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的基础知识,包括JDK、第一个Java程序、运行Java程序、IDE的使用,以及Java程序的基本结构、注释、变量、数据类型、运算、流程控制等方面。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面向对象的基础,如类、对象、方法、继承、多态,并涵盖了异常处理、反射、注解、泛型、集合、IO流、日期时间处理和单元测试等内容,为Java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一、Java简介

JDK 

第一个Java程序

如何运行Java程序

IDE

二、Java程序基础 

Java程序基本结构

注释

变量

基本数据类型

引用类型

常量

var关键字

变量的作用范围

整数运算

溢出

自增/自减

移位运算

位运算

运算优先级

类型自动提升与强制转型 

浮点数运算

类型提升

溢出

强制转型

布尔运算

 短路运算

三元运算符

字符和字符串

字符串连接

空值null

数组类型

三、流程控制

输入和输出

输出

格式化输出

输入

if判断

else

判断引用类型相等

switch多重选择

while循环

do while循环

for循环

for each循环

break和continue

四、数组操作

遍历数组

 打印数组内容

数组排序

多维数组

命令行参数

五、面向对象基础

定义class

创建实例

方法

定义方法

private方法

this变量

方法参数

可变参数

参数绑定

构造方法

默认构造方法

多构造方法

方法重载

继承

继承树

protected

super

阻止继承

向上转型

向下转型

区分继承和组合

多态

多态

覆写Object方法

调用super

final

抽象类

面向抽象编程

接口

接口继承

继承关系

default方法

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

接口的静态字段

 包作用域

import

最佳实践

作用域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package

局部变量

final

最佳实践

内部类

Inner Class

Anonymous Class

Static Nested Class

classpath和jar

jar包

 模块

编写模块

运行模块

打包JRE

访问权限

六、Java核心类

字符串和编码

String

字符串比较

去除首尾空白字符

替换子串

分割字符串

拼接字符串

格式化字符串

类型转换

转换为char[]

字符编码

StringBuilder

StringJoiner

String.join()

包装类型

Auto Boxing

不变类

进制转换

处理无符号整型

JavaBean

JavaBean的作用

枚举JavaBean属性

枚举类

enum

enum的比较

enum类型

switch

记录类

record

构造方法

BigInteger

BigDecimal

比较BigDecimal

常用工具类

Math

Random

SecureRandom

七、异常处理

Java的异常

捕获异常

捕获异常

多catch语句

finally语句

捕获多种异常

抛出异常

异常的传播

抛出异常

异常屏蔽

提问时贴出异常

自定义异常

NullPointerException

处理NullPointerException

定位NullPointerException

使用断言

使用JDK Logging

使用Commons Logging

使用Log4j

最佳实践

使用SLF4J和Logback

八、反射

Class类

动态加载

访问字段

获取字段值

设置字段值

调用方法

调用方法

调用静态方法

调用非public方法

多态

调用构造方法

获取继承关系

获取父类的Class

获取interface

继承关系

动态代理

九、注解

使用注解

注解的作用

定义注解

元注解

如何定义Annotation

处理注解

使用注解

十、泛型

什么是泛型

向上转型

使用泛型

泛型接口

编写泛型

静态方法

多个泛型类型

擦拭法

不恰当的覆写方法

泛型继承

extends通配符

extends通配符的作用

使用extends限定T类型

super通配符

对比extends和super通配符

PECS原则

无限定通配符

泛型和反射

谨慎使用泛型可变参数

十一、集合

Java集合简介

Collection

使用List

List的特点

创建List

遍历List

List和Array转换

编写equals方法

编写equals

使用Map

遍历Map

编写equals和hashCode

延伸阅读

使用EnumMap

使用TreeMap

使用Properties

读取配置文件

写入配置文件

编码

使用Set

使用Queue

使用PriorityQueue

使用Deque

使用Stack

Stack的作用

计算中缀表达式

使用Iterator

使用Collections

创建空集合

创建单元素集合

排序

洗牌

不可变集合

线程安全集合

十二、IO

InputStream / OutputStream

Reader / Writer

同步和异步

File对象

文件和目录

创建和删除文件

遍历文件和目录

Path

InputStream

缓冲

阻塞

InputStream实现类

Out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阻塞

OutputStream实现类

Filter模式

编写FilterInputStream

操作Zip

读取zip包

写入zip包

读取classpath资源

序列化

序列化

反序列化

安全性

Reader

FileReader

CharArrayReader

StringReader

InputStreamReader

Writer

FileWriter

CharArrayWriter

StringWriter

OutputStreamWriter

PrintStream和PrintWriter

PrintWriter

使用Files

十三、日期与时间

基本概念

本地时间

时区

夏令时

本地化

Date和Calendar

标准库API

Date

Calendar

TimeZone

LocalDateTime

LocalDateTime

DateTimeFormatter

Duration和Period

ZonedDateTime

时区转换

DateTimeFormatter

Instant

最佳实践

旧API转新API

新API转旧API

在数据库中存储日期和时间

十四、单元测试

编写JUnit测试

JUnit

单元测试的好处

使用Fixture

异常测试

条件测试

参数化测试


一、Java简介

        Java介于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之间。编译型语言如C、C++,代码是直接编译成机器码执行,但是不同的平台(x86、ARM等)CPU的指令集不同,因此,需要编译出每一种平台的对应机器码。解释型语言如Python、Ruby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由解释器直接加载源码然后运行,代价是运行效率太低。而Java是将代码编译成一种“字节码”,它类似于抽象的CPU指令,然后,针对不同平台编写虚拟机,不同平台的虚拟机负责加载字节码并执行,这样就实现了“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效果。当然,这是针对Java开发者而言。对于虚拟机,需要为每个平台分别开发。为了保证不同平台、不同公司开发的虚拟机都能正确执行Java字节码,SUN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Java虚拟机规范。从实践的角度看,JVM的兼容性做得非常好,低版本的Java字节码完全可以正常运行在高版本的JVM上。

随着Java的发展,SUN给Java又分出了三个不同版本:

  • Java SE:Standard Edition

  • Java EE:Enterprise Edition

  • Java ME:Micro Edition

这三者之间有啥关系呢?

简单来说,Java SE就是标准版,包含标准的JVM和标准库,而Java EE是企业版,它只是在Java SE的基础上加上了大量的API和库,以便方便开发Web应用、数据库、消息服务等,Java EE的应用使用的虚拟机和Java SE完全相同。

Java ME就和Java SE不同,它是一个针对嵌入式设备的“瘦身版”,Java SE的标准库无法在Java ME上使用,Java ME的虚拟机也是“瘦身版”。

毫无疑问,Java SE是整个Java平台的核心,而Java EE是进一步学习Web应用所必须的。我们熟悉的Spring等框架都是Java EE开源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幸的是,Java ME从来没有真正流行起来,反而是Android开发成为了移动平台的标准之一,因此,没有特殊需求,不建议学习Java ME。

因此我们推荐的Java学习路线图如下:

  1. 首先要学习Java SE,掌握Java语言本身、Java核心开发技术以及Java标准库的使用;

  2. 如果继续学习Java EE,那么Spring框架、数据库开发、分布式架构就是需要学习的;

  3. 如果要学习大数据开发,那么Hadoop、Spark、Flink这些大数据平台就是需要学习的,他们都基于Java或Scala开发;

  4. 如果想要学习移动开发,那么就深入Android平台,掌握Android App开发。

初学者学Java,经常听到JDK、JRE这些名词,它们到底是啥?

  • JDK:Java Development Kit
  •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简单地说,JRE就是运行Java字节码的虚拟机。但是,如果只有Java源码,要编译成Java字节码,就需要JDK,因为JDK除了包含JRE,还提供了编译器、调试器等开发工具。

二者关系如下:

要学习Java开发,当然需要安装JDK了。

那JSR、JCP……又是啥?

  • JSR规范:Java Specification Request
  • JCP组织:Java Community Process

为了保证Java语言的规范性,SUN公司搞了一个JSR规范,凡是想给Java平台加一个功能,比如说访问数据库的功能,大家要先创建一个JSR规范,定义好接口,这样,各个数据库厂商都按照规范写出Java驱动程序,开发者就不用担心自己写的数据库代码在MySQL上能跑,却不能跑在PostgreSQL上。

所以JSR是一系列的规范,从JVM的内存模型到Web程序接口,全部都标准化了。而负责审核JSR的组织就是JCP。

一个JSR规范发布时,为了让大家有个参考,还要同时发布一个“参考实现”,以及一个“兼容性测试套件”:

  • RI: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 TCK:Technology Compatibility Kit

比如有人提议要搞一个基于Java开发的消息服务器,这个提议很好啊,但是光有提议还不行,得贴出真正能跑的代码,这就是RI。如果有其他人也想开发这样一个消息服务器,如何保证这些消息服务器对开发者来说接口、功能都是相同的?所以还得提供TCK。

通常来说,RI只是一个“能跑”的正确的代码,它不追求速度,所以,如果真正要选择一个Java的消息服务器,一般是没人用RI的,大家都会选择一个有竞争力的商用或开源产品。

JDK 

细心的童鞋还可以在JAVA_HOMEbin目录下找到很多可执行文件:

  • java:这个可执行程序其实就是JVM,运行Java程序,就是启动JVM,然后让JVM执行指定的编译后的代码;
  • javac:这是Java的编译器,它用于把Java源码文件(以.java后缀结尾)编译为Java字节码文件(以.class后缀结尾);
  • jar:用于把一组.class文件打包成一个.jar文件,便于发布;
  • javadoc:用于从Java源码中自动提取注释并生成文档;
  • jdb:Java调试器,用于开发阶段的运行调试。

第一个Java程序

在一个Java程序中,你总能找到一个类似:

public class Hello {
    ...
}

的定义,这个定义被称为class(类),这里的类名是Hello,大小写敏感,class用来定义一个类,public表示这个类是公开的,publicclass都是Java的关键字,必须小写,Hello是类的名字,按照习惯,首字母H要大写。而花括号{}中间则是类的定义。

注意到类的定义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ain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方法是可执行的代码块,一个方法除了方法名main,还有用()括起来的方法参数,这里的main方法有一个参数,参数类型是String[],参数名是argspublicstatic用来修饰方法,这里表示它是一个公开的静态方法,void是方法的返回类型,而花括号{}中间的就是方法的代码。

方法的代码每一行用;结束,这里只有一行代码,就是: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它用来打印一个字符串到屏幕上。

Java规定,某个类定义的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是Java程序的固定入口方法,因此,Java程序总是从main方法开始执行。

注意到Java源码的缩进不是必须的,但是用缩进后,格式好看,很容易看出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缩进一般是4个空格或者一个tab。

最后,当我们把代码保存为文件时,文件名必须是Hello.java,而且文件名也要注意大小写,因为要和我们定义的类名Hello完全保持一致。

一个Java源码只能定义一个public类型的class,并且class名称和文件名要完全一致;

如何运行Java程序

Java源码本质上是一个文本文件,我们需要先用javacHello.java编译成字节码文件Hello.class,然后,用java命令执行这个字节码文件:

因此,可执行文件javac是编译器,而可执行文件java就是虚拟机。

第一步,在保存Hello.java的目录下执行命令javac Hello.java

$ javac Hello.java

如果源代码无误,上述命令不会有任何输出,而当前目录下会产生一个Hello.class文件:

$ ls
Hello.class	Hello.java

第二步,执行Hello.class,使用命令java Hello

$ java Hello
Hello, world!

