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Java——自动拆装箱

目录

引言

基本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有什么好处

整数的取值范围

 超出范围怎么办

包装类型

为什么需要包装类 

拆箱与装箱 

自动拆箱与装箱

实现原理 

哪些场景会用到 

 场景一、将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

场景二、包装类型和基本类型的大小比较

场景三、包装类型的运算

场景四、三目运算符的使用

场景五、函数参数与返回值

自动拆装箱与缓存

自动拆装箱带来的问题 

参考资料


引言

        之前写过一篇介绍128陷阱以及自动拆装箱的博客:https://blog.csdn.net/L170311/article/details/129265072?spm=1001.2014.3001.5501

这篇文章通过官方理解再来介绍一下自动拆装箱,温故而知新☺


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类型,或者叫做内置类型,是 Java 中不同于类(Class)的特殊类型。它们是我们编程中使用最频繁的类型。

        Java 是一种强类型语言,第一次申明变量必须说明数据类型,第一次变量赋值称为变量的初始化。

Java 基本类型共有八种,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字符类型 char

布尔类型 boolean

数值类型 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数值类型又可以分为整数类型 byteshortintlong 和浮点数类型 floatdouble

        Java 中的数值类型不存在无符号的,它们的取值范围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机器硬件环境或者操作系统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Java 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基本类型 void,它也有对应的包装类 java.lang.Void,不过我们无法直接对它们进行操作。

数据类型有什么好处

        我们都知道在 Java 语言中,new 一个对象是存储在堆里的,我们通过栈中的引用来使用这些对象;所以,对象本身来说是比较消耗资源的。

        对于经常用到的类型,如 int 等,如果我们每次使用这种变量的时候都需要 new 一个 Java 对象的话,就会比较笨重。所以,和 C++ 一样,Java 提供了基本数据类型,这种数据的变量不需要使用 new 创建,他们不会在堆上创建,而是直接在栈内存中存储,因此会更加高效。

整数的取值范围

        Java 中的整型主要包含byteshortintlong这四种,表示的数字范围也是从小到大的,之所以表示范围不同主要和他们存储数据时所占的字节数有关。

先来个简答的科普,1 字节= 8 位(bit)。Java 中的整型属于有符号数。

先来看计算中 8 bit 可以表示的数字:
最小值:10000000 (-128)(-2^7)
最大值:01111111(127)(2^7-1)

 整数的几个类型:

  • byte:byte 用 1 个字节来存储,范围为 -128(-2^7) 到 127(2^7-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byte 类型的默认值为 0。

  • short:short 用 2 个字节存储,范围为 -32,768(-2^15) 到 32,767(2^15-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short 类型的默认值为 0,一般情况下,因为 Java 本身转型的原因,可以直接写为 0。

  • int:int 用 4 个字节存储,范围为 -2,147,483,648(-2^31) 到 2,147,483,647(2^31-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int 类型的默认值为 0。

  • long:long 用 8 个字节存储,范围为 -9,223,372,036,854,775,808(-2^63) 到 9,223,372,036, 854,775,807(2^63-1),在变量初始化的时候,long 类型的默认值为 0L 或 0l,也可直接写为 0。

 超出范围怎么办

上面说过了,整型中,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表示范围,但是,在程序中有些计算会导致超出表示范围,即溢出。如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Integer.MAX_VALUE;
        int j = Integer.MAX_VALUE;

        int k = i+j;
        System.out.println("i (" + i + ") + j (" + j + ") = k (" + k + ")");
    }
}

输出结果:i (2147483647) + j (2147483647) = k (-2)

 这就是发生了溢出,溢出的时候并不会抛异常,也没有任何提示。 所以,在程序中,使用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据溢出的问题。

包装类型

        Java 语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但是 Java 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却是不面向对象的,这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很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不足,在设计类时为每个基本数据类型设计了一个对应的类进行代表,这样八个和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类统称为包装类(Wrapper Class)。

包装类均位于 java.lang 包,包装类和基本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本数据类型byteintshortlongdoublefloatcharboolean
包装类ByteIntegerShortLongDoubleFloatCharacterBoolean

        在这八个类名中,除了 Integer 和 Character 类以后,其它六个类的类名和基本数据类型一致,只是类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可。

为什么需要包装类 

        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 Java 中为了提高效率,提供了八种基本数据类型,为什么还要提供包装类呢?

