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相关问题

为什么要用多线程?

  • 线程间的切换和调度的成本远远小于进程。
  • 多线程并发编程正是开发高并发系统的基础。
  • 单核时代,多线程主要是为了提高 CPU 和 IO 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 多核时代,多线程主要是为了提高 CPU 利用率。

JVM是如何实现线程的?

  • 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线程,保证每个轻量级进程的独立调度单元;基于内核实现,各线程操作都需等待系统调用,吃代价高,且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切换;
  • 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无需切换内核态,效率高且低消耗;没有了内核志愿,所有线程操作都需要用户程序自己处理,阻塞问题处理等问题变得比较困难,使用用户线程会变得非常复杂;
  • 用户线程加轻量级线程混合实现
    使用内核提供的线程调度功能以及处理器,用户系统调用通过轻量级线程实现,降低整个线程被完全阻塞的风险;

创建线程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 继承Thread类
  • 实现Runnable接口(更受欢迎
  • 实现Callable接口
  • 应用程序可以使用Executor框架来创建线程池

启动线程有哪几种方式

  • 一、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
    (1)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就代表了线程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把run()方法称为执行体。
    (2)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3)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package com.thread;
public class First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int i = 0;
    //重写run方法,run方法的方法体就是现场执行体
    public void run()
    {
        for(;i<100;i++){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i< 100;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i);
            if(i==20)
            {
                new FirstThreadTest().start();
                new FirstThreadTest().start();
            }
        }
    }
  
}

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返回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

  • 二、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1)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同样是该线程的线程执行体。
    (2)创建 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依此实例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3)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package com.thread;
  
public class Runnable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public void run()
    {
        for(i = 0;i <100;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i < 100;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if(i==20)
            {
                RunnableThreadTest rtt = new RunnableThreadTest();
                new Thread(rtt,"新线程1").start();
                new Thread(rtt,"新线程2").start();
            }
        }
  
    }
  
}
  • 三、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1)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并且有返回值。
    (2)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3)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4)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package com.thread;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public class CallableThreadTest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ThreadTest ctt = new CallableThreadTest();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ctt);
        for(int i = 0;i < 100;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的循环变量i的值"+i);
            if(i==20)
            {
                new Thread(ft,"有返回值的线程").start();
            }
        }
        try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的返回值:"+ft.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i = 0;
        for(;i<100;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return i;
    }
  
}

线程池工作原理

  • 当提交一个新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判断corePoolSize线程池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有空闲线程,则从核心线程池中取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直到当前线程数等于corePoolSize;
  • 如果当前线程数为corePoolSize,继续提交的任务被保存到阻塞队列中,等待被执行;
  • 如果阻塞队列满了,那就创建新的线程执行当前任务,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maxPoolSize,这时再有任务来,由饱和策略来处理提交的任务。

线程池有什么优势?

  •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执行。
  •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地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分配、调优和监控。

Java通过Executors提供四种线程池,分别为:

  •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缓存线程池,如果线程池长度超过处理需要,可灵活回收空闲线程,若无可回收,则新建线程。
  • newFix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可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超出的线程会在队列中等待。
  • newSchedul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
  •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线程池,它只会用唯一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保证所有任务按照指定顺序(FIFO, LIFO, 优先级)执行。

线程池七大参数:

  • 最大线程池大小
  • 最大核心线程大小
  • 超时等待时间
  • 超时时间单位
  • 阻塞队列
  • 线程工程
  • 拒绝策略

拒绝策略: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

  • AbortPolicy:不处理,直接抛出异常。
  • CallerRunsPolicy:若线程池还没关闭,调用当前所在线程来运行任务,r.run()执行。
  • DiscardOldestPolicy:LRU策略,丢弃队列里最近最久不使用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 DiscardPolicy:不处理,丢弃掉,不抛出异常。

线程池的关闭

  • 调用shutdownNow和shutdown两个方法来实现

启动一个线程是用run()还是start()?

  • 启动一个线程是调用start()方法,使线程所代表的虚拟处理机处于可运行状态,这意味着它可以由JVM调度并执行。这并不意味着线程就会立即运行。run()方法可以产生必须退出的标志来停止一个线程。

为什么调用 start() 方法时会执行 run() 方法,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调用 run() 方法?