注意:给虚拟机传递的参数Hello是我们定义的类名,虚拟机自动查找对应的class文件并执行。

有一些童鞋可能知道,直接运行java Hello.java也是可以的:

$ java Hello.java 
Hello, world!

这是Java 11新增的一个功能,它可以直接运行一个单文件源码!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项目中,单个不依赖第三方库的Java源码是非常罕见的,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运行一个Java源码文件,原因是它需要依赖其他的库。

IDE

IDE是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缩写。

使用IDE的好处在于,可以把编写代码、组织项目、编译、运行、调试等放到一个环境中运行,能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

IDE提升开发效率主要靠以下几点:

  • 编辑器的自动提示,可以大大提高敲代码的速度;

  • 代码修改后可以自动重新编译,并直接运行;

  • 可以方便地进行断点调试。

二、Java程序基础 

Java程序基本结构

/**
 * 可以用来自动创建文档的注释
 */
public class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向屏幕输出文本: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多行注释开始
        注释内容
        注释结束 */
    }
} // class定义结束

类名要求:

  • 类名必须以英文字母开头,后接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的组合
  • 习惯以大写字母开头

注意到public是访问修饰符,表示该class是公开的。

不写public,也能正确编译,但是这个类将无法从命令行执行。

class内部,可以定义若干方法(method):

public class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方法名是main
        // 方法代码...
    } // 方法定义结束
}

方法定义了一组执行语句,方法内部的代码将会被依次顺序执行。

这里的方法名是main,返回值是void,表示没有任何返回值。

我们注意到public除了可以修饰class外,也可以修饰方法。而关键字static是另一个修饰符,它表示静态方法,后面我们会讲解方法的类型,目前,我们只需要知道,Java入口程序规定的方法必须是静态方法,方法名必须为main,括号内的参数必须是String数组。

方法名也有命名规则,命名和class一样,但是首字母小写。

在方法内部,语句才是真正的执行代码。Java的每一行语句必须以分号结束。

注释

在Java程序中,注释是一种给人阅读的文本,不是程序的一部分,所以编译器会自动忽略注释。

Java有3种注释,第一种是单行注释,以双斜线开头,直到这一行的结尾结束:

// 这是注释...

而多行注释以/*星号开头,以*/结束,可以有多行:

/*
这是注释
blablabla...
这也是注释
*/

还有一种特殊的多行注释,以/**开头,以*/结束,如果有多行,每行通常以星号开头:

/**
 * 可以用来自动创建文档的注释
 * 
 * @auther liaoxuefeng
 */
public class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这种特殊的多行注释需要写在类和方法的定义处,可以用于自动创建文档。

Java程序对格式没有明确的要求,多几个空格或者回车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但是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注意遵守Java社区约定的编码格式。

变量

在Java中,变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引用类型的变量。

我们先讨论基本类型的变量。

在Java中,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在定义变量的时候,可以给它一个初始值。例如:

int x = 1;

上述语句定义了一个整型int类型的变量,名称为x,初始值为1

不写初始值,就相当于给它指定了默认值。默认值总是0

变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重新赋值。

变量不但可以重新赋值,还可以赋值给其他变量。

注意,等号=是赋值语句,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相等,否则无法解释x = x + 100

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是CPU可以直接进行运算的类型。Java定义了以下几种基本数据类型:

  • 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

  • 浮点数类型:float,double

  • 字符类型:char

  • 布尔类型:boolean

计算机内存的最小存储单元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就是一个8位二进制数,即8个bit。它的二进制表示范围从00000000~1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是0~255,换算成十六进制是00~ff

内存单元从0开始编号,称为内存地址。每个内存单元可以看作一间房间,内存地址就是门牌号。

一个字节是1byte,1024字节是1K,1024K是1M,1024M是1G,1024G是1T。

不同的数据类型占用的字节数不一样。我们看一下Java基本数据类型占用的字节数:

 对于整型类型,Java只定义了带符号的整型,因此,最高位的bit表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对于float类型,需要加上f后缀。

布尔类型boolean只有truefalse两个值。

注意char类型使用单引号',且仅有一个字符,要和双引号"的字符串类型区分开。

引用类型

除了上述基本类型的变量,剩下的都是引用类型。例如,引用类型最常用的就是String字符串:

String s = "hello";

引用类型的变量类似于C语言的指针,它内部存储一个“地址”,指向某个对象在内存的位置,后续我们介绍类的概念时会详细讨论。

常量

定义变量的时候,如果加上final修饰符,这个变量就变成了常量。

常量在定义时进行初始化后就不可再次赋值,再次赋值会导致编译错误。

常量的作用是用有意义的变量名来避免魔术数字(Magic number),例如,不要在代码中到处写3.14,而是定义一个常量。如果将来需要提高计算精度,我们只需要在常量的定义处修改,例如,改成3.1416,而不必在所有地方替换3.14

根据习惯,常量名通常全部大写。

var关键字

有些时候,类型的名字太长,写起来比较麻烦。例如: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这个时候,如果想省略变量类型,可以使用var关键字:

var sb = new StringBuilder();

编译器会根据赋值语句自动推断出变量sb的类型是StringBuilder。对编译器来说,语句:

var sb = new StringBuilder();

实际上会自动变成: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因此,使用var定义变量,仅仅是少写了变量类型而已。

变量的作用范围

在Java中,多行语句用{ }括起来。很多控制语句,例如条件判断和循环,都以{ }作为它们自身的范围,例如:

if (...) { // if开始
    ...
    while (...) { // while 开始
        ...
        if (...) { // if开始
            ...
        } // if结束
        ...
    } // while结束
    ...
} // if结束

只要正确地嵌套这些{ },编译器就能识别出语句块的开始和结束。而在语句块中定义的变量,它有一个作用域,就是从定义处开始,到语句块结束。超出了作用域引用这些变量,编译器会报错。

定义变量时,要遵循作用域最小化原则,尽量将变量定义在尽可能小的作用域,并且,不要重复使用变量名。

整数运算

整数的数值表示不但是精确的,而且整数运算永远是精确的,即使是除法也是精确的,因为两个整数相除只能得到结果的整数部分。

求余运算使用%。

溢出

要特别注意,整数由于存在范围限制,如果计算结果超出了范围,就会产生溢出,而溢出不会出错,却会得到一个奇怪的结果。

还有一种简写的运算符,即+=-=*=/=,它们的使用方法如下:

n += 100; // 3409, 相当于 n = n + 100;
n -= 100; // 3309, 相当于 n = n - 100;

自增/自减

Java还提供了++运算和--运算,它们可以对一个整数进行加1和减1的操作。

注意++写在前面和后面计算结果是不同的,++n表示先加1再引用n,n++表示先引用n再加1。

移位运算

在计算机中,整数总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例如,int类型的整数7使用4字节表示的二进制如下:

0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111

可以对整数进行移位运算。对整数7左移1位将得到整数14,左移两位将得到整数28

int n = 7;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11 = 7
int a = n << 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0 = 14
int b = n << 2;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11100 = 28
int c = n << 28; // 0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1879048192
int d = n << 29; // 11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536870912

左移29位时,由于最高位变成1,因此结果变成了负数。

类似的,对整数28进行右移,结果如下:

int n = 7;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11 = 7
int a = n >> 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1 = 3
int b = n >> 2;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
int c = n >> 3;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0

如果对一个负数进行右移,最高位的1不动,结果仍然是一个负数:

int n = -536870912;
int a = n >> 1;  // 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268435456
int b = n >> 2;  // 11111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134217728
int c = n >> 28;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 -2
int d = n >> 29;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 -1

还有一种无符号的右移运算,使用>>>,它的特点是不管符号位,右移后高位总是补0,因此,对一个负数进行>>>右移,它会变成正数,原因是最高位的1变成了0

int n = -536870912;
int a = n >>> 1;  // 0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1879048192
int b = n >>> 2;  // 00111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939524096
int c = n >>> 29;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11 = 7
int d = n >>> 3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

byteshort类型进行移位时,会首先转换为int再进行位移。

仔细观察可发现,左移实际上就是不断地×2,右移实际上就是不断地÷2。

位运算

位运算是按位进行与、或、非和异或的运算。

与运算的规则是,必须两个数同时为1,结果才为1

n = 0 & 0; // 0
n = 0 & 1; // 0
n = 1 & 0; // 0
n = 1 & 1; // 1

或运算的规则是,只要任意一个为1,结果就为1

n = 0 | 0; // 0
n = 0 | 1; // 1
n = 1 | 0; // 1
n = 1 | 1; // 1

非运算的规则是,01互换:

n = ~0; // 1
n = ~1; // 0

异或运算的规则是,如果两个数不同,结果为1,否则为0

n = 0 ^ 0; // 0
n = 0 ^ 1; // 1
n = 1 ^ 0; // 1
n = 1 ^ 1; // 0

对两个整数进行位运算,实际上就是按位对齐,然后依次对每一位进行运算。例如: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167776589; // 00001010 00000000 00010001 01001101
        int n = 167776512; // 00001010 00000000 00010001 00000000
        System.out.println(i & n); // 167776512
    }
}

上述按位与运算实际上可以看作两个整数表示的IP地址10.0.17.7710.0.17.0,通过与运算,可以快速判断一个IP是否在给定的网段内。

运算优先级

在Java的计算表达式中,运算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类型自动提升与强制转型 

在运算过程中,如果参与运算的两个数类型不一致,那么计算结果为较大类型的整型。例如,shortint计算,结果总是int,原因是short首先自动被转型为in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ort s = 1234;
        int i = 123456;
        int x = s + i; // s自动转型为int
        short y = s + i; // 编译错误!
    }
}

也可以将结果强制转型,即将大范围的整数转型为小范围的整数。强制转型使用(类型),例如,将int强制转型为short

int i = 12345;
short s = (short) i; // 12345

 要注意,超出范围的强制转型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原因是转型时,int的两个高位字节直接被扔掉,仅保留了低位的两个字节。