        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有了答案,因为 Java 是一种面向对象语言,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对象而不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在集合类中,我们是无法将 int 、double 等类型放进去的。因为集合的容器要求元素是 Object 类型。

        为了让基本类型也具有对象的特征,就出现了包装类型,它相当于将基本类型“包装起来”,使得它具有了对象的性质,并且为其添加了属性和方法,丰富了基本类型的操作。

拆箱与装箱 

        那么,有了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肯定有些时候要在他们之间进行转换。比如把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 int 转换成一个包装类型的 Integer 对象。

        我们认为包装类是对基本类型的包装,所以,把基本数据类型转换成包装类的过程就是打包装,英文对应于 boxing,中文翻译为装箱。

        反之,把包装类转换成基本数据类型的过程就是拆包装,英文对应于 unboxing,中文翻译为拆箱。

在 Java SE5 之前,要进行装箱,可以通过以下代码: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

自动拆箱与装箱

在 Java SE5 中,为了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Java 提供了自动拆箱与自动装箱功能。

自动装箱: 就是将基本数据类型自动转换成对应的包装类。

自动拆箱:就是将包装类自动转换成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i = 10;  //自动装箱
    int b = i;     //自动拆箱

Integer i=10 可以替代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这就是因为 Java 帮我们提供了自动装箱的功能,不需要开发者手动去 new 一个 Integer 对象。 

实现原理 

既然 Java 提供了自动拆装箱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理,Java 是如何实现的自动拆装箱功能。

我们有以下自动拆装箱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Integer integer=1; //装箱
        int i=integer; //拆箱
    }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后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Integer integer=Integer.valueOf(1);
        int i=integer.intValue();
    }

         从上面反编译后的代码可以看出,int 的自动装箱都是通过 Integer.valueOf() 方法来实现的,Integer 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 integer.intValue 来实现的。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试着将八种类型都反编译一遍 ,你会发现以下规律:

自动装箱都是通过包装类的 valueOf() 方法来实现的.自动拆箱都是通过包装类对象的 xxxValue() 来实现的。

哪些场景会用到 

我们了解过原理之后,在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Java 会帮我们进行自动拆装箱。前面提到的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的场景就不介绍了,那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理解的。

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场景。

 场景一、将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

我们知道,Java 中的集合类只能接收对象类型,那么以下代码为什么会不报错呢?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li.add(i);
    }

将上面代码进行反编译,可以得到以下代码: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50; i += 2){
        li.add(Integer.valueOf(i));
    }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把基本数据类型放入集合类中的时候,会进行自动装箱。

场景二、包装类型和基本类型的大小比较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 Integer 对象与基本类型进行大小比较的时候,实际上比较的是什么内容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a = 1;
    System.out.println(a == 1 ? "等于" : "不等于");
    Boolean bool = 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 ? "真" : "假");

对以上代码进行反编译,得到以下代码:

  Integer a = 1;
    System.out.println(a.intValue() == 1 ? "等于" : "不等于");
    Boolean bool = false;
    System.out.println(bool.booleanValue ? "真" : "假");


可以看到,包装类与基本数据类型进行比较运算,是先将包装类进行拆箱成基本数据类型,然后进行比较的。

场景三、包装类型的运算

有没有人想过,当我们对 Integer 对象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是如何进行的呢?看以下代码:

    Integer i = 10;
    Integer j = 20;

    System.out.println(i+j);

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
    Integer j = Integer.valueOf(20);
    System.out.println(i.intValue() + j.intValue());

