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相关基础知识(一)

Jsp相关知识
Jsp内置对象
i. 内置对象名 类型
ii. 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iii. 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iv. config ServletConfig
v. application ServletContext
vi. session HttpSession
vii. exception Throwable
viii. page Object(this)
ix. out JspWriter
x. pageContext PageContext
1、request对象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对象代表了客户端的请求信息,主要用于接受通过HTTP协议传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包括头信息、系统信息、请求方式以及请求参数等)。request对 象的作用域为一次请求。
当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提交的汉字字符时,会出现乱码问题,必须进行特殊处理。首先,将获取的字符串用ISO-8859-1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存发岛一个字节数组中,然后再将这个数组转化为字符串对象如下
Request常用的方法:getParameter(String strTextName) 获取表单提交的信息.
getProtocol() 获取客户使用的协议。
String strProtocol=request.getProtocol();
getServletPath() 获取客户提交信息的页面。String strServlet=request.getServletPath();
getMethod() 获取客户提交信息的方式 String strMethod=request.getMethod();
getHeader() 获取HTTP头文件中的accept,accept-encoding和Host的值,String strHeader=request.getHeader();
getRermoteAddr() 获取客户的IP地址。String strIP=request.getRemoteAddr();
getRemoteHost() 获取客户机的名称。String clientName=request.getRemoteHost();
getServerName() 获取服务器名称。 String serverName=request.getServerName();
getServerPort() 获取服务器的端口号。 int serverPort=request.getServerPort();
getParameterNames() 获取客户端提交的所有参数的名字。
Enumeration enum = request.getParameterNames();
while(enum.hasMoreElements())
{
Strings(String)enum.nextElement();
out.println(s);
}
2、response对象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代表的是对客户端的响应,主要是将JSP容器处理过的对象传回到客户端。response对象也具有作用域,它只在JSP页面内有效。
具有动态响应contentType属性,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JSP页面时,如果该页面用page指令设置页面的contentType属性是text/html,那么JSP引擎将按照这个属性值做出反应。
如果要动态改变这换个属性值来响应客户,就需要使用Response对象的setContentType(String s)方法来改变contentType的属性值。
response.setContentType(String s); 参数s可取text/html,application/x-msexcel,application/msword等。
在某些情况下,当响应客户时,需要将客户重新引导至另一个页面,可以使用Response的sendRedirect(URL)方法实现客户的重定向。
例如response.sendRedirect(index.jsp);
3、session对象 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
Session对象是一个JSP内置对象,它在第一个JSP页面被装载时自动创建,完成会话期管理。从一个客户打开浏览器并连接到服务器开始,到客户关闭浏览器离开这个服务器结束,被称为一个会话。当一个客户访问一个服务器时,可能会在这个服务器的几个页面之间切换,服务器应当通过某种办法知道这是一个客户,就需要Session对象。
当一个客户首次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个JSP页面时,JSP引擎产生一个Session对象,同时分配一个String类型的ID号,JSP引擎同时将这换个ID号发送到客户端,存放在Cookie中,这样Session对象,直到客户关闭浏览器后,服务器端该客户的Session对象才取消,并且和客户的会话对应关系消失。当客户重新打开浏览器再连接到该服务器时,服务器为该客户再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对象。
session 对象是由服务器自动创建的与用户请求相关的对象。服务器为每个用户都生成一个session对象,用于保存该用户的信息,跟踪用户的操作状态。
session对象内部使用Map类来保存数据,因此保存数据的格式为 “Key/value”。 session对象的value可以使复杂的对象类型,而不仅仅局限于字符串类型。
public String getId():获取Session对象编号。
public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Sess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public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Session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public Boolean isNew():判断是否是一个新的客户。