浮点数运算

浮点数运算和整数运算相比,只能进行加减乘除这些数值计算,不能做位运算和移位运算。

在计算机中,浮点数虽然表示的范围大,但是,浮点数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浮点数常常无法精确表示。

浮点数0.1在计算机中就无法精确表示,因为十进制的0.1换算成二进制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很显然,无论使用float还是double,都只能存储一个0.1的近似值。但是,0.5这个浮点数又可以精确地表示。

由于浮点数存在运算误差,所以比较两个浮点数是否相等常常会出现错误的结果。正确的比较方法是判断两个浮点数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一个很小的数:

// 比较x和y是否相等,先计算其差的绝对值:
double r = Math.abs(x - y);
// 再判断绝对值是否足够小:
if (r < 0.00001) {
    // 可以认为相等
} else {
    // 不相等
}

类型提升

如果参与运算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整型,那么整型可以自动提升到浮点型。

需要特别注意,在一个复杂的四则运算中,两个整数的运算不会出现自动提升的情况。例如:

double d = 1.2 + 24 / 5; // 5.2

计算结果为5.2,原因是编译器计算24 / 5这个子表达式时,按两个整数进行运算,结果仍为整数4

溢出

整数运算在除数为0时会报错,而浮点数运算在除数为0时,不会报错,但会返回几个特殊值:

  • NaN表示Not a Number
  • Infinity表示无穷大
  • -Infinity表示负无穷大

例如:

double d1 = 0.0 / 0; // NaN
double d2 = 1.0 / 0; // Infinity
double d3 = -1.0 / 0; // -Infinity

强制转型

可以将浮点数强制转型为整数。在转型时,浮点数的小数部分会被丢掉。如果转型后超过了整型能表示的最大范围,将返回整型的最大值。

如果要进行四舍五入,可以对浮点数加上0.5再强制转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d = 2.6;
        int n = (int) (d + 0.5);
        System.out.println(n);
    }
}

布尔运算

对于布尔类型boolean,永远只有truefalse两个值。

布尔运算是一种关系运算,包括以下几类:

  • 比较运算符:>>=<<===!=
  • 与运算 &&
  • 或运算 ||
  • 非运算 !

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短路运算

布尔运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短路运算。如果一个布尔运算的表达式能提前确定结果,则后续的计算不再执行,直接返回结果。

因为false && x的结果总是false,无论xtrue还是false,因此,与运算在确定第一个值为false后,不再继续计算,而是直接返回false。类似的,对于||运算,只要能确定第一个值为true,后续计算也不再进行,而是直接返回true。

三元运算符

Java还提供一个三元运算符b ? x : y,它根据第一个布尔表达式的结果,分别返回后续两个表达式之一的计算结果。

注意到三元运算b ? x : y会首先计算b,如果btrue,则只计算x,否则,只计算y。此外,xy的类型必须相同,因为返回值不是boolean,而是xy之一。

字符和字符串

字符类型char是基本数据类型,它是character的缩写。

char类型不同,字符串类型String是引用类型,我们用双引号"..."表示字符串。

常见的转义字符包括:

  • \" 表示字符"
  • \' 表示字符'
  • \\ 表示字符\
  • \n 表示换行符
  • \r 表示回车符
  • \t 表示Tab
  • \u#### 表示一个Unicode编码的字符
  • \\表示一个\字符

字符串连接

可以使用+连接任意字符串和其他数据类型,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字符串的处理。

如果用+连接字符串和其他数据类型,会将其他数据类型先自动转型为字符串,再连接。

空值null

引用类型的变量可以指向一个空值null,它表示不存在,即该变量不指向任何对象。例如:

String s1 = null; // s1是null
String s2; // 没有赋初值值,s2也是null
String s3 = s1; // s3也是null
String s4 = ""; // s4指向空字符串,不是null

注意要区分空值null和空字符串"",空字符串是一个有效的字符串对象,它不等于null

数组类型

定义一个数组类型的变量,使用数组类型“类型[]”,例如,int[]。和单个基本类型变量不同,数组变量初始化必须使用new int[5]表示创建一个可容纳5个int元素的数组。

Java的数组有几个特点:

  • 数组所有元素初始化为默认值,整型都是0,浮点型是0.0,布尔型是false
  • 数组一旦创建后,大小就不可改变。

要访问数组中的某一个元素,需要使用索引。数组索引从0开始,例如,5个元素的数组,索引范围是0~4

可以修改数组中的某一个元素,使用赋值语句,例如,ns[1] = 79;

可以用数组变量.length获取数组大小。

数组是引用类型,在使用索引访问数组元素时,如果索引超出范围,运行时将报错。

也可以在定义数组时直接指定初始化的元素,这样就不必写出数组大小,而是由编译器自动推算数组大小。

三、流程控制

输入和输出

输出

在前面的代码中,我们总是使用System.out.println()来向屏幕输出一些内容。

println是print line的缩写,表示输出并换行。因此,如果输出后不想换行,可以用print()。

格式化输出

如果要把数据显示成我们期望的格式,就需要使用格式化输出的功能。格式化输出使用System.out.printf(),通过使用占位符%?printf()可以把后面的参数格式化成指定格式: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d = 3.1415926;
        System.out.printf("%.2f\n", d); // 显示两位小数3.14
        System.out.printf("%.4f\n", d); // 显示4位小数3.1416
    }
}

Java的格式化功能提供了多种占位符,可以把各种数据类型“格式化”成指定的字符串:

占位符 说明
%d 格式化输出整数
%x 格式化输出十六进制整数
%f 格式化输出浮点数
%e 格式化输出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浮点数
%s 格式化字符串

注意,由于%表示占位符,因此,连续两个%%表示一个%字符本身。

输入

System.out代表标准输出流,而System.in代表标准输入流。直接使用System.in读取用户输入虽然是可以的,但需要更复杂的代码,而通过Scanner就可以简化后续的代码。

导入Scanner类包:

import java.util.Scanner;

有了Scanner对象后,要读取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使用scanner.nextLine(),要读取用户输入的整数,使用scanner.nextInt()Scanner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因此不必手动转换。

if判断

if语句的基本语法是:

if (条件) {
    // 条件满足时执行
}

根据if的计算结果(true还是false),JVM决定是否执行if语句块(即花括号{}包含的所有语句)。

if语句块只有一行语句时,可以省略花括号{}。

else

if语句还可以编写一个else { ... },当条件判断为false时,将执行else的语句块。

还可以用多个if ... else if ...串联。

在串联使用多个if时,要特别注意判断顺序。

正确的方式是按照判断范围从大到小依次判断:

// 从大到小依次判断:
if (n >= 90) {
    // ...
} else if (n >= 60) {
    // ...
} else {
    // ...
}

或者改写成从小到大依次判断:

// 从小到大依次判断:
if (n < 60) {
    // ...
} else if (n < 90) {
    // ...
} else {
    // ...
}

判断引用类型相等

在Java中,判断值类型的变量是否相等,可以使用==运算符。但是,判断引用类型的变量是否相等,==表示“引用是否相等”,或者说,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要判断引用类型的变量内容是否相等,必须使用equals()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HELLO".toLowerCase();
        System.out.println(s1);
        System.out.println(s2);
        if (s1.equals(s2)) {
            System.out.println("s1 equals s2");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1 not equals s2");
        }
    }
}

注意:执行语句s1.equals(s2)时,如果变量s1null,会报NullPointerException。

switch多重选择

除了if语句外,还有一种条件判断,是根据某个表达式的结果,分别去执行不同的分支。

switch语句根据switch (表达式)计算的结果,跳转到匹配的case结果,然后继续执行后续语句,直到遇到break结束执行。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option = 1;
        switch (option) {
        case 1:
            System.out.println("Selected 1");
            break;
        case 2:
            System.out.println("Selected 2");
            break;
        case 3:
            System.out.println("Selected 3");
            break;
        }
    }
}

如果option的值没有匹配到任何case,例如option = 99,那么,switch语句不会执行任何语句。这时,可以给switch语句加一个default,当没有匹配到任何case时,执行default。

while循环

循环语句就是让计算机根据条件做循环计算,在条件满足时继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

我们先看Java提供的while条件循环。它的基本用法是:

while (条件表达式) {
    循环语句
}
// 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while循环在每次循环开始前,首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计算结果为true,就把循环体内的语句执行一遍,如果计算结果为false,那就直接跳到while循环的末尾,继续往下执行。

如果循环条件永远满足,那这个循环就变成了死循环。死循环将导致100%的CPU占用,用户会感觉电脑运行缓慢,所以要避免编写死循环代码。

do while循环

在Java中,while循环是先判断循环条件,再执行循环。而另一种do while循环则是先执行循环,再判断条件,条件满足时继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它的用法是:

do {
    执行循环语句
} while (条件表达式);

可见,do while循环会至少循环一次。

for循环

for循环的功能非常强大,它使用计数器实现循环。for循环会先初始化计数器,然后,在每次循环前检测循环条件,在每次循环后更新计数器。计数器变量通常命名为i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0;
        for (int i=1; i<=100; i++) {
            sum = sum + i;
        }
        System.out.println(sum);
    }
}

for循环执行前,会先执行初始化语句int i=1,它定义了计数器变量i并赋初始值为1,然后,循环前先检查循环条件i<=100,循环后自动执行i++,因此,和while循环相比,for循环把更新计数器的代码统一放到了一起。在for循环的循环体内部,不需要去更新变量i

因此,for循环的用法是:

for (初始条件; 循环检测条件; 循环后更新计数器) {
    // 执行语句
}

for循环还可以缺少初始化语句、循环条件和每次循环更新语句,例如:

// 不设置结束条件:
for (int i=0; ; i++) {
    ...
}
// 不设置结束条件和更新语句:
for (int i=0; ;) {
    ...
}
// 什么都不设置:
for (;;) {
    ...
}

for each循环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1, 4, 9, 16, 25 };
        for (int n : ns) {
            System.out.println(n);
        }
    }
}

for循环相比,for each循环的变量n不再是计数器,而是直接对应到数组的每个元素。for each循环的写法也更简洁。但是,for each循环无法指定遍历顺序,也无法获取数组的索引。

除了数组外,for each循环能够遍历所有“可迭代”的数据类型,包括后面会介绍的ListMap等。

break和continue

break语句总是跳出自己所在的那一层循环。

break会跳出当前循环,也就是整个循环都不会执行了。而continue则是提前结束本次循环,直接继续执行下次循环。

四、数组操作

遍历数组

通过for循环就可以遍历数组。因为数组的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因此,使用标准的for循环可以完成一个数组的遍历: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1, 4, 9, 16, 25 };
        for (int i=0; i<ns.length; i++) {
            int n = ns[i];
            System.out.println(n);
        }
    }
}

