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

一、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

1、ARPANET在早期就提出了分层方法,把复杂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

2、1974年,IBM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概念。

3、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ed,ISO)提出了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I模型。

4、1983年,形成了OSI/RM的正式文件,即ISO 7498标准,常见的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二、OSI七层结构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为物理连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1.1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收发功能的设备。如PC、路由器等。

1.2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DCE):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建立、保持和释放链路的连接。如广域网交换机、Modem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为逻辑链路,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组成,提供透明、可靠的数据传送。

2.1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802.3】

2.2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

2.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有:
(1) 以太网(Ethernet)
(2) 帧中继(Frame Relay)
(3) 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协议
(5)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控制子网通信,主要功能提供路由选择。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实现可靠或不可靠的端对端的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分段、传输和组装。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提供通用的数据格式,便于不同系统间信息转换和相互操作。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直接针对用户需求。

三、数据封装

1、封装: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送过程中,每层都对接收的数据添加信息(通常添加报头、报尾)的过程。

2、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

3、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

四、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

1、ARPANET早期使用网络控制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但NCP仅使用于同构(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运行相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中。

2、1980年,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中的TCP/IP协议研制成功。

3、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TCP/IP协议。

五、TCP/IP四层结构

1、应用层

对应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传输层

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传输。【TCP、UDP】

3、网络层

对应OSI模型的网络层,主要为数据进行路由选择。

4、网络接口层

兼并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