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磁盘的创建全流程详解
(一)、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我个人认为就是通过将磁盘当做硬盘,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达到高读写,高可靠性等特点。现在RAID主要分为以下几种:RAID0、RAID1、RAID5、RAID6和RAID1+0等 。不同的RAID之间也可以相互组合,就如RAID1+0。磁盘阵列运用于服务器上,对于24小时都在工作的服务器来说硬盘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有一块硬盘坏点就必须有另一块硬盘补上。
(二)、RAID制作
一、RAID0
RAID0是两块容量一样的磁盘同时写入数据,即写入速度是一块磁盘的两倍。所以RAID0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容量为两块磁盘的总和,但是一旦有一块磁盘挂掉那么,就无法组成RAID0,所以其特点就是读写速度快,可靠性低 。制作步骤如下:
-
进入fdisk管理磁盘模式,将所有硬盘容量做成磁盘。见(图一) 。
图一
-
将分好区的磁盘进行格式转换为RAID模式,代码为fd 。见(图二) 。
图二
-
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做出一个磁盘用来组成RAID0 。
-
现在进行RAID0的制作。首先要用到命令mdadm,用法为:mdadm -C -v RAID0的路径 -l RAID编号 -n 磁盘数 磁盘路径名称。 本次的命令为**“mdadm -C -v /dev/md0 -l0 -n2 /dev/sd[b-c]1”。 见(图三) 查看命令是 cat /proc/mdstat或mdadm -D /dev/md0 。
图三
二、RAID1
RAID1也是两块容量一样的磁盘组成的,但是两块磁盘同时写入相同的内容,所以其中一块是另一块的镜像。也就是说在RAID1中一块硬盘坏掉后,用户所储存的信息不会丢失,这时补充一块新的磁盘进去,它就会立刻复制那块好的磁盘里的所有信息,由于需要同时写入两份信息所以RAID1的写入速度很慢但是其拥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容量为两块磁盘总和的一半。其命令与RAID0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在**-l后是1意思是制作RAID1**。见(图四)。
图四
三、RAID5
RAID5的原理相比于RAID1和0要复杂一些,制作RAID5需要3块磁盘。其原理是:当数据信息进行写入时,磁盘A、B进行写入,磁盘C写入A和B的校验。接下来磁盘B和C进行写入,磁盘A写入B和C的校验,紧接着同理磁盘A和C写入数据,磁盘B写入A和C的校验见(图五)。换句话说,当以其中一块磁盘坏掉时,剩下的两块磁盘可以通过校验计算出快掉的磁盘的数据。RAID5读取速度很快,但是写入速度一般,其命令用法与上文的命令一致,见(图六)。
图五
图六
四、RAID6
RAID6是在RAID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制作RAID6至少需要4块磁盘。其拥有两个校验位,两个校验位的算法也不相同。但是高可靠性的代价就是写入性能差,读取速度一般。RAID6可以允许挂两块硬盘。具体命令见(图七)。
图七
五、RAID1+0
RAID1+0即RAID10,其原理就是将两个RAID1阵列看成两块磁盘,再将其用RAID0组合。所以其不仅可以增加写入速度,也增加了使用的可靠性。其容量是所有总磁盘容量的一半。
-
首先制作两个RAID1见(图八)。
图八
-
接着制作RAID0,注意这里是将刚刚做好的两个RAID1当做两个磁盘进行RAID0进行组合。见(图九)。
图九
##(三)、小结 ##
做完了RAID磁盘阵列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格式化和挂载操作,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我之前几期的内容。RAID磁盘阵列的制作流程其实非常简单,其主要是围绕mdadm命令进行的操作,不熟练的小伙伴可以多多尝试,熟才能生巧。喜欢我的博客的小伙伴还请点赞收藏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