 打印数组内容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1, 1, 2, 3, 5, 8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s));
    }
}

数组排序

冒泡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28, 12, 89, 73, 65, 18, 96, 50, 8, 36 };
        // 排序前: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s));
        for (int i = 0; i < ns.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ns.length - i - 1; j++) {
                if (ns[j] > ns[j+1]) {
                    // 交换ns[j]和ns[j+1]:
                    int tmp = ns[j];
                    ns[j] = ns[j+1];
                    ns[j+1] = tmp;
                }
            }
        }
        // 排序后: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s));
    }
}

冒泡排序的特点是,每一轮循环后,最大的一个数被交换到末尾,因此,下一轮循环就可以“刨除”最后的数,每一轮循环都比上一轮循环的结束位置靠前一位。

实际上,Java的标准库已经内置了排序功能,我们只需要调用JDK提供的Arrays.sort()就可以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28, 12, 89, 73, 65, 18, 96, 50, 8, 36 };
        Arrays.sort(n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s));
    }
}

多维数组

二维数组

要打印一个二维数组,使用Java标准库的Arrays.deepToString()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s = {
            { 1, 2, 3, 4 },
            { 5, 6, 7, 8 },
            { 9, 10, 11, 12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deepToString(ns));
    }
}

访问二维数组的某个元素需要使用array[row][col],二维数组的每个数组元素的长度并不要求相同。

三维数组

三维数组就是二维数组的数组。可以这么定义一个三维数组:

int[][][] ns = {
    {
        {1, 2, 3},
        {4, 5, 6},
        {7, 8, 9}
    },
    {
        {10, 11},
        {12, 13}
    },
    {
        {14, 15, 16},
        {17, 18}
    }
};

如果我们要访问三维数组的某个元素,例如,ns[2][0][1],只需要顺着定位找到对应的最终元素15即可。

命令行参数

Java程序的入口是main方法,而main方法可以接受一个命令行参数,它是一个String[]数组。

这个命令行参数由JVM接收用户输入并传给main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String arg : args) {
            System.out.println(arg);
        }
    }
}

我们可以利用接收到的命令行参数,根据不同的参数执行不同的代码。例如,实现一个-version参数,打印程序版本号: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String arg : args) {
            if ("-version".equals(arg)) {
                System.out.println("v 1.0");
                break;
            }
        }
    }
}

上面这个程序必须在命令行执行,我们先编译它:

$ javac Main.java

然后,执行的时候,给它传递一个-version参数:

$ java Main -version
v 1.0

这样,程序就可以根据传入的命令行参数,作出不同的响应。

五、面向对象基础

定义class

在Java中,创建一个类,例如,给这个类命名为Person,就是定义一个class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

一个class可以包含多个字段(field),字段用来描述一个类的特征。上面的Person类,我们定义了两个字段,一个是String类型的字段,命名为name,一个是int类型的字段,命名为age。因此,通过class,把一组数据汇集到一个对象上,实现了数据封装。

public是用来修饰字段的,它表示这个字段可以被外部访问。

创建实例

定义了class,只是定义了对象模版,而要根据对象模版创建出真正的对象实例,必须用new操作符。

new操作符可以创建一个实例,然后,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引用类型的变量来指向这个实例:

Person ming = new Person();

上述代码创建了一个Person类型的实例,并通过变量ming指向它。

注意区分Person ming是定义Person类型的变量ming,而new Person()是创建Person实例。

有了指向这个实例的变量,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变量来操作实例。访问实例变量可以用变量.字段,例如:

ming.name = "Xiao Ming"; // 对字段name赋值
ming.age = 12; // 对字段age赋值
System.out.println(ming.name); // 访问字段name

Person hong = new Person();
hong.name = "Xiao Hong";
hong.age = 15;

两个instance拥有class定义的nameage字段,且各自都有一份独立的数据,互不干扰。

一个Java源文件可以包含多个类的定义,但只能定义一个public类,且public类名必须与文件名一致。如果要定义多个public类,必须拆到多个Java源文件中。

方法

一个class可以包含多个field,例如,我们给Person类就定义了两个field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

为了避免外部代码直接去访问field,我们可以用private修饰field,拒绝外部访问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fieldpublic改成private,外部代码不能访问这些field,那我们定义这些field有什么用?怎么才能给它赋值?怎么才能读取它的值?

所以我们需要使用方法(method)来让外部代码可以间接修改field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ming = new Person();
        ming.setName("Xiao Ming"); // 设置name
        ming.setAge(12); // 设置age
        System.out.println(ming.getName() + ", " + ming.getAge());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if (age < 0 || age > 10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nvalid age value");
        }
        this.age = age;
    }
}

虽然外部代码不能直接修改private字段,但是,外部代码可以调用方法setName()setAge()来间接修改private字段。在方法内部,我们就有机会检查参数对不对。比如,setAge()就会检查传入的参数,参数超出了范围,直接报错。这样,外部代码就没有任何机会把age设置成不合理的值。

所以,一个类通过定义方法,就可以给外部代码暴露一些操作的接口,同时,内部自己保证逻辑一致性。

调用方法的语法是实例变量.方法名(参数);。一个方法调用就是一个语句,所以不要忘了在末尾加;。例如:ming.setName("Xiao Ming");

定义方法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定义方法的语法是:

修饰符 方法返回类型 方法名(方法参数列表) {
    若干方法语句;
    return 方法返回值;
}

方法返回值通过return语句实现,如果没有返回值,返回类型设置为void,可以省略return

private方法

public方法,自然就有private方法。和private字段一样,private方法不允许外部调用,那我们定义private方法有什么用?

定义private方法的理由是内部方法是可以调用private方法的。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个Person类只定义了birth字段,没有定义age字段,获取age时,通过方法getAge()返回的是一个实时计算的值,并非存储在某个字段的值。这说明方法可以封装一个类的对外接口,调用方不需要知道也不关心Person实例在内部到底有没有age字段。

this变量

在方法内部,可以使用一个隐含的变量this,它始终指向当前实例。因此,通过this.field就可以访问当前实例的字段。

如果没有命名冲突,可以省略this。例如: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相当于this.name
    }
}

但是,如果有局部变量和字段重名,那么局部变量优先级更高,就必须加上this

方法参数

方法可以包含0个或任意个参数。方法参数用于接收传递给方法的变量值。调用方法时,必须严格按照参数的定义一一传递。

可变参数

可变参数用类型...定义,可变参数相当于数组类型:

class Group {
    private String[] names;

    public void setNames(String... names) {
        this.names = names;
    }
}

上面的setNames()就定义了一个可变参数。调用时,可以这么写:

Group g = new Group();
g.setNames("Xiao Ming", "Xiao Hong", "Xiao Jun"); // 传入3个String
g.setNames("Xiao Ming", "Xiao Hong"); // 传入2个String
g.setNames("Xiao Ming"); // 传入1个String
g.setNames(); // 传入0个String

完全可以把可变参数改写为String[]类型。但是,调用方需要自己先构造String[],比较麻烦。例如:

Group g = new Group();
g.setNames(new String[] {"Xiao Ming", "Xiao Hong", "Xiao Jun"}); // 传入1个String[]

另一个问题是,调用方可以传入null

Group g = new Group();
g.setNames(null);

而可变参数可以保证无法传入null,因为传入0个参数时,接收到的实际值是一个空数组而不是null

参数绑定

调用方把参数传递给实例方法时,调用时传递的值会按参数位置一一绑定。

那什么是参数绑定?

我们先观察一个基本类型参数的传递: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int n = 15; // n的值为15
        p.setAge(n); // 传入n的值
        System.out.println(p.getAge()); // 15
        n = 20; // n的值改为20
        System.out.println(p.getAge()); // 15还是20?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int age;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运行代码,从结果可知,修改外部的局部变量n,不影响实例page字段,原因是setAge()方法获得的参数,复制了n的值,因此,p.age和局部变量n互不影响。

结论:基本类型参数的传递,是调用方值的复制。双方各自的后续修改,互不影响。

我们再看一个传递引用参数的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String[] fullname = new String[] { "Homer", "Simpson" };
        p.setName(fullname); // 传入fullname数组
        System.out.println(p.getName()); // "Homer Simpson"
        fullname[0] = "Bart"; // fullname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修改为"Bart"
        System.out.println(p.getName()); // "Homer Simpson"还是"Bart Simpson"?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0] + " " + this.name[1];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注意到setName()的参数现在是一个数组。一开始,把fullname数组传进去,然后,修改fullname数组的内容,结果发现,实例p的字段p.name也被修改了!

结论:引用类型参数的传递,调用方的变量,和接收方的参数变量,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双方任意一方对这个对象的修改,都会影响对方(因为指向同一个对象嘛)。

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Xiao Ming", 15);
        System.out.println(p.getName());
        System.out.println(p.getAge());
    }
}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

由于构造方法是如此特殊,所以构造方法的名称就是类名。构造方法的参数没有限制,在方法内部,也可以编写任意语句。但是,和普通方法相比,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也没有void),调用构造方法,必须用new操作符。

默认构造方法

是不是任何class都有构造方法?是的。

如果一个类没有定义构造方法,编译器会自动为我们生成一个默认构造方法,它没有参数,也没有执行语句,类似这样: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
}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自定义了一个构造方法,那么,编译器就不再自动创建默认构造方法。

如果既要能使用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又想保留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那么只能把两个构造方法都定义出来。

没有在构造方法中初始化字段时,引用类型的字段默认是null,数值类型的字段用默认值,int类型默认值是0,布尔类型默认值是false。

也可以对字段直接进行初始化: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 "Unamed";
    private int age = 10;
}

那么问题来了:既对字段进行初始化,又在构造方法中对字段进行初始化: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 "Unamed";
    private int age = 10;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当我们创建对象的时候,new Person("Xiao Ming", 12)得到的对象实例,字段的初始值是啥?

