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从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生活中不可或缺。
1.如何称呼 Internet?
因特网:推荐,但却长期未得到推广。
互联网:目前流行最广,事实上的标准译名。
互联网(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一个互连网的实例,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 (connectivity)、共享 (Sharing)
1.2互联网概述
1.2.1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
由若干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互连网 (internetwork 或 internet):
多个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连网:把许多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host)
互连网 (internet) ≠ 互联网 (Internet)
1.2.2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Tips:1983年为互联网元年
第二阶段
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
(1)因特网服务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普通用户通过从ISP接入因特网,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已经路由器等连网设备。个人or机构交费可获得ISP提供的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必须有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
(我国的主要ISP:移动、电信、联通)
(2)多层次 ISP 结构(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和所拥有的IP地址数量不同)
主干 ISP、地区 ISP 和本地 ISP
主干ISP:因特网主干网,服务面积最大。一般覆盖国际区域范围,拥有告诉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直接互联。
地区SP: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连接。
本地ISP:本地ISP,是第二层ISP的用户,只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校园网、企业网、住宅用户、无线移动用户…
相隔较远的两台主机间通信可能需要经过多个ISP。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快速交换分组。
tips: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因特网,那么他也可能成为一个ISP,需要购买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等设备让其他用户能够和他相连。
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1)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面向公众。
1)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从因特网上免费下;
(http://www.ietf.org/rfc.html)
2)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3)因特网协会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 其发展和使用。
(4)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4个阶段。
1.3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主机:台式电脑、大型服务器、笔记本、平板、手机、智能手表、物联网智能硬件)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1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 处在互联网边缘部分的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 system)。
- “计算机之间通信”的含义,实际上是指: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客户和服务器本来都指的是计算机进程,软件):计算机通信的对象是应用层中的应用进程,Client / Server 方式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
对等连接方式(P2P):两台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只要都运行了 P2P 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1.3.2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路由器功能:分组转发;实现技术:存储转发)
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互联网的核心部分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n个电话之间互联,需要n✖️(n-1)/2个电话线。因此需要选择一个中间设备将电话连接起来。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 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特点: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电路交换的步骤:1.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2.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存储转发技术
H6给H2发消息:该消息的整块数据为一个报文,发送消息前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后成为一个分组(包)。分组交换机收到分组后先将分组存储下来,再检查首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H2收到分组后去掉首部,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 根据首部中包含的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进行转发。
- 每一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选择传输路径。
- 位于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负责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
- 路由器要创建和动态维护转发表。
以下为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
- 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储存一下。
- 检查分组首部。
- 检查转发表。
-
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
发送方 | 路由器 | 接收方 |
构造分组、发送分组 | 缓存分组、转发分组 | 接收分组、还原报文 |
3.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但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4.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电路交换:通信之前首先要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好后,可以使用已建立好的连接进行数据传送。数据传送后需要释放连接,以归还之前连接所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一旦建立连接,中间的各结点交换机就是直通形式的,比特流可以直达终点。
报文交换:随时发送报文,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交换机,全部存储下来后进行查表转发,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不限制报文的大小,各结点需要较大的缓存空间。
分组交换:随时发送分组,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依次在各结点交换机上存储转发。各结点交换机在发送分组的同时,还缓存接收到的分组。相比报文交换,减少了转发时延,避免过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差错控制。
-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