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
永恒性
-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
-
-
阶级性
-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属性。
-
-
历史性
-
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例如古代的教育成就包括四大发明,而现代则涉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
-
继承性
-
教育具有继承性,古代的知识如四书五经至今仍作为国学被学习和传承。
-
-
生产性
-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教育被视为未来的生产力。
-
-
相对独立性
-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同时也具有继承性。
-
四,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学说,每种学说都有其代表人物和核心内容:
-
神话起源说
-
代表人物:无具体代表人物
-
内容:这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教育是由神、天或上帝创造的。
-
-
生物起源说
-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
内容:这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
-
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孟禄
-
内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
-
劳动起源说
-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
内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
注意: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原始教育没有阶级性(平等性)
-
在原始社会,教育是平等的,没有阶级之分。
-
-
原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性)
-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育内容直接服务于生产活动。
-
-
原始教育的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
教育手段非常原始,缺乏现代教育中的复杂工具和方法。
-
(二)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 奴隶社会
(1)中国
-
学校教育形态的出现: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
教育机构:《孟子》记载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
教育内容:夏、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