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重锤!自由点卷入“回收残次料”风波,品牌致歉背后是疏忽还是纵容?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的一记重锤,将卫生巾行业推上风口浪尖。

当本该销毁的残次品被贴上“正品”标签,当垃圾堆里的废料被打碎重制,卫生巾行业的“暴利密码”彻底暴露。

一时之间,多家卫生巾品牌直播间遭众多消费者声讨,而自由点卫生巾也赫然在列。这让消费者不禁质问,当卫生巾行业利润狂奔时,品质底线何在?

曝光“自由点”使用“翻新卫生巾”,品牌方回应:假冒的

3月15日晚间,2025年央视“3·15”晚会开播,一时间,#翻新卫生巾# #一次性内裤爆雷#等多个话题冲上热搜。

图片

截图自微博

据红星新闻报道,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梁山希希”)在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且数量巨大。据调查,梁山希希以260-1400元/吨的价格购入本应销毁的残次品,分拣后以7000-8000元/吨高价转售,利润率高达400%-500%。令人震惊的是,无法翻新的垃圾被打碎后制成木浆、吸水树脂等原材料,违反国家禁止使用回收料的卫生用品生产规定。

梁山希希公司负责人刘成乾直言:“国内所有上市公司都和我挂着钩”,其通过回收渠道获取货源,覆盖多个知名品牌。据央视财经报道,梁山希希厂区内外观相对完好的“自由点”卫生巾在一堆打包好的生产垃圾中。

据了解,“3.15”晚会曝光当晚,自由点直播间仍在直播卖货,观众在直播间刷屏“315”,而自由点官方旗舰店也于20时23分停播。

图片

截图自抖音

在3月15日深夜23时11分,自由点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坚决打击非法回收、翻新、销售残次品以及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已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并将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图片

截图自微博

自由点表示,将彻查残次料违法回收行为,严格规范废品处理流程,确保所有残次料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销毁处理,并向信任品牌的客户致歉,后续将持续更新事件进展,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通报。

关于残次品回收问题,自由点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自由点品牌正规渠道所售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合格产品,可以放心购买。关于报道中提到的非法回收和翻新行为,属于第三方不法分子对正规企业残次品的非法操作,与自由点品牌本身的产品质量无关。

图片

截图自淘宝自由点官方旗舰店

网友们对于此番回应并不买账,纷纷在自由点官方微博下留言。有网友认为自由点缺乏品牌良心和企业责任感,以后不会再用自由点卫生巾;还有网友喊话自由点要吸取教训,加强管理,不要让消费者失望。

图片

截图自微博

据蓝鲸新闻报道,在抖音电商渠道,3月16日自由点品牌销售额受到较大影响,尽管当日仍有154位达人为其带货,但其销售额仅有2.5万元左右,相较之前不低于百万的日销售额,下跌了超过97%。

3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也向自由点母公司百亚股份下发了关注函。深交所表示,对此高度关注,为充分维护投资者利益,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自查并说明。

图片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3月17日开盘,涉及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乱象影响,百亚股份(003006.SZ)开盘跌停,截至3月17日收盘,百亚股份收跌-9.36%。

图片

截图自雪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自由点卫生巾在产品质量上频频亮起红灯。

2021年3月,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重庆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对14个品牌的15款安心裤样本开展比较试验并发布结果。其中,自由点安心裤再次被检出细菌菌落总数为80cfu/g、真菌菌落总数为20cfu/g,有少量安心裤产品存在不可忽视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2024年11月,有消费者在自由点官方旗舰店购买的卫生巾中发现疑似小黑虫的异物。消费者提供的图片显示,在卫生巾上附着有疑似小黑虫的异物,不仅如此,有问题的那包卫生巾的生产批次字迹模糊。

对此,客服解释称是由于机器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油墨逐渐减少所致。自由点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产品生产都是全自动化全密封的状态,产品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销售。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发了更多消费者对自由点产品质量的质疑。

