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史第四章

名词解释

国子学

西晋晋武帝创办国子学,旨在…。国子学与太学…相同,官品五品以上的弟子方能入学。另开设一所与太学…相同的中央官学,是西晋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国子学的创立是为了满足…的愿望,严格区分…,也标志着中央官学…,…更明显。国子学的创办,还使得传统教育体制由…发展成为太学和国子学并行的…,使传统教育走向…格局。

四馆

东晋末年战乱,官学荒废。到了南朝宋文帝当政时期,在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宋文帝开设了以儒学为主的儒学馆;开设玄学馆,研究老庄学说;此外还开设了史学观和文学馆。四馆并列,各就其业招生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四馆的建立打破了自汉代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的局面,使玄学。史学和文学与儒学并列,这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总明观

南朝宋明帝时期,设立总明观,设儒道文史四科。总明观并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而是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并且教学任务实际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在四科之上以机构较为完备的总明观作为总的领导机构,比四馆在管理上更加完善,也使得原来四个单科性质的大学发展为在多学科大学中实行分科教授的制度。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所著,用以训诫其子孙。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这部著作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颜之推在儿童教育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某些真知灼见,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士族教育腐败的漫画。

简答题

简述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主要源于他对儿童教育的关心。
(1)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儿童的早期发育。幼年时期是奠定教育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该抓住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期,及早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越早越好。
(2)家庭教育的原则:
①及早施教,幼儿时期是奠定教育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该尽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甚至可以从胎教开始
②严慈相济,善于教育儿女的父母,懂得慈爱和严格相结合,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③均爱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切忌偏爱,无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该受到同样的爱护
④重视语言教育,强调通用语言,注意规范,不强调方言
⑤重视品德教育,以“孝悌”“立志”为主要内容
⑥主张可以体罚孩子,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子女成器

简述隋唐时期私学的发展

一、私学兴盛的原因:
唐朝明文鼓励私学;在和平年代,人们渴求文化;科举考试刺激了私学的发展;私学本身灵活多样,富有活力;隋唐经济的繁荣,是民间私学发展的基础
二、隋唐私学的特点:
层次多样、办学灵活、机构简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有很强的自由性和自治性。私学是唐朝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唐代的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三、私学的分类:
初级私学和高级私学。初级私学承担了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有私塾、家学、乡学、村学等。高级私学是针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习者,学习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局限于儒学,任何一门学问,在私学中都有传授。
唐代官学的完备与发达并没有妨碍私学的发展,官学与私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唐代的封建教育体系。

简述隋唐时期学校管理制度(课本P39)

1.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
隋唐以前中央政府没有专门主管教育的机构和官员。隋唐时期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隋文帝时期设立国子寺,内设国子祭酒一职总管教育事业。国子寺与国子祭酒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由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和首长,标志着教育发展成独立的部门,这在中国教育史上由重大的意义。隋朝后来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朝。唐代国子监统辖下属的各学校,对学校进行管理和领导,主要管理“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以经学教育为主体的学校发展形成高潮。
2.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隋唐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了两种模式:
模式一: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官学由国子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长官长史负责
模式二:统一管理与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但一些专科学校由对口部门去管理,比如医学由太医署去管理,突出专科性学校的专业特点,有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

简述隋唐时期官学体系的完备(历年无真题)

1.中央官学
中央官学包括儒学和专门学校两类,国子监管理的“六学一馆”是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一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由国子监管理。另外的学校是中央的一些事业和行政事务部门结合自己的需要创办的,归他们管理。其中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东宫的崇文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的三位一体的场所。总的来说,唐代中央官学学校较为发达,种类繁多,人数众多,等级森严,内容丰富,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2.地方官学
唐代的地方官学也有着比较完备的制度。唐代主要的行政单位是州、府、县,各级单位都根据其大小设立相应规模的地方官学,实行州县二级制,类型有三种–经学、医学、崇玄学,但主要还是学习儒家经典。地方学校归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长史负责,包括主持考试。唐代的地方官学也很发达,州县的学生大多数是庶民子弟,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中央四门学,或者直接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做地方官吏。可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制度到唐代已得到充分的实施。

简述韩愈的师道观及其现实价值 / 简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提倡尊师重道,既肯定导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1)尊师的原因:首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要学知识,就应该尊师重道。其次“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君主,这是他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最后,还有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通过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2)教师的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即教师的任务是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和手段。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的观点,对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
(4)提倡“相师”,建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于老师。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转化,这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是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色彩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

论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影响

(1)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科举制是隋朝的一大创举,经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发展更加完备,与清1905年废除,共存在1300多年,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隋朝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唐继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高宗以后,科举取士名额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武举,开殿试,实行糊名考试方法,她对科举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玄宗时,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考试科目和形式定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备的选士制度。
(2)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的选士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二,官吏经考试选拔,提高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第四,科举制统一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②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二,促进人们思想靠近儒学,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中经学轻科学的现象
③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第二,考核策问和诗赋有利于检验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考试制的国家,
2.消极作用
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①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的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②科举制度有很大的欺骗性。第一,评分时主观因素会影响到评分的客观性;第二,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第三,趋势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学习,大部分考生将一生的时间浪费在科举考场上
③科举制度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第一,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第二,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很多知识分子养成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的习惯,有了独立性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特征;第三,形成了功利色彩的畸形读书观、学习观,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这些思想长期束缚人心。

简述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而科举制度的产生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1)相互促进: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根据科举制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参加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度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培育人才参加科举选拔,促进了科举制度发展。
(2)相互制约: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也相互制约互相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当统治者偏重于科举制度时,便用科举制度来操纵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需要说明的是,决定封建学校教育发展的终极因素,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科举制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并非科举制的产生导致学校教育衰落。相反,如果统治者将二者并重,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巩固封建统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