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的流程
域名解析-发起TCP的3次握手-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并返回HTML给浏览器-浏览器解析HTML并渲染页面-TCP的4次挥手断开连接
TCP介绍
TCP的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是传输层的协议,也就是负责传输的,并对数据的传输进行一定的控制,tcp之所以是可靠的,就是可靠在对数据传输上的控制方面。
面试官问我啥是三次握手?
我:“把手伸出来!”
面试官:“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使劲握住猛摇三次”
我:“懂什么叫三次握手了吧”.....
面试官:“懂了懂了,你可以走了”......
为了确定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是通的,就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就好比两个人(A和B)讲话,A和B刚开始都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聋子,所以A先测试一下,A向B说一句话:“你听得到吗?”,那如果B听不到,则不会响应A,此时建立连接失败,那如果B说:“我听得到,你听得到吗?”,(表示B不是聋子),那如果A听不到,则不会响应B,此时建立连接失败,那如果A说:“我听到了”,(表示A不是聋子),然后双方就可以畅聊了。
说白了,三次握手就是通信双方都得确认对方能接收到消息的过程(两个人都得确认对方不是聋子的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CLOSED状态,主动打开连接的为客户端,被动打开连接的是服务器。具体的流程如下:
- 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时刻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ISTEN(监听)状态;
- TCP客户进程也是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然后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这是报文首部中的同部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 seq=x ,此时,TCP客户端进程进入了 SYN-SENT(同步已发送状态)状态。TCP规定,SYN报文段(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需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 TCP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出确认报文。确认报文中应该 ACK=1,SYN=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要为自己初始化一个序列号 seq=y,此时,TCP服务器进程进入了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这个报文也不能携带数据,但是同样要消耗一个序号。
- TCP客户进程收到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的ACK=1,ack=y+1,自己的序列号seq=x+1,此时,TCP连接建立,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TCP规定,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但是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
- 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此后双方就可以开始通信了。
为什么TCP客户端最后还要发送一次确认?
主要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正常情况下,只要客户端发送了请求并得到了服务端的响应(两次握手),这样就可以确保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建立起了连接。但是如果有这样一种情况(前提是两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了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请求在网络结点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这样就会导致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接收到确认报文(自己明明发送了请求,却没有得到响应),自己就会以为请求丢失了而导致服务器没有收到请求,此时客户端就会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请求,然后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并响应,完成两次握手建立连接,之后传输数据再关闭连接。然而如果此时之前的那一次请求连接,网络畅通了并到达了服务器,按理说这个请求应该是失效的,但是由于两次握手的机制(服务器会响应)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了。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面试官问我啥是四次挥手(四次分手)?
我:"同三次握手一样,大家自行脑补吧".......
经过三次握手之后,客户端和服务端就建立好了连接,可以传输数据,数据传输完毕之后,双方都可以释放连接,只是释放连接需要经过四次挥手的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ESTABLISHED状态,然后客户端主动关闭,服务器被动关闭。
具体流程如下:
- 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 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 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 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为什么客户端最后还要等待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TCP允许不同的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MSL值。
之所以客户端最后还要等待2MSL,原因有二:
第一,保证客户端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能够到达服务器,因为这个ACK报文可能丢失,站在服务器的角度看来,我已经发送了FIN+ACK报文请求断开了,客户端还没有给我回应,应该是我发送的请求断开报文它没有收到,于是服务器又会重新发送一次,而客户端就能在这个2MSL时间段内收到这个重传的报文,接着给出回应报文,并且会重启2MSL计时器。
就是防止最后一个ACK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服务端没有接收到,此时服务器就会以为是我刚刚发的请求丢失了,然后服务器就会重新向客户端发送请求,但是如果没有最后等待的2MSL的话,客户端在上一次接收到服务器的请求之后就已经关闭了,所以这次服务器的请求我们客户端是接收不到的,这就会导致服务端一直重复发送请求给客户端(就好比重复给一个耳背的人说话)。
第二,防止类似与“三次握手”中提到了的“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个确认报文后,在这个2MSL时间中,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旧连接的请求报文。
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我们可以看到,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这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建立连接的时候, 服务器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
而关闭连接时,服务器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而自己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关闭,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导致多了一次。
意思就是在断开连接的时候,我们服务端虽然收到了客户端的不再发送数据的报文,但只是表示客户端不会再发送数据了,他其实还可以接收我们服务端发送过来的数据,所以此时服务端先发送一个报文表示:“我收到你的请求了,你就别发数据了,但是你还得接收我发的数据”,然后等服务端把要发的数据发送完之后再向客户端发送一个报文表示:“我发送完数据了,我也要关闭连接了”。所以在这里服务端向客户端就发了两次报文,而在建立连接的时候,服务端只是发送了一次报文,所以就出现多了一次的现象。关键在于:虽然你不发送数据,但是我还要发啊,而且你还得给我接收。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就好比两个人在打电话,明明电话都已经接通了,一方却迟迟听不到对方说话,可能等了几秒钟之后就会向对方说:“喂,在吗?”,这样一直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对方电话出问题了,然后就挂断电话等待对方再次打电话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