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说说大盘

 大家来说说大盘


 
    从道理来说我们是没必要探讨大盘问题的,就关心公司基本面就行了。但这几天没事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兴趣的朋友们过来说说你对于大盘的下半年走势、趋势怎么样?
    我就基本面说说我的理解,就算我来抛砖引玉吧。

    1,政府方面。这一次的下跌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政府无法忍受股市的快速度上涨,特别是在有关方面做空、唱空,希望下跌再低价建仓的时候,所以就强行推出印花税高压政策。虽然说达到了某些人的目的,但损害了有关方面的公信力,有点得不偿失的味道。对于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有关方面感到了舆论的压力,也担心着股市的一撅不振。相对来说,政府比我更关心指数的涨涨跌跌,患得患失的心情体现在主流媒体上。政府需要牛市的发展来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需要牛市来减轻房价上涨的压力,需要牛市来减轻银行的存贷差,需要牛市来进一步实行企业的直接融资。当然,有关方面的做空、踏空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只不过是不能放上台面而已。这就构成了政府的患得患失的心情,既怕快速度上涨,又怕进入熊市。
    应该说这一次的印花税事件已经照顾到了方方面面,对于投资者也多多少少进行了一次风险教育
,对于疯狂的牛市或多或少阻止了进一步疯狂,对于做空者也已经给了你面子,至于说你有没有建仓,那么我也没办法考虑的事情了。
    相对来说,对于政府方面来说,对于下跌至3000点的忧虑大于上涨至5000点的压力。所以,假如
股市下跌至3000点,有关方面会给予利好的关照。假如短时间内上涨至5000点以上,那么就有可能再来一次风险教育。

    2,多头资金方面。在我国,从来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信心与赚钱效应。外面的资金非常充沛,哪怕是短时间上涨至上证指数万点也没问题。假如上涨至4500点,有关方面还是不进行干预(我的感觉到时候不会干预),那么做空、唱空的资金就会不得不进入抬轿子。到时候我就又一次怕了。

    3,空头方面。目前的空头我觉得建仓的并不多,因为反弹的太快。他们在等待着二次探底,希望能在恐慌抛售中3000点左右从容建仓。实在不行,有可能来一次快速度抛售指数股(6月4日已经预习过一次),期望引起恐慌性抛售,到时候慢慢的建仓,美其名为我来托市,名誉、效益双丰收。假如下跌以后政府干预,那么就不得不快速建仓,体现在股市就是快速上涨。

    4,经济、金融的基本面继续支持着股市的发展,虽然有局部方面的不尽如人意,但不影响牛市的继续发展,这是个大方向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面怀疑过,包括目前做空、唱空的人们。唱空者的唱空是为了做多,这一点务必得清醒的认识到。

    5,3850点的争夺战,多头空头的较量,在下星期将拉开帷幕,鹿死谁手?目前还不得而知。彼此的红线是3350点与4350点。这一次的较量谁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政府这一次将是看客。


