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笔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章目录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不以妥协为目标(1+1=),也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Personality Ethic)”,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由此衍生的行为和习惯,有些的确是金科玉律,例如“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但另一些却显然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骗性的。例如运用技巧赢得好感,假装对他人感兴趣以套取情报,或虚张声势,甚至以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光有技巧还不够

    我并非暗示个人魅力论所强调的因素不具效用,比如个人成长、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积极思维和影响力方面的教育等,有时确实是成功的要素,但只居于次要,而非主要地位。一旦品德有缺陷——比如言不由衷、虚情假意,就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

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转换的力量

    品德成功论植根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类效能都需要原则作指引,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和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法则一样,都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自然法则。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新的思想水平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的定义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成熟模式图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 依赖(Dependence)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 独立(Independence)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效能”的定义

    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因为它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不断学习并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此外,它们以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定式为基础,我把这个自然法则称为“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的原则。

三类资产

    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产三大类。

团体的产能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或破裂的人际关系。而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每天长跑三四个小时的人,宣称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却不知大好时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书,不肯生产的人,坐享别人的金蛋,自己永远不敢面对现实。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社会之镜

根据这种流行看法而绘制的社会地图一共可以分为三种,也可以说是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用来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叉混合使用:

  • 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他先祖的DNA中就有坏脾气的因素,又借着基因被继承下来。

  •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比如你总是不敢在人前出头,每次犯错都内疚不已,那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你的童年经历分不开的,因为你忘不了自己尚且稚嫩、柔弱和依赖他人时受到的心灵伤害,忘不了小时候因为表现欠佳而遭遇的惩罚、排斥和与人比较的感受。

  •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例如老板、配偶、叛逆期子女,或者经济状况乃至国家政策,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 ☆

    弗兰克尔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 自我意识
  • “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 “良知(Conscience)”,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 “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定义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但这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聆听自己的语言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关注圈与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本书习惯一、二、三即属于这一类。

  •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这在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中的习惯四、五、六中有所论述。

  •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扩大影响圈

    令人鼓舞的是,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这就像一个化学方程式,改变其中的某一部分,其结果就会跟着改变。

“如果”和“我可以”

    感悟:不要说如果,要多说我可以。

手杖的另一头——必然后果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原则制约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产生积极效果,逆之则导致消极后果。所以说我们在享有选择的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就好像“拾起手杖的一头,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头”。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感悟

    对应于勤奋、积极心态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以终为始”的定义

    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Leadership)不同于管(Management)。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会在第三个习惯中谈到。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感悟

    对应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要拉警报了。

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这里推荐情感账户的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 理解他人
  • 注意小节
  • 信守承诺
  • 明确期望
  • 正直诚信
  • 勇于致歉
  • 无条件的爱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 ◉利人利己(双赢)
  • ◉两败俱伤(输/输)
  • ◉损人利己(赢/输)
  • ◉独善其身(赢)
  • ◉舍己为人(输/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哪一种最好

    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蒙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感悟

    对应于沟通,沟通的有些手段是倾听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

上帝行事由内而外,尘世行事由外而内;尘世让世人摆脱贫穷,耶稣则先让世人摆脱内心的贫穷,然后由他们自己摆脱贫穷;尘世通过改变环境来造就人,耶稣则通过改变人来造就环境;尘世塑造人的行为,而耶稣改变人的本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