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防御

一、引导型病毒攻击原理

引导型病毒按照分类可以分为主引导区病毒和引导区病毒。

1、主引导区病毒感染机制

引导区病毒是将系统的正常引导信息(原引导区的内容)转移到磁盘中的某个空闲的位置保存起来,用病毒代码代替正常的系统引导信息,这样,主引导区中实际已经不是正常的引导信息,而是病毒代码。当系统启动时,病毒代码先驻留到内存中,当病毒代码驻留内存后,再跳转到保存系统正常引导信息的磁盘扇区去开始执行真正的系统引导程序。通常,为了使保存正常引导信息的磁盘空间不会被其他数据所覆盖,病毒会将引导信息保存在操作系统不会访问的保留空间中。

2、主引导区病毒感染机制

引导区是病毒将自身代码写入到引导扇区,覆盖系统原来的引导内容。为了完成系统的正常引导,病毒在自身的代码中包含了基本的引导程序。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下,系统的引导实际上是由病毒来完成的。

二、脚本病毒攻击原理

定义:脚本病毒顾名思义就是用脚本编写的病毒并且具有传播快、破坏力大的特点。 特点:编写简单、破坏力大、感染力强,病毒变种多、病毒生产机实现容易。

三、宏病毒攻击原理

宏病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是使用宏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伴随着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出现而产生。 所谓宏,就是指一段类似于批处理命令的多行代码的集合。宏可以记录命令和过程,然后将这些命令和过程赋值到一个组合键或工具栏的按钮上,当按下组合键时,计算机就会重复所记录的操作。 特性:传播容易;多平台交叉感染;制作、变种方便;破坏性大。

四、蠕虫病毒攻击原理

蠕虫病毒是一种特殊病毒类型。传统的病毒无论是感染文件还是感染引导区,往其他计算机的传染都是被动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用户的行为。而蠕虫病毒则不需要用户的操作,只要病毒驻留内存,它就会主动向其他的计算机进行传播。它与其他的病毒相比,具有传染的主动性。

蠕虫程序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漏洞扫描、攻击、传染、现场处理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蠕虫病毒行为特征:可自我繁殖;利用软件漏洞;造成网络拥塞;消耗系统资源;留下安全隐患

五、病毒的防御

病毒,木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恶意意图:漏洞、病毒和木马都存在恶意意图,旨在违反系统或网络的安全性、窃取敏感信息、破坏数据或控制受害者的设备。

  2. 潜在危害:它们都可以对系统、网络和用户造成潜在的威胁和伤害。

  3. 技术工具:漏洞、病毒和木马都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达到其目的。

不同点:

  1. 定义和特征:漏洞是软件、系统或网络中的安全缺陷或错误,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通过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文件或系统进行传播。木马则是一种伪装成合法程序或文件的恶意软件,以实现攻击者的目的。

  2. 传播方式:漏洞并非直接传播,它是存在于软件或系统中的弱点;而病毒和木马是恶意软件,它们可以通过感染文件、网络传播、恶意下载等方式传播到其他设备。

  3. 功能和作用:漏洞是系统或软件中的安全弱点,被攻击者利用以获取未授权访问或执行恶意操作的机会。病毒是一种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能够感染其他文件并在被执行时激活。木马是一种伪装成正常程序或文件的恶意软件,攻击者可以通过它远程控制受感染的系统、窃取信息等。

相互配合:

尽管漏洞、病毒和木马是不同的术语,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作为攻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来入侵系统,然后将病毒或木马引入系统,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攻击和控制。

  • 例子说明

    例如,攻击者可能利用系统中的漏洞来渗透目标系统,然后通过病毒在系统内部进行传播,并最终引入木马来控制受感染的系统。这种联合使用的方式能够使攻击更具隐蔽性和持久性。因此,在保护系统和网络安全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漏洞修复、防病毒措施、木马检测和防御等多个层面的安全措施。及时修补漏洞、使用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系统扫描以及加强用户安全意识是预防这些威胁的重要方法。