    附件:摘一点其他人的看法

  谁在兴风作浪? 后市各方博弈仍将催生大震荡
  曾几何时,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帮黄皮肤却说外国话的人在评论A股行情,本次震荡下跌之初,这
批"洋买办"都未卜先知地预测调整的合理幅度在20%左右,到目前为止,本轮调整最大跌幅为21%,真佩服这些喝过洋墨水人的预测水平,但又怀疑这些没有执业资格的"洋买办"为何可以公开地预测行情。回顾一下的话,在行情下跌之前狂呼行情"泡沫"、叫嚣大盘将要暴跌的也是他们,这就显得有些蹊跷了。蹊跷的还远不止这些,如果把"洋买办"的言行与行情的几次异常波动结合起来,不难发现,本次行情剧烈震荡的背后明显有外资兴风作浪的身影。
  2月27日,大盘突发性大跌,此后在很长时间内,不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没寻找到"2
·27"大跌的原因。最后,"洋买办"出来说是因日元加息导致国际套利资本抽逃的缘故。见鬼了,日元又不是第一次加息,以前什么时候跟A股市场有过这么紧密的联系?
  如果说"2·27"行情是外资间接地兴风作浪的话,5月22日起B股行情突然窒息式的下跌就更耐人寻
味了。众所周知,自2001年6月1日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B股早已成为以境内投资者为主的散户市场,正因如此,今年4月27日之前的B股行情始终不温不火。但从4月30日起,B股突然放巨量大涨,在仅仅间隔10个交易日之后又出现放量杀跌,以这期间B股行情的走势看,4月30日后买入的筹码看来不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盈利,似乎就是为了5月22日之后的砸盘,企盼通过小成本制造出B股行情的动荡给A股市场带来压力。无奈当时A股市场正处于新股民入市的狂潮中,新股民推动下的A股行情根本不理会B股的异常震荡,B股对A股来说终究是"蚂蚁难撼大象"。也许基于此才有了6月4日更离奇行情的出现。
  6月4日,三大报齐发利好基调的社论,所有舆论均认为市场将展开反弹甚至是反攻,包括境内机
构在内的许多投资者纷纷跃跃欲试。但反弹行情的势头一开始就遭遇到阻击,开盘后所有的权重股均遭到巨量沽压,"巨无霸"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大幅下跌,这时外资兴风作浪的行为和意图才赤裸裸地表现出来。6月5、6日大盘开始止跌回升,但"洋买办"们又炮制出资本利得税的传言(资本利得税一说首见于德意志银行对A股市场的策略报告,公开的说法首见于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先生接受中央二台的采访)。
  很显然,外资对A股介入的程度已越来越深,行情也越来越复杂。5月26日笔者在本栏《博弈催生
震荡》一文中分析的第一大博弈因素就是境外利益体与境内利益体之间的博弈。从"洋买办"们目前的言行看,这一博弈因素仍会影响后市的行情。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莫将强牛医成病牛 因为利益咱中了QFII的计?
  A股市场正在经受最严重的考验。尽管上证指数在6月5日绝地反弹,但短短几个交易日多数个股连
续跌停这在A股历史上罕见。投资者应该怎样面对市场的波动,如何揣度监管层的后续动作,后市路在何方?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国信证券总裁助理何诚颖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谢太峰教授。
  给疯牛减速?
  《中国经营报》:截至6月6日,经过连续五天的下跌,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达21.47%。中期调整形
势是否已经形成?如果此次印花税上调是为了抑制非理性炒作,变前期的狂牛行情为慢牛,目前是否已经初步达到目标?
  赵锡军:进行必要调整的思路是有道理的,但时机和方式不合适。这个时期更多要做的应该是增
加供给、大力发展股市。要使目前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不断地现代化,就一定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现在全球流动性比较充分,要抓住这个时机,一旦错过,再发展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出重手调控市场,不是很合适的选择。
  娄刚:现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由于出口顺差,资本净流入等因素造
成。所以央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属于微调,远水难救近火,累计效应是有一些,但是难以立竿见影。目前情况下可以引入沽空机制,比如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以及把融资融券做到位。当资产价格太高的时候,总有人想做空,市场确实存在做空的需求,目前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大家都只好去炒作垃圾股了
  《中国经营报》:这次暴跌来得十分突然和过于猛烈,从后续反应看,管理层也没有预见到会是
这样一个结果。此次下跌和震荡对管理层有什么启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层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呵护市场?