  • new 一个 Thread,线程进入了新建状态。调用 start()方法,会启动一个线程并使线程进入了就绪状态,当分配到时间片后就可以开始运行了。 start() 会执行线程的相应准备工作,然后自动执行 run() 方法的内容,这是真正的多线程工作。
  • 直接执行 run() 方法,会把 run() 方法当成一个 main 线程下的普通方法去执行,并不会在某个线程中执行它,所以这并不是多线程工作。

线程的sleep()方法和yield()方法有什么区别?

  • sleep()方法给其他线程运行机会时不考虑线程的优先级,因此会给低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yield()方法只会给相同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
  • 线程执行sleep()方法后转入阻塞(blocked)状态,而执行yield()方法后转入就绪(ready)状态;
  • sleep()方法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而yield()方法没有声明任何异常;
  • sleep()方法比yield()方法(跟操作系统CPU调度相关)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sleep() 和 wait() 有什么区别?

  • sleep是线程类(Thread)的方法,导致此线程暂停执行指定时间,把执行机会给其他线程,但是监控状态依然保持,到时后会自动恢复。调用sleep不会释放对象锁。
  • wait是Object类的方法,对此对象调用wait方法导致本线程放弃对象锁,进入等待此对象的等待锁定池,只有针对此对象发出notify方法(或notifyAll)后本线程才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获得对象锁进入运行状态。

stop()和suspend()方法为何不推荐使用

  • 反对使用stop(),是因为它不安全。它会解除由线程获取的所有锁定。
  • suspend()方法容易发生死锁。调用suspend()的时候,目标线程会停下来,但却仍然持有在这之前获得的锁定,对任何线程来说,如果它们想恢复目标线程,同时又试图使用任何一个锁定的资源,就会造成死锁。

线程切换耗时

  • 上下文切换:当前任务在执行完 CPU 时间片切换到另一个任务之前会先保存自己的状态,以便下次再切换回这个任务时,可以再加载这个任务的状态。任务从保存到再加载的过程就是一次上下文切换。
  • 模式切换:如果要挂起或者唤醒一个线程,都需要操作系统帮忙完成,而操作系统实现线程之间的切换时需要从用户态转换到内核态,这个状态之间的转换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 Linux 相比与其他操作系统(包括其他类 Unix 系统)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有一项就是,其上下文切换和模式切换的时间消耗非常少。

线程同步的方法

  • wait():使一个线程处于等待状态,并且释放所持有的对象的lock。
  • sleep():使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处于睡眠状态,是一个静态方法,调用此方法要捕捉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 notify():唤醒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注意的是在调用此方法的时候,并不能确切的唤醒某一个等待状态的线程,而是由JVM确定唤醒哪个线程,而且不是按优先级。
  • Allnotity():唤醒所有处入等待状态的线程,注意并不是给所有唤醒线程一个对象的锁,而是让它们竞争。

在监视器(Monitor)内部,是如何做到线程同步的?在程序又应该做哪种级别的同步呢?

  • 监视器和锁在Java虚拟机中是一块使用的。
  • 监视器监视一块同步代码块,确保一次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块。每一个监视器都和一个对象引用相关联。线程在获取锁之前不允许执行同步代码。

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码块的区别是什么?

  • 同步方法默认用this或者当前类class对象作为锁;
  • 同步代码块可以选择以什么来加锁,比同步方法要更细颗粒度,我们可以选择只同步会发生同步问题的部分代码而不是整个方法。

synchronized 关键字底层原理属于 JVM 层面

  • synchronized 同步语句块的实现使用的是 monitorenter 和 monitorexit 指令,其中 monitorenter 指令指向同步代码块的开始位置,monitorexit 指令则指明同步代码块的结束位置。
  • 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并没有 monitorenter 指令和 monitorexit 指令,取得代之的确实是 ACC_SYNCHRONIZED 标识,该标识指明了该方法是一个同步方法。

synchronized的可重入怎么实现。

  • 每个锁关联一个线程持有者和一个计数器。当计数器为0时表示该锁没有被任何线程持有,那么任何线程都都可能获得该锁而调用相应方法。当一个线程请求成功后,JVM会记下持有锁的线程,并将计数器计为1。此时其他线程请求该锁,则必须等待。而该持有锁的线程如果再次请求这个锁,就可以再次拿到这个锁,同时计数器会递增。当线程退出一个synchronized方法/块时,计数器会递减,如果计数器为0则释放该锁。