在Java中,创建对象实例的时候,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初始化:

  1. 先初始化字段,例如,int age = 10;表示字段初始化为10double salary;表示字段默认初始化为0String name;表示引用类型字段默认初始化为null

  2. 执行构造方法的代码进行初始化。

因此,构造方法的代码由于后运行,所以,new Person("Xiao Ming", 12)的字段值最终由构造方法的代码确定。

多构造方法

可以定义多个构造方法,在通过new操作符调用的时候,编译器通过构造方法的参数数量、位置和类型自动区分。

一个构造方法可以调用其他构造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代码复用。调用其他构造方法的语法是this(…)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18); // 调用另一个构造方法Person(String, int)
    }

    public Person() {
        this("Unnamed"); // 调用另一个构造方法Person(String)
    }
}

方法重载

在一个类中,我们可以定义多个方法。如果有一系列方法,它们的功能都是类似的,只有参数有所不同,那么,可以把这一组方法名做成同名方法。例如,在Hello类中,定义多个hello()方法:

class Hello {
    public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int age) {
        if (age < 18) {
            System.out.println("Hi, " + name +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
        }
    }
}

这种方法名相同,但各自的参数不同,称为方法重载(Overload)。

注意:方法重载的返回值类型通常都是相同的。

方法重载的目的是,功能类似的方法使用同一名字,更容易记住,因此,调用起来更简单。

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非常强大的一种机制,它首先可以复用代码。当我们让StudentPerson继承时,Student就获得了Person的所有功能,我们只需要为Student编写新增的功能。

Java使用extends关键字来实现继承: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 不要重复name和age字段/方法,
    // 只需要定义新增score字段/方法:
    private int score;

    public int getScore() { … }
    public void setScore(int score) { … }
}

可见,通过继承,Student只需要编写额外的功能,不再需要重复代码。

注意:子类自动获得了父类的所有字段,严禁定义与父类重名的字段!

在OOP的术语中,我们把Person称为超类(super class),父类(parent class),基类(base class),把Student称为子类(subclass),扩展类(extended class)。

继承树

注意到我们在定义Person的时候,没有写extends。在Java中,没有明确写extends的类,编译器会自动加上extends Object。所以,任何类,除了Object,都会继承自某个类。下图是PersonStudent的继承树:

Java只允许一个class继承自一个类,因此,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父类。只有Object特殊,它没有父类。

protected

继承有个特点,就是子类无法访问父类的private字段或者private方法。这使得继承的作用被削弱了。为了让子类可以访问父类的字段,我们需要把private改为protected。用protected修饰的字段可以被子类访问。

因此,protected关键字可以把字段和方法的访问权限控制在继承树内部,一个protected字段和方法可以被其子类,以及子类的子类所访问,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讲解。

super

super关键字表示父类(超类)。子类引用父类的字段时,可以用super.fieldName。例如: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 + super.name;
    }
}

实际上,这里使用super.name,或者this.name,或者name,效果都是一样的。编译器会自动定位到父类的name字段。

但是,在某些时候,就必须使用super。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 = new Student("Xiao Ming", 12, 89);
    }
}

class Person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rotected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rotected int scor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core) {
        this.score = score;
    }
}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得到一个编译错误,大意是在Student的构造方法中,无法调用Person的构造方法。

这是因为在Java中,任何class的构造方法,第一行语句必须是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如果没有明确地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编译器会帮我们自动加一句super();,所以,Student类的构造方法实际上是这样: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rotected int scor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core) {
        super(); // 自动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this.score = score;
    }
}

但是,Person类并没有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因此,编译失败。

解决方法是调用Person类存在的某个构造方法。例如: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rotected int scor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core) {
        super(name, age);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Person(String, int)
        this.score = score;
    }
}

这样就可以正常编译了!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父类没有默认的构造方法,子类就必须显式调用super()并给出参数以便让编译器定位到父类的一个合适的构造方法。

这里还顺带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子类不会继承任何父类的构造方法。子类默认的构造方法是编译器自动生成的,不是继承的。

阻止继承

正常情况下,只要某个class没有final修饰符,那么任何类都可以从该class继承。

从Java 15开始,允许使用sealed修饰class,并通过permits明确写出能够从该class继承的子类名称。

例如,定义一个Shape类:

public sealed class Shape permits Rect, Circle, Triangle {
    ...
}

上述Shape类就是一个sealed类,它只允许指定的3个类继承它。如果写:

public final class Rect extends Shape {...}

是没问题的,因为Rect出现在Shapepermits列表中。但是,如果定义一个Ellipse就会报错:

public final class Ellipse extends Shape {...}
// Compile error: class is not allowed to extend sealed class: Shape

原因是Ellipse并未出现在Shapepermits列表中。这种sealed类主要用于一些框架,防止继承被滥用。

sealed类在Java 15中目前是预览状态,要启用它,必须使用参数--enable-preview--source 15

向上转型

如果Student是从Person继承下来的,那么,一个引用类型为Person的变量,能否指向Student类型的实例?

Person p = new Student(); // ???

测试一下就可以发现,这种指向是允许的!

这是因为Student继承自Person,因此,它拥有Person的全部功能。Person类型的变量,如果指向Student类型的实例,对它进行操作,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把一个子类类型安全地变为父类类型的赋值,被称为向上转型(upcasting)。

向上转型实际上是把一个子类型安全地变为更加抽象的父类型。

Student s = new Student();
Person p = s; // upcasting, ok
Object o1 = p; // upcasting, ok
Object o2 = s; // upcasting, ok

注意到继承树是Student > Person > Object,所以,可以把Student类型转型为Person,或者更高层次的Object

向下转型

和向上转型相反,如果把一个父类类型强制转型为子类类型,就是向下转型(downcasting)。例如:

Person p1 = new Student(); // upcasting, ok
Person p2 = new Person();
Student s1 = (Student) p1; // ok
Student s2 = (Student) p2; // runtime error! ClassCastException!

如果测试上面的代码,可以发现:

Person类型p1实际指向Student实例,Person类型变量p2实际指向Person实例。在向下转型的时候,把p1转型为Student会成功,因为p1确实指向Student实例,把p2转型为Student会失败,因为p2的实际类型是Person,不能把父类变为子类,因为子类功能比父类多,多的功能无法凭空变出来。

因此,向下转型很可能会失败。失败的时候,Java虚拟机会报ClassCastException

为了避免向下转型出错,Java提供了instanceof操作符,可以先判断一个实例究竟是不是某种类型:

Person p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 instanceof Person); // true
System.out.println(p instanceof Student); // false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 instanceof Person); // true
System.out.println(s instanceof Student); // true

Student n = null;
System.out.println(n instanceof Student); // false

instanceof实际上判断一个变量所指向的实例是否是指定类型,或者这个类型的子类。如果一个引用变量为null,那么对任何instanceof的判断都为false

区分继承和组合

在使用继承时,我们要注意逻辑一致性。

考察下面的Book类:

class Book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这个Book类也有name字段,那么,我们能不能让Student继承自Book呢?

class Student extends Book {
    protected int score;
}

显然,从逻辑上讲,这是不合理的,Student不应该从Book继承,而应该从Person继承。

究其原因,是因为StudentPerson的一种,它们是is关系,而Student并不是Book。实际上StudentBook的关系是has关系。

具有has关系不应该使用继承,而是使用组合,即Student可以持有一个Book实例: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protected Book book;
    protected int score;
}

因此,继承是is关系,组合是has关系。

多态

在继承关系中,子类如果定义了一个与父类方法签名完全相同的方法,被称为覆写(Override)。

例如,在Person类中,我们定义了run()方法: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Person.run");
    }
}

在子类Student中,覆写这个run()方法: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run");
    }
}

Override和Overload不同的是,如果方法签名不同,就是Overload,Overload方法是一个新方法;如果方法签名相同,并且返回值也相同,就是Override

注意:方法名相同,方法参数相同,但方法返回值不同,也是不同的方法。在Java程序中,出现这种情况,编译器会报错。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 不是Override,因为参数不同:
    public void run(String s) { … }
    // 不是Override,因为返回值不同:
    public int run() { … }
}

加上@Override可以让编译器帮助检查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覆写。希望进行覆写,但是不小心写错了方法签名,编译器会报错。但是@Override不是必需的。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引用变量的声明类型可能与其实际类型不符,例如:

Person p = new Student();

现在,我们考虑一种情况,如果子类覆写了父类的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Student();
        p.run(); // 应该打印Person.run还是Student.run?
    }
}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Person.run");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run");
    }
}

那么,一个实际类型为Student,引用类型为Person的变量,调用其run()方法,调用的是Person还是Studentrun()方法?

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就可以知道,实际上调用的方法是Studentrun()方法。因此可得出结论:

Java的实例方法调用是基于运行时的实际类型的动态调用,而非变量的声明类型。

这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称之为多态。它的英文拼写非常复杂:Polymorphic。

多态

多态是指,针对某个类型的方法调用,其真正执行的方法取决于运行时期实际类型的方法。例如:

Person p = new Student();
p.run(); // 无法确定运行时究竟调用哪个run()方法

有童鞋会问,从上面的代码一看就明白,肯定调用的是Studentrun()方法啊。

但是,假设我们编写这样一个方法:

public void runTwice(Person p) {
    p.run();
    p.run();
}

它传入的参数类型是Person,我们是无法知道传入的参数实际类型究竟是Person,还是Student,还是Person的其他子类,因此,也无法确定调用的是不是Person类定义的run()方法。

所以,多态的特性就是,运行期才能动态决定调用的子类方法。对某个类型调用某个方法,执行的实际方法可能是某个子类的覆写方法。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调用,究竟有什么作用?

多态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就是允许添加更多类型的子类实现功能扩展,却不需要修改基于父类的代码。

覆写Object方法

因为所有的class最终都继承自Object,而Object定义了几个重要的方法:

  • toString():把instance输出为String
  • equals():判断两个instance是否逻辑相等;
  • hashCode():计算一个instance的哈希值。

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覆写Object的这几个方法。例如:

class Person {
    ...
    // 显示更有意义的字符串: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name=" + name;
    }

    // 比较是否相等: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 当且仅当o为Person类型:
        if (o instanceof Person) {
            Person p = (Person) o;
            // 并且name字段相同时,返回true:
            return this.name.equals(p.name);
        }
        return false;
    }

    // 计算hash: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this.name.hashCode();
    }
}

调用super

在子类的覆写方法中,如果要调用父类的被覆写的方法,可以通过super来调用。例如:

class Person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 + name;
    }
}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ello() {
        // 调用父类的hello()方法:
        return super.hello() + "!";
    }
}

final

继承可以允许子类覆写父类的方法。如果一个父类不允许子类对它的某个方法进行覆写,可以把该方法标记为final。用final修饰的方法不能被Override。

如果一个类不希望任何其他类继承自它,那么可以把这个类本身标记为final。用final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

对于一个类的实例字段,同样可以用final修饰。用final修饰的字段在初始化后不能被修改。例如:

class Person {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Unamed";
}

可以在构造方法中初始化final字段:

class Person {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这种方法更为常用,因为可以保证实例一旦创建,其final字段就不可修改。

抽象类

如果父类的方法本身不需要实现任何功能,仅仅是为了定义方法签名,目的是让子类去覆写它,那么,可以把父类的方法声明为抽象方法:

class Pers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把一个方法声明为abstract,表示它是一个抽象方法,本身没有实现任何方法语句。因为这个抽象方法本身是无法执行的,所以,Person类也无法被实例化。编译器会告诉我们,无法编译Person类,因为它包含抽象方法。

必须把Person类本身也声明为abstract,才能正确编译它:

abstract class Pers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如果一个class定义了方法,但没有具体执行代码,这个方法就是抽象方法,抽象方法用abstract修饰。

因为无法执行抽象方法,因此这个类也必须申明为抽象类(abstract class)。

使用abstract修饰的类就是抽象类。我们无法实例化一个抽象类:

Person p = new Person(); // 编译错误

无法实例化的抽象类有什么用?

