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李氏族谱寻根

华山李氏族谱寻根

  这次回去把族谱看了,理清了我们这一脉的前前后后。
  “李”姓的由来
  根据族谱和百度资料得知: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族谱里说商纣时期,理氏“以直道获罪”,为了逃避迫害,利贞母子“食李子于伊侯之墟”,从而得以存活,因此改姓木子之“李”。
  这个利贞是不是我们血统的祖先,已经无法考究啦。但是根据每一代族谱的记载,唐朝的李晟就是我们直系血统上的祖先。应该是发迹于华山,所以我们就称“华山李氏”
  老祖李晟
  根据史料记载,李晟(字 良器,727-793)-唐朝名将 绰号“万人敌” 中唐顶梁柱,是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名将,官至司徒兼中书令(即宰相)。安史之乱时,他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只是后来功高震主,被唐德宗撤了兵权。
  老祖李邦直
  根据族谱记载,李晟25世孙李仲荣迁入高州,开始了高州一世的族谱记录。邦直公是李仲荣的后裔,(1496~约1566年)字汝司,号东洲,高州城郊西岸村人,正德已卯年(1519年)举人,嘉靖癸未年(1523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太仆寺卿、会试同考官,提督边关马政大臣等职。晚年辞官归里,建居于观山脚下的西岸村,创建东津书院,收徒教学,编著立传,有作品《东洲集》留世。
  邦直公最出名的还有他所栽种的缅茄树,这棵树至今还在,已有400多年历史。
  百度出来的资料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
  而族谱里面是这样记载的:缅茄是当时缅甸的贡品,共有2盒。每盒有2粒。当时进贡时,皇帝于朝上立刻赐邦直公一盒。后来邦直公被小人所害辞官归家,把这一盒缅茄种子带回了高州,取其中一粒种下,但是这一粒种子并没有栽种成功。于是就把另外一粒用丝线带于小孙子颈上。一天,这枚缅茄不见了,伺候孙少爷的侍婢遍寻不得,又知此物乃是皇帝所赐,于是心中害怕就自杀身亡了。过了好久之后,发现孙少爷的床下长出了一棵幼苗,邦直公知是缅茄,于是就“去其屋,以便其生长”。
  我现在也有一颗,我很喜欢带它。是当时去西塘的时候买的,当时一看就喜欢上了。我当时问店主是什么,她只是很含糊的告诉我是“茄子”。后来我看到族谱上描写说缅茄“蒂蜡黄,果紫红”,我的直觉就告诉我“我带的这一颗就是缅茄”
  其实根据族谱,我们这一系属于华山李氏二房邦直后。研究了族谱之后,我们在血统上是属于邦直的弟弟邦光后。因为邦直有个儿子李云龙没有儿子,李云龙的堂兄李适,也就是邦光的儿子,就把儿子之润过继给李云龙。而之润的钟字辈后代钟红开始的时候没有儿子也是他哥哥钟伦把儿子承孙过继给他当儿子。所以在血统上我们是属于邦光钟伦后的。
  中国的族谱真的是太博大了,从现在可以回溯到唐朝时代。当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人之后,就会有种归属感和自豪感。
  这可能就是根的那种踏实的感觉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