4、application对象javax.servlet.ServletContext
application 对象可将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中,直到服务器关闭,否则application对象中保存的信息会在整个应用中都有效。与session对象相比,application对象生命周期更长,类似于系统的“全局变量”。
服务器启动后就产生了这个Application对象,当客户再所访问的网站的各个页面之间浏览时,这个Application对象都是同一个,直到服务器关闭。但是与Session对象不同的时,所有客户的Application对象都时同一个,即所有客户共享这个内置的Application对象。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Applicat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Application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5、out 对象javax.servlet.jsp.jspWriter
out 对象用于在Web浏览器内输出信息,并且管理应用服务器上的输出缓冲区。在使用 out 对象输出数据时,可以对数据缓冲区进行操作,及时清除缓冲区中的残余数据,为其他的输出让出缓冲空间。待数据输出完毕后,要及时关闭输出流。
Out对象时一个输出流,用来向客户端输出数据。Out对象用于各种数据的输出。其常用方法如下。
out.print():输出各种类型数据。
out.newLine():输出一个换行符。
out.close():关闭流。
6、pageContext 对象javax.servlet.jsp.PageContext
pageContext 对象的作用是取得任何范围的参数,通过它可以获取 JSP页面的out、request、reponse、session、application 等对象。
pageContext对象的创建和初始化都是由容器来完成的,在JSP页面中可以直接使用 pageContext对象。
page 对象代表JSP本身,只有在JSP页面内才是合法的。 page隐含对象本质上包含当前 Servlet接口引用的变量,类似于Java编程中的 this 指针。
7、config 对象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
config 对象的主要作用是取得服务器的配置信息。通过 pageConext对象的 getServletConfig() 方法可以获取一个config对象。当一个Servlet 初始化时,容器把某些信息通过 config对象传递给这个 Servlet。开发者可以在web.xml 文件中为应用程序环境中的Servlet程序和JSP页面提供初始化参数。
8 cookie 对象
Cookie是Web服务器保存在用户硬盘上的一段文本。Cookie允许一个Web站点在用户电脑上保存信息并且随后再取回它。举例来说,一个Web站点可能会为每一个访问者产生一个唯一的ID,然后以Cookie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每个用户的机器上。
创建一个Cookie对象 调用Cookie对象的构造函数就可以创建Cookie对象。Cookie对象的构造函数有两个字符串参数:Cookie名字和Cookie值。
例如:Cookie c = new Cookie(username”,john”); 将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
JSP中,如果要将封装好的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可使用Response对象的addCookie()方法。
例如:response.addCookie©,读取保存到客户端的Cookie。
使用Request对象的getCookie()方法,执行时将所有客户端传来的Cookie对象以数组的形式排列,如果要取出符合需要的Cookie对象,就需要循环比较数组内每个对象的关键字。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用Cookie对象的setMaxAge()方法便可以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
例如:Cookie c = newCookie(username”,”john”);c.setMaxAge(3600);
Cookie对象的典型应用时用来统计网站的访问人数。由于代理服务器、缓存等的使用,唯一能帮助网站精确统计来访人数的方法就是为每个访问者建立一个唯一ID。使用Cookie,网站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测定多少人访问过。测定访问者有多少是新用户(即第一次来访),多少是老用户。
测定一个用户多久访问一次网站。当一个用户第一次访问时,网站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新的ID,并把ID通过Cookie传送给用户。用户再次来访时,网站把该用户ID对应的计数器加1,得到用户的来访次数。
9、exception 对象java.lang.Throwable
exception 对象的作用是显示异常信息,只有在包含 isErrorPage=”true” 的页面中才可以被使用,在一般的JSP页面中使用该对象将无法编译JSP文件。
excepation对象和Java的所有对象一样,都具有系统提供的继承 结构。
exception 对象几乎定义了所有异常情况。在Java程序中,可以使用try/catch关键字来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在JSP页面中出现没有捕获到的异常,就会生成 exception 对象,并把 exception 对象传送到在page指令中设定的错误页面中,然后在错误页面中处理相应的 exception 对象。
servlet相关知识
Servlet 生命周期:
Servlet 加载—>实例化—>服务—>销毁。

