

浮动垃圾:由于在应用运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所以有些垃圾可能在垃圾回收进行完成时产生,这样就造成了“Floating Garbage”,这些垃圾需要在下次垃圾回收周期时才能回收掉。所以,并发收集器一般需要20%的预留空间用于这些浮动垃圾。

Concurrent Mode Failure:并发收集器在应用运行时进行收集,所以需要保证堆在垃圾回收的这段时间有足够的空间供程序使用,否则,垃圾回收还未完成,堆空间先满了。这种情况下将会发生“并发模式失败”,此时整个应用将会暂停,进行垃圾回收。

启动并发收集器:因为并发收集在应用运行时进行收集,所以必须保证收集完成之前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程序使用,否则会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通过设置-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N>指定还有多少剩余堆时开始执行并发收集

小结

串行处理器:

--适用情况:数据量比较小(100M左右);单处理器下并且对响应时间无要求的应用。

--缺点:只能用于小型应用

并行处理器:

--适用情况:“对吞吐量有高要求”,多CPU、对应用响应时间无要求的中、大型应用。举例:后台处理、科学计算。

--缺点:垃圾收集过程中应用响应时间可能加长

并发处理器:

--适用情况:“对响应时间有高要求”,多CPU、对应用响应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中、大型应用。举例: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电信交换、集成开发环境。

 

我对于Spring AOP与IOC的看法

AOP是Spring提供的关键特性之一。AOP即面向切面编程,是OOP编程的有效补充。使用AOP技术,可以将一些系统性相关的编程工作,独立提取出来,独立实现,然后通过切面切入进系统。从而避免了在业务逻辑的代码中混入很多的系统相关的逻辑——比如权限管理,事物管理,日志记录等等。这些系统性的编程工作都可以独立编码实现,然后通过AOP技术切入进系统即可。从而达到了将不同的关注点分离出来的效果。

我对于Spring AOP与IOC的看法

 

AOP 的实现原理

AOP分为静态AOP和动态AOP。

静态AOP是指AspectJ实现的AOP,他是将切面代码直接编译到Java类文件中。

动态AOP是指将切面代码进行动态织入实现的AOP。

Spring的AOP为动态AOP,实现的技术为:JDK提供的动态代理技术 和 CGLIB(动态字节码增强技术)。尽管实现技术不一样,但都是基于代理模式,都是生成一个代理对象。

CGLIB(code generate libary)

字节码生成技术实现AOP,其实就是继承被代理对象,然后Override需要被代理的方法,在覆盖该方法时,自然是可以插入我们自己的代码的。

因为需要Override被代理对象的方法,所以自然CGLIB技术实现AOP时,就必须要求需要被代理的方法不能是final方法,因为final方法不能被子类覆盖。

package net.aazj.aop;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net.sf.cglib.proxy.Enhance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Intercepto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Proxy;
public class CGProxy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private Object target; // 被代理对象
 public CGProxy(Object 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arg0, Method arg1, Object[] arg2, MethodProxy proxy)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do sth before....");
 Object result = proxy.invokeSuper(arg0, arg2);
 System.out.println("do sth after....");
 return result;
 }
 public Object getProxyObject() {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 设置父类
 enhancer.setSuperclass(this.target.getClass()); 
 // 设置回调
 enhancer.setCallback(this); // 在调用父类方法时,回调 this.intercept()
 // 创建代理对象
 return enhancer.create();
 }
}

测试: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public void addUser(User user);
 public User getUser(int id);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public void addUser(User user) {
 System.out.println("add user into database.");
 }
 public User getUser(int id) {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id);
 System.out.println("getUser from database.");
 return user;
 }
}
public class CG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被代理的对象
 Object proxyedObject = new UserServiceImpl(); 
 CGProxy cgProxy = new CGProxy(proxyedObject);
 UserService proxyObject = (UserService) cgProxy.getProxyObject();
 proxyObject.getUser(1);
 proxyObject.addUser(new User());
 }
}

输出结果:

do sth before....
getUser from database.
do sth after....
do sth before....
add user into database.
do sth after....

它的原理是:生成一个父类 enhancer.setSuperclass(this.target.getClass()) 的子类enhancer.create(),然后对父类的方法进行拦截enhancer.setCallback(this).