因为抽象类本身被设计成只能用于被继承,因此,抽象类可以强迫子类实现其定义的抽象方法,否则编译会报错。因此,抽象方法实际上相当于定义了“规范”。

例如,Person类定义了抽象方法run(),那么,在实现子类Student的时候,就必须覆写run()方法。

面向抽象编程

尽量引用高层类型,避免引用实际子类型的方式,称之为面向抽象编程。

面向抽象编程的本质就是:

  • 上层代码只定义规范(例如:abstract class Person);

  • 不需要子类就可以实现业务逻辑(正常编译);

  • 具体的业务逻辑由不同的子类实现,调用者并不关心。

接口

在抽象类中,抽象方法本质上是定义接口规范:即规定高层类的接口,从而保证所有子类都有相同的接口实现,这样,多态就能发挥出威力。

如果一个抽象类没有字段,所有方法全部都是抽象方法:

abstract class Pers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Name();
}

就可以把该抽象类改写为接口:interface

在Java中,使用interface可以声明一个接口:

interface Person {
    void run();
    String getName();
}

所谓interface,就是比抽象类还要抽象的纯抽象接口,因为它连字段都不能有。因为接口定义的所有方法默认都是public abstract的,所以这两个修饰符不需要写出来(写不写效果都一样)。

当一个具体的class去实现一个interface时,需要使用implements关键字。举个例子: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 run");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

我们知道,在Java中,一个类只能继承自另一个类,不能从多个类继承。但是,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interface,例如: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erson, Hello { // 实现了两个interface
    ...
}

Java的接口特指interface的定义,表示一个接口类型和一组方法签名,而编程接口泛指接口规范,如方法签名,数据格式,网络协议等。

抽象类和接口的对比如下:

abstract class interface
继承 只能extends一个class 可以implements多个interface
字段 可以定义实例字段 不能定义实例字段
抽象方法 可以定义抽象方法 可以定义抽象方法
非抽象方法 可以定义非抽象方法 可以定义default方法

接口继承

一个interface可以继承自另一个interfaceinterface继承自interface使用extends,它相当于扩展了接口的方法。例如:

interface Hello {
    void hello();
}

interface Person extends Hello {
    void run();
    String getName();
}

此时,Person接口继承自Hello接口,因此,Person接口现在实际上有3个抽象方法签名,其中一个来自继承的Hello接口。

继承关系

合理设计interfaceabstract class的继承关系,可以充分复用代码。一般来说,公共逻辑适合放在abstract class中,具体逻辑放到各个子类,而接口层次代表抽象程度。可以参考Java的集合类定义的一组接口、抽象类以及具体子类的继承关系。

在使用的时候,实例化的对象永远只能是某个具体的子类,但总是通过接口去引用它,因为接口比抽象类更抽象: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用List接口引用具体子类的实例
Collection coll = list; // 向上转型为Collection接口
Iterable it = coll; // 向上转型为Iterable接口

default方法

在接口中,可以定义default方法。例如,把Person接口的run()方法改为default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Student("Xiao Ming");
        p.run();
    }
}

interface Person {
    String getName();
    default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run");
    }
}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

实现类可以不必覆写default方法。default方法的目的是,当我们需要给接口新增一个方法时,会涉及到修改全部子类。如果新增的是default方法,那么子类就不必全部修改,只需要在需要覆写的地方去覆写新增方法。

default方法和抽象类的普通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因为interface没有字段,default方法无法访问字段,而抽象类的普通方法可以访问实例字段。

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在一个class中定义的字段,我们称之为实例字段。实例字段的特点是,每个实例都有独立的字段,各个实例的同名字段互不影响。

还有一种字段,是用static修饰的字段,称为静态字段:static field

实例字段在每个实例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空间”,但是静态字段只有一个共享“空间”,所有实例都会共享该字段。

对于静态字段,无论修改哪个实例的静态字段,效果都是一样的:所有实例的静态字段都被修改了,原因是静态字段并不属于实例。

虽然实例可以访问静态字段,但是它们指向的其实都是Person class的静态字段。所以,所有实例共享一个静态字段。

因此,不推荐用实例变量.静态字段去访问静态字段,因为在Java程序中,实例对象并没有静态字段。在代码中,实例对象能访问静态字段只是因为编译器可以根据实例类型自动转换为类名.静态字段来访问静态对象。

推荐用类名来访问静态字段。可以把静态字段理解为描述class本身的字段(非实例字段)。

静态方法

static修饰的方法称为静态方法。

调用实例方法必须通过一个实例变量,而调用静态方法则不需要实例变量,通过类名就可以调用。静态方法类似其它编程语言的函数。

因为静态方法属于class而不属于实例,因此,静态方法内部,无法访问this变量,也无法访问实例字段,它只能访问静态字段。

通过实例变量也可以调用静态方法,但这只是编译器自动帮我们把实例改写成类名而已。

通常情况下,通过实例变量访问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会得到一个编译警告。

静态方法经常用于工具类。例如:

  • Arrays.sort()

  • Math.random()

静态方法也经常用于辅助方法。注意到Java程序的入口main()也是静态方法。

接口的静态字段

因为interface是一个纯抽象类,所以它不能定义实例字段。但是,interface是可以有静态字段的,并且静态字段必须为final类型:

public interface Person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LE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FEMALE = 2;
}

实际上,因为interface的字段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修饰符都去掉,上述代码可以简写为:

public interface Person {
    // 编译器会自动加上public statc final:
    int MALE = 1;
    int FEMALE = 2;
}

编译器会自动把该字段变为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

在前面的代码中,我们把类和接口命名为PersonStudentHello等简单名字。

在现实中,如果小明写了一个Person类,小红也写了一个Person类,现在,小白既想用小明的Person,也想用小红的Person,怎么办?

如果小军写了一个Arrays类,恰好JDK也自带了一个Arrays类,如何解决类名冲突?

在Java中,我们使用package来解决名字冲突。

Java定义了一种名字空间,称之为包:package。一个类总是属于某个包,类名(比如Person)只是一个简写,真正的完整类名是包名.类名

例如:

小明的Person类存放在包ming下面,因此,完整类名是ming.Person

小红的Person类存放在包hong下面,因此,完整类名是hong.Person

小军的Arrays类存放在包mr.jun下面,因此,完整类名是mr.jun.Arrays

JDK的Arrays类存放在包java.util下面,因此,完整类名是java.util.Arrays

在定义class的时候,我们需要在第一行声明这个class属于哪个包。

小明的Person.java文件:

package ming; // 申明包名ming

public class Person {
}

在Java虚拟机执行的时候,JVM只看完整类名,因此,只要包名不同,类就不同。

包可以是多层结构,用.隔开。例如:java.util

要特别注意:包没有父子关系。java.util和java.util.zip是不同的包,两者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没有定义包名的class,它使用的是默认包,非常容易引起名字冲突,因此,不推荐不写包名的做法。

我们还需要按照包结构把上面的Java文件组织起来。假设以package_sample作为根目录,src作为源码目录,那么所有文件结构就是:

即所有Java文件对应的目录层次要和包的层次一致。

编译后的.class文件也需要按照包结构存放。如果使用IDE,把编译后的.class文件放到bin目录下,那么,编译的文件结构就是:

编译的命令相对比较复杂,我们需要在src目录下执行javac命令:

javac -d ../bin ming/Person.java hong/Person.java mr/jun/Arrays.java

在IDE中,会自动根据包结构编译所有Java源码,所以不必担心使用命令行编译的复杂命令。

 包作用域

位于同一个包的类,可以访问包作用域的字段和方法。不用publicprotectedprivate修饰的字段和方法就是包作用域。

例如,Person类定义在hello包下面:

package hello;

public class Person {
    // 包作用域: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Main类也定义在hello包下面:

package hello;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p.hello(); // 可以调用,因为Main和Person在同一个包
    }
}

import

在一个class中,我们总会引用其他的class。例如,小明的ming.Person类,如果要引用小军的mr.jun.Arrays类,他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直接写出完整类名,例如: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mr.jun.Arrays arrays = new mr.jun.Arrays();
    }
}

很显然,每次写完整类名比较痛苦。

因此,第二种写法是用import语句,导入小军的Arrays,然后写简单类名: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 导入完整类名:
import mr.jun.Arrays;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Arrays arrays = new Arrays();
    }
}

在写import的时候,可以使用*,表示把这个包下面的所有class都导入进来(但不包括子包的class):

// Person.java
package ming;

// 导入mr.jun包的所有class:
import mr.jun.*;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un() {
        Arrays arrays = new Arrays();
    }
}

我们一般不推荐这种写法,因为在导入了多个包后,很难看出Arrays类属于哪个包。

还有一种import static的语法,它可以导入一个类的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package main;

// 导入System类的所有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import static java.lang.System.*;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相当于调用System.out.println(…)
        out.println("Hello, world!");
    }
}

import static很少使用。

Java编译器最终编译出的.class文件只使用完整类名,因此,在代码中,当编译器遇到一个class名称时:

  • 如果是完整类名,就直接根据完整类名查找这个class

  • 如果是简单类名,按下面的顺序依次查找:

    • 查找当前package是否存在这个class

    • 查找import的包是否包含这个class

    • 查找java.lang包是否包含这个class

如果按照上面的规则还无法确定类名,则编译报错。

因此,编写class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帮我们做两个import动作:

  • 默认自动import当前package的其他class

  • 默认自动import java.lang.*

注意:自动导入的是java.lang包,但类似java.lang.reflect这些包仍需要手动导入。

如果有两个class名称相同,例如,mr.jun.Arraysjava.util.Arrays,那么只能import其中一个,另一个必须写完整类名。

最佳实践

为了避免名字冲突,我们需要确定唯一的包名。推荐的做法是使用倒置的域名来确保唯一性。例如:

  • org.apache
  • org.apache.commons.log
  • com.liaoxuefeng.sample

子包就可以根据功能自行命名。

要注意不要和java.lang包的类重名,即自己的类不要使用这些名字:

  • String
  • System
  • Runtime
  • ...

