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96-2008 购买线材时,判断线材标称直径和载流的方法
概述
在淘宝上买线材, 买了RV1.5/RV1.0各买了4种颜色(红/黑/黄绿/蓝).
看到评论区, 有人留言, 说线径细了.
等到货后, 一量, 真的细了. 那能过的电流数就只能降级使用了. 将他家的RV1.5当作RV1.0来用, 将他家的RV1.0当作RV0.75来用.
因为我留言了, 厂家工程师光速来给我上了一课. 学到东西了.
笔记
RV线是由多根铜丝组成的软线. 老国标的单根铜丝理论直径为0.2mm
RV1.0 由32根铜丝组成.
RV1.5 由48根铜丝组成
老国标 - 判断线材标称直径的方法
线材标称直径有效面积(mm平方) = 单根铜丝有效面积 x 铜丝总根数 = (PI * R * R) x 铜丝总根数.
买到手的线材单根直径自己拿卡尺量是0.17mm(手用力不同, 量的结果不一样, 差0.0xmm), 厂家工程师说, 要拿千分表来测量(应该是0.188mm).
不管哪种铜丝直径, 算线材的总有效面积, 都比标称直径小.
我就拿我量的单根铜丝直径(0.17mm)来算.
厂家工程师是这么教育我的: 由于工艺改进(铜丝已经是无氧纯铜), 不需要那么大的截面积也可以通过和标称直径宣称的电流.
而且新国标考虑到电流通过截面积有弊端(通过同样的电流, 采用不同材质(铜丝中的杂质含量不同, 或者是铝丝), 截面积是不一样的).
所以新国标采用(电阻值/千米)来衡量传统的标称线直径, 只要能通过的电流数符合标称线直径, 那么这种电线就可以标称对应的线直径.
关于(电阻值/千米)对应的检测标准为 GB/T 3596-2008
我手头只有100米的未开封RV线, 初步量了一下, 估算出(电阻值/千米)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 1.6R/百米 = 16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0 100米, 2.2R/百米 = 22R/千米, 相当于国标的RV0.75
厂家的工程师是这么教育我的: (电阻值/千米)测量时, 温度要是20度, 要有专门测量工具.
金属导体的电阻, 温度越高, 电阻越高.
当前使用普通万用表初步测量, 室内温度大概25度. 那么(电阻值/千米)比标准高一些是正常的.
厂家工程师说的有一定道理.
他给我打保票, 保证他们家的RV1.5/RV1.0可以达到标称线径可以达到的电流数, 让我放心的用…
因为这种线材, 是要经过国家检测的, 否则也没资质拿出来销售, 厂家工程师的话, 我还是相信的.
不过, 作为一个线材的小白, 心里还是不放心. 已经买了另外一家的RV1.5的线(算上绝缘皮的厚度, 直径为3.2mm, 基本和我设备中要替换的线一样粗). 其实, 我已经被厂家工程师说服了, 准备用他家RV1.5的线来进行设备中的对应线材替换. 刚想动手, 同事说, 不放心, 还是买线直径和设备中原来的线一样的线靠谱些. 反正时间有的是, 那就等直径3.2mm的RV1.5的线到了再动手干活.
我这都是被厂家工程师亲自教育过的小白, 都对这个线材这个态度. 如果是没有和厂家工程师交流过的小白客户, 基本不会从他家下次再买东西了(等于是厂家自己将客户赶跑了).
我跟厂家工程师说, 跟上面反应一下, 如果成本(单根铜丝0.18mm => 0.20mm)不是问题, 或者能接受, 还是改成单根铜丝0.2mm的版本, 这样不用跟客户解释.
因为我比较较劲, 留言了, 他才打电话给我解释. 好多小白客户买了一次, 因为线径不足, 直接下次就不买了(也不解释, 也不差评). 作为厂家来说, 这多划不来. 如果厂家不傻, 不和钱过不去, 我相信, 厂家会将单根铜丝加粗到0.2mm版本的.
补充
第二次买的其他家的RV线, 看了一下, 人家也是高纯度无氧纯铜, 但是人家也是0.2mm的单根铜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群众的眼睛雪亮的, 谁傻啊.
第一家厂家工程师告诉我, 0.20BC的BC是标称的意思, 就是说, 第2家的线材指的是单根铜丝的标称直径是0.2mm, 实际是不一定是0.2mm(非常有可能实际的铜丝直径和第一家是一样的 e.g. 0.188mm). 所以第一家的厂家工程师, 让我在第二家线材到手后, 实际测量一下.
补充
第二家的线材到了, 看看是否能符合国标要求.
室温25~30度, 温度比上次高
第2家的线材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黄绿色), 1.9R/百米 = 19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黑色), 1.7R/百米 = 17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兰色), 1.7R/百米 = 17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红色), 1.5R/百米 = 15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第1家的线材在同样条件下, 再测试一下.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黄绿色), 1.6R/百米 = 16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黑色), 1.6R/百米 = 16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红色), 1.6R/百米 = 16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手头未开封的RV1.5 100米(兰色), 1.5R/百米 = 15R/千米, 相等于国标的RV1.0
这2家都有正规国家检测, 对比一下.
可以看到, 在室温下, RV1.5 电阻值/千米是差不多的.
国家检测标准是20度时, 用专业设备测量(电阻值/千米), 自己在室温下用万用表测量, 自然不准. 差不多就行. 主要是对比2家线材在同等条件下的测量值是否有差异.
第2家的RV1.5的外径(带绝缘皮外径 = 3.0mm ~ 3.1mm, 将线轻轻拧在一起, 粗略量铜丝集合外径为1.25mm~1.4mm).
单根铜丝直径 = 0.17mm~0.18mm, 铜丝根数为48根.
又重新量了第一家RV1.5的单根铜丝直径, 也是0.17mm~0.18mm, 铜丝根数为48根.
看来2家的工艺是一样的, 只是绝缘皮厚度略有不同.
看来我错怪第一家了.
有国标和国家检测背书, 同型号的线材由不同厂家生产出来, 质量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