  赵锡军:市场的不稳定就是因为投资者缺乏对政策的明显预期。不知道政策的倾向,投资者很难
做出正确的决策。宏观调控的目的应该是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那么所有的决策都应该本着稳定市场的方向来进行。当市场缺乏明确的预期,投资者信心散失的时候,管理层所要做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市场的情绪。要尽可能减少利空传言,澄清一些利空消息,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
  谢太峰:政府要以爱护的心态来对待市场,不是靠打压,而是靠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打压和治理
一些不合理的市场行为,如坐庄行为,"老鼠仓"行为,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交易等。
  何诚颖:虽然市场自身也存在调整需要,但股市自有它的运行规律,调控股市不能靠政策一味打
压,应当从加大股票供给、规范基金操作、消灭老鼠仓、严厉打击幕后交易入手,从严惩处那些和机构庄家沆瀣一起的上市公司:伪造报表、制造概念、爆炒预期,净化股市环境,发现违规抬头就打,直至司法介入,如果市场清爽那么泡沫也就少了。
  中了QFII的计?
  《中国经营报》:近日A股市场的震荡,市场传言一些海外资金趁机抄底,比如有人甚至认为
QFII看空言论亦为配合之一,对此应该如何评价?如何理解QFII在A 股市场的意图?
  赵锡军:我们千万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现在前期很多大的海外机构盯着这个市场
,希望这个市场砸下来以后,他们的资金进来捞一笔,前段时间有些海外投行不断放出一些利空的消息,这点是别有用心的,尤其是散户判断能力弱,所以对打扰市场稳定、故意制造混乱的消息要特别关注。
  何诚颖:股指自上3000点以来,老股民、基金、机构,感觉高处不胜寒,纷纷逢高派发套利出局
,然后躲在旁边准备看股市暴跌后的惨状,以期再次抄底入场,但令他们失望的是,股指在新股民踊跃入市的推动下连创新高,摸高到4335点,从而踏空市场。在股指上扬期间,减仓后的基金、机构、国外QFII和媒体纷纷唱空中国股市,连香港的李嘉诚也大声喊空,股指跃上4000点后,踏空机构也受不了赚钱效应的刺激重又杀回,散户最后把机构逼疯了。
  娄刚: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目前国内流行的种种说法一个因素是不了解公司的运作,被民族主
义误导,所以不理解我们;其次由于市场的利益方太多。
  首先QFII现在买进表示我们长期看好,这符合政策层精神,我们也没有七天一倒仓,我们赚的也
没有国内机构多;其次QFII交易部门买进也不是研究部门指挥的,而且交易部门也没有那么大的权限,因为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再高级别的人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最后研究部门判断A股有泡沫,也仅仅是提醒公司的交易部门,但他们的交易也会出现和研究部的判断反向操作。不过作为外资投行研究人员,我们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不会迫于压力误导投资者。
  不要打击信心
  《中国经营报》: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声音是长期牛市没有改变。投资者怎么看待这句话?中期调
整之后,如何看待A股的中、长期趋势?政府介入市场调整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何诚颖:调整印花税并不能改变我国股市的牛市特征,中国股市经历这次调整后将继续走牛,因
为支持中国资本市场股市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赵锡军:政府驾驭市场经济需要很多的技巧。通过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来,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做好调控,怎样引导市场,而不是政策出来后被误解成打压市场,这些对监管者来说都是挑战,是很需要各部委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这方面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他部委与一线市场接触比较少的,于是就缺乏对市场反应的预见度,时机的选择、实现的准备、舆论的准备都不充分。当市场缺乏明确的预期,投资者信心尚失的时候,管理层所要做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市场的情绪。信心的损坏很容易,重新建立则很难,这个一需要措施,二需要时间。
  娄刚:判断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观察市场内的投机行为的活跃程度,如果基本面
不变,投机不断推动价格暴涨,那么这就很危险。一个市场内有投机者很正常,因为可以活跃气氛,对冲交易风险,但是如果投机者成为主力,那就很不正常了。你看上证综指与新开户数的契合程度就可以得知,作为证券投资,按照国外经验持有一年相当正常,但是目前在国内很难办到;而且现在不少上市公司15%到20%的利润来自投资,如果下跌,担保等连带效应将很惊人。目前这些情况没有人愿意说,但是始终要面对。


