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梳理
一、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①原理与模式图


②实际应用场景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郊区风

3.大气水平运动及原理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产生与作用
类型 | 产生 | 作用 | 特点 |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高气压与低气压地区间的气压差趋使产生的力 | 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垂直),风速 | 是大气水平运动原动力 |
地转偏向力 | 地球自转产生,使物体偏离原方向的力 | 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 始终与风向垂直 |
摩擦力 | 地面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 影响风速,进而影响风向 | 仅在近地面存在 |
②判断地面风向与风力的方法(等压线图)
对于指定位置,确定等压线方向,与之垂直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根据该方向偏移:若在近地面,根据半球不同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偏转一部分;若在空中则偏转至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
二、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影响)
①原理图

②分布

2.季风环流(与迁移)
①我国夏季风的移动
时间 | 位置 | 影响 |
---|---|---|
3-4月 | 华南 | 北方春旱,华南准静止锋 |
5月 | 南部地区 | 南部降水增多 |
6月 | 长江中下游 | 南方梅雨季节 |
7-8月 | 华北,东北 | 北方降水增多,南方伏旱 |
9月 | 南退 | - |
10月 | 回到华南 | - |
②我国冬季风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风向:西北风
性质:寒冷干燥
③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温暖湿润,洋流呈顺时针
冬季:东北季风,低温干燥,洋流呈逆时针
④季风的迁移
如: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而印度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而形成的。
三、气候类型
①世界气候分布图

②纬度范围、分布、特点、形成原因、降水量、自然带
类型 | 名称 | 分布规律 | 分布地区 | 特点 | 降水量(mm) | 形成原因 | 自然带 |
---|---|---|---|---|---|---|---|
热带 | 热带雨林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 全年高温多雨 | >2000 | 终年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 热带雨林带 |
热带草原气候 |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和内部 |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700-1000 |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热带草原带 | |
热带沙漠气候 |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西岸和内部 |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墨西哥 | 全年高温少雨 | <250 | 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 热带荒漠带 | |
热带季风气候 | 北纬10°-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吕宋岛 | 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 1500-2000 | 季风环流控制*,气压带风带移动 | 热带季雨林带 | |
亚热带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800-1500 | 季风环流控制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地中海,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300-1000 | 夏季副高控制,冬季盛行西风带控制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温带 | 温带季风气候 | 北纬35°-55°大陆东岸 | 亚洲东北部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400-800 | 季风环流控制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南北纬40°-70° |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干旱少雨 | <500 | 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 |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南部 | 全年温和湿润 | 700-1000 |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高原高山气候 | 高原高山地区 | 青藏,帕米尔,阿尔卑斯,科迪勒拉等 | 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 随海拔变化 | 气温和湿度随海拔变化 | - | |
苔原气候 | 北纬70°-80° | 北冰洋沿岸 | 寒冷干燥 | - |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 苔原 | |
冰原气候 | 南北纬80°-90° | 南极,格陵兰岛内部 | 酷寒,干燥 | - |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 冰原 |
*季风环流控制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天气系统
1.高、低压及天气
①气旋与反气旋
2.锋面与锋面气旋
①冷锋、暖锋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气象灾害及影响
类型 | 原因 | 危害 | 措施 |
---|---|---|---|
寒潮 | 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伴有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雪、沙暴 | 不利:①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②雨雪使通信、交通等受阻,③大风等破坏建筑物和船只 有利:①杀病虫害,②吹散污染物,③缓解春旱 | 发布消息和警报,及早防护(农作物等) |
台风 |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风力12级以上) | 不利:①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破坏建筑、交通、农作物;②引发泥石流、滑坡;③造成沿海地区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有利:缓解旱情、降温 | 加强监测和预报,发育消息和警报,建设沿海防护林 |
旱灾 |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 | 河流断流,水库干涸,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 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建造防护林,因地制宜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
沙尘暴 | 沙暴+尘暴,强风将地面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低 | 破坏水电、交通、通信等设施、使人易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 | 立法加强草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 |
4.逆温及影响
①类型
辐射逆温:

②影响
逆温的存在,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相当大的影响:它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五、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1.气候与农业的影响
①积温与熟制
2.气候与工业的影响
①大气污染与风向
3.气候与城市的影响
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