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动物给药方式,给延毕说声“NO”!

相信科研的童鞋们,在动物实验方案确定后,第一步讨论的就是动物给药方式,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和特定实验的适宜性,同学们需熟悉各种途径,以最佳方式对动物进行给药。下面听小助手给大家梳理梳理动物的给药方式。

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哪些?

经口给药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常用的口服给药方式包括直接口服(将药物混入水或饲料中,动物自己觅食)和被动口服给药(灌胃)。

口服给药是将药物混于饲料或溶于饮用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此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缺点是药物剂量不能保证准确:因动物个体差异,采食量有差异,药量难以精准控制,不能客观反应实验结果,故此法应用较少。

灌胃给药是指借助器械(灌胃针)将药物溶液或混悬液直接灌入动物胃内。此法操作简便,可以实现精准给药,灵活控制给药剂量,也能很好的模拟临床中药物经口服后的一些列体内作用,因此成为动物给药众多方法中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技术之一,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

注射给药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物皮下组织中。通常在动物背部、侧腹或颈部的皮下层注射药物。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入动物的静脉血管中,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静脉注射需要使用适当的注射器和静脉通路。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物的肌肉中,常见的部位包括大腿肌肉、臀部肌肉等。

4、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物的腹腔内,可通过腹腔壁或胸腔穿刺注射。

滴鼻给药

滴鼻给药 (Intranasal delivery) 是一种可以绕过血脑屏障将药物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方法。

滴鼻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方式,允许不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直接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减少全身暴露,从而减少不需要的全身副作用[1]。滴鼻给药还可以将各种物质输送到小鼠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可用于输送过敏原、病原体[2]。

滴鼻给药操作简单但是不易施行,需要小鼠的配合,所以~在滴鼻给药时要勤演习,让小鼠多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给药的效率。当然合适的处理很重要,给药时应正确调整小鼠的身体姿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清醒鼻内给药的效率,防止小鼠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

经皮给药

经皮给药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是无创性的,通过皮肤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具有极佳的便利性和低排斥率。经皮给药的药物可缓慢进入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还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经皮给药方式简单,递送大分子药物也不在话下,经皮给药可以在不受pH值、酶和肠道细菌干扰的情况下输送大多数不能口服的肽类或蛋白质类药物,经皮给药目前主要用于研究药物或毒物经过皮肤的吸收效果以及对皮肤的局部作用、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

脊髓腔内给药 

脊髓腔内给药(Intraspinal injection) 是一种有些复杂的给药方式,类似一个小手术,是指将药物注入脊椎间蛛网膜下腔内,主要用于腺相关病毒 (AAV) 注射和恢复脊髓损伤。

脑内给药

脑内给药应用较少,一般用于特定药物的特定给药方式及一些特殊实验(如帕金森造模)。

直肠内给药

直肠内给药(Intrarectal administration)是经过肛门将药物送入直肠,直肠内给药可通过肠黏膜吸收,不经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肠内给药较大,多用于动物结肠炎造模。

关节腔内给药

关节腔内给药可以直接将高浓度的治疗药物输送到关节间隙,通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疾病,例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