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谢希任 编著)知识汇总

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部分)

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的工作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
有大量网络和链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1)客户—服务方式
客户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时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最主要的特征是:客户是服务器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
(1)被用户调用后台运行,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2)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
(1)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原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2)系统启动后及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的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简写为P2P。是指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他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这时,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也称为P2P方式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他是一种专门计算机(但不叫做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有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位于网络和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他们的之作用却很不一样。主机是作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可以归纳如下: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尸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的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是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1)广域网 WAN
(2)城域网 MAN
(3)局域网 LAN
(4)个人区域网 PAN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1)公用网
(2)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成为数据率比特率。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it/s)。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是,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标称速率,而非网络实际上运行的速率。

带宽

“带宽”是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戈丁速率的限制。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并且是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一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1)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因此发送时延也叫做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2)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时延还包括: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由以上四种时延可以得出: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3)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积宽=传播时延*带宽(单位:bit)

(4)往返时间RTT

发送时间=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发送时间+RTT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费用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易于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协议与划分层次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也可简称为协议。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以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急需要发出任何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带来的好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分层时应注意使每一层的共嗯那个非常明确。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但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通常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一些(可以包括一种,也可以包括多种):
差错控制 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 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不要太快。
分段和重装 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还原。
复用和分用 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在进行分用。
连接建立和释放 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总之,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如下:

OSI的七层协议

OSI的体系结构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运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TCP/IP的四层协议

TCP/IP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FTP,SMTP等)
运输层层(TCP或UDP)
网络层IP
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5 应用层
4 运输层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1)应用层
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这里的进程就是指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我们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2)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运输层主要使用一下两种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常简称为链路层
(5)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计算机网络(第5版)》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本书优秀之处在于基本概念讲解非常清晰,简明扼要。重要词语和句子都是黑体非常醒目,谢老师的书一向是经典,《计算机网络(第5版)》已经是中国写的最好的网络教程了,而且它和和考研大纲也比较贴近,作为国内非常好的一本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非常期望那些想入门的初学者能够购买此书,仔细阅读,为以后学习更深的知识打好基础,也希望它能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比起国外的那些大部头,《计算机网络(第5版)》很适合初学者,国外的书的确是很翔实很厚但根本不适合初学!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有全书课件和作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150多个问题及解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 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本书引用的全部RFC文档等,供读者参阅。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