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入url到页面展示到底发生了什么

主要过程:
1.输入地址,DNS域名解析;
2.建立TCP连接;
3.发送HTTP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
5.返回响应结果;
6.关闭TCP连接;
7.浏览器解析HTML;
8.浏览器布局渲染;

1、输入地址,DNS域名解析

当开始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的时候,浏览器其实就已经在智能的匹配可能得 url 了,从历史记录,书签等地方,找到已经输入的字符串可能对应的 url,然后给出智能提示,让你可以补全url地址。对于 google的chrome 的浏览器,甚至会直接从缓存中把网页展示出来,就是说,你还没有按下 enter,页面就出来了。

浏览器查询域名的IP地址

1、请求一旦发起,浏览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析这个域名,一般来说,浏览器会首先查看本地硬盘的 hosts 文件,看看其中有没有和这个域名对应的规则,如果有的话就直接使用 hosts 文件里面的 ip 地址和服务器建立连接。

 2、如果在本地的 hosts 文件没有能够找到对应的 ip 地址,浏览器会发出一个 DNS请求到本地DNS服务器 。本地DNS服务器一般都是你的网络接入服务器商提供,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3、查询你输入的网址的DNS请求到达本地DNS服务器之后,本地DNS服务器会首先查询它的缓存记录,如果缓存中有此条记录,就可以直接返回结果,此过程是递归的方式进行查询。如果没有,本地DNS服务器还要向DNS根服务器进行查询。

4、根DNS服务器没有记录具体的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而是告诉本地DNS服务器,你可以到域服务器上去继续查询,并给出域服务器的地址。这种过程是迭代的过程。

5、本地DNS服务器继续向域服务器发出请求,在这个例子中,请求的对象是.com域服务器。.com域服务器收到请求之后,也不会直接返回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而是告诉本地DNS服务器,你的域名的解析服务器的地址。

6、最后,本地DNS服务器向域名的解析服务器发出请求,这时就能收到一个域名和IP地址对应关系,本地DNS服务器不仅要把IP地址返回给用户电脑,还要把这个对应关系保存在缓存中,以备下次别的用户查询时,可以直接返回结果,加快网络访问。

知识扩展:

1)什么是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通俗的讲,我们更习惯于记住一个网站的名字,比如www.baidu.com,而不是记住它的ip地址,比如:167.23.10.2。而计算机更擅长记住网站的ip地址,而不是像www.baidu.com等链接。因为,DNS就相当于一个电话本,比如你要找www.baidu.com这个域名,那我翻一翻我的电话本,我就知道,哦,它的电话(ip)是167.23.10.2。

2)DNS查询的两种方式: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1)、递归解析

 当局部DNS服务器自己不能回答客户机的DNS查询时,它就需要向其他DNS服务器进行查询。此时有两种方式,如图所示的是递归方式。局部DNS服务器自己负责向其他DNS服务器进行查询,一般是先向该域名的根域服务器查询,再由根域名服务器一级级向下查询。最后得到的查询结果返回给局部DNS服务器,再由局部DNS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

(2)、迭代解析

当局部DNS服务器自己不能回答客户机的DNS查询时,也可以通过迭代查询的方式进行解析,如图所示。局部DNS服务器不是自己向其他DNS服务器进行查询,而是把能解析该域名的其他DNS服务器的IP地址返回给客户端DNS程序,客户端DNS程序再继续向这些DNS服务器进行查询,直到得到查询结果为止。也就是说,迭代解析只是帮你找到相关的服务器而已,而不会帮你去查。比如说:baidu.com的服务器ip地址在192.168.4.5这里,你自己去查吧,本人比较忙,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2.建立TCP连接

1) 三次握手

拿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之后,浏览器会以一个随机端口(1024<端口<65535)向服务器的WEB程序(常用的有httpd,nginx等)80端口发起TCP的连接请求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客户端A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端B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A以确认连接请求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服务端B,服务端B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客户端A和服务端B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客户端A与服务端B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2)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讲“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书中的例子是这样的,“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主要目的防止server端一直等待,浪费资源。

3、发送HTTP请求

与服务器建立了连接后,就可以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了。一个HTTP请求报文由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实体4个部分组成。请求报文的结构:

<method> <request-url> <version>
<headers>

<entity-body>

1)method:客户端希望服务器对资源执行的动作,即HTTP方法;

          根据HTTP标准,HTTP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并不是所有服务器都能实现这7种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方法描述是否包含主体
GET从服务器获取一份文档或者资源
POST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处理的数据
HEAD只从服务器获取文档的首部
PUT将请求的主体部分储存在服务器上
TRACE对可能经过代理服务器传送到服务器上的报文进行追踪
OPTIONS决定可以在服务器上执行哪些方法
DELETE从服务器上删除一份文档

