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本机:3-E
实验环境:拓扑结构一
实验目的:
- 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 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 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 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 理解TCP重传机制
实验原理:
一. TCP协议简介
二. TCP报文格式
三. TCP封装
四. TCP校验和
五. TCP连接建立与释放- 连接建立
- 三次握手
- 连接终止
- 三次握手方式终止连接
- 半关闭的四次握手方式终止连接
六. 流量控制 - 滑动窗口协议
七. 差错控制 - 校验和
- 确认
- 重传
实验步骤:
练习1(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 主机A启动TCP工具连接主机C。
(1)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地址本工具”。点击[主机扫描]按钮获取组内主机信息,选中主机C点击[端口扫描]按钮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
(2)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TCP工具”。选中“客户端”单选框,在“地址”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在“端口”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值为1460;
它是由发送端指定,表示能在网络上传输的最大的段尺寸
最大帧长度= MTU-IP首部长度20- TCP首部长度20
4. 主机A断开与主机C的TCP连接。
5.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 结合步骤3、5所填的表,理解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握手的释放连接过程,理解序号、确认号等字段在TCP可靠连接中所起的作用。
练习2(利用协议编辑器编辑并发送TCP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