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根 ligen@qbitai.com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自动驾驶=无事故?
蔚来首例NIO Pilot致死车祸后,关于自动驾驶安全相关的话题讨论,愈演愈烈,一场信任危机正在殃及所有玩家。
甚至还形成了两极代表观点:
一极认为,“自动驾驶事故”面前,应该对所有的自动驾驶展开重估,因为技术能力有如此明显缺陷,人命关天。应该叫停研发,禁止推广,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故。
另一极强调,辅助驾驶的锅,不能让自动驾驶背,“真正的自动驾驶”就会有绝对的安全,自动驾驶=无事故。
一方限制,另一方辩护。
但对不起,都存在认知偏差,都可能阻碍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新技术健康发展。
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宜把自动驾驶与零事故划上等号。
不过确实是时候,正本清源,厘清技术野蛮生长期里遗留的种种历史问题了。
自动驾驶历史遗留问题?
最首要的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等级划分,以及翻译用语加剧的“误解”。
就在蔚来事故热议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投资入局造车的360董事长周鸿祎,以及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都是围绕自动驾驶技术等级相关的问题展开的讨论。
有人说他们是作为友商在“落井下石”,但如果深入了解了他们口诛笔伐的“专业黑话”和统一用语倡议,就会真切感知——他们这是唇亡齿寒危机感下的自发自救。
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等级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日不明,行业野蛮生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就会始终得不到改变。
所谓的自动驾驶技术等级,核心就是这张图:
其中的level(水平\等级),就是L几的“行业技术黑话”。
L2,就是level 2,也就是第二等级水平。
L3,就是level 3,也就是第三等级水平。
这套“等级”标准,跟一家名叫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组织有关,简称SAE,中文叫美国工程师学会。
在2014年全球自动驾驶研发,开始第一次欣欣向荣之际,SAE牵头制定了一套自动驾驶技术等级标准。
目标是希望通过划定不同的等级,可以指引行业针对性发展。
整个等级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很多影响因素。
但最核心的可以归纳为一个:
AI系统在汽车驾驶中的参与程度。
整个标准,被分为了6个级别。
0、1、2、3、4、5。
L0,AI参与程度最低,基本就是应急情况下辅助一下。
L5,AI参与程度最高,高到整个驾驶行为完全不需要人类的地步,也被叫做完全无人驾驶。
比如现在常听到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或者是不再搭载刹车油门脚踏板和方向盘的智能车,就是朝着L5方向上的努力。
在这6个等级中,有一个关键分水岭——L4。
L4以下,人类驾驶员都是驾驶行为的最终责任人。
L4及以上,AI系统就是最终责任人。
L4是权责界限的分水岭。
换而言之,L4以下,无论是L2还是L3,都是人机共驾模式,AI系统提供的都是辅助能力。
区别在于,L2是你操作什么,AI就执行什么,比如车道居中保持、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你命令变道然后AI来伺机变道……都是L2。L2情况下,AI完全不“思考”,也不主动做决策。
而L3,最大的不同就是AI开始能帮司机做决策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什么时候变道,人类司机不用再给指令。
在驾驶过程中,AI会根据你的行程和路况来进行决策,甚至能在高速和环路等非开放路况的场景下,帮助完成绝大部分的驾驶行为。
只是这个阶段,人类依然是驾驶行为的核心决策者,所以特殊情况、紧急决策,依然需要人类驾驶员来执行。
所以现阶段,各家产品有叫法上的不同。
NOA、NOP、NGP……但基本都是指在高速、环路等路况相对可控的场景的AI驾驶辅助。
援引SAE制定的术语和翻译用语,他们确实可以被叫作“L2自动驾驶”、“L3自动驾驶”,甚至还有“L2.5自动驾驶”……
但归根结底,又都是辅助驾驶,都是AI提供辅助能力,最终驾驶的决定权,依然在于车主。
这也意味着,如果发生事故,提供这种“AI辅助”能力的提供方,有“最终驾驶决定权归车主”的空子可用。
问题是,自动驾驶本身已是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