看法

从以上两种代理方式可以看出,实现AOP的关键是:动态代理,即将需要用的接口、类再包装一层,通过动态修改字节码文件实现各种拦截与通知。

注意,两者(JDK动态代理、CGLIB)都需要:要代理真实对象的实例。

比如:在Spring MVC的Controller层一般@Autowired是Service接口,但带有@Service标识的却是实现Service接口的实体类,这样对于JDK动态代理来说已经足以生成代理类了(其实,不过是cglib还是jdk的动态代理,你直接@Autowired Service接口实现类,也是可以注入成功的,但不如注入Service接口灵活),大家在跟踪代码的时候可以看一下Spring注入的bean真正的类型,你就可以发现它是代理生成的实例。

我对于Spring AOP与IOC的看法

 

带有注解标识的接口或者在Spring.XML中配置的bean会在Spring初始化的时候,被Spring通过反射加载实例化到Spring容器中。

做过Client/Server架构开发的朋友应该知道,在Application运行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应用上下文Context,一般将一些系统信息放在里面,比如一些登录信息、WCF连接实例等。这些信息在系统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到(其实就是一些顶级变量集合,生命周期最长的一些家伙)。

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我们在Application初始化的时候,用反射(获取要代理对象的实例)和动态代理获取有注解标识或者在xml中配置bean的实例,并放到应用上下文Context中,在需要的地方都能取到,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版的Spring 容器吗?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遇到这个 Java Serializable 序列化这个接口,我们可能会有如下的问题

a,什么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b,作用。为啥要实现这个 Serializable 接口,也就是为啥要序列化

c,serialVersionUID 这个的值到底是在怎么设置的,有什么用。有的是1L,有的是一长串数字,迷惑ing。

我刚刚见到这个关键字 Serializable 的时候,就有如上的这么些问题。

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你要先知道一个问题,这个比较重要。

这个Serializable接口,以及相关的东西,全部都在 Java io 里面的。

1,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概念

序列化:把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序列化。

反序列化:把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反序列化。

上面是专业的解释,现在来点通俗的解释。在代码运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对象(debug过的都造吧),

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类对象的集合,很多的对象数据,这些数据中,

有些信息我们想让他持久的保存起来,那么这个序列化。

就是把内存里面的这些对象给变成一连串的字节描述的过程。

常见的就是变成文件

我不序列化也可以保存文件啥的呀,有什么影响呢?我也是这么问的。

2,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当你想把的内存中的对象状态保存到一个文件中或者数据库中时候;

当你想用套接字在网络上传送对象的时候;

当你想通过RMI传输对象的时候;

(老实说,上面的几种,我可能就用过个存数据库的)

3,如何实现序列化

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即可

上面这些理论都比较简单,下面实际代码看看这个序列化到底能干啥,以及会产生的bug问题。

先上对象代码,飞猪.java

package com.lxk.model;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 @author pzx on 2019/06/29
 */
public class FlyPig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static String AGE = "269";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color;
 transient private String car;
 
 //private String addTip;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color;
 }
 
 public void setColor(String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String getCar() {
 return car;
 }
 
 public void setCar(String car) {
 this.car = car;
 }
 
 //public String getAddTip() {
 // return addTip;
 //}
 //
 //public void setAddTip(String addTip) {
 // this.addTip = addTip;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FlyPig{" +
 "name='" + name + '\'' +
 ", color='" + color + '\'' +
 ", car='" + car + '\'' +
 ", AGE='" + AGE + '\'' +
 //", addTip='" + addTip + '\'' +
 '}';
 }
}


注意下,注释的代码,是一会儿要各种情况下使用的。

下面就是main方法啦

package com.lxk.test;
 
import com.lxk.model.FlyPig;
 
import java.io.*;
 
/**
 * 序列化测试
 *
 * @author pzx on 2019/06/29
 */
public class Serializab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erializeFlyPig();
 FlyPig flyPig = deserializeFlyPig();
 System.out.println(flyPig.toString());
 
 }
 
 /**
 * 序列化
 */
 private static void serializeFlyPig() throws IOException {
 FlyPig flyPig = new FlyPig();
 flyPig.setColor("black");
 flyPig.setName("naruto");
 flyPig.setCar("0000");
 // ObjectOutputStream 对象输出流,将 flyPig 对象存储到E盘的 flyPig.txt 文件中,完成对 flyPig 对象的序列化操作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d:/flyPig.txt")));
 oos.writeObject(flyPig);
 System.out.println("FlyPig 对象序列化成功!");
 oos.close();
 }
 
