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的意图在于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消的操作。其适用于如下情况:
(1) 像MenuItem对象那样,抽象出待执行的动作以参数化某对象;
(2) 在不同的时刻指定、排列和执行请求;
(3) 支持取消操作;
(4) 支持修改日志,这样当系统崩溃时,这些修改可以被重做一遍;
(5) 用构建在原语操作上的高层操作构造一个系统。
Command模式可取得如下效果:
(1) Command模式将调用操作的对象与实现该操作的对象解耦;
(2) Command是头等的对象。它可像其他的对象一样被操纵和扩展;
(3) 你可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复合的命令;
(4) 增加新的Command很容易,这无需改变已有的类。
实现细节和注意事项
将发起请求的对象与执行请求的对象解耦,发起请求的对象是调用者,调用者只要调用命令对象的execute()方法就可以让接收者工作,而不必知道具体的接收者对象是谁,如何实现的,命令对象会负责让接收者执行请求的动作,也就是请求发起者和请求执行者之间的解耦是通过命令对象实现的,命令对象起到了纽带桥梁的作用
设计一个命令队列,只要把命令对象放到队列,就可以多线程的执行命令
容易实现对请求的撤销和重做
不足:可能导致某些系统有过多的具体命令类,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空命令也是一种设计模式,为我们省去了判空的操作 ,在上面的实例中,如果没有用空命令,每按下一个按键都要判空,这给我们编码带来一定的麻烦
命令模式经典的应用场景:界面的一个按钮都是一条命令,模拟CMD(DOS命令),订单的撤销/恢复,触发-反馈机制
其他应用
考虑到一些非设计类应用软件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展示,对数据和场景对象的编辑操作相对较少,所以对于不支持对命令的“ReDo”和“UnDo”操作的程序,结合前几篇博客,命令模式可为如下结构:
为程序添加命令管理器,MyCommandManager类,它管理软件所有的命令,它会自动调用LoadCommand()方法。该方法通过反射搜索程序中所有具有CommandAttribute特性的类(具体命令类,ConcreteCommand),并将命令名与具体命令类匹配,生成一个Dictionary<string,ICommand>类型的实例(m_commandDic)。当用户通过MyCommandManager. SendCommand方法的时候,命令管理器将根据命令字典(m_commandDic)自动创建具体命令类实例,并调用其Invoke方法,执行相应命令。
鉴于用户在对命令进行操作时,可能有输入相应参数的需求。所以我们对命令管理器进行了扩展,将其派生出两个状态类NoneParamCommandManager和ParamCommandManager分别负责对参数和命令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