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书法大家,高老没有任何架子。 龚小莞翻拍
高老走得很安详,据说是一口气上不来,很快便离开人世了。高老与罗丹、虞愚并称“闽南三大书法家”,遗憾的是,三大书法家如今都永远离开我们了。古书法家有“心正则字正”的名言,高老用他的一生来践行这一名言所蕴含的境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后世楷模。
高老原名高世求,他在家塾中上过5年学,后又师从前辈诗家、书法家苏警予和谢云声先生。进入中学学堂后,由于文科功底好很受老师器重。但那时时局混乱,学潮不断,高老追求进步,爱国爱乡,常和同学们上街示威游行。因此,他被当局列为危险分子,被学校开除。
为了以后谋生考虑,高老改名高怀,从此,这厚实的名字逐渐被人叫响。19岁时,高老即能与画家林子白先生一起举办书画展,并在上海报刊上发表临《石门铭》的书法作品。
高老在练字的同时,十分注重学问和品格的修炼。他从小就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制作了数千张卡片,整理并撰写了一大堆资料和学习心得,对《左传》、《史记》、《前汉书》、《三国志》等史籍颇有研究。
厦门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谢澄光说,高老学识渊博,对古文、古代历史和古诗词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古代奴隶社会的论文,大胆提出自己不同于社会普遍学术观点的独到见解,文章发表在《文史哲》杂志上。融会贯通创“高体”
因此,高老的“高体”能熔铸北碑南帖之长于一炉,形成古拙中含巧妙、厚重里寓灵秀、雄浑中兼飘逸的艺术特色。
高老对书法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如此,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下去。每当人们请教学习书法门道时,高老总爱说:“我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惟一的门道就是认真和刻苦。”高老年逾花甲后,仍每天铁定“日课”至少2000字。他还常常参加各种笔会和书法研讨活动。有一次因劳累过度,晕倒在洗手间,幸亏及时被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才避免出大事。他经常向人索要旧报纸,因为他练写大字需大量的旧报纸。高老曾在一首词中吟咏:“朝摹魏晋暮师颜,磨穿铁砚,凉燠不知年”。
高老的最后一幅墨宝是送给青年书法家吕俊瑶的,时间是今年的1月20日。10年前吕俊瑶的小楷就深受高老的好评,高老夸他的书法有魏晋人的风度,一直鼓励他举办个人书法展,并答应为他的展览题诗一首。
谢澄光(厦门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厦门市文联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