漏洞防御:(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安全措施)

  1. 漏洞管理流程
  • 建立漏洞管理流程,包括漏洞扫描、评估、修补和验证。

  •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识别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

  • 对发现的漏洞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 及时修复漏洞并验证修复效果。

  1. 更新和补丁管理
  •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固件到最新版本。

  • 关注厂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并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安装和测试。

  • 自动化补丁管理过程,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新和最安全的状态。

  1. 强化访问控制
  • 实施强密码策略,并鼓励用户使用独特、复杂的密码。

  • 限制对系统和资源的访问权限,按需分配最小权限原则。

  • 使用双因素认证来增加登录的安全性。

  1. 应用安全
  • 建立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C),确保应用程序在设计、开发和测试阶段中考虑到安全问题。

  • 对应用程序进行源代码审查,以识别潜在的安全漏洞。

  • 实施Web应用防火墙(WAF)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来检测和阻止针对应用程序的攻击。

  1. 安全意识培训
  • 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他们识别潜在威胁和遵守安全最佳实践。

  • 强调社交工程风险,并提醒员工注意可疑邮件、链接和附件。

  1. 漏洞扫描和漏洞管理工具
  • 使用自动化的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OpenVAS等,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

  • 使用漏洞管理工具,如JIRA、Tenable.io等,来跟踪和管理漏洞修复过程。

  1. 安全设备和技术
  • 防火墙:配置和管理网络边界上的防火墙,限制对网络的未经授权访问。

  •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IDS/IPS):监测并阻止入侵尝试和恶意活动。

  • 终端安全软件:使用反病毒软件、反间谍软件等来保护终端设备。

病毒防御:(持续的过程,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安全措施)

  1. 安装和更新反病毒软件
  • 选择一款可靠的反病毒软件,并确保其处于最新状态。

  • 配置软件以定期进行病毒扫描并自动更新病毒定义文件。

  1.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更新操作系统到最新版本,并在发布后及时安装相关的安全补丁。

  • 确保第三方应用程序(如浏览器、PDF 阅读器等)也是最新版本,并安装相应的更新。

  1. 强化电子邮件和网络安全策略
  • 使用反垃圾邮件和反钓鱼技术,过滤恶意邮件和链接。

  • 对传入和传出的文件进行合适的检查和筛选,确保不会传播病毒。

  1. 社交工程防御
  • 提供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他们辨别和避免社交工程攻击。

  • 强调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附件或点击可疑链接。

  1. 强化访问控制
  • 实施强密码策略,包括规定复杂度要求和密码定期更换。

  • 使用双因素认证来增加登录的安全性。

  1. 网络防御设备和技术
  • 防火墙:配置和管理网络边界上的防火墙,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

  •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IDS/IPS):监测并阻止入侵尝试和恶意活动。

  • Web 应用防火墙(WAF):保护 Web 应用程序免受常见的攻击。

  1. 安全培训和策略执行
  • 提供定期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潜在威胁和遵循安全最佳实践。

  • 建立并执行内部安全策略,包括更新管理、远程访问控制等。

  1. 终端安全软件和设备
  • 使用终端安全软件,如反病毒、反间谍软件等,保护终端设备。

  • 确保移动设备有适当的安全控制和远程擦除功能。

木马防御:(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定期更新和调整安全措施)

  1. 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
  • 使用反病毒/反恶意软件软件:选择并安装可靠的反病毒/反恶意软件,确保其定期更新并进行全面的系统扫描。

  • 实施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可以监视主机上的活动,并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1.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更新操作系统到最新版本,并在发布后及时安装相关的安全补丁。

  • 确保第三方应用程序(如浏览器、PDF 阅读器等)也是最新版本,并安装相关的更新。

  1. 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 使用防火墙:配置和管理网络边界上的防火墙,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实施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IDS/IPS):监测并阻止入侵尝试和恶意活动。

  1. 强化访问控制
  • 限制用户权限: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将合适的权限分配给用户,避免过多权限而导致滥用或误用。