我们发现,两个包装类型之间的运算,会被自动拆箱成基本类型进行。

场景四、三目运算符的使用

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场景,作者也是一次线上的血淋淋的 Bug 发生后才了解到的一种案例。看一个简单的三目运算符的代码: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 : j;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 int k = flag ? i : j; 这一行,会发生自动拆箱( JDK1.8 之前,详见:《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泰山版》提到的三目运算符的空指针问题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boolean flag = true;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0);
    int j = 1;
    int k = flag ? i.intValue() : j;
    System.out.println(k);

这其实是三目运算符的语法规范。当第二,第三位操作数分别为基本类型和对象时,其中的对象就会拆箱为基本类型进行操作。

因为例子中,flag ? i : j; 片段中,第二段的 i 是一个包装类型的对象,而第三段的 j 是一个基本类型,所以会对包装类进行自动拆箱。如果这个时候 i 的值为 null,那么就会发生 NPE。

场景五、函数参数与返回值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直接上代码了:

    //自动拆箱
    public int getNum1(Integer num) {
     return num;
    }
    //自动装箱
    public Integer getNum2(int num) {
     return num;
    }

 

自动拆装箱与缓存

Java SE 的自动拆装箱还提供了一个和缓存有关的功能,我们先来看以下代码,猜测一下输出结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trings) {

        Integer integer1 = 3;
        Integer integer2 = 3;

        if (integer1 == integer2)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Integer integer3 = 300;
        Integer integer4 = 300;

        if (integer3 ==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els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integer4");
    }

我们普遍认为上面的两个判断的结果都是 false。虽然比较的值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比较的是对象,而对象的引用不一样,所以会认为两个 if 判断都是 false 的。在 Java 中,== 比较的是对象引用,而 equals 比较的是值。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引用,所以在进行比较的时候都将返回 false。奇怪的是,这里两个类似的 if 条件判断返回不同的布尔值。

上面这段代码真正的输出结果:

原因就和 Integer 中的缓存机制有关。在 Java 5 中,在 Integer 的操作上引入了一个新功能来节省内存和提高性能。整型对象通过使用相同的对象引用实现了缓存和重用。

适用于整数值区间 -128 至 +127。

只适用于自动装箱。使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不适用。

 我们只需要知道,当需要进行自动装箱时,如果数字在 -128 至 127 之间时,会直接使用缓存中的对象,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对象。

其中的 Javadoc 详细的说明了缓存支持 -128 到 127 之间的自动装箱过程。最大值 127 可以通过 -XX:AutoBoxCacheMax=size 修改。

实际上这个功能在 Java 5 中引入的时候,范围是固定的 -128 至 +127。后来在 Java 6 中,可以通过 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设置最大值。

这使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来提高性能。到底是什么原因选择这个 -128 到 127 范围呢?因为这个范围的数字是最被广泛使用的。 在程序中,第一次使用 Integer 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额外时间来初始化这个缓存。

在 Boxing Conversion 部分的 Java 语言规范(JLS)规定如下:

如果一个变量 p 的值是:

  • -128 至 127 之间的整数 (§3.10.1)
  • true 和 false 的布尔值 (§3.10.3)
  • \u0000 至 \u007f 之间的字符 (§3.10.4)

范围内的时,将 p 包装成 a 和 b 两个对象时,可以直接使用 a == b 判断 a 和 b 的值是否相等。

自动拆装箱带来的问题 

当然,自动拆装箱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大大节省了开发人员的精力,不再需要关心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拆装箱。但是,他也会引入一些问题。

包装对象的数值比较,不能简单的使用 ==,虽然 -128 到 127 之间的数字可以,但是这个范围之外还是需要使用 equals 比较。

前面提到,有些场景会进行自动拆装箱,同时也说过,由于自动拆箱,如果包装类对象为 null ,那么自动拆箱时就有可能抛出 NPE。

如果一个 for 循环中有大量拆装箱操作,会浪费很多资源。

参考资料

Java 的自动拆装箱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