 /**
 * 反序列化
 */
 private static FlyPig deserializeFlyPig() throws Exception {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d:/flyPig.txt")));
 FlyPig person = (FlyPig) 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FlyPig 对象反序列化成功!");
 return person;
 }
}

对上面的2个操作文件流的类的简单说明

ObjectOutputStream代表对象输出流:

它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可对参数指定的obj对象进行序列化,把得到的字节序列写到一个目标输出流中。

ObjectInputStream代表对象输入流:

它的readObject()方法从一个源输入流中读取字节序列,再把它们反序列化为一个对象,并将其返回。

具体怎么看运行情况。

第一种:上来就这些代码,不动,直接run,看效果。

实际运行结果,他会在 d:/flyPig.txt 生成个文件。

Java 面试题之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从运行结果上看:

1,他实现了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2,transient 修饰的属性,是不会被序列化的。我设置的奥迪四个圈的车不见啦,成了null。my god。

3,你先别着急说,这个静态变量AGE也被序列化啦。这个得另测。

第二种:为了验证这个静态的属性能不能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如下操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erializeFlyPig();
 //FlyPig flyPig = deserializeFlyPig();
 //System.out.println(flyPig.toString());
 } 

这个完了之后,意思也就是说,你先序列化个对象到文件了。这个对象是带静态变量的static。

现在修改flyPig类里面的AGE的值,给改成26吧。

然后,看下图里面的运行代码和执行结果。

Java 面试题之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可以看到,刚刚序列化的269,没有读出来。而是刚刚修改的26,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是覆盖这个26,是269才对。

所以,得出结论,这个静态static的属性,他不序列化。

第三种:示范这个 serialVersionUID 的作用和用法

最暴力的改法,直接把model的类实现的这个接口去掉。然后执行后面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方法。直接报错。

抛异常: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Java 面试题之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这个太暴力啦,不推荐这么干。

然后就是,还和上面的操作差不多,先是单独执行序列化方法。生成文件。

然后,打开属性 addTip ,这之后,再次执行反序列化方法,看现象。

Java 面试题之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抛异常:InvalidClassException 详情如下。

InvalidClassException: com.lxk.model.FlyPig;

local class incompatible:

stream classdesc serialVersionUID = -3983502914954951240,

local class serialVersionUID = 7565838717623951575

解释一下:

因为我再model里面是没有明确的给这个 serialVersionUID 赋值,但是,Java会自动的给我赋值的,

这个值跟这个model的属性相关计算出来的。

我保存的时候,也就是我序列化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这个addTip属性呢,

所以,自动生成的serialVersionUID 这个值,

在我反序列化的时候Java自动生成的这个serialVersionUID值是不同的,他就抛异常啦。

(你还可以反过来,带ID去序列化,然后,没ID去反序列化。也是同样的问题。)

再来一次,就是先序列化,这个时候,把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这行代码的注释打开。那个addTip属性先注释掉

序列化之后,再把这个属性打开,再反序列化。看看什么情况。

Java 面试题之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深入理解

 

这个时候,代码执行OK,一切正常。good。

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老铁,这个意义比较大,首先,你要是不知道这个序列化是干啥的,万一他真的如开头所讲的那样存数据库啦,socket传输啦,rmi传输啦。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干啥的。你就给model bean 实现了个这个接口,你没写这个 serialVersionUID 那么在后来扩展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不认识旧数据的bug,那不就炸啦吗。回忆一下上面的这个出错情况。想想都可怕,这个锅谁来背?

所以,有这么个理论,就是在实现这个Serializable 接口的时候,一定要给这个 serialVersionUID 赋值,就是这么个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刚刚开始编码的时候,实现了这个接口之后,为啥eclipse编辑器要黄色警告,需要添加个这个ID的值。而且还是一长串你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数字。

下面解释这个 serialVersionUID 的值到底怎么设置才OK。

首先,你可以不用自己去赋值,Java会给你赋值,但是,这个就会出现上面的bug,很不安全,所以,还得自己手动的来。

那么,我该怎么赋值,eclipse可能会自动给你赋值个一长串数字。这个是没必要的。

可以简单的赋值个 1L,这就可以啦。。这样可以确保代码一致时反序列化成功。

不同的serialVersionUID的值,会影响到反序列化,也就是数据的读取,你写1L,注意L大些。计算机是不区分大小写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是要区分1和L的l,所以说,这个值,闲的没事不要乱动,不然一个版本升级,旧数据就不兼容了,你还不知道问题在哪。。。