init():
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中,仅执行一次init()方法。它是在服务器装入Servlet时执行的,负责初始化Servlet对象。可以配置服务器,以在启动服务器或客户机首次访问Servlet时装入Servlet。无论有多少客户机访问Servlet,都不会重复执行init()。
service():
它是Servlet的核心,负责响应客户的请求。每当一个客户请求一个HttpServlet对象,该对象的Service()方法就要调用,而且传递给这个方法一个“请求”(ServletRequest)对象和一个“响应”(ServletResponse)对象作为参数。在HttpServlet中已存在Service()方法。默认的服务功能是调用与HTTP请求的方法相应的do功能。

destroy():
仅执行一次,在服务器端停止且卸载Servlet时执行该方法。当Servlet对象退出生命周期时,负责释放占用的资源。一个Servlet在运行service()方法时可能会产生其他的线程,因此需要确认在调用destroy()方法时,这些线程已经终止或完成。
Tomcat 与 Servlet 是如何工作的:

步骤:
Web Client 向Servlet容器(Tomcat)发出Http请求
Servlet容器接收Web Client的请求
Servlet容器创建一个HttpRequest对象,将Web Client请求的信息封装到这个对象中。
Servlet容器创建一个HttpResponse对象
Servlet容器调用HttpServlet对象的service方法,把HttpRequest对象与HttpResponse对象作为参数传给HttpServlet 对象。
HttpServlet调用HttpRequest对象的有关方法,获取Http请求信息。
HttpServlet调用HttpResponse对象的有关方法,生成响应数据。
Servlet容器把HttpServlet的响应结果传给Web Client。

Servlet工作原理: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Servlet接收和响应客户请求的过程,首先客户发送一个请求,Servlet是调用service()方法对请求进行响应的,通过源代码可见,service()方法中对请求的方式进行了匹配,选择调用doGet,doPost等这些方法,然后再进入对应的方法中调用逻辑层的方法,实现对客户的响应。在Servlet接口和GenericServlet中是没有doGet()、doPost()等等这些方法的,HttpServlet中定义了这些方法,但是都是返回error信息,所以,我们每次定义一个Servlet的时候,都必须实现doGet或doPost等这些方法。

每一个自定义的Servlet都必须实现Servlet的接口,Servlet接口中定义了五个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方法涉及到Servlet的生命周期,分别是上文提到的init(),service(),destroy()方法。GenericServlet是一个通用的,不特定于任何协议的Servlet,它实现了Servlet接口。而HttpServlet继承于GenericServlet,因此HttpServlet也实现了Servlet接口。所以我们定义Servlet的时候只需要继承HttpServlet即可。

Servlet接口和GenericServlet是不特定于任何协议的,而HttpServlet是特定于HTTP协议的类,所以HttpServlet中实现了service()方法,并将请求ServletRequest、ServletResponse
强转为HttpRequest 和 HttpResponse。

创建Servlet对象的时机:

Servlet容器启动时:读取web.xml配置文件中的信息,构造指定的Servlet对象,创建ServletConfig对象,同时将ServletConfig对象作为参数来调用Servlet对象的init方法。
在Servlet容器启动后:客户首次向Servlet发出请求,Servlet容器会判断内存中是否存在指定的Servlet对象,如果没有则创建它,然后根据客户的请求创建HttpRequest、HttpResponse对象,从而调用Servlet对象的service方法。
Servlet
Servlet容器在启动时自动创建Servlet,这是由在web.xml文件中为Servlet设置的属性决定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同一个类型的Servlet对象在Servlet容器中以单例的形式存在。

Init
org.xl.servlet.InitServlet
1

线程安全相关知识
多线程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彼此间互相独立。

线程又称为轻量级进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多个线程的执行是并发的,也就是在逻辑上“同时”,而不管是否是物理上的“同时”。如果系统只有一个CPU,那么真正的“同时”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CPU的速度非常快,用户感觉不到其中的区别,因此我们也不用关心它,只需要设想各个线程是同时执行即可。

多线程和传统的单线程在程序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各个线程的控制流彼此独立,使得各个线程之间的代码是乱序执行的,由此带来的线程调度,同步等问题,将在以后探讨。

什么是进程?
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
而一个进程又是由多个线程所组成的。

什么是线程?
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专有寄存器(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但代码区是共享的,
即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同样的函数。

什么是多线程?
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多线程的好处:
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个线程必须等待的时候,CPU可以运行其它的线程而不是等待,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

多线程的不利方面:
线程也是程序,所以线程需要占用内存,线程越多占用内存也越多;
多线程需要协调和管理,所以需要CPU时间跟踪线程;
线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会相互影响,必须解决竞用共享资源的问题;
线程太多会导致控制太复杂,最终可能造成很多Bug;