2)version:报文使用的HTTP版本,格式是这样的  HTTP/<主要版本>.<次要版本>;在HTTP/1.0之前,并不要求请求行中包含HTTP版本;

3)headers:本质来说,就是一些名值对。首部分以下几类:通用首部、请求首部、响应首部、实体首部、扩展首部(规范中没有的自定义首部)

4、服务器处理请求

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的由web服务器(准确说应该是http服务器)处理请求,诸如Apache、Ngnix、IIS等。web服务器解析用户请求,知道了需要调度哪些资源文件,再通过相应的这些资源文件处理用户请求和参数,并调用数据库信息,最后将结果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

一些大一点的网站会将你的请求到反向代理服务器中,因为当网站访问量非常大,网站越来越慢,一台服务器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将同一个应用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将大量用户的请求分配给多台机器处理。此时,客户端不是直接通过HTTP协议访问某网站应用服务器,而是先请求到Nginx,Nginx再请求应用服务器,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里Nginx的作用是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其中一台服务器万一挂了,只要还有其他服务器正常运行,就不会影响用户使用。

通过Nginx的反向代理,我们到达了web服务器,服务端脚本处理我们的请求,访问我们的数据库,获取需要获取的内容等等,当然,这个过程涉及很多后端脚本的复杂操作。由于对这一块不熟,所以这一块只能介绍这么多了。

扩展阅读:

1)什么是反向代理?

客户端本来可以直接通过HTTP协议访问某网站应用服务器,网站管理员可以在中间加上一个Nginx,客户端请求Nginx,Nginx请求应用服务器,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此时Nginx就是反向代理服务器。

5、返回响应结果

HTTP响应与HTTP请求相似,HTTP响应也由4个部分构成:响应行(request line)、响应头部(header)、空行和响应实体4个部分组成。响应报文的结构:

<version> <status> <reason-phrase>
<headers>

<entity-body>

1)status:状态码,反映在服务器端的情况。

整体范围已定义范围分类
100~199100~101信息提示
200~299200~206成功
300~399300~305重定向
400~499400~415客户端错误
500~599500~505服务器错误

304 Not Modified 服务器内容没有更新,可以直接读取浏览器缓存;

400 Bad Request 表示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1 Unauthonzed 表示请求未经授权,该状态代码必须与 WWW-Authenticate 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 表示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通常会在响应正文中给出不提供服务的原因;

500 Internel Server Error 表示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导致无法完成客户端的请求;

2)reason-phrase:原因短语,数字状态码的可读版本;

6、关闭TCP连接

1)TCP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2)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7、浏览器解析HTML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web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HTML,也包括PDF、image及其他格式。用户用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浏览器的主要构成(High Level Structure)

  浏览器的主要组件包括:

  1. 用户界面 - 包括地址栏、后退/前进按钮、书签目录等,也就是你所看到的除了用来显示你所请求页面的主窗口之外的其他部分。

  2. 浏览器引擎 - 用来查询及操作渲染引擎的接口。

  3. 渲染引擎 - 用来显示请求的内容,例如,如果请求内容为html,它负责解析html及css,并将解析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4. 网络 - 用来完成网络调用,例如http请求,它具有平台无关的接口,可以在不同平台上工作。

  5. UI后端 - 用来绘制类似组合选择框及对话框等基本组件,具有不特定于某个平台的通用接口,底层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6. JS解释器 - 用来解释执行JS代码。

  7. 数据存储 - 属于持久层,浏览器需要在硬盘中保存类似cookie的各种数据,HTML5定义了web database技术,这是一种轻量级完整的客户端存储技术

  下面是渲染引擎在取得内容之后的基本流程:

  解析html以构建dom树 -> 构建render树 -> 布局render树 -> 绘制render树

1)、构建DOM树(parse):渲染引擎解析HTML文档,首先将标签转换成DOM树中的DOM node(包括js生成的标签)生成内容树(Content Tree/DOM Tree);

2)、构建渲染树(construct):解析对应的CSS样式文件信息(包括js生成的样式和外部css文件),而这些文件信息以及HTML中可见的指令(如<b></b>),构建渲染树(Rendering Tree/Frame Tree);

3)、布局渲染树(reflow/layout)从根节点递归调用,计算每一个元素的大小、位置等,给出每个节点所应该在屏幕上出现的精确坐标;

4)、绘制渲染树(paint/repaint)遍历渲染树,使用UI后端层来绘制每个节点。

DOM文档通常加载的步骤:

1.解析HTML结构。

2.加载外部脚本和样式表文件

3.解析并执行脚本代码。

4.DOM树构建完成。//DOMContentLoaded

5.加载图片等外部资源。

6.页面加载完毕。//load

顺序是这样,但很多时候几个步骤是同时发生的。

  在这里梳理一下完整流程下的各种细节:

  由于浏览器采用至上而下的方式解析,所以会先解析html,直到遇到外部样式和外部脚本。这时会阻塞浏览器的

解析,外部样式和外部脚本(在没有async、defer属性下)会并行加载,但是外部样式会阻塞外部脚本的执行。

  即:html解析->外部样式、脚本加载->外部样式执行->外部脚本执行->html继续解析

  情况一:如果是动态脚本(即内联脚本)则不受样式影响,在解析到它时会执行。

  情况二:外部样式后续外部脚本含有async属性(IE下为defer),外部样式不会阻塞该脚本的加载与执行

  在外部样式执行完毕后,css附着于DOM,创建了一个渲染树(渲染树是一些被渲染对象的集)。每个渲染对象都

包含了与之对应的计算过样式的DOM对象,对于每个渲染元素来说,位置都经过计算,所以这里被叫做“布局”。然

后将“布局”显示在浏览器窗口,称之为“绘制”。

  接着脚本的执行完毕后,DOM树构建完成。这时,可以触发DOMContentLoaded事件。

  DOMContentLoaded事件的触发条件是:在所有的DOM全部加载完毕并且JS加载执行后触发。

 情况一:如果脚本是动态加载,则不会影响DOMContentLoaded时间的触发

 浏览器会等css加载完成后再加载图片,因为不确定图片的样式会如何。 

  要点一:CSS样式表会阻塞图片的加载,如果想让图片尽快加载,就不要给图片使用样式,比如宽高采用标签属性即可。

  要点二:脚本不会阻塞图片的加载

  最后页面加载完成,页面load

8、浏览器布局渲染

重绘(repaint或redraw):当盒子的位置、大小以及其他属性,例如颜色、字体大小等都确定下来之后,浏览器便把这些原色都按照各自的特性绘制一遍,将内容呈现在页面上。重绘是指一个元素外观的改变所触发的浏览器行为,浏览器会根据元素的新属性重新绘制,使元素呈现新的外观。触发重绘的条件:改变元素外观属性。如:color,background-color等。

注意:table及其内部元素可能需要多次计算才能确定好其在渲染树中节点的属性值,比同等元素要多花两倍时间,这就是我们尽量避免使用table布局页面的原因之一。

重排(重构/回流/reflow):当渲染树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为元素的规模尺寸,布局,隐藏等改变而需要重新构建, 这就称为回流(reflow)。每个页面至少需要一次回流,就是在页面第一次加载的时候。

重绘和重排的关系:在回流的时候,浏览器会使渲染树中受到影响的部分失效,并重新构造这部分渲染树,完成回流后,浏览器会重新绘制受影响的部分到屏幕中,该过程称为重绘。所以,重排必定会引发重绘,但重绘不一定会引发重排。

 触发重排的条件:任何页面布局和几何属性的改变都会触发重排,比如:

  1、页面渲染初始化;(无法避免)

  2、添加或删除可见的DOM元素;

  3、元素位置的改变,或者使用动画;

  4、元素尺寸的改变——大小,外边距,边框;

  5、浏览器窗口尺寸的变化(resize事件发生时);

  6、填充内容的改变,比如文本的改变或图片大小改变而引起的计算值宽度和高度的改变;

  7、读取某些元素属性:(offsetLeft/Top/Height/Width, clientTop/Left/Width/Height, scrollTop/Left/Width/Height, width/height, getComputedStyle(), currentStyle(IE) )

重绘重排的代价:耗时,导致浏览器卡慢。

优化:  

1、浏览器自己的优化:浏览器会维护1个队列,把所有会引起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入这个队列,等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flush队列,进行一个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2、我们要注意的优化:我们要减少重绘和重排就是要减少对渲染树的操作,则我们可以合并多次的DOM和样式的修改。并减少对style样式的请求。

(1)直接改变元素的className

(2)display:none;先设置元素为display:none;然后进行页面布局等操作;设置完成后将元素设置为display:block;这样的话就只引发两次重绘和重排;

(3)不要经常访问浏览器的flush队列属性;如果一定要访问,可以利用缓存。将访问的值存储起来,接下来使用就不会再引发回流;

(4)使用cloneNode(true or false) 和 replaceChild 技术,引发一次回流和重绘;

(5)将需要多次重排的元素,position属性设为absolute或fixed,元素脱离了文档流,它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元素;

(6)如果需要创建多个DOM节点,可以使用DocumentFragment创建完后一次性的加入document;

(7)尽量不要使用table布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