下面是摘自 jdk api 文档里面关于接口 Serializable 的描述

类通过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以启用其序列化功能。

未实现此接口的类将无法使其任何状态序列化或反序列化。

可序列化类的所有子类型本身都是可序列化的。因为实现接口也是间接的等同于继承。

序列化接口没有方法或字段,仅用于标识可序列化的语义。

关于 serialVersionUID 的描述

序列化运行时使用一个称为 serialVersionUID 的版本号与每个可序列化类相关联,该序列号在反序列化过程中用于验证序列化对象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是否为该对象加载了与序列化兼容的类。如果接收者加载的该对象的类的 serialVersionUID 与对应的发送者的类的版本号不同,则反序列化将会导致 InvalidClassException。可序列化类可以通过声明名为 “serialVersionUID” 的字段(该字段必须是静态 (static)、最终 (final) 的 long 型字段)显式声明其自己的 serialVersionUID:

如果可序列化类未显式声明 serialVersionUID,则序列化运行时将基于该类的各个方面计算该类的默认 serialVersionUID 值,如“Java™ 对象序列化规范”中所述。不过,强烈建议 所有可序列化类都显式声明 serialVersionUID 值,原因是计算默认的 serialVersionUID 对类的详细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根据编译器实现的不同可能千差万别,这样在反序列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意外的 InvalidClassException。因此,为保证 serialVersionUID 值跨不同 java 编译器实现的一致性,序列化类必须声明一个明确的 serialVersionUID 值。还强烈建议使用 private 修饰符显示声明 serialVersionUID(如果可能),原因是这种声明仅应用于直接声明类 – serialVersionUID 字段作为继承成员没有用处。数组类不能声明一个明确的 serialVersionUID,因此它们总是具有默认的计算值,但是数组类没有匹配 serialVersionUID 值的要求。

 

Java: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在JDK1.2以前的版本中,当一个对象不被任何变量引用,那么程序就无法再使用这个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处于可触及状态,程序才能使用它。这就像在商店购买了某样物品后,如果有用就一直保留它,否则就把它扔到垃圾箱,由清洁工人收走。一般说来,如果物品已经被扔到垃圾箱,想再把它捡回来使用就不可能了。

但有时候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可能会遇到可有可无的"鸡肋"物品。这种物品现在已经无用了,保留它会占空间,但是立刻扔掉它也不划算,因为也许将来还会派用场。对于这样的可有可无的物品:如果家里空间足够,就先把它保留在家里,如果家里空间不够,即使把家里所有的垃圾清除,还是无法容纳那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那么再扔掉这些可有可无的物品。

在Java中,虽然不需要程序员手动去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但是如果希望某些对象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的话(比如内存不足时JVM就会自动回收某些对象从而避免OutOfMemory的错误)就需要用到软引用和弱引用了。

从Java SE2开始,就提供了四种类型的引用: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Java中提供这四种引用类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可以让程序员通过代码的方式决定某些对象的生命周期;第二是有利于JVM进行垃圾回收。

一、强引用
之前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引用实际上都是强引用,这是使用最普遍的引用。比如下面这段代码中的object和str都是强引用: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String str = "Strong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物品,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当内存空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回收这种对象。

public class StrongReferen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trongReference().method1();
    }
    public void method1(){
        Object object=new Object();
        Object[] objArr=new Object[Integer.MAX_VALUE];
    }
}
运行结果:


当运行至Object[] objArr = new Object[Integer.MAX_VALUE]时,如果内存不足,JVM会抛出OOM错误也不会回收object指向的对象。不过要注意的是,当method1运行完之后,object和objArr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它们指向的对象都会被JVM回收。

如果想中断强引用和某个对象之间的关联,可以显示地将引用赋值为null,这样一来的话,JVM在合适的时间就会回收该对象。

比如ArraryList类的clear方法中就是通过将引用赋值为null来实现清理工作的

public void clear() {
      modCount++;
 