  高层人士:3000点决不会破 暴跌出乎意料外资抄底完胜
  "我坚信3000点决不会破。决不能让外资言中,更不能让外资抄底,这已经不仅仅是股市的问题了
。"6月4日晚,证监会一位人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当天上证指数暴跌330点,跌幅高达8.26%。

  中国经营报报道,这位人士信心满满的同时,一位帮助境外资金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人士透露,在深圳的几家外资此前已经大举出货,即使在暴跌后,仍有一定程度的抛售,其目的是准备在更低点位买入。
  6月6日,沪指探低3404.15点后开始回升,分析师认为,5个交易日回调近千点后,市场短期风险
已有所释放。
  谁在黑色星期一"砸盘"?
  "6月4日的大跌,我们也彻底糊涂了,QFII没抛,基金在买入,散户杀跌也不是很厉害。"一位券
商老总向各个部门询问股市资金进出情况后,扳着手指算了几遍,仍然无法确定砸盘"元凶",唯一能确认的是有大资金在砸盘。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4日,沪深A股市值缩水约1.4万亿元。从5月
29日到6月4日的5个交易日内,沪深A股总市值缩水3.01万亿元,相当于4月份沪深A股市值涨幅的91%。
  记者致电多家基金公司后获悉,当天基金申购和赎回情况比较正常,并未出现市场最为担忧的大
量赎回。
  私募操作则各有千秋。记者统计了数十家资金量从千万元到数亿元的私募基金发现,上调印花税
前,部分私募已经清仓,直至目前仍在观望。另有部分私募基金在上调印花税当日清仓了结,但6月4日,没有私募基金大规模卖出。
  但到底是谁在砸盘,而且是不惜代价地打压大盘蓝筹股?
  "除了见不得光的各种地下资金外,我们没法了解到的重量级资金动向,还包括国资委旗下大型国
企的入市资金。"前述券商老总说,"而股改后已经解禁的国有股的买卖情况也是我们的'盲点',只有证监会和国资委才能了解。"
  而北京一位消息人士则提醒记者注意,当天临时出台的不停牌措施,可能与市场的剧烈波动有关
。按照有关规定,6月4日,沪深两市约有近千只股票将被停牌一小时。但实际上,由于获得临时性豁免,当天被停牌的股票仅寥寥数家。"是在考虑安抚股市参与者的恐慌情绪,还是违背原定'游戏规则'加重了市场逆反情绪?"这位人士说。
  外资抄底?
  "中国股市:恐慌声中,轻仓已久的QFII基金跃跃欲试",6月5日,路透社用这样一个标题来吸引
读者的眼球。文章称,马可波罗投资集团首席基金经理邓咏梅认为,调整之后的A股"很吸引"。"再跌个5%~8%应该就可以考虑买。"法国里昂证券中国研究主管刘巍说。
  刘巍当时只能看到6月4日的收盘点位,即3670.40点,以此测算,QFII"考虑买"的时机应该是3370
点~3480点附近。
  而同样来自境外的私募基金们认为,A股应该有更多下调空间。记者截稿前获悉,数家活跃在深圳
有美资对冲基金背景的资金,在4000点附近看空并清仓,目前已经明确表示将在大跌后准备入市,目标直指3000点。
  但本土私募基金没有这么悲观。记者了解到,6月4日大跌当天,已经有部分前期出逃的私募再次
入场"拣货",多数仍在场内的私募基金开始增持,当天私募基金只有买入,没有抛出。
  "先不管印花税出台包括之后可能的是是非非,跌破3000点就彻底让境外机构的唱空之声言中了。
"前述证监会人士称。
  提前出逃
  "这轮印花税上调引发的暴跌,幅度之大完全出乎意料,暴跌主因不可能是看空后市的全面多杀多
。"上述证监会人士,"表象很简单,事情很复杂"。
  事实上,在"5·30"暴跌前,已经有资金逃离股市迹象。据记者了解,在暴跌前夜逃离的主要是那
些通过非公开渠道募集、运转且规模较大的资金,如规模达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私募基金,以及部分地下生存的境外资金。
  日前,新兴市场组合基金研究公司(EPFR)发布报告称,在5月30日前一周,全球投资者从中国区
股票基金中撤离了10亿美元,这是他们连续第四周大量撤资。专家认为,推动全球资金流向的因素,一是境内外各大机构认为中国政府将出台针对股市的调控措施,二是世界各地的加息预期。
  但在这个过程中,最令人不解的是QFII的动向:一边看空,一边捂股(详见本报5月21日第1704期
A13版报道《外资唱空"逼宫" 管理层"不满"》)。一位业内人士事后分析,外资当时可能提前获悉了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内容,即QFII投资额度有望从100亿美元调增到300亿美元。
  虽然事实证明,本轮下跌并非外资"出工出力",但突发的印花税上调带来的市场过度反应,在短
时间内让外资自己唱空并"实在"做空得到了完证。
  "股市相关政策出台是经济上的问题,但是上升到让外资抄中国股市的底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副总认为。
  人气调查
  恐惧和诱惑
  6月4日~8日这个交易周,在上证指数K线图上留下一根下影长达508点的阴线。在上证指数的历史
上,仅有1992年5月25日~29日这个交易周的阴线可以与之媲美,那一周阴线的下影线划过411点,随后股指从1200点慢慢跌到400点,终于迎来一波反弹。
  念叨这段历史,是因为近几天来一直关注这次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结果显示,57.49%的投资者认
为本次调整已经基本到位,47.31%的受访者选择逢低加仓,继续增持。从6月5日上网以来,这个数据经历了一些变化,最初支持调整基本到位看法的投资者一度逼近60%,选择逢低加仓的投资者约占5成。但在周四、周五大盘逐渐回暖的情况下,反而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观望或减仓,并将调整目标预期降低到3000点上下--这恰好是6月6日收盘时,大多数分析师的观点。
  这种选择过程的缓慢变化,对于一个样本总数接近5.3万人的调查而言并不明显,但从中我们不难
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市场潜在风险的恐惧,正在逐渐超过潜在利润带来的诱惑。(戴奕 时平)


