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理论基础2

**

测试理论基础2

**

一、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1.瀑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1.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2.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3.适合需求稳定的产品开发
缺点:1.依赖于早期的需求调查,不适合需求变化2.单一流程不可逆3.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4.问题在项目后期才开始暴露5.前面未发现的错误会传递并扩散到后面阶段,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2.快速原型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风险。合适预先不能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开发
缺点: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前提要有一个展示型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3.螺旋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大声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缺点: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及时标识风险,势必会造成重大损失。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等等模型

二、软件测试&软件工程

V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模型的流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优点:1.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2.V模型清楚的标识出了软件开发阶段
缺点:自身的顺序性。到了测试阶段,程序已经完成,错误已经产生,很多前期的错误一直到测试阶段才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往往无从修改了。同时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成明确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
W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和概要设计同样要测试。更早的介入测试,可以发现开发初期的缺陷,那么可以用更加低的成本进行缺陷修复,同样是分阶段的工作,便于控制项目过程
缺点:依赖于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依然保持一前一后的线性关系,依然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和需求等变更调整,对于当前很多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本不产生文档,那么W模型基本无法使用。使用起来技术复杂度很高,对于需求和设计的测试要求很高,实践起来困难

三、测试用例

定义: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特定的目前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以便测试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通过大量的测试用例来检验软件的运行效果,它是指导测试工作进行的依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