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简析

写在前面

在进行接下来的内容之前,先简单理解下TCP的概念。
看下百科中的定义: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
这个依然无法解决我们的困惑,究竟tcp是什么?他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突然间恍然大悟。

以下故事全为拷贝。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富,先修路”;同时人总要“居有定所”,于是盖起了N多的房子。但是当你和同事商量好去做客的时候却发现,兜了半天就是找不到他家的房子。原因是路上没有指示牌,且所有的房子都没有门牌号码。所以你一怒之下,将有关部门举报了。几天过后门牌号码都钉在了房子的显著位置上。于是你再次和同事约定,按照朋友给的地址,顺利找到他家。可是,当你到了他家门口又遇到问题了:他家的房子非常的大,所以四处都装了门,有N个,你不知敲哪个门。
上面的比喻里:道路就不要说了,都是指网络中的硬件,光纤、海底电缆...,路由器做指示牌,地址有现实中的xx省xx市xx路xxx号xx楼统一变为xxx.xxx.xxx.xxx的IP地址了;而那房子就是计算机/服务器,房子的N个门就是计算机的65535个端口。
说到你问的TCP,你不能单纯的去用TCP连接理解网络实际工作过程。在我上面的例子中,代表“TCP连接”的是"你和朋友面对面接触并商量好"这个过程而已。如果你换个方式:你没见到他本人,只是给他留个便条,说你要去做客,然后你就去了,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UDP的过程,因为你到了他的办公桌前,留下了纸条,就视作建立了“UDP连接”。
TCP是可靠的连接,因为你和他当面锣对面鼓的商定了那件事情;而UDP是不可靠连接,因为你只是留了个便条给他,你不知道他是否收到了你的便条,天知道纸条是否被风扇吹到垃圾篓去了:))。但是显而易见的是,UDP更便当而TCP很麻烦。
说到这些就不能不提到SOCKET这个重要的概念。一个著名的比喻是:你要打电话,首先必须要先把电话线接到电话插槽。然后你拿起电话给朋友打电话,电话通了,你问:“你是赵二吗?”,对方回答“是”,这样你们就建立了一次可靠连接;然后你说:“周六我去你家做客,准备好酒菜”;赵二回答:“好的”,这样你们就建立了二次可靠的连接---事情敲定!这就是TCP连接(两次握手)。然而当你拿起电话给朋友打电话,电话通了但一直没人接,几声之后转到录音电话上,你只好留言说我要去做客了云云,然后就挂断电话了。你也并不知道赵二是否听到了你的录音留言,这就是UDP的不可靠连接。
当然,我的这些比喻都是不很确切的,权当一笑吧。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好多了,看完前面的故事,差不多理解TCP的概念了,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深入的了解TCP。首先来看看OSI的七层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 TCP UDP工作在第四层——Transport层(传输层)
  • IP协议在第三层——Network层(网络层),这一层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
  • ARP在第二层——Data Link层(数据链路层)
  • 在第二层上的数据,我们把它叫Frame,在第三层上的数据叫Packet,第四层的数据叫Segment。数据发送端将数据从应用层发下来,会在每一层都加上头部信息,进行封装,通过物理层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后,再逆向进行解封装,最后发送到数据接收端。每个数据包的传输都会经过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在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和对应的协议如下:

(1) 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也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其功能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直接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虚拟终端等),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它在其他6层工作的基础上,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所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此外,该层还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
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2) 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其主要功能是“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表示层的具体功能有:数据格式处理、数据的编码、压缩和解压缩、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形象地解释就是:由于公司A和公司B是不同国家的公司,他们之间的商定统一用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所以此时表示层(公司的文秘),就是将应用层的传递信息转翻译成英语。同时为了防止别的公司看到,公司A的人也会对这份报价单做一些加密的处理。这就是表示层的作用,将应用层的数据转换翻译等。
(3) 会话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层,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主要任务是: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
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因此会话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表示层之间的连接接,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形象地解释就是:会话层的同事拿到表示层的同事转换后资料,(会话层的同事类似公司的外联部),会话层的同事那里可能会掌握本公司与其他好多公司的联系方式,这里公司就是实际传递过程中的实体。他们要管理本公司与外界好多公司的联系会话。当接收到表示层的数据后,会话层将会建立并记录本次会话,他首先要找到公司B的地址信息,然后将整份资料放进信封,并写上地址和联系方式。准备将资料寄出。等到确定公司B接收到此份报价单后,此次会话就算结束了,外联部的同事就会终止此次会话。
(4)传输层
OSI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而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OSI模型的第4层。因此该层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传输层就相当于公司中的负责快递邮件收发的人,公司自己的投递员,他们负责将上一层的要寄出的资料投递到快递公司或邮局,但并不知道资料的具体内容和资料的交接过程。
(5)网络层
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该层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具体地说,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然后通过路径选择、分段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网络层就相当于快递公司庞大的快递网络,全国不同的集散中心,比如说,从北京发往西安的园通快递,首先要到北京转运中心,从北京转运中心再发往西安转运中心,这个每个集散中心,就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IP节点。
(6)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可以理解为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子层
MA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网络中多用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完成网络介质的访问控制;它负责处理CSMA/CD算法、数据出错校验等

LL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执行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链路控制。在实际使用中,LLC子层并非必需的。

总结一下,数据链路层的具体工作是接收来自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并封装成帧,传送到上一层;同样,也将来自上层的数据帧,拆装为位流形式的数据转发到物理层;并且,还负责处理接收端发回的确认帧的信息,以便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7)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物理层就相当于快递寄送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例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具体来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通信特点:对等通信
对等通信,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目的端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在每一层通信过程中,使用本层自己协议进行通信。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了解了TCP的概念和OSI七层模型,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1. TCP 报文格式详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画了个中文图对照: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号字段(Source Port和Destination Port)——分别占用16位,即2 字节,标识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应用进程,用于区别主机中的不同进程,而IP地址是用来区分不同的主机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配合上IP首部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就能唯一的确定一个TCP连接;
(2). 序号字段(Sequence Number)——占 4 字节,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在数据流中的序号;主要用来解决网络报乱序的问题;
(3). 确认号字段(Acknowledgment Number)——占 4 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32位确认序列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不过,只有当标志位中的ACK标志(下面介绍)为1时该确认序列号的字段才有效。主要用来解决不丢包的问题;
(4). 数据偏移(4位首部长度,Offset)——占4bit,它指出 TCP 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给出首部中32 bit字的数目,需要这个值是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这个字段占4bit(最多能表示15个32bit的的字,即4*15=60个字节的首部长度),因此TCP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然而,没有任选字段,正常的长度是20字节;
(5). 保留字段——占6bit,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6).TCP Flags:TCP首部中有6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置为1,主要是用于操控TCP的状态机的,依次为URG,ACK,PSH,RST,SYN,FIN。每个标志位的意思如下:

  • 紧急比特 URG —— 当URG 为1 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此标志表示TCP包的紧急指针域有效,用来保证TCP连接不被中断,并且督促中间层设备要尽快处理这些数据;
  • 确认比特 ACK —— 此标志表示应答域有效,就是说前面所说的TCP应答号将会包含在TCP数据包中;有两个取值:0和1,为1的时候表示应答域有效,反之为0;
  • 推送比特 PSH (PuSH) —— 接收TCP收到推送比特置 1 的报文段,就尽快地交付给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这个标志位表示Push操作。所谓Push操作就是指在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以后,立即传送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中排队;
  • 复位比特 RST (ReSeT) —— 当 RST为 1 时,表明 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通知一下对方。这个标志表示连接复位请求。用来复位那些产生错误的连接,也被用来拒绝错误和非法的数据包;
  • 同步比特 SYN —— 同步比特 SYN 置为 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表示同步序号,用来建立连接。SYN标志位和ACK标志位搭配使用,当连接请求的时候,SYN=1,ACK=0;连接被响应的时候,SYN=1,ACK=1;这个标志的数据包经常被用来进行端口扫描。扫描者发送一个只有SYN的数据包,如果对方主机响应了一个数据包回来 ,就表明这台主机存在这个端口;但是由于这种扫描方式只是进行TCP三次握手的第一次握手,因此这种扫描的成功表示被扫描的机器不很安全,一台安全的主机将会强制要求一个连接严格的进行TCP的三次握手;
  • FIN: 表示发送端已经达到数据末尾,也就是说双方的数据传送完成,没有数据可以传送了,发送FIN标志位的TCP数据包后,连接将被断开。这个标志的数据包也经常被用于进行端口扫描。