多线程与单线程的区别
生活举例
你早上上班,正要打卡的时候,手机响了。。你如果先接了电话,等接完了,在打卡,就是单线程。
如果你一手接电话,一手打卡。就是多线程。
2件事的结果是一样的。。你接了电话且打了卡。

多线程处理的优点

同步应用程序的开发比较容易,但由于需要在上一个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新的任务,所以其效率通常比多线程应用程序低。如果完成同步任务所用的时间比预计时间长,应用程序可能会不响应。多线程处理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过程。例如,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在您处理文档的同时,可以检查拼写(作为单独的任务)。由于多线程应用程序将程序划分成独立的任务,因此可以在以下方面显著提高性能:
多线程技术使程序的响应速度更快,因为用户界面可以在进行其他工作的同时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当前没有进行处理的任务可以将处理器时间让给其他任务。
占用大量处理时间的任务可以定期将处理器时间让给其他任务。
可以随时停止任务。
可以分别设置各个任务的优先级以优化性能。

是否需要创建多线程应用程序取决于多个因素。在以下情况下,最适合采用多线程处理:
耗时或大量占用处理器的任务阻塞用户界面操作。
各个任务必须等待外部资源(如远程文件或 INTERNET 连接)。

例如,用于跟踪 WEB 页上的链接并下载满足特定条件的文件的 INTERNET 应用程序“ROBOT”。这种应用程序可以依次同步下载各个文件,也可以使用多线程同时下载多个文件。多线程方法比同步方法的效率高很多,因为即使在某些线程中远程 WEB 服务器的响应非常慢,也可以下载文件。

下面是多线程的例子
还在DOS时代,人们就在寻求一种多任务的实现。于是出现了TSR类型的后台驻留程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IDE KICK、VSAFE等优秀的TSR程序,这类程序的出现和应用确实给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SIDE KICK,们编程可以在不用进编辑程序的状态下,一边编辑源程序,一边编译运行,非常方便。但是,DOS单任务操作系统的致命缺陷注定了在DOS下不可能开发出真正的多任务程序。进入WINDOWS3.1时代,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次应用只能做一件事。比如数据库查询,除非应用编得很好,在查询期间整个系统将不响应用户的输入。
进入了WINDOWS NT和WINDOWS 9X时代,情况就有了彻底的改观,操作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任务(严格地说,WIN9X还算不上)。一个应用程序,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有许多个执行线程,每个线程就是一个小的执行程序,操作系统自动使各个线程共享CPU资源,确保任一线程都不能使系统死锁。这样,在编程的时候,可以把费时间的任务移到后台,在前台用另一个线程接受用户的输入。对那些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编程任务,如网络客户服务、串行通信等应用时,多线程的实现无疑大大地增强了程序的可用性和稳固性。

=====================================================================================

坏处:增加了调度和管理的开销,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复杂的同步机制,避免死锁等等。
好处:一定程度上提高响应速度,在多核的情况下还是更能充分利用CPU资源的。

=====================================================================================

