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头文件中的 #ifndef/#define/#endif 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但是是否能理解“被重复引用”是什么意思?是不能在不同的两个文件中使用include来包含这个头文件吗?如果头文件被重复引用了,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不是所有的头文件中都要加入#ifndef/#define/#endif 这些代码?
其实“被重复引用”是指一个头文件在同一个cpp文件中被include了多次,这种错误常常是由于include嵌套造成的。比如:存在a.h文件#include "c.h"而此时b.cpp文件导入了#include "a.h" 和#include "c.h"此时就会造成c.h重复引用。
头文件被重复引用引起的后果:
有些头文件重复引用只是增加了编译工作的工作量,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仅仅是编译效率低一些,但是对于大工程而言编译效率低下那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有些头文件重复包含,会引起错误,比如在头文件中定义了全局变量(虽然这种方式不被推荐,但确实是C规范允许的)这种会引起重复定义。
是不是所有的头文件中都要加入#ifndef/#define/#endif 这些代码?
答案:不是一定要加,但是不管怎样,用ifnde xxx #define xxx#endif或者其他方式避免头文件重复包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个人觉得培养一个好的编程习惯是学习编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给一个#ifndef/#define/#endif的格式:
#ifndef A_H意思是"if not define a.h" 如果不存在a.h
接着的语句应该#define A_H 就引入a.h
最后一句应该写#endif 否则不需要引入
--------------------------------------------------------------------------------------------------
#ifndef GRAPHICS_H // 防止graphics.h被重复引用
#define GRAPHICS_H
#include <math.h> // 引用标准库的头文件
…
#include “header.h” // 引用非标准库的头文件
…
void Function1(…); // 全局函数声明
…
class Box // 类结构声明
{
…
};
#endif
--------------------------------------------------------------------------------------------------
注:类的交叉引用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设计,BUT……如果我们非要这么用……
1、错误的方法
main.cpp
- #include <iostream>
- #include "class_a.h"
- #include "class_b.h"
- int main()
- {
- A aa;
- aa.InvokeB();
- B bb;
- bb.InvokeA();
- }
- #ifndef CLASS_A_H
- #define CLASS_A_H
- #include "class_b.h"
- class A
- {
- public:
- void InvokeB()
- {
- B *b;
- b->Print();
- }
- void Print()
- {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A\n";
- }
- };
- #endif
class_b.h
- #ifndef CLASS_B_H
- #define CLASS_B_H
- #include "class_a.h"
- class B
- {
- public:
- void InvokeA()
- {
- A *a;
- a->Print();
- }
- void Print()
- {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B\n";
- }
- };
- #endif
此处我们用#ifndef...#endif保护机制,导致编译器(VS2012)认为在class_b.h中,A仍然是未声明的标识符。
如果去掉这个保护机制,又会引起“重定义”或者“包含文件太多,深度=1024”等问题。
必须考虑其他的实现方法。
2、一种正确的实现
main.cpp
- #include <iostream>
- #include "class_a.h"
- #include "class_b.h"
- int main()
- {
- A aa;
- aa.b->Print();
- B bb;
- bb.a->Print();
- }
class_a.h
- #ifndef CLASS_A_H
- #define CLASS_A_H
- class B;
- class A
- {
- public:
- void Print()
- {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A\n";
- }
- B *b;
- };
- #endif
- #ifndef CLASS_B_H
- #define CLASS_B_H
- class A;
- class B
- {
- public:
- void Print()
- {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B\n";
- }
- A *a;
- };
- #endif
输出: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了指针。
好处在于,程序可以在不知道类的具体实现是什么的情况下创建相关的指针。
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声明类,并且指针在public域。此时不再有头文件交叉包含的困扰~
两个类在另一个类中都是组合的关系,也就是表示has a的关系,就是说A has a B,B has a A....这样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至少在我看过的代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使用方法.
另外,在类中使用到另一个类的时候,如果用到的是指针,那么只需要做一个前置声明就可以了,因为指针的大小是固定的,不需要知道具体类体;但是如果使用的是类的对象,那么就需要include相应的类的头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