      // Let gc do its work
      for (int i = 0; i < size; i++)
          elementData[i] = null;
 
      size = 0;
}
在ArrayList类中定义了一个私有的变量elementData数组,在调用方法清空数组时可以看到为每个数组内容赋值为null。不同于elementData=null,强引用仍然存在,避免在后续调用 add()等方法添加元素时进行重新的内存分配。使用如clear()方法中释放内存的方法对数组中存放的引用类型特别适用,这样就可以及时释放内存。

 

二、软引用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有用但并不是必需的对象,在Java中用java.lang.ref.SoftReference类来表示。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只有在内存不足的时候JVM才会回收该对象。因此,这一点可以很好地用来解决OOM的问题,并且这个特性很适合用来实现缓存:比如网页缓存、图片缓存等。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JVM回收,这个软引用就会被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import java.lang.ref.SoftReference;
 
public class SoftRef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start");            
        Obj obj = new Obj();            
        SoftReference<Obj> sr = new SoftReference<Obj>(obj);  
        obj = null;  
        System.out.println(sr.get());  
        System.out.println("end");     
    }       
}  
 
class Obj{  
    int[] obj ;  
    public Obj(){  
        obj = new int[1000];  
    }  
}


当内存足够大时可以把数组存入软引用,取数据时就可从内存里取数据,提高运行效率

软引用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浏览器的后退按钮,这个后退时显示的网页内容可以重新进行请求或者从缓存中取出:

(1)如果一个网页在浏览结束时就进行内容的回收,则按后退查看前面浏览过的页面时,需要重新构建

(2)如果将浏览过的网页存储到内存中会造成内存的大量浪费,甚至会造成内存溢出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软引用

 

三、弱引用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当JVM进行垃圾回收时,无论内存是否充足,都会回收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ava中,用java.lang.ref.WeakReference类来表示。

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 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所以被软引用关联的对象只有在内存不足时才会被回收,而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VM进行垃圾回收时总会被回收。

import java.lang.ref.WeakReference;
 
public class WeakRef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akReference<String> sr = new WeakReference<String>(new String("hello"));
        System.out.println(sr.get());
        System.gc();                //通知JVM的gc进行垃圾回收
        System.out.println(sr.get());
    }
}
运行结果:

在使用软引用和弱引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显示地通过System.gc()来通知JVM进行垃圾回收,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发出了通知,JVM不一定会立刻执行,也就是说这句是无法确保此时JVM一定会进行垃圾回收的。

 

弱引用还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Object o = new Object(); //只要o还指向对象就不会被回收
WeakReference<Object> wr = new WeakReference<Object>(o);
当要获得weak reference引用的object时, 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已经被回收,如果wr.get()方法为空, 那么说明weakCar指向的对象已经被回收了。

应用场景:如果一个对象是偶尔的使用,并且希望在使用时随时就能获取到,但又不想影响此对象的垃圾收集,那么应该用 Weak Reference 来记住此对象。或者想引用一个对象,但是这个对象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你不想介入这个对象的生命周期,这时候就应该用弱引用,这个引用不会在对象的垃圾回收判断中产生任何附加的影响。

 

四、虚引用
虚引用和前面的软引用、弱引用不同,它并不影响对象的生命周期。在java中用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类表示。如果一个对象与虚引用关联,则跟没有引用与之关联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活动。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关联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 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import 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
import java.lang.ref.ReferenceQueue;
 
 
public class PhantomRef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ferenceQueue<String>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String>();
        PhantomReference<String> pr = new PhantomReference<String>(new String("hello"), queue);
        System.out.println(pr.get());
    }
}
 

五、总结
引用类型    被回收时间    用途    生存时间
强引用    从来不会    对象的一般状态    JVM停止运行时
软引用    内存不足时    对象缓存    内存不足时
弱引用    jvm垃圾回收时    对象缓存    gc运行后
虚引用    未知    未知    未知
在实际程序设计中一般很少使用弱引用与虚引用,使用软引用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软引用可以加速JVM对垃圾内存的回收速度,可以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防止内存溢出(OutOfMemory)等问题的产生

 

利用软引用和弱引用解决OOM问题:假如有一个应用需要读取大量的本地图片,如果每次读取图片都从硬盘读取,则会严重影响性能,但是如果全部加载到内存当中,又有可能造成内存溢出,此时使用软引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路是:用一个HashMap来保存图片的路径和相应图片对象关联的软引用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内存不足时,JVM会自动回收这些缓存图片对象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OOM的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