要注意也不要和JDK常用类重名:

  • java.util.List
  • java.text.Format
  • java.math.BigInteger
  • ...

作用域

public

定义为publicclassinterface可以被其他任何类访问。定义为publicfieldmethod可以被其他类访问,前提是首先有访问class的权限。

private

定义为privatefieldmethod无法被其他类访问。

实际上,确切地说,private访问权限被限定在class的内部,而且与方法声明顺序无关。推荐把private方法放到后面,因为public方法定义了类对外提供的功能,阅读代码的时候,应该先关注public方法。

由于Java支持嵌套类,如果一个类内部还定义了嵌套类,那么,嵌套类拥有访问private的权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ner i = new Inner();
        i.hi();
    }

    // private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 hello!");
    }

    // 静态内部类:
    stat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hi() {
            Main.hello();
        }
    }
}

定义在一个class内部的class称为嵌套类(nested class),Java支持好几种嵌套类。

protected

protected作用于继承关系。定义为protected的字段和方法可以被子类访问,以及子类的子类。

package

最后,包作用域是指一个类允许访问同一个package的没有publicprivate修饰的class,以及没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修饰的字段和方法。

只要在同一个包,就可以访问package权限的classfieldmethod。

注意,包名必须完全一致,包没有父子关系,com.apachecom.apache.abc是不同的包。

局部变量

在方法内部定义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局部变量作用域从变量声明处开始到对应的块结束。方法参数也是局部变量。

使用局部变量时,应该尽可能把局部变量的作用域缩小,尽可能延后声明局部变量。

final

Java还提供了一个final修饰符。final与访问权限不冲突,它有很多作用。

final修饰class可以阻止被继承。

final修饰method可以阻止被子类覆写。

final修饰field可以阻止被重新赋值。

final修饰局部变量可以阻止被重新赋值。

最佳实践

如果不确定是否需要public,就不声明为public,即尽可能少地暴露对外的字段和方法。

把方法定义为package权限有助于测试,因为测试类和被测试类只要位于同一个package,测试代码就可以访问被测试类的package权限方法。

一个.java文件只能包含一个public类,但可以包含多个非public类。如果有public类,文件名必须和public类的名字相同。

内部类

有一种类,它被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所以称为内部类(Nested Class)。Java的内部类分为好几种,通常情况用得不多,但也需要了解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Inner Class

如果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这个类就是Inner Class: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 定义了一个Inner Class
    }
}

上述定义的Outer是一个普通类,而Inner是一个Inner Class,它与普通类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Inner Class的实例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一个Outer Class的实例。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Nested"); // 实例化一个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 实例化一个Inner
        inner.hello();
    }
}

class Outer {
    private String name;

    Out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class Inner {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Outer.this.name);
        }
    }
}

观察上述代码,要实例化一个Inner,我们必须首先创建一个Outer的实例,然后,调用Outer实例的new来创建Inner实例: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这是因为Inner Class除了有一个this指向它自己,还隐含地持有一个Outer Class实例,可以用Outer.this访问这个实例。所以,实例化一个Inner Class不能脱离Outer实例。

Inner Class和普通Class相比,除了能引用Outer实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特权”,就是可以修改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因为Inner Class的作用域在Outer Class内部,所以能访问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和方法。

观察Java编译器编译后的.class文件可以发现,Outer类被编译为Outer.class,而Inner类被编译为Outer$Inner.class

Anonymous Class

还有一种定义Inner Class的方法,它不需要在Outer Class中明确地定义这个Class,而是在方法内部,通过匿名类(Anonymous Class)来定义。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Nested");
        outer.asyncHello();
    }
}

class Outer {
    private String name;

    Out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syncHello() {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Outer.this.name);
            }
        };
        new Thread(r).start();
    }
}

观察asyncHello()方法,我们在方法内部实例化了一个RunnableRunnable本身是接口,接口是不能实例化的,所以这里实际上是定义了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匿名类,并且通过new实例化该匿名类,然后转型为Runnable。在定义匿名类的时候就必须实例化它,定义匿名类的写法如下: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 实现必要的抽象方法...
};

匿名类和Inner Class一样,可以访问Outer Class的private字段和方法。之所以我们要定义匿名类,是因为在这里我们通常不关心类名,比直接定义Inner Class可以少写很多代码。

观察Java编译器编译后的.class文件可以发现,Outer类被编译为Outer.class,而匿名类被编译为Outer$1.class。如果有多个匿名类,Java编译器会将每个匿名类依次命名为Outer$1Outer$2Outer$3……

除了接口外,匿名类也完全可以继承自普通类。观察以下代码: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Map<String, String> map1 = new HashMap<>();
        HashMap<String, String> map2 = new HashMap<>() {}; // 匿名类!
        HashMap<String, String> map3 = new HashMap<>() {
            {
                put("A", "1");
                put("B", "2");
            }
        };
        System.out.println(map3.get("A"));
    }
}

map1是一个普通的HashMap实例,但map2是一个匿名类实例,只是该匿名类继承自HashMapmap3也是一个继承自HashMap的匿名类实例,并且添加了static代码块来初始化数据。观察编译输出可发现Main$1.classMain$2.class两个匿名类文件。

Static Nested Class

最后一种内部类和Inner Class类似,但是使用static修饰,称为静态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StaticNested sn = new Outer.StaticNested();
        sn.hello();
    }
}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String NAME = "OUTER";

    private String name;

    Out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static class StaticNested {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Outer.NAME);
        }
    }
}

static修饰的内部类和Inner Class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依附于Outer的实例,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类,因此无法引用Outer.this,但它可以访问Outerprivate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如果把StaticNested移到Outer之外,就失去了访问private的权限。

classpath和jar

classpath是JVM用到的一个环境变量,它用来指示JVM如何搜索class

因为Java是编译型语言,源码文件是.java,而编译后的.class文件才是真正可以被JVM执行的字节码。因此,JVM需要知道,如果要加载一个abc.xyz.Hello的类,应该去哪搜索对应的Hello.class文件。

所以,classpath就是一组目录的集合,它设置的搜索路径与操作系统相关。例如,在Windows系统上,用;分隔,带空格的目录用""括起来,可能长这样:

C:\work\project1\bin;C:\shared;"D:\My Documents\project1\bin"

在Linux系统上,用:分隔,可能长这样:

/usr/shared:/usr/local/bin:/home/liaoxuefeng/bin

现在我们假设classpath.;C:\work\project1\bin;C:\shared,当JVM在加载abc.xyz.Hello这个类时,会依次查找:

  • <当前目录>\abc\xyz\Hello.class

  • C:\work\project1\bin\abc\xyz\Hello.class

  • C:\shared\abc\xyz\Hello.class

注意到.代表当前目录。如果JVM在某个路径下找到了对应的class文件,就不再往后继续搜索。如果所有路径下都没有找到,就报错。

classpath的设定方法有两种:

在系统环境变量中设置classpath环境变量,不推荐;

在启动JVM时设置classpath变量,推荐。

我们强烈不推荐在系统环境变量中设置classpath,那样会污染整个系统环境。在启动JVM时设置classpath才是推荐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给java命令传入-classpath-cp参数:

java -classpath .;C:\work\project1\bin;C:\shared abc.xyz.Hello

或者使用-cp的简写:

java -cp .;C:\work\project1\bin;C:\shared abc.xyz.Hello

没有设置系统环境变量,也没有传入-cp参数,那么JVM默认的classpath.,即当前目录:

java abc.xyz.Hello

上述命令告诉JVM只在当前目录搜索Hello.class

在IDE中运行Java程序,IDE自动传入的-cp参数是当前工程的bin目录和引入的jar包。

通常,我们在自己编写的class中,会引用Java核心库的class,例如,StringArrayList等。这些class应该上哪去找?

有很多“如何设置classpath”的文章会告诉你把JVM自带的rt.jar放入classpath,但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告诉JVM如何去Java核心库查找class,JVM怎么可能笨到连自己的核心库在哪都不知道?

不要把任何Java核心库添加到classpath中!JVM根本不依赖classpath加载核心库!

更好的做法是,不要设置classpath!默认的当前目录.对于绝大多数情况都够用了。

假设我们有一个编译后的Hello.class,它的包名是com.example,当前目录是C:\work,那么,目录结构必须如下:

运行这个Hello.class必须在当前目录下使用如下命令:

C:\work> java -cp . com.example.Hello

JVM根据classpath设置的.在当前目录下查找com.example.Hello,即实际搜索文件必须位于com/example/Hello.class。如果指定的.class文件不存在,或者目录结构和包名对不上,均会报错。

jar包

如果有很多.class文件,散落在各层目录中,肯定不便于管理。如果能把目录打一个包,变成一个文件,就方便多了。

jar包就是用来干这个事的,它可以把package组织的目录层级,以及各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class文件和其他文件)都打成一个jar文件,这样一来,无论是备份,还是发给客户,就简单多了。

jar包实际上就是一个zip格式的压缩文件,而jar包相当于目录。如果我们要执行一个jar包的class,就可以把jar包放到classpath中:

java -cp ./hello.jar abc.xyz.Hello

这样JVM会自动在hello.jar文件里去搜索某个类。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创建jar包?