  • 实施双因素认证:使用双重身份验证,如密码和一次性验证令牌,以增加登录的安全性。

  1. 安全意识培训和员工教育
  • 提供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识别潜在威胁和遵循安全最佳实践。

  • 强调社交工程攻击风险,并提醒员工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附件或点击可疑链接。

  1. 网络流量监控和日志分析
  • 使用网络流量监控工具和日志分析系统,以检测异常的网络活动和木马行为。

  • 定期审查和分析日志,寻找可能的入侵迹象和异常行为。

  1. 应用程序安全
  • 遵循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C):在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和测试中考虑安全问题。

  • 进行源代码审查:对关键应用程序进行源代码审查,以识别潜在的安全漏洞。

  1. 终端安全软件和设备
  • 使用终端安全软件,如反病毒/反恶意软件、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终端设备免受木马的入侵。

  • 确保移动设备有适当的安全控制和远程擦除功能。

十大安全漏洞:(形、威、防)

由于设计不当、代码缺陷、配置错误、未经充分测试等原因

  1. 跨站脚本攻击(XSS)
  • 形成:由于未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验证和过滤,恶意脚本被注入到网页中,然后在受害者浏览器中执行。

  • 影响:可导致窃取用户信息、会话劫持、篡改网页内容等。

  • 防御:实施输入验证和输出编码,限制用户输入特殊字符,并使用内容安全策略(CSP)等。

  1. SQL注入攻击
  • 形成:由于应用程序未正确处理用户输入,攻击者可以注入恶意的SQL查询。

  • 影响:可导致数据库泄露、数据篡改、拒绝服务等。

  • 防御: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避免直接拼接用户输入到SQL查询语句中。

  1. 跨站请求伪造(CSRF)
  • 形成:攻击者利用受信任用户的身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 影响:可导致用户执行意外或恶意操作,如修改账户密码、发起转账等。

  • 防御:使用CSRF令牌验证每个请求的来源,并实施安全的Cookie策略。

  1. XML外部实体注入(XXE)
  • 形成:恶意用户通过操纵XML输入,读取敏感文件、内网扫描等。

  • 影响:可导致信息泄露、拒绝服务等。

  • 防御:禁止解析外部实体、限制XML处理器的功能,并使用白名单方式解析XML数据。

  1. 未经处理的重定向和转发
  • 形成:应用程序在处理重定向或转发时,未对目标进行适当验证。

  • 影响:可导致钓鱼攻击、跳转到恶意网站等。

  • 防御:验证和过滤重定向和转发的目标URL,仅允许受信任的URL进行跳转。

  1. 脆弱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 形成: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的设计或实现不当。

  • 影响:可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权限提升。

  • 防御:正确实施身份验证机制,使用强密码策略和双因素认证,限制用户权限。

  1. 远程代码执行(RCE)
  • 形成:应用程序或系统存在漏洞,导致攻击者能够远程执行恶意代码。

  • 影响:可导致完全控制目标系统、数据泄露等。

  • 防御:及时更新和修复系统漏洞,限制对系统的远程访问。

  1. 不安全的文件上传
  • 形成:应用程序未正确验证和处理用户上传的文件。

  • 影响:攻击者可以上传恶意文件或木马,并通过专用工具连接木马在服务器上执行任意代码。

  • 防御:对上传文件进行适当的验证、限制和处理,包括文件类型、大小和保存路径。(文件内容,文件类型,文件后缀、对上传的文件重命名)

  1. 敏感数据泄露
  • 形成:未正确保护敏感数据,如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

  • 影响: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身份盗窃等。

  • 防御:使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实施数据分类和合规措施。

  1. 服务器端请求伪造(SSRF)
  • 形成: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请求,迫使目标服务器发起对内部资源的请求。

  • 影响:可导致潜在的内部网络扫描、数据泄露等。

  • 防御:对用户提供的URL参数进行严格验证和过滤,限制服务器发起请求的目标。(黑白名单)

防御设备:

