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路由选择过程

本章内容如题,以思科路由器为例。目标是初学者

异网主机A  ping  B

思科教材中用36步来解释。既然有教材,为什么需要我来?

思科教材太繁琐,且重复话多,对于没有网络基础的人来说理解很费劲

理解IP路由选择过程,我们先了解这么几个知识

一、(1)OSI七层模型

我们需要知道各层模型的作用,数据在各层的表现形式,以太网帧结构,CRC的作用,mac地址

以上5点,了解4点就可以理解IP路由的选择过程了。如果不了解,退出吧,别看了。

二、开始过程理解

明确ping这个动作走的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通过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当我们按下ping时网络发生了什么?

1.ICMP将创建一个请求回应数据包,请求对方电脑的回应,回应链路是否通以及延迟。

2.ICMP把这一需求递交给IP协议处理,IP协议用它创建一个分组,分组包含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字段。然后IP协议用来判断目的地址位于本地网络还是远程的某个网络,我们设定在远程网络。这步在网络层完成。

3.IP协议判断为远程网络,因此请求网关处理(路由器的作用)。要想让网关工作,还需要知道它的mac地址。因为这样才能到达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帧的组装。

4.主机检测网关IP地址是否已经绑定mac地址。绑定,进入数据链路层封装成数据帧。没有绑定,发送查找172.16.10.1硬件地址的ARP广播,路由器会响应这个请求,并回答mac地址。

5.此时数据顺利来到了数据链路层,将附加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以太网类型(此例中为IP),FCS(装载CRC)。如下图

6.猜猜接下来会做什么?当然是进入物理层了。物理层会以一次一比特的方式,发送到传输介质上。

7.路由器的冲突域会接收这些比特,每台设备对收到的内容进行CRC验证,并于FCS进行匹配,不匹配则抛弃。匹配则查看以太网类型(IP)交由后续处理。

8.IP接收处理,读取数据中包含的目的IP地址,然后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决定转发到哪里,此例中需要经过网关E1,因此还需要获取物理地址。

9.此时数据到达主机B,还需要检测CRC,检查目标硬件地址,一致则根据以太网类型(IP)交给相应的协议处理。此有效需求被传给ICMP,得知是请求回应数据,ICMP回答这个请求。

10.这样就又有一个封装目的地址,源地址,以太网类型,FCS的数据被创建了。数据将从主机B传到主机A。又走一遍以上的流程。

 

三、需要注意的一点

在ping的过程中会有目标主机不可达与请求超时的情况。

前者是因为没有前往目标主机的路由,后者是因为由A到B,再返回A的过程中出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