面试题:双重校验锁实现对象单例(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 {
       //先判断对象是否已经实例过,没有实例化过才进入加锁代码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类对象加锁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 uniqueInstance 采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 可以禁止 JVM 的指令重排,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这段代码其实是分为三步执行:
    1.为 uniqueInstance 分配内存空间
    2.初始化 uniqueInstance
    3.将 uniqueInstance 指向分配的内存地址
    但是由于 JVM 具有指令重排的特性,执行顺序有可能变成 1->3->2。指令重排在单线程环境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下会导致一个线程获得还没有初始化的实例。例如,线程 T1 执行了 1 和 3,此时 T2 调用 getUniqueInstance() 后发现 uniqueInstance 不为空,因此返回 uniqueInstance,但此时 uniqueInstance 还未被初始化。

锁主要存在四种状态:

  • 无锁状态、偏向锁状态、轻量级锁状态、重量级锁状态,他们会随着竞争的激烈而逐渐升级。
  • 注意锁可以升级不可降级,这种策略是为了提高获得锁和释放锁的效率。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为了避免死锁,我们只要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 破坏互斥条件 :这个条件我们没有办法破坏,因为我们用锁本来就是想让他们互斥的(临界资源需要互斥访问)。
  • 破坏请求与保持条件 :一次性申请所有的资源。
  • 破坏不剥夺条件 :占用部分资源的线程进一步申请其他资源时,如果申请不到,可以主动释放它占有的资源。
  •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靠按序申请资源来预防。按某一顺序申请资源,释放资源则反序释放。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JMM(Java 内存模型)

  • 在当前的 Java 内存模型下,线程可以把变量保存本地内存(比如机器的寄存器)中,而不是直接在主存中进行读写。这就可能造成一个线程在主存中修改了一个变量的值,而另外一个线程还继续使用它在寄存器中的变量值的拷贝,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变量声明为volatile,这就指示 JVM,这个变量是共享且不稳定的,每次使用它都到主存中进行读取。
    volatile 关键字 除了防止 JVM 的指令重排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发编程的三个重要特性
  • 原子性 : 一个的操作或者多次操作,要么所有的操作全部都得到执行并且不会收到任何因素的干扰而中断,要么所有的操作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synchronized 可以保证代码片段的原子性。
  • 可见性 :当一个变量对共享变量进行了修改,那么另外的线程都是立即可以看到修改后的最新值。volatile 关键字可以保证共享变量的可见性。
  • 有序性 :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的先后顺序,Java 在编译器以及运行期间的优化,代码的执行顺序未必就是编写代码时候的顺序。volatile 关键字可以禁止指令进行重排序优化。

CAS

  • synchronized属于悲观锁,CAS属于乐观锁。synchronized确保了线程安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 synchronized关键字会让没有得到锁资源的线程进入BLOCKED状态,而后在争夺到锁资源后恢复为RUNNABLE状态,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操作系统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的转换,代价比较高。JAVA 1.6为synchronized做了优化,增加了从偏向锁到轻量级锁再到重量级锁的过过度,但是在最终转变为重量级锁之后,性能仍然比较低。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java中的“原子操作类”。
  • 一系列以Atomic开头的包装类。Atomic操作类的底层正是用到了“CAS机制”。Compare and Swap(比较并替换)。
  • CAS机制中使用了3个基本操作数:内存地址V,旧的预期值A,要修改的新值B。
  • compareAndSet方法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对象,一个是unsafe,一个是valueOffset。unsafe为我们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原子操作,它的compareAndSwapInt方法保证了Compare和Swap操作之间的原子性操作。而valueOffset可以简单的理解为value变量的内存地址。
  • 缺点
    CPU开销过大:在并发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许多线程反复尝试更新某一个变量,却又一直更新不成功,循环往复,会给CPU带来很到的压力。
    不能保证代码块的原子性:CAS机制所保证的知识一个变量的原子性操作,而不能保证整个代码块的原子性。比如需要保证3个变量共同进行原子性的更新,就不得不使用synchronized了。
    ABA问题(加变量版本号可以解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