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讲原本该讲讲java的基础语法的,但是又觉得没什么必要。其实学编程真的是应该从C语言学起,再去学其他的语言会发现其实大多都是共通的。虽说现在大学很多专业其实都开了C语言这门课程,但是感觉其实挺多学生并不是很重视。其实若是从java入门编程的话,之后再去学C,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学不下去的。
先来讲讲java的注释。
1. java注释: 说明某段代码的意义、特征及作用
种类: 三类
(i) 单行注释:
//注释内容
(ii)多行注释:
/*
* 注释内容
*/
(iii)文档注释或者块注释:
/**
* 注释内容
*/
注意:文档注释只能放在保定以、类定义、方法定义、属性定义的前面,结合javadoc命令生成api帮助文档。
. 属性定义前: 描述属性的名称及意义
. 方法定以前:描述方法的功能、特征、参数及返回值的意义,以及方
法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异常
. 类定以前:描述类的功能、特征、作者及版本变化等信息
2. javadoc命令: 读取类的骨架及块注释内容生成api帮助文档(一般在命令行窗口中使用)
. 常用的javadoc标记:
@author:作者
@version:版本
@deprecated:不推荐使用的方法
@param:方法的参数类型
@return:方法的返回类型
@see:”参见”,用于指定参考的内容
@exception:抛出的异常
@throws:抛出的异常,和exception同义
3. 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依据内存空间大小
.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将一种数据类型的值赋给另一种数据类型的变量。
(前提: 数据类型彼此兼容)
(i) 自动转换: 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大于源类型。
(ii)强制转换: 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小于源类型。
目标数据类型 变量 = (目标数据类型)源类型值
(iii)表达式的数据类型的自动提升:
. 所有操作数在进行运算时都自动提升为int型。
. 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由所有操作数中取值范围最大的操作数的数据
类型决定。
4. 变量及其作用域范围:
(i)变量的定义:程序在运行时,系统要给程序分配内存用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内存中存储的数据必须要有一个标识符进行标识,而且内存中存储的数据是可以被修改的,表示内存的标识符叫变量名,内存中存储的数据叫变量值,当用一个标识符标识一块内存空间之后,程序就可以通过该标识符访问或者操作内存空间中的数据。
(ii)变量的类型:按作用域范围。
(iii)局部变量:在方法中或者游离块中定义的变量, 只在方法体内或者游离块内有效, 方法被调用时分配内存,方法运行完毕之后从内存中清除。它在使用前必需显式初始化。
(iiii)成员变量:类的属性构造对象时分配内存,对象使用完毕并释放之后有jvm调用垃圾收集器从内存中清除。它使用前不必显式初始化,系统会通过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