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报表中的行业新风向: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全解析

在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火电行业凭借独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持续在电力供应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火电报表作为反映行业运行状况的 “晴雨表”,清晰呈现出一系列全新风向,其中政策红利的释放与市场机遇的涌现尤为引人注目,为火电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利好。

一、政策驱动:火电行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一)煤电升级改造政策,推动产业技术革新

2025 年 5 月 6 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新一代煤电升

级专项行实施方案 (2025—2027 年)》,成为火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该方案在 “三改联动”(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基础上,首次构建新一代煤电技术指标体系。在存量改造方面,明确要求运行超 15 年的主力机组实施延寿技改,单机容量 3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供电煤耗需降至 285 克 / 千瓦时以下。这促使企业加大对老旧机组的技术升级投入,采用高效的燃烧技术、先进的余热回收装置等,提升机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某老牌火电企业为例,通过对一台运行超 15 年的 30 万千瓦机组进行节能改造,采用新型煤粉燃烧器和高效的冷凝式汽轮机,改造后供电煤耗降低了 20 克 / 千瓦时,每年节约大量煤炭资源,成本显著下降。

对于增量提质,新建超超临界机组设计供电煤耗须低于 265 克 / 千瓦时,热电联产机组综合能效不低于 75%。这一标准推动新建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方向发展。众多企业在新建项目中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如哈电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套)63 万千瓦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其热效率比传统超超临界机组提高 3 至 5 个百分点,引领行业技术革新潮流。在技术突破领域,开展 700℃超超临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前沿技术示范,为火电行业未来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参与此类示范项目的企业,不仅能获得政策资金支持,还有机会在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二)容量电价机制完善,稳定企业收入来源

自 2024 年起实施的容量电价机制,对火电企业意义重大。容量电价按照一定比例对火电的固定成本进行补偿,只要满足容量电厂的要求,即便火电厂未向下游供电,也可获得相应成本补贴,这极大减少了火电厂的利润波动。以华能国际为例,预计每年可通过容量电价增加 20 亿元收入,相当于 2023 年净利润的 30%。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容量电价补偿标准可能从 0.15 元 / 瓦提升至 0.25 元 / 瓦,这将进一步提高火电企业的收入稳定性。稳定的收入预期使企业能够更合理地规划资金,加大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税收优惠政策在火电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贵州安顺,国能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国能安顺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等老牌火电企业,受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经营曾面临困境。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后,为企业注入 “强心针”。2023 年以来,两家公司累计享受留抵退税资金 2600 余万元,企业将这笔资金用于设备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因加大环保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2024 年以来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近 300 万元。税收优惠政策切实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市场机遇:供需结构调整与新兴业务拓展

(一)电力需求增长,区域市场机遇凸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尽管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但火电在电力供应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中泰证券研报显示,2001 - 2023 年火电发电量复合增速达 8.3%,2023 年火电发电量占比依然维持在高位(69.9%)。从区域来看,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机遇。在京津冀地区,作为存量改造主战场,北京能源巨头京能电力(17.14GW)手握 4.31GW 在建项目,其张家口热电联产项目采用全球首台 “超低排放 + 深度调峰” 双模机组,在华北电网灵活性改造中占据先机。河北龙头建投能源(9.15GW)通过实施国内首个 “煤电 + 熔盐储热” 改造项目,提升机组灵活性,满足区域电力调峰需求,迎来发展契机。

在长三角地区,煤电一体化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江苏国信(14.437GW)与徐矿集团深度绑定,实现坑口电厂煤炭 100% 自给,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浙能电力(33GW)依托六横岛煤电一体化基地,将燃料成本控制在行业均值 85% 以下,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中部地区,结构性机会不断显现。湖南华银电力(5.24GW)因参股的耒阳电厂改造项目,通过加装碳捕集装置成为南方电网首个 “近零排放” 火电厂,企业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有望扩大。安徽皖能电力(11.81GW)与阳光电源合作建设储能电站,实现调峰收益增长 40%,探索出一条新的盈利增长路径。

(二)煤价波动趋缓,成本控制优势凸显

煤炭价格波动曾是影响火电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煤炭成本通常占发电成本的 50% - 70%。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调控力度加大,以及煤炭产能的合理释放,煤价波动逐渐趋缓。2024 年,秦皇岛 Q5500 动力末煤均价同比降幅达到 20.12%。煤价的稳定下降为火电企业带来显著成本优势。拥有煤电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如中国神华、淮河能源及新集能源等,通过一体化运作平滑煤价波动影响,其 ROE 中枢显著高于非一体化企业。中国神华不仅拥有煤矿资源,还具备完善的煤炭运输和发电产业链,在煤价波动时,能够通过内部资源调配,保障发电业务的稳定运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三)辅助服务市场扩容,开辟新盈利增长点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火电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火电机组调峰收益占比已从 3% 提升至 12%。政策推动下,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元。具备灵活性改造条件的火电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额外收益。一些企业通过对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使其能够快速响应电力系统负荷变化,在辅助服务市场中赢得更多交易机会,实现收入多元化。例如,某火电企业对机组进行改造后,参与电力调峰服务,每年增加收入数千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四)碳交易市场发展,绿色转型蕴含商机

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碳交易市场逐渐完善,为火电企业带来绿色转型商机。火电企业购买绿证抵扣碳排放的比例从 5% 提升至 15%,年交易规模突破 500 亿元。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参与碳捕获与封存(CCS)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火电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具备优势。率先完成灵活性改造、深度参与碳市场的企业,能够通过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配额获取收益。部分火电企业投资建设碳捕获装置,降低自身碳排放,将减排量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绿色转型浪潮中抢占市场先机。

火电行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的发展阶段。企业应抓住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技术升级改造,优化业务布局,深度挖掘市场潜力,在新的行业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