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文档

角色游戏作为近几年幼儿园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游戏类型之一,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冲突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之一,如何针对不同阶段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解决、优化就成为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幼儿角色游戏中常见的冲突行为模式入手进行阐述、研究,针对性地探究解决、优化策略:教师应该关注角色关系之间的冲突,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关注物品材料,减少冲突源: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转化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以鼓励指导为主,慎用控制与惩罚;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幼儿的冲突行为:重视游戏结束后的讨论指导,引导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以期对后续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角色游戏  幼儿园教育  同伴冲突
1.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自然游戏,也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
1.2幼儿同伴冲突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章采用学者刘晓静在《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中对同伴冲突的操作性定义:任何一个同伴冲突事件都是以幼儿同伴一方反对另一方为开始,在冲突过程中双方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对抗,以活动明显中断,当事人注意力转移,或冲突双方的态度、行为方式性质发生变化为结束。
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学者黄胜梅调查研究了86 名 3 ~ 6 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结果显示,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中分布最多。然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最常玩的游戏,其间发生的同伴冲突也相对较多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建议
3.2.1关注角色关系之间的冲突,以角色的身份介入
研究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角色关系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多。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关注点应该随着幼儿年龄的变化逐渐转移到角色关系之间的冲突上来。教师应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当幼儿陷入冲突中,角色游戏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引导幼儿解决冲突。
3.2.2关注物品材料,减少冲突源
角色游戏中引起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幼儿经常为了争抢材料而闹得不可开交,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关注材料的缺失,对于损坏和遗失的材料要及时补充到位,有些受欢迎的材料可以适当多添加。材料的投放不仅要做到到位,更要合理。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已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半成品或废旧物品供幼儿操作,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使用材料。
通过研究发现,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有一部分是出于物品材料投放不到位造成的。角色游戏时间相对较短,过多的冲突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游戏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物品材料,尽量减少因物品材料投放不到位引发的冲突。
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期,这时候的游戏水平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他们喜欢跟同伴摆弄一样的物品材料,对物品材料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教师在种类和数量上要提供足够的成型的物品材料,最重要的是增多同一种类的物品材料,满足幼儿随意选择,简单操作和重复操作的需要,避免因争抢物品材料产生过多冲突。
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的中期,想象性思维有所发展,以联合游戏为主,教师要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游戏水平投放材料,减少物品材料的种类和增加物品材料的数量,同时,降低物品材料的形象性和结构性,满足幼儿想象性游戏发展的需要。
大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后期,象征性思维更加成熟,以合作游戏为主,教师应减少物品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尽量提供半成品或废旧物品,鼓励幼儿一物多用,满足幼儿以物代物的需要。
3.2.3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转化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
研究发现,小班、中班幼儿在解决冲突时以非言语行为方式为主;大班幼儿在解决冲突时以言语行为方式为主,但是非言语行为方式仍占很大比例。为了让幼儿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冲突,教师可以借助自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幼儿同伴的力量来进行示范教育,促使幼儿在解决冲突时出非言语行为方式向言语行为方式转化。
小班幼儿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是出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小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温和的语气来解决冲突。教师以自身作为榜样进行示范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学习,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是出于幼儿缺乏解决冲突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引导幼儿使用轮流、分享等方式解决冲突,减少非言语行为方式的使用。
大班幼儿相对于中小班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主要以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大班教师应该在角色游戏中积极捕捉幼儿以言语行为方式巧妙解决冲突的案例,将这些例子在游戏结束后讲给幼儿听,或者是讲给正在冲突中的幼儿听,强化言语行为方式的使用,使幼儿以身边的同伴为榜样,更有效地利用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进一步减少非言语行为方式的使用频次。
3.2.4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
换位思考可以让冲突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感受,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找到问题所在,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更适合在大班使用。在幼儿吵架的时候,教室可以鼓励他们把感受说出来,使他们从双方的感受出发自觉放弃粗暴行为,帮助他们逐渐去自我中心。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对解决冲突的方式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说出更好的方法,使他们在以后的冲突中更多地使用商量、合作、轮流等方式。
3.2.5以鼓励指导为主,慎用控制与惩罚
控制与惩罚的方式看起来有效地遏制住幼儿的冲突行为,表面上恢复平静,但是却压抑了幼儿内心的情绪和情感,不利于幼儿身心的长远发展。并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人对儿章的控制或惩罚在制止当前行为时是有效的,但是无意中又为后来的侵犯性行为提供榜样。
教师在面对幼儿冲突行为时,应该慎用惩罚与控制,以鼓励指导为主。鼓励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用鼓励式的语言从侧面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帮助幼儿习得解决冲突的方法。
3.2.6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幼儿的冲突行为·
庞丽娟教授认为“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关心和热爱儿童,并且热爱每一个儿童。…教师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需要将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可能招人喜爱和不招人喜爱的儿童,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有所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无论是聪明能干的幼儿还是偷懒要赖的幼儿,只要他们求助或者告状,都表明他们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冲突行为,仔细倾听,先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判断对错
3.2.7重视游戏结束后的讨论指导,引导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角色游戏结束后直接进入下一个坏节,有的教师并不重视对冲突行为的讨论指导,即使有幼儿提及遇到的冲突,教师也只是一带而过,很少组织幼儿对如何用更多的方法解决冲突进行深入地讨论。研究者认为,在角色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就遇到的冲突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树立解决冲突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幼儿讨论的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多询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而不是急于告知答案。
游戏结束后对冲突行为进行讨论,既可以帮助幼儿习得解决冲突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冲突。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动脑筋思考问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相互对话,使自身的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和有序化,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师应注重游戏结束后的讨论指导,引导幼儿学习更多解决冲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悦悦.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DOI:10.27778/d.cnki.gqhzy.2022.000395.
[2]方加园.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策略[J].新课程,2020(39):110.
[3]王云燕.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冲突行为与自我控制行为关系研究——以杭州市滨江区浦沿幼儿园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03):34-38.
[4]章美丽.角色职责与自我需求碰撞的火花——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哪些角色意识与行为冲突

[J].家庭生活指南,2019(11):43.
[5]王玉婷.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策略[J].牡丹,2019(11):154-15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