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暑期实践“数字藏品的应用现状调研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传统的实物展陈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博物馆更需要通过利用虚拟网络技术,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而数字藏品是当下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一种博物馆文创产品,让馆藏文物突破藏品时间、空间、展示形式的局限,拉近了传统文化和社会公众之间距离。但作为“舶来品”的数字藏品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对数字藏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现状展开了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探访、线上采访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数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研究。结合调研结果发现,数藏作为新时代下数字信息化的产物,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投资价值,且是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优良媒介,在当前发展阶段,不论是基于设计视角还是购买视角都必须承认数藏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意义。然而,即便数字藏品产业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在当下其由于技术不成熟、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实际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1、技术不成熟,权益未保障。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认为,目前,数字藏品市场的局部乱象主要暴露出“四无”问题:一些平台实质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无清晰知识产权授权链路、无采取防范炒作的措施、没有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以上诸多乱象实则反映出了数藏作为新兴产业,在一些投机分子的故意炒作利用下,若在缺失明确的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则不仅无法切实保护产品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同时由于多次倒手高价转卖也会使购买者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甚至可能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由于非法集资而出现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危及公共安全的现象。
2、宣传不到位,普及度不高。结合问卷分析的有关数据,不难得到结论即广大消费者对于数字藏品的了解程度不高且相应的购买意愿也相对较低。从数字藏品的价值角度来看,其出现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破圈从而产生新的生命活力,也有助于驱动品牌的价值提升,有效为品牌赋能。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时代新基建,还要有内容填充。“数字藏品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发展是巨大的,无论是数字藏品、数字内容生产,或者说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对我们未来的精神消费都具有深远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让数字藏品进入群众视野,贴合更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吸纳的需要就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此同时,结合团队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博物馆在数字藏品领域仍未建立完善机制,在实际应用或展览过程中数字藏品也并不多见,因此问卷结果呈现数藏受众不够广泛也情有可原。
3、市场不成熟、监管不明确。针对如上所述出现的数字藏品二次交易,经过几次倒卖将其以原价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高昂价格转出的现象,国家仍未从法律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禁止,不难预见长此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整个数藏市场产生严重打击并造成极大损失,最终导致价格被炒作的虚高而丧失市场。与此同时,数藏市场作为当代艺术家作品流通的一个新型平台,若不加强监管日后会出现艺术家维权困难、产权受到严重侵害等现象。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加强版权维护建设,在数字化平台构筑更为完善的权益保护机制。一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普及以提升全社会保护产权的意识,另一方面则可针对网络快速维权确立完善机制。
2、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对多次倒卖数字藏品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3、加强平台建设,可利用明星效应推动数字藏品提升知名度。
4、注重用户多样化体验,从形式多样、价格亲民、创新模式、精致外观等角度贴合当今消费者需求从而扩大交易市场。
5、国家加大支持数藏发展力度,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藏博物馆试点宣传,促进数字藏品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6、针对本调研团,团队成员也将继续深入了解数藏,通过组织宣讲、建立公众号平台等方式将数字藏品带到更多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去。
作者: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