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mprotect()函数的用法

在Linux中,mprotect()函数可以用来修改一段指定内存区域的保护属性。

函数原型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mmap.h>
int mprotect(const void *start, size_t len, int prot);

mprotect()函数把自start开始的、长度为len的内存区的保护属性修改为prot指定的值。

prot可以取以下几个值,并且可以用“|”将几个属性合起来使用:

1)PROT_READ:表示内存段内的内容可写;

2)PROT_WRITE:表示内存段内的内容可读;

3)PROT_EXEC:表示内存段中的内容可执行;

4)PROT_NONE:表示内存段中的内容根本没法访问。

需要指出的是,指定的内存区间必须包含整个内存页(4K)。区间开始的地址start必须是一个内存页的起始地址,并且区间长度len必须是页大小的整数倍。

如果执行成功,则返回0;如果执行失败,则返回-1,并且设置errno变量,说明具体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调用失败。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EACCES

该内存不能设置为相应权限。这是可能发生的,比如,如果你 mmap(2) 映射一个文件为只读的,接着使用 mprotect() 标志为 PROT_WRITE。

2)EINVAL

start 不是一个有效的指针,指向的不是某个内存页的开头。

3)ENOMEM

内核内部的结构体无法分配。

4)ENOMEM

进程的地址空间在区间 [start, start+len] 范围内是无效,或者有一个或多个内存页没有映射。 

如果调用进程内存访问行为侵犯了这些设置的保护属性,内核会为该进程产生 SIGSEGV (Segmentation fault,段错误)信号,并且终止该进程。

本文通过Glibc的内存暴增问题,主要介绍了系统的内存管理问题,具体如下: 目录 1. 问题 2. 基础知识 2.1 X86平台Linux进程内存布局 2.1.1 32位模式下进程内存经典布局 2.1.2 32位模式下进程默认内存布局 2.1.3 64位模式下进程内存布局 2.2 操作系统内存分配的相关函数 2.2.1 Heap操作相关函数 2.2.2 Mmap映射区域操作相关函数 3. 概述 3.1 内存管理一般性描述 3.1.1 内存管理的方法 3.1.2 内存管理器的设计目标 3.1.3 常见C内存管理程序 3.2 Ptmalloc内存管理概述 3.2.1 简介 3.2.2 内存管理的设计假设 3.2.3 内存管理数据结构概述 3.2.4 内存分配概述 3.2.5 内存回收概述 3.2.6 配置选项概述 3.2.7 使用注意事项 4. 问题分析及解决 5. 源代码分析 5.1 边界标记法 5.2 分箱式内存管理 5.2.1 Small bins 5.2.2 Large bins 5.2.3 Unsorted bin 5.2.4 Fast bins 5.3 核心结构体分析 5.3.1 malloc_state 5.3.2 Malloc_par 5.3.3 分配区的初始化 5.4 配置选项 5.5 Ptmalloc的初始化 5.5.1 Ptmalloc未初始化时分配/释放内存 5.5.2 ptmalloc_init()函数 5.5.3 ptmalloc_lock_all(),ptmalloc_unlock_all(),ptmalloc_unlock_all2() 5.6 多分配区支持 5.6.1 Heap_info 5.6.2 获取分配区 5.6.3 Arena_get2() 5.6.4 _int_new_arena() 5.6.5 New_heap() 5.6.6 get_free_list()和reused_arena() 5.6.7 grow_heap(),shrink_heap(),delete_heap(),heap_trim() 5.7 内存分配malloc 5.7.1 public_mALLOc() 5.7.2 _int_malloc() 5.8 内存释放free 5.8.1 Public_fREe() 5.8.2 _int_free() 5.8.3 sYSTRIm()和munmap_chunk(
mprotect()是一个用于保护内存区域权限的系统调用函数。它可以用于更改内存区域的保护属性,如可读、可写、可执行等。当mprotect()函数被错误地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产生core文件。 在使用mprotect()函数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情况: 1. 内存区域无效:当尝试对一个无效的内存区域进行保护属性更改时,可能会导致产生core文件。无效的内存区域可能包括未映射的、未分配的或无效地址的内存区域。 2. 权限错误:当试图以无效的权限对内存区域进行保护属性更改时,也可能导致产生core文件。例如,如果尝试将一个不可写的内存区域设置为可写,或将一个不可执行的区域设置为可执行。 3. 内存操作冲突:如果在对内存区域进行保护属性更改的同时,该区域正在被其他操作使用(例如读取、写入或执行),可能会导致产生core文件。 当出现上述错误情况时,操作系统内核可能会捕获错误,并将错误信息写入core文件。core文件是一种用于调试的文件,它包含在程序崩溃或产生其他异常情况时的程序状态和内存映像。通过分析core文件,开发者可以了解程序出错的位置和原因,从而进行调试和修复。 为了避免mprotect()产生core文件,开发者应该仔细检查每次调用mprotect()函数的参数,并确保内存区域和权限设置是合法和正确的。此外,还应注意在对内存区域进行保护属性更改时,避免其他操作对该区域产生冲突。合理使用mprotect()函数可以帮助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