  • 安全编码和开发实践:遵循安全编码标准和最佳实践,进行代码审查和漏洞扫描,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正确配置和实施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包括强密码策略、双因素认证和最小权限原则。

  •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验证和过滤,避免直接拼接用户输入到关键功能中,使用白名单方式限制特殊字符。

  • 安全意识培训和员工教育:提供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识别潜在威胁和遵循安全最佳实践。

  • 漏洞扫描和漏洞管理:使用自动化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并及时修补已发现的漏洞。

  • 安全设备和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IDS/IPS)、Web应用防火墙(WAF)等安全设备和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阻止攻击。

  • 日志分析和事件响应:设置日志记录和监控机制,对关键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和审计,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快速响应安全事件。

  • 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固件到最新版本,安装相关的安全补丁。

伪装的木马是怎么通过安全防御设备的:

  1. 文件格式欺骗:攻击者可能会更改恶意文件的文件扩展名或修改文件头部信息,使其看起来像是普通的文件类型(如.doc、.pdf等),以躲避基于文件类型识别的安全设备。

  2. 压缩和加密:攻击者可以使用压缩工具(如ZIP、RAR)和加密算法对恶意文件进行压缩和加密,以绕过传输过程中的网络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

  3. 多层嵌套:为了进一步混淆恶意代码,攻击者可能会将恶意代码嵌套在多个文件或文档中,形成多层次的嵌套结构,以困扰检测引擎的分析和识别。

  4. 恶意代码变形:攻击者可能会对恶意代码进行变形,通过改变代码的结构、添加无效代码或进行代码加密等技术手段,以使其难以被静态分析引擎或特征检测引擎检测到。

  5. 命令和控制(C&C)通信加密:伪装的木马可以使用加密通信协议与命令和控制服务器进行通信,以避免被网络安全设备监测到。

防御措施和技术:

  1. 恶意软件扫描:使用反病毒/反恶意软件解决方案进行定期扫描,以检测和清除已知的恶意代码。

  2. 行为分析:使用行为分析和异常检测技术,对应用程序的运行行为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可疑活动。

  3. 签名和特征识别:使用基于签名和特征的检测方式,对已知的恶意文件和代码进行匹配和识别。

  4. 沙箱环境:将可疑文件或程序放置在沙箱环境中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观察其行为并检测潜在的恶意行为。

  5. 异常流量检测: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监测网络流量,以检测可能存在的恶意活动。

  6. 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减少攻击面。

  7. 用户培训和教育:提供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用户识别可疑附件、链接和文件,并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内容。

有了安全防御设备为什么还会中病毒:

  1. 新型病毒和未知威胁:安全防御设备通常基于已知的病毒特征库或规则进行检测和阻止。对于新型病毒或未知的威胁,这些设备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和阻止。

  2. 零日漏洞利用:攻击者可能利用零日漏洞(即尚未被厂商修补的漏洞)来进行攻击,此时安全防御设备可能还没有相关的防御措施。

  3. 社会工程学攻击:安全防御设备主要关注技术层面的恶意行为,而社会工程学攻击更侧重于欺骗用户,通过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下载附加文件等方式来传播恶意软件。

  4. 漏洞和配置问题:安全防御设备本身也可能存在漏洞或配置错误,导致其无法正确识别或阻止恶意活动。

  5. 外部网络环境:安全防御设备主要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但如果外部网络环境本身存在安全漏洞或被攻破,攻击者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内部网络。

  6. 员工行为:员工的不慎操作、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未经验证的文件等行为可能会绕过安全防御设备,导致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感染。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更新和升级安全防御设备的软件和签名库,以保持对最新威胁的识别能力。

  • 定期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管理,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 提供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识别潜在威胁和遵循安全最佳实践。

  • 实施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反病毒/反恶意软件解决方案等。

  • 使用行为分析和异常检测技术,监测系统和网络的异常活动。

  • 强化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权限,并使用双因素认证等身份验证机制。

  • 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潜在漏洞。

  •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在感染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隔离和清除恶意软件。

  • 15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L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