策略分析师最近特别郁闷 解读机构近期投资策略
  重估政策
  某券商的策略分析师最近一定特别郁闷。因为其在5月25日刚刚完成的6月策略报告中曾明确指出
,"政策面的变化则显得并不重要,因为可以预计的是,管理层难以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与措施。风险教育是政策喊话的基本目的,而不在于指数的高低。"但是,5月29日夜间出台调高印花税的政策和其后大盘的暴跌,无疑会对这位分析师人生的信念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当然,受到刺激的不光是机构,刚刚成为市场主导力量、有了优越感的散户,特别是在暴跌中损失惨重的新股民,一定对这次半夜摇响的政策警铃终生不忘。
  申银万国在其6月4日发布的周报中,把自3月份开始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称为A股的"10
道金牌",不少机构也把调高印花税的政策称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也从忽视政策导向,转变到重视甚至企盼政策,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策略。就如国金证券在6月4日的《恢复市场信心:解铃还需系铃人》报告中所谈到的:"管理层采取的'先辟谣后出台'的方式不太妥当,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预期。但市场应该对政府的权威保持敬畏(但无需恐惧),毕竟政府是游戏规则的最终制定者。"国泰君安的策略研究员就比较坦诚,承认自己"前期低估了直接调控市场政策的影响力",同时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现在看来,在国内证券市场做策略研究,政治经济学还是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6月5日,市场盛传所谓政府将出台"三大利好",于是短期极度超卖的市场和濒临崩溃的信心终于
开始绝地反弹。
  蓝筹股能否获得持续的机遇
  "交易印花税的上调,使得短炒的成本和风险有所加大,这很大程度上也将对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引导市场的资金进一步向蓝筹类个股集中。"这是近期平安证券6月策略报告《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牛市格局》中对市场热点的判断,也可以说是机构普遍的认知。
  而蓝筹股也和机构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5月30日大盘暴跌时,中石化、浦发银行等蓝筹股逆
势上涨,第二日甚至强势涨停。不料,本周一(6月4日)股市继续暴跌,就连蓝筹股也集体补跌,中石化也被封在跌停,正所谓"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虽然周二大盘开始反弹,确实是以国电电力、招商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发力最猛,但进入到周三、周四,那些遭到分析师们满脸唾沫的各类题材股再度卷土重来,而蓝筹股的上涨步伐也明显放缓。所以,有机构在6月4日暴跌收盘后总结说"蓝筹股虽然长期值看好,但6月份上涨空间有限,不适宜追涨加仓,谨防冲高回落引发股指的大幅度调整,蓝筹股的杀伤力不可不防。"由此可见市场理念的转换或许并不简单。
  而至于吃亏之后的散户是否会记住教训,抛弃对"穿得少但擅长裸奔短跑"题材股的天生偏爱,而
回到"穿着整齐但性子慢"的蓝筹股身边,也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对基金仓位的追踪看,基金手中的筹码还是明显偏向了蓝筹股。
  6月大盘怎么走
  实际上,政策和市场走势的变化,不断地"教育"着机构对于后市的判断。
  总体看,机构们对于6月的看法差别不大(见表3),认为以宽幅震荡为主,而对于股指6月再创新
高的可能性,机构认为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管理层还有征收资本利得税等调控手段,而且也有台湾市场的先例(见图2)。中银国际就认为,"正如指数上涨过快一样,向下调整也可能趋向于过度,我们认为许多市场观察家希望的3500点支撑点位很有可能落空。大盘指数仍有可能下挫至2800点至3000点的支撑点位"。
  暴跌之后的机会
  机构6月的关注焦点无疑在蓝筹股身上。申银万国建议投资者,"在预期股市进入中期调整的背景
下,个股的结构性分化必将加剧应转向防御型的投资策略,投资对象应为估值合理、累计涨幅偏小的蓝筹股或业绩、成长兼具的品种。"其6月重点品种为:万科A、天马股份、中国石化、招商银行、中视传媒、平高电气、浙江龙盛。
  进入6月,提前布局中报也是机构的一个共同的选择。中海基金在6月策略报告中谈道:"医药、机
械、化工、建筑建材四个行业是中报预增公司最多的,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值得进一步关注,同时超配建筑建材。
  同时,加息也是机构投资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中海基金报告认为:"从目前的趋势分析,下半年
应该有1至2次升息,升息开始,中期增持保险和房地产,降低银行从超配到标配。未来银行将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短期投资机会减小。相比之下,升值背景下,保险和房地产的投资机会更多。"
  在主题投资方面,申银万国、光大证券等几家机构不约而同地看好奥运板块。而对于今年市场上
参股券商和重组、注资、整体上市这两大主流热点,国泰君安则继续看好并认为,"市场两大主流热点是顺应政策取向的,查处违规、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化正是为了确保这两大热点健康有序地发展。" 
□ 林中  证券市场红周刊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