因为jar包就是zip包,所以,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正确的目录,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压缩(zipped)文件夹”,就制作了一个zip文件。然后,把后缀从.zip改为.jar,一个jar包就创建成功。

假设编译输出的目录结构是这样: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jar包里的第一层目录,不能是bin,而应该是hongmingmr。如果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看,应该长这样:

 如果长这样:

说明打包打得有问题,JVM仍然无法从jar包中查找正确的class,原因是hong.Person必须按hong/Person.class存放,而不是bin/hong/Person.class

jar包还可以包含一个特殊的/META-INF/MANIFEST.MF文件,MANIFEST.MF是纯文本,可以指定Main-Class和其它信息。JVM会自动读取这个MANIFEST.MF文件,如果存在Main-Class,我们就不必在命令行指定启动的类名,而是用更方便的命令:

java -jar hello.jar

jar包还可以包含其它jar包,这个时候,就需要在MANIFEST.MF文件里配置classpath了。

在大型项目中,不可能手动编写MANIFEST.MF文件,再手动创建zip包。Java社区提供了大量的开源构建工具,例如Maven,可以非常方便地创建jar包。

 模块

从Java 9开始,JDK又引入了模块(Module)。

什么是模块?这要从Java 9之前的版本说起。

我们知道,.class文件是JVM看到的最小可执行文件,而一个大型程序需要编写很多Class,并生成一堆.class文件,很不便于管理,所以,jar文件就是class文件的容器。

在Java 9之前,一个大型Java程序会生成自己的jar文件,同时引用依赖的第三方jar文件,而JVM自带的Java标准库,实际上也是以jar文件形式存放的,这个文件叫rt.jar,一共有60多M。

如果是自己开发的程序,除了一个自己的app.jar以外,还需要一堆第三方的jar包,运行一个Java程序,一般来说,命令行写这样:

java -cp app.jar:a.jar:b.jar:c.jar com.liaoxuefeng.sample.Main

注意:JVM自带的标准库rt.jar不要写到classpath中,写了反而会干扰JVM的正常运行。

如果漏写了某个运行时需要用到的jar,那么在运行期极有可能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所以,jar只是用于存放class的容器,它并不关心class之间的依赖。

从Java 9开始引入的模块,主要是为了解决“依赖”这个问题。如果a.jar必须依赖另一个b.jar才能运行,那我们应该给a.jar加点说明啥的,让程序在编译和运行的时候能自动定位到b.jar,这种自带“依赖关系”的class容器就是模块。

为了表明Java模块化的决心,从Java 9开始,原有的Java标准库已经由一个单一巨大的rt.jar分拆成了几十个模块,这些模块以.jmod扩展名标识,可以在$JAVA_HOME/jmods目录下找到它们:

  • java.base.jmod
  • java.compiler.jmod
  • java.datatransfer.jmod
  • java.desktop.jmod
  • ...

这些.jmod文件每一个都是一个模块,模块名就是文件名。例如:模块java.base对应的文件就是java.base.jmod。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已经被写入到模块内的module-info.class文件了。所有的模块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java.base模块,只有java.base模块不依赖任何模块,它可以被看作是“根模块”,好比所有的类都是从Object直接或间接继承而来。

把一堆class封装为jar仅仅是一个打包的过程,而把一堆class封装为模块则不但需要打包,还需要写入依赖关系,并且还可以包含二进制代码(通常是JNI扩展)。此外,模块支持多版本,即在同一个模块中可以为不同的JVM提供不同的版本。

编写模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编写模块呢?还是以具体的例子来说。首先,创建模块和原有的创建Java项目是完全一样的,以oop-module工程为例,它的目录结构如下:

其中,bin目录存放编译后的class文件,src目录存放源码,按包名的目录结构存放,仅仅在src目录下多了一个module-info.java这个文件,这就是模块的描述文件。在这个模块中,它长这样:

module hello.world {
	requires java.base; // 可不写,任何模块都会自动引入java.base
	requires java.xml;
}

其中,module是关键字,后面的hello.world是模块的名称,它的命名规范与包一致。花括号的requires xxx;表示这个模块需要引用的其他模块名。除了java.base可以被自动引入外,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java.xml的模块。

当我们使用模块声明了依赖关系后,才能使用引入的模块。例如,Main.java代码如下:

package com.itranswarp.sample;

// 必须引入java.xml模块后才能使用其中的类:
import javax.xml.XMLConstants;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reeting g = new Greeting();
		System.out.println(g.hello(XMLConstants.XML_NS_PREFIX));
	}
}

如果把requires java.xml;module-info.java中去掉,编译将报错。可见,模块的重要作用就是声明依赖关系。

下面,我们用JDK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来编译并创建模块。

首先,我们把工作目录切换到oop-module,在当前目录下编译所有的.java文件,并存放到bin目录下,命令如下:

$ javac -d bin src/module-info.java src/com/itranswarp/sample/*.java

如果编译成功,现在项目结构如下:

注意到src目录下的module-info.java被编译到bin目录下的module-info.class

下一步,我们需要把bin目录下的所有class文件先打包成jar,在打包的时候,注意传入--main-class参数,让这个jar包能自己定位main方法所在的类:

$ jar --create --file hello.jar --main-class com.itranswarp.sample.Main -C bin .

现在我们就在当前目录下得到了hello.jar这个jar包,它和普通jar包并无区别,可以直接使用命令java -jar hello.jar来运行它。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创建模块,所以,继续使用JDK自带的jmod命令把一个jar包转换成模块:

$ jmod create --class-path hello.jar hello.jmod

于是,在当前目录下我们又得到了hello.jmod这个模块文件,这就是最后打包出来的传说中的模块!

运行模块

要运行一个jar,我们使用java -jar xxx.jar命令。要运行一个模块,我们只需要指定模块名。试试:

$ java --module-path hello.jmod --module hello.world

结果是一个错误:

Error occurred during initialization of boot layer
java.lang.module.FindException: JMOD format not supported at execution time: hello.jmod

原因是.jmod不能被放入--module-path中。换成.jar就没问题了:

$ java --module-path hello.jar --module hello.world
Hello, xml!

那我们辛辛苦苦创建的hello.jmod有什么用?答案是我们可以用它来打包JRE。

打包JRE

前面讲了,为了支持模块化,Java 9首先带头把自己的一个巨大无比的rt.jar拆成了几十个.jmod模块,原因就是,运行Java程序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用到的JDK模块,并没有那么多。不需要的模块,完全可以删除。

过去发布一个Java应用程序,要运行它,必须下载一个完整的JRE,再运行jar包。而完整的JRE块头很大,有100多M。怎么给JRE瘦身呢?

现在,JRE自身的标准库已经分拆成了模块,只需要带上程序用到的模块,其他的模块就可以被裁剪掉。怎么裁剪JRE呢?并不是说把系统安装的JRE给删掉部分模块,而是“复制”一份JRE,但只带上用到的模块。为此,JDK提供了jlink命令来干这件事。命令如下:

$ jlink --module-path hello.jmod --add-modules java.base,java.xml,hello.world --output jre/

我们在--module-path参数指定了我们自己的模块hello.jmod,然后,在--add-modules参数中指定了我们用到的3个模块java.basejava.xmlhello.world,用,分隔。最后,在--output参数指定输出目录。

现在,在当前目录下,我们可以找到jre目录,这是一个完整的并且带有我们自己hello.jmod模块的JRE。试试直接运行这个JRE:

$ jre/bin/java --module hello.world
Hello, xml!

要分发我们自己的Java应用程序,只需要把这个jre目录打个包给对方发过去,对方直接运行上述命令即可,既不用下载安装JDK,也不用知道如何配置我们自己的模块,极大地方便了分发和部署。

访问权限

前面我们讲过,Java的class访问权限分为public、protected、private和默认的包访问权限。引入模块后,这些访问权限的规则就要稍微做些调整。

确切地说,class的这些访问权限只在一个模块内有效,模块和模块之间,例如,a模块要访问b模块的某个class,必要条件是b模块明确地导出了可以访问的包。

举个例子:我们编写的模块hello.world用到了模块java.xml的一个类javax.xml.XMLConstants,我们之所以能直接使用这个类,是因为模块java.xmlmodule-info.java中声明了若干导出:

module java.xml {
    exports java.xml;
    exports javax.xml.catalog;
    exports javax.xml.datatype;
    ...
}

只有它声明的导出的包,外部代码才被允许访问。换句话说,如果外部代码想要访问我们的hello.world模块中的com.itranswarp.sample.Greeting类,我们必须将其导出:

module hello.world {
    exports com.itranswarp.sample;

    requires java.base;
	requires java.xml;
}

因此,模块进一步隔离了代码的访问权限。

六、Java核心类

字符串和编码

String

在Java中,String是一个引用类型,它本身也是一个class。但是,Java编译器对String有特殊处理,即可以直接用"..."来表示一个字符串:

String s1 = "Hello!";

实际上字符串在String内部是通过一个char[]数组表示的,因此,按下面的写法也是可以的:

String s2 = new String(new char[] {'H', 'e', 'l', 'l', 'o', '!'});

因为String太常用了,所以Java提供了"..."这种字符串字面量表示方法。

Java字符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字符串不可变。这种不可变性是通过内部的private final char[]字段,以及没有任何修改char[]的方法实现的。

字符串比较

当我们想要比较两个字符串是否相同时,要特别注意,我们实际上是想比较字符串的内容是否相同。必须使用equals()方法而不能用==

要忽略大小写比较,使用equalsIgnoreCase()方法。

String类还提供了多种方法来搜索子串、提取子串。常用的方法有:

// 是否包含子串:
"Hello".contains("ll"); // true

注意到contains()方法的参数是CharSequence而不是String,因为CharSequenceString的父类。

搜索子串的更多的例子:

"Hello".indexOf("l"); // 2
"Hello".lastIndexOf("l"); // 3
"Hello".startsWith("He"); // true
"Hello".endsWith("lo"); // true

提取子串的例子:

"Hello".substring(2); // "llo"
"Hello".substring(2, 4); "ll"

注意索引号是从0开始的。

去除首尾空白字符

使用trim()方法可以移除字符串首尾空白字符。空白字符包括空格,\t\r\n

"  \tHello\r\n ".trim(); // "Hello"

注意:trim()并没有改变字符串的内容,而是返回了一个新字符串。

另一个strip()方法也可以移除字符串首尾空白字符。它和trim()不同的是,类似中文的空格字符\u3000也会被移除:

"\u3000Hello\u3000".strip(); // "Hello"
" Hello ".stripLeading(); // "Hello "
" Hello ".stripTrailing(); // " Hello"

String还提供了isEmpty()isBlank()来判断字符串是否为空和空白字符串:

"".isEmpty(); // true,因为字符串长度为0
"  ".isEmpty(); // false,因为字符串长度不为0
"  \n".isBlank(); // true,因为只包含空白字符
" Hello ".isBlank(); // false,因为包含非空白字符

替换子串

要在字符串中替换子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字符或字符串替换:

String s = "hello";
s.replace('l', 'w'); // "hewwo",所有字符'l'被替换为'w'
s.replace("ll", "~~"); // "he~~o",所有子串"ll"被替换为"~~"

另一种是通过正则表达式替换:

String s = "A,,B;C ,D";
s.replaceAll("[\\,\\;\\s]+", ","); // "A,B,C,D"

上面的代码通过正则表达式,把匹配的子串统一替换为","。关于正则表达式的用法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讲解。

分割字符串

要分割字符串,使用split()方法,并且传入的也是正则表达式:

String s = "A,B,C,D";
String[] ss = s.split("\\,"); // {"A", "B", "C", "D"}

拼接字符串

拼接字符串使用静态方法join(),它用指定的字符串连接字符串数组:

String[] arr = {"A", "B", "C"};
String s = String.join("***", arr); // "A***B***C"

格式化字符串

字符串提供了formatted()方法和format()静态方法,可以传入其他参数,替换占位符,然后生成新的字符串: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