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 6-7-1 地下迷宫探索

6-7-1 地下迷宫探索 (30分)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网是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下工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在回顾前辈们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活的同时,真心钦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现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对多数人来说,探索地下通道或许只是一种娱乐或者益智的游戏。本实验案例以探索地下通道迷宫作为内容。

假设有一个地下通道迷宫,它的通道都是直的,而通道所有交叉点(包括通道的端点)上都有一盏灯和一个开关。请问你如何从某个起点开始在迷宫中点亮所有的灯并回到起点?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三个正整数,分别表示地下迷宫的节点数N(1<N≤1000,表示通道所有交叉点和端点)、边数M(≤3000,表示通道数)和探索起始节点编号S(节点从1到N编号)。随后的M行对应M条边(通道),每行给出一对正整数,分别是该条边直接连通的两个节点的编号。

输出格式:
若可以点亮所有节点的灯,则输出从S开始并以S结束的包含所有节点的序列,序列中相邻的节点一定有边(通道);否则虽然不能点亮所有节点的灯,但还是输出点亮部分灯的节点序列,最后输出0,此时表示迷宫不是连通图

由于深度优先遍历的节点序列是不唯一的,为了使得输出具有唯一的结果,我们约定以节点小编号优先的次序访问(点灯)在点亮所有可以点亮的灯后,以原路返回的方式回到起点

输入样例1:
6 8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4
3 6
1 5
输出样例1:
1 2 3 4 5 6 5 4 3 2 1
输入样例2:
6 6 6
1 2
1 3
2 3
5 4
6 5
6 4
输出样例2:
6 4 5 4 6 0

此题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邻接矩阵较邻接表直观,易操作,但容易发生段错误,宜用数组解决此问题。由于该图不需要输入顶点信息,顶点编号i一律从1开始,到n结束。需注意结尾还要判断是否为连通图(每个顶点的是否都被访问)。
特别关注DFS函数,采用了递归的方法,依次输出了访问序列,也通过每次递归返回,输出了返回的路径,无需另外储存于数组之中。

//算法6.5 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VNum 100							//最大顶点数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假设顶点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 
typedef int ArcType;                 		//假设边的权值类型为整型 

//------------图的邻接矩阵------------------
typedef struct{ 
	VerTexType vexs[MVNum];            		//顶点表 
	ArcType arcs[MVNum][MVNum];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图的当前点数和边数 
}Graph;

bool visited[MVNum];           				//访问标志数组,其初值为"false" 
int FirstAdjVex(Graph G , int v);			//返回v的第一个邻接点
int NextAdjVex(Graph G , int v , int w);	//返回v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点

int LocateVex(Graph G , VerTexType v){
	//确定点v在G中的位置
	for(int i = 1; i <= G.vexnum; ++i)
		if(G.vexs[i] == v)
			return i;
		return -1;
}//LocateVex

VerTexType CreateUDN(Graph &G){ 
    //采用邻接矩阵表示法,创建无向网G 
	int i , j , k;
	VerTexType s; 
    cin >> G.vexnum >> G.arcnum;							//输入总顶点数,总边数
    cin>>s;		//探索起始节点 

   for(i = 1; i <= G.vexnum; ++i){   
		G.vexs[i]=char(i+48);                        			//依次输入点的信息 
	}	

    for(i = 0; i < G.vexnum; ++i)                			//初始化邻接矩阵,边的权值均置为极大值MaxInt 
		for(j = 0; j < G.vexnum; ++j)   
			G.arcs[i][j] = 0;  
	for(k = 0; k < G.arcnum;++k){							//构造邻接矩阵 
		VerTexType v1 , v2;
		cin >> v1 >> v2;									//输入一条边依附的顶点及权值
		i = LocateVex(G, v1);  j = LocateVex(G, v2);		//确定v1和v2在G中的位置,即顶点数组的下标 
		G.arcs[j][i] = G.arcs[i][j] = 1;					//置<v1, v2>的对称边<v2, v1>的权值为w 
	}//for
	return s;//返回初始节点 
}//CreateUDN 

void DFS(Graph G, int v){        		
	//图G为邻接矩阵类型 
	int w;
	if(visited[v]) return;
	visited[v] = true;  		//访问第v个顶点,并置访问标志数组相应分量值为true
	 
	for(w = 1; w <= G.vexnum; w++)  	//w从1开始						//依次检查邻接矩阵v所在的行  
		if((G.arcs[v][w] != 0)&& (!visited[w])) //G.arcs[v][w]!=0表示w是v的邻接点,如果w未访问,则递归调用DFS 
		{
			printf(" %d",w);
			DFS(G, w); 
			printf(" %d",v);//原路返回 
		}
}//DFS

int FirstAdjVex(Graph G , int v){
	//返回v的第一个邻接点
	int i;
	for(i = 0 ; i < G.vexnum ; ++i){
		if(G.arcs[v][i] == 1 && visited[i] == false)
			return i;
	}
	return -1;
}//FirstAdjVex

int NextAdjVex(Graph G , int v , int w){
	//返回v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点
	int i;
	for(i = w ; i < G.vexnum ; ++i){
		if(G.arcs[v][i] == 1 && visited[i] == false)
			return i;
	}
	return -1;
}//NextAdjVex

int main(){
	
	Graph G;
	VerTexType s;
	s = CreateUDN(G);;//遍历连通图的起始点 

	int i;//标记s的位置 
	for(i = 0 ; i < G.vexnum ; ++i){
		if(s == G.vexs[i])
			break;
	}
	printf("%d",i);//先输出起始点 
    DFS(G , i);  
    
	for(int i = 1 ; i <=G.vexnum ; i++ ){
		if(visited[i] ==0)
		{ 
		    cout<<" 0"<<endl;//判断是否为连通图 
		    break;//
     	}
	}

	return 0;
}//main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