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截至2025年3月17日,共有5826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自由点”。有消费者反映:自由点卫生巾存在虚假宣传、存在不明异物、产品使用后过敏等问题。

图片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约22%,研发费用低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A股卫生巾第一股”,百亚股份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重庆丝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它有近半销售额来自四川、重庆地区,旗下拥有“自由点”“妮爽”“好之”等品牌。

百亚股份的实控人兼董事长冯永林1963年出生。1981年至1993年,冯永林曾任重庆火柴厂副厂长,后来进入卫生用品行业,一步步成为重庆丝爽的实控人。在他的主导下,从2010年到2020年,百亚股份历经股权转让、改组、四度IPO最终成为“A股卫生巾第一股”。

2025年1月23日,“自由点”卫生巾母公司百亚股份发布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9%。

图片

截图自百亚股份2024年业绩快报

结合之前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来看,百亚股份第四季度净利润呈下滑态势。

回顾前三季度,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57.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增长30.77%,可谓是高歌猛进。

但第四季度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结合业绩快报拆分来看,百亚股份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约40.27%,第四季度净利润仅约0.46亿元,同比下滑约9.8%,环比下滑约22.0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多家卫生巾品牌被爆出偷工减料、材料劣质等问题,一时间,卫生巾国家标准是否过低成为热议话题,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而这次舆论风波也波及百亚股份旗下的自由点卫生巾品牌。在1月23日百亚股份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百亚股份坦言“四季度受舆情短期影响较大”。

作为国内卫生巾行业的头部企业,百亚股份近年来以“自由点”品牌为核心,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百亚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51.8%。

值得注意的是,百亚股份的业绩增长与其激进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2024百亚销售费用达到12.2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3.3%,远超同期51.8%的营收增幅。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公司对电商渠道和品牌曝光的重度依赖。

图片

截图自百亚股份2024年业绩快报

2024年第四季度因舆情事件的影响,百亚股份紧急加大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投放,单季度营销费用陡增,达到约3.56亿元。

尽管2024年百亚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8%至32.55亿元,但净利率从2023年的11.12%下滑至8.75%。这一反差也揭示了营销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每增加1元销售费用,仅能带来0.23元的净利润增长。

与营销投入的“大手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亚股份的研发投入长期在低位徘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百亚股份研发费用约为50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仅2.15%,且过去五年从未突破3%,这一比例远低于国际同行宝洁(研发占比超5%)。

图片

截图自百亚股份2024年三季度报告

早在2019年,百亚股份就因研发投入不足被质疑是“伪高新企业”。尽管百亚股份近年来研发费用绝对值有所增长,但其核心创新仍停留在产品改良层面。

数据显示,2023年百亚股份新增专利28项,主要集中于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设计改良,例如包装改进、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等,而涉及材料科学、环保技术或生物科技等核心领域的突破性专利占比较低。

百亚股份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百亚股份研发人员达67人,较上年同期72人减少6.94%,仅占全体员工数量的3.1%。

从学历来看,百亚股份研发人员中,硕士有3人、本科有26人、专科及以下有38人,公司专科及以下研发人员占比达56.7%,本科及以下研发人员占比达95.5%。

图片

截图自百亚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

315曝光的“翻新卫生巾”或许能甩锅第三方,但自由点屡次的质量丑闻却暴露了更深层的顽疾: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结构失衡、创新乏力。当行业走向技术升级,若仍只顾砸钱买流量,恐怕未来等待企业的,不只是跌停板,更是消费者的永久离场。

从细菌超标到翻新丑闻,自由点的每一次“暴雷”,都在消耗消费者对国产卫生巾品牌的信任。对于百亚股份而言,股价的短暂下跌或许可以挽回,但消费者失去的信心却需要更漫长的重建。从企业到监管层,唯有以更彻底的改革回应信任危机,方能避免“自由点们”再次成为公众健康的“不自由”隐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