(7). 窗口字段(Window) —— 占 2 字节,窗口字段用来控制对方发送的数据量,单位为字节。TCP 连接的一端根据设置的缓存空间大小确定自己的接收窗口大小,然后通知对方以确定对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窗口大小也就是有名的滑动窗口,用来进行流量控制。
(8). 检验和 ——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和伪段头(不是TCP里的信息,但是计算校验和的时候也计算了的内容:IP地址,TCP数据段长度,协议类型)
(9). 紧急指针字段 —— 占 16 bit,紧急指针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位置
(10). 选项字段 —— 长度可变,TCP 规定了二种选项,最大报文段长度 MSS (Maximum Segment Size)。MSS 告诉对方 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 MSS 个字节。” 和窗口扩大因子,用于扩大接收方窗口

2.三次握手

TCP是面向连接的,无论哪一方向另一方发送数据之前,都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在TCP/IP协议中,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
网上借了一张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来理解下三次握手的过程:

1.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1(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y;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
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完成了三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了。

3.四次分手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TCP连接,当数据传送完毕后,就需要要断开TCP连接。所谓四次分手(Four-Way Wavehand)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
依然接着上面的图:
- 第一次分手: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和Acknowledgment Number,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 第二次分手: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为Sequence Number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需要传输了,“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 第三次分手: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LAST_ACK状态;
- 第四次分手: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至此,TCP的四次分手就这么愉快的完成了。

4.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通过上面的了解,是不是觉得三次握手很麻烦,为什么非要三次呢?怎么觉得两次就可以完成了。
那TCP为什么非要进行三次连接呢?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中是这样说的: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会产生什么错误呢?谢希仁《计算机网络》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原来三次握手防止了服务器端的一直等待而浪费资源。同时,TCP作为一种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其核心就是既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又要提高传输效率,三次恰好是可以满足上述两个需求的。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双方各一次握手,一次确认,共四次,但是其中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后,确认和握手合并在一起了,就是三次握手了

5.为什么要四次分手

那四次分手又是为何呢?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了;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机2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中断这次TCP连接。如果要正确的理解四次分手的原理,就需要了解四次分手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FIN_WAIT_1: 这个状态要好好解释一下,其实FIN_WAIT_1和FIN_WAIT_2状态的真正含义都是表示等待对方的FIN报文。而这两种状态的区别是:FIN_WAIT_1状态实际上是当SOCKET在ESTABLISHED状态时,它想主动关闭连接,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该SOCKET即进入到FIN_WAIT_1状态。而当对方回应ACK报文后,则进入到FIN_WAIT_2状态,当然在实际的正常情况下,无论对方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马上回应ACK报文,所以FIN_WAIT_1状态一般是比较难见到的,而FIN_WAIT_2状态还有时常常可以用netstat看到。(主动方)
FIN_WAIT_2: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实际上FIN_WAIT_2状态下的SOCKET,表示半连接,也即有一方要求close连接,但另外还告诉对方,我暂时还有点数据需要传送给你(ACK信息),稍后再关闭连接。(主动方)
CLOSE_WAIT:这种状态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在等待关闭。怎么理解呢?当对方close一个SOCKET后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你系统毫无疑问地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_WAIT状态。接下来呢,实际上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察看你是否还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也就可以 close这个SOCKET,发送FIN报文给对方,也即关闭连接。所以你在CLOSE_WAIT状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等待你去关闭连接。(被动方)
LAST_ACK: 这个状态还是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它是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当收到ACK报文后,也即可以进入到CLOSED可用状态了。(被动方)
TIME_WAIT: 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2MSL后即可回到CLOSED可用状态了。如果FINWAIT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_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_WAIT_2状态。(主动方)
CLOSED: 表示连接中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