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8.3.4g)条款明确要求“控制技术状态的更改,转阶段前实施技术状态确认”,控制技术状态更改容易理解,但是,转阶段前实施技术状态确认,到底该确认什么,如何确认,确认过程中重点关注什么呢?估计很多人一脸懵,今天我们就一起说说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技术状态确认
首先说“what”,技术状态确认是什么?
先看确认,根据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的定义,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通俗的讲,就是输出的结果能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比如:设计开发确认就是指设计开发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计量确认就是指校准或检定后的测量设备能不能满足测量的使用需求。
那么,技术状态确认就是确认后产品的技术状态能不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我们知道,技术状态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及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简化的说法就是,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不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但是,部分转阶段评审时(比如:从工程研制的方案设计期间转到样机研制和性能验证期间),产品还没有研制生产出来呢,客户在这个环节也没有介入,根本无法验证是否满足使用需求啊?
所以,严格来说,“技术状态确认”这个词就是一个伪命题,应该理解为“技术状态复查+确定”更为合适。
二、为什么进行技术状态确认
然后说“why”,为什么进行技术状态确认?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转阶段评审”,我们都知道,转阶段评审是装备研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质量控制工作。在新的装备研制程序中,常用的转阶段评审包括四个:①工程研制阶段从方案设计期间到初样研制期间;②工程研制阶段从初样研制到试样/正样研制;③工程研制阶段从试样/正样到状态鉴定,结合状态鉴定开展;④从工程研制阶段到列装定型阶段,结合列装定型开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转阶段评审呢?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发展,装备研制变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单位、很多人员,其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为了更有效的管理,我们就把这个复杂的工程划分为很多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就能保证最终的成果(这个把复杂问题分阶段、分类细化的方法在工作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转阶段评审就是对其中的一个阶段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阶段任务的完成,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
技术状态也是一个阶段的成果之一,所以需要结合转阶段评审进行检查和验收,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的基线,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复查+确定”。
三、怎么进行技术状态确认
最后说“how”,如何进行技术状态确认?
我们知道,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四个方面的一致性:文文一致、文实一致、文需一致、实需一致,所以,技术状态确认就是采用技术状态验证与审核的方式,保持每个阶段的一致性。
3.1 工程研制阶段从方案设计期间到初样研制期间
技术状态确认关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系统方案满足任务要求、合理、可行的情况;
2)方案设计期间的设计更改落实情况;
3)方案设计期间的系统规范是否全面和规范,围绕研制规范的要求所作的工作是否充分和正确;
4)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否编制完成;
5)是否按要求开展了技术状态标识、记实等工作。
3.2 工程研制阶段从初样研制到试样/正样研制
技术状态确认关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初样机设计经试验验证原理、结构是否可行,技术性能是否满足研制总要求及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2)初样阶段研制、试验工作完成及满足要求情况;
3)软件开发和测试结果是否基本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
4)设计资料、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工程是否完整、准确、统一;
5)初样设计期间的设计更改落实情况;
6)是否按要求开展了技术状态标识、记实和审核等工作。
工程研制阶段从试样/正样到状态鉴定,结合状态鉴定开展;从工程研制阶段到列装定型阶段,结合列装定型开展,这两个部分不再赘述。
上面说到了技术状态确认中的复查和验证工作,还需要明确出下一阶段的技术状态基线,所以应明确技术状态文件和技术状态基线的状态,作为新研制阶段的开端。
四、最后的话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转阶段评审和技术状态确认作为两个割裂的过程来看待。技术状态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实需一致、文实一致、文需一致、文文一致”,而转阶段评审是为了保证技术指标满足研制总要求和技术协议书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实需一致、文需一致”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考虑把技术状态确认和转阶段评审结合进行,用尽量少的工作,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徐红莲在《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转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探索》提出了将技术状态管理与产品研制过程相结合的思路,形成技术状态管理表单,量化转阶段技术状态监控和管理要求,作为检查技术状态控制运行、达标情况、遗留问题的方法,能够实现研制管理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有机结合。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请各位朋友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