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一般不需要长期保存数据。
2、没有专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应用程序都要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等内容,程序中的存取子程序随着存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没有区别。
3、只有程序(program)的概念,没有文件(file)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数据面向程序,即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
二、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比较简单。
3、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程序基于特定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法,因此程序与数据结构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未根本改变。
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三、文件系统的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Redundancy)。
2、数据不一致(Inconsistency)。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
四、数据库阶段的标志
1、1968年,IBM推出层次模型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统。
2、1969年,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组织发布了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报告,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并提出网状模型,1971年4月正式通过。
3、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五、数据库阶段的特点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以下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①数据库的恢复。
②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③数据的完整性。
④数据的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六、定义
1、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库管理软件。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操作系统。
4、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科学。
七、高级数据库阶段
1、面向对象概念建模:从实体联系图、对象联系图、UML类图以适应具有面向对象特征的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2、开放数据库互联技术:使得同一个应用程序能够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