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访问修饰符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 money,如果我们用private修饰代表着这是私有的,只能我自己可以使用。如果是protected代表着我可以使用,和我有关系的人,比如儿子也可以用。如果是public就代表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2.有关内部类问题
编写程序提示这样的错误,修改一下为:
错误消失,原因在于:
程序最终都是在内存中执行,变量只有在内存中占有一席之地时才会被访问,类的静态成员(变态和方法)属于类本身,在类加载的时候就会分配内存,可以通过类名直接去访问,非静态成员(变量和方法)属于类的对象,所以只有在类的对象产生(创建实例)的时候才会分配内存,然后通过类的对象去访问。在一个类的静态成员中去访问非静态成员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在类的非静态成员不存在的时候静态成员就已经存在了,访问一个内存中不存在的东西当然会出错。
所以要么将方法也改为静态方法,要么通过创建该方法所在的实例再通过实例来调用。
说白了,就是static方法在编译时就要被加载,而这时non-static的变量并未被加载(要在运行时),故在此static的方法中如果用到non-static的变量的话是找不到的,所以会报错。
由此引出内部类的相关重要内容:
-
将一个类的定义放在另一个类的定义内部,这就是内部类。而包含内部类的类被称为外部类。
-
内部类的主要作用如下: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访问该类
内部类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数据,包括私有的数据
内部类所实现的功能使用外部类同样可以实现,只是有时使用内部类更方便
内部类允许继承多个非接口类型(具体将在以后的内容进行讲解)
注:内部类是一个编译时的概念,一旦编译成功,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对于一个名为 outer 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 inner 的内部类。编译完成后出现 outer.class 和 outer$inner.class 两类。所以内部类的成员变量/方法名可以和外部类的相同。
局部内部类也像别的类一样进行编译,但只是作用域不同而已,只在该方法或条件的作用域内才能使用,退出这些作用域后无法引用的。
那么在此引入一些实例来体会一下内部类的用法。
package MyTes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People {
private static String name="lilei";
static String IDD="12431242412423412";
public static class Student{//成员静态内部类
String ID="20151234";
//内部类的方法
public void stuInfo() {
System.out.println("outer.name:"+name);
System.out.println("inner.Id:"+ID);
System.out.println("outer.id:"+IDD);
}
}
public void peopleInfo() {//局部内部类
final String sex="man";
class Student{
String ID="2121";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outer sex:"+sex);
System.out.println("inner ID:"+ID);
}
}
Student a=new Student();
a.pri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
People b=new People();
b.peopleInfo();
Student a=new Student();
a.stuInfo();
}
}
3.方法重载
方法重载有以下几条规则:
- 方法中的参数列表必须不同,比如:参数个数不同或者参数类型不同
- 重载的方法中允许抛出不同的异常
- 可以有不同的返回值类型,但是参数列表必须不同
- 可以有不同的访问修饰符
4.有关super
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新手入门要多善于总结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