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直线的斜率公式

发明直线的斜率公式

创造数学的过程,有两个很重要的能力,即观察、总结的能力
1.明确你需要什么?(斜率公式)
2.观察需要东西的输入是什么?(水平移动距离、垂直移动距离)
3.观察其中的联系
4.发现总结规律
5.推演到一般情况。


通过日常观察,我们得到经验(如爬山,或者绘制一条斜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观察1:一条值线的斜率,即陡峭程度,只取决于一个点之后的垂直位置的变化(爬升)和水平位置的变化(平移),同时和位置本身所在没有关系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斜率公式(即该映射)的输入。

让XianLv表示斜率,水平位置变化为ShuiPingOffset,垂直变化为ChuiZhiOffset


明确了输入,我们即可得到斜率公式的左边,即如下

X i a n L v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下面,我们再推导出右边部分


观察2:一条直线上每个点都是相同的陡峭度(斜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水平距离加倍,垂直距离加倍时,斜率依旧保持不变。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得到公式:

X i a n L v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 X i a n L v ( 2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2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XianLv(2\times ShuiPingOffset,2\times ChuiZhiOffset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XianLv2×ShuiPingOffset2×ChuiZhiOffset

同时推理可得到,对于一条直线任意处,斜率都相等,即得如下公式


X i a n L v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 X i a n L v ( k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k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XianLv(k\times ShuiPingOffset,k\times ChuiZhiOffset ) 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XianLvk×ShuiPingOffsetk×ChuiZhiOffset


其实,我们要知道,数学是我们对世界的量化思考
学数学不要是为了懂数学
学数学是要为了懂得思考
我们现在是在发明斜率,假设之前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斜率,现在我们就是要把斜率这个概念定义出来,为生活实际服务,没有说不能犯错,没有说我一次就能设计对。我们就先提出一些假设公式,让这些假设公式去看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观察,如果都如何我们的观察实际,能作用于实际生活,那他就是我们要的”斜率“

到了这里是关键,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假设公式能够符合上诉特征

假设自己这个时候,只会加减乘除,你现在手上只有两个关联数字:co(垂直移动距离)和so(水平平移距离),你怎么设计
同时数学的发展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会了加减乘除,导出的直线斜率。
懂了直线斜率,发明了微积分。
通过不断丰富手中的数学工具,通过已知推到未知,从而不断掌握新的数学工具

到这里我们发现,除法是可以符合我们的观察发现的

比如如下公式

X ( s o , c o ) = s o c o (1) X(so,co)=\frac{so}{co} \tag1 X(so,co)=coso(1)

X ( s o , c o ) = c o s o (2) X(so,co)=\frac{co}{so} \tag2 X(so,co)=soco(2)

X ( s o , c o ) = ( c o s o ) 2 (3) X(so,co)=(\frac{co}{so})^2 \tag3 X(so,co)=(soco)2(3)

X ( s o , c o ) = ( s o c o ) 2 (4) X(so,co)=(\frac{so}{co})^2 \tag4 X(so,co)=(coso)2(4)

X ( s o , c o ) = c o s o + ( s o c o ) 2 (5) X(so,co)=\frac{co}{so}+(\frac{so}{co})^2 \tag5 X(so,co)=soco+(coso)2(5)


观察3:如果直线的水平距离不变,垂直距离加倍,斜率也应该加倍

X i a n L v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k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 k × X i a n L v ( S h u i P i n g O f f s e t , C h u i Z h i O f f s e t ) XianLv(ShuiPingOffset,k\times ChuiZhiOffset )=k\times XianLv( 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 XianLvShuiPingOffsetk×ChuiZhiOffset=k×XianLvShuiPingOffsetChuiZhiOffset

加上观察三,我们发现根据观察1,2提出的公式,只有公式(2)满足

X ( s o , c o ) = c o s o (2) X(so,co)=\frac{co}{so} \tag2 X(so,co)=soco(2)


观察4:水平直线,无论平移多少距离,垂直距离上都是没有变化,即0,没有斜率,可定义为斜率=0

X ( s o , c o ) = c o s o (2) X(so,co)=\frac{co}{so} \tag2 X(so,co)=soco(2)

公式2也满足观察4,当co垂直距离为0时,水平距离如何变化,斜率X也是0


观察5:垂直直线,在逼近垂直直线时,水平距离发生非常微小的偏移,垂直距离也会放大非常多

公式2也满足观察5

X ( s o , c o ) = c o s o (2) X(so,co)=\frac{co}{so} \tag2 X(so,co)=soco(2)


即最终,我们得到斜率的公式为:

X ( s o , c o ) = c o s o (2) X(so,co)=\frac{co}{so} \tag2 X(so,co)=soco(2)


斜率=平移的同时爬升(官方定义)


创造数学的过程,有两个很重要的能力,即观察、总结、假设的能力
1.明确你需要什么?
2.观察需要东西的输入是什么?
3.观察其中的联系
4.发现总结规律(大胆的假设、多方的验证)
5.推演到一般情况。


从斜率的公式发明来看,特别是在观察公式映射,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时,数学发明还需要大胆的假设

假设后还需要进行多方的验证,如果能正确符合我们的观察, 能运用于实际,即可。

不用怕犯错,不要认为自己一次就能设计对

假设自己现在,只会加减乘除,你现在手上只有两个关联数字:co(垂直移动距离)和so(水平平移距离),你怎么设计斜率公式,我们发现除法是可以的
数学的发展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会了加减乘除,导出的直线斜率。
懂了直线斜率,发明了微积分。
通过不断丰富手中的数学工具,通过已知推到未知,从而不断掌握新的数学工具


其实加减乘除,就是我们对世界最直观的直觉。
斜率是通过通过除法,得到的更高一层次的直觉。

  • 15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