单线程的也就是程序执行时,所跑的程序路径(处理的东西)是连续顺序下来的,必须前面的处理好,后面的才会执行到。
多线程嘛,举个例子也就是说程序可以同时执行2个以上相同类似的操作,比如一些搜索代理或者群发email的多线程软件,由于操作一次需要网络的返回信息 花的时间比较长,而对cpu来说却是空闲的,如果是一个一个顺序执行,那么搜索几千个IP就会花上好久好久。 而如果用多线程就可以在等待期间 加入其他的搜索,然后等待,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不过多线程和多进程公用一些资源时要考虑的问题好像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些公共资源或者公共变量的访问和修改时要注意特别的,需要一些锁定什么的,还有顺序问题的考虑。
多线程编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CPU资源",当某一线程的处理不需要占用CPU而只和I/O,OEMBIOS等资源打交道时,让需要占用CPU资源的其它线程有机会获得CPU资源。每个程序执行时都会产生一个进程,而每一个进程至少要有一个主线程。这个线程其实是进程执行的一条线索,除了主线程外你还可以给进程增加其它的线程,也即增加其它的执行线索,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给一个应用程序增加了多任务功能。当程序运行后,您可以根据各种条件挂起或运行这些线程,尤其在多CPU的环境中,这些线程是并发运行的。多线程就是在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从而使一个应用程序有了多任务的功能。多进程技术也可以实现这一点,但是创建进程的高消耗(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数据和代码空间),进程之间通信的不方便(消息机制),进程切换的时间太长,这些导致了多线程的提出,对于单CPU来说(没有开启超线程),在同一时间只能执行一个线程,所以如果想实现多任务,那么就只能每个进程或线程获得一个时间片,在某个时间片内,只能一个线程执行,然后按照某种策略换其他线程执行。由于时间片很短,这样给用户的感觉是同时有好多线程在执行。但是线程切换是有代价的,因此如果采用多进程,那么就需要将线程所隶属的该进程所需要的内存进行切换,这时间代价是很多的。而线程切换代价就很少,线程是可以共享内存的。所以采用多线程在切换上花费的比多进程少得多。但是,线程切换还是需要时间消耗的,所以采用一个拥有两个线程的进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比一个线程的进程执行两次所需要的时间要多一些。即采用多线程不会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反而会降低速度,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减少用户的响应时间。上述结果只是针对单CPU,如果对于多CPU或者CPU采用超线程技术的话,采用多线程技术还是会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的。因为单线程只会映射到一个CPU上,而多线程会映射到多个CPU上,超线程技术本质是多线程硬件化,所以也会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

如果线程出现死锁,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应用程序有问题,这并不是线程的缺点。

线程相对于进程的优点:
1、开销小
2、资源共享性好。

线程相对于进程的缺点:
1、共享资源需要耗费一定的锁资源,同步相对复杂。
2、一个线程崩溃可能导致整个进程崩溃,这个当然是自己的应用程序有问题

====================================================================================

CPU是以时间片的方式为进程分配CUP处理时间的,当一个进程以同步的方式去完成几件事情时,此进程必须完成了第一件事情以后再做第二件事,如此按顺序地向CPU请求完成要做的事情。在此单线程的工作模式下,如果把CUP看作是一共有100个时间片的话,CPU可能一直都只是花了其中的10个时间片来处理当前进程所要做的事情,只是用到了CPU的10%的时间片,而其他时间都白白浪费了,当然,实际上CPU的工作模式还是做完一件事以后再去做另一件事,只是CUP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处理完成所请求的情事。

为了提高CPU的使用率,采用多线程的方式去同时完成几件事情而互不干扰,如当前进程要完成三件事情1、2、3,那么CPU会分别用10%的时间来同时处理这3件事情,从而让CPU的使用率达到了30%,大大地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多线程的好处在处理一些特殊的场合其优势尤其明显。比如下载文件,你要一边下载一边显示进度一边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用多线程的话,没有意外的话一般都会把主线程阻塞,比如进度条的进度根本没有随着已下载的量而变化,堪至是整个窗体都动不了,用多线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有一个生活实例可能更好地去理解多线程:回去看你女朋友做饭,正常的话她都会把洗好的菜(肉)先放到锅里煮,然后一边洗别的菜或处理别的事情,如:洗碗、收拾桌台准备开饭,人还是一个人,但她同时做几件事情,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总的一句话就是:CPU还是要花同样多的时间去完成所有的事情,但多线程可以让CPU掺插地同时做多件事情,在视觉上让用户觉得计算机在同时帮他处理多件事情,更好地改善用户体验。

 了解了多线程的好处以后,就要了解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多线程技术。因为并不是说所有情况下用多线程都是好事,因为多线程的情况下,CPU还要花时间去维护,CPU处理各线程的请求时在线程间的切换也要花时间,所以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不用多线程的,用了有时反而会得不偿失。大多情况下,要用到多线程的主要是需要处理大量的IO操作时或处理的情况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等等,比如:读写文件、视频图像的采集、处理、显示、保存等。

实现多线程安全的3种方式
1、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多线程并发是不安全的?
  在操作系统中,线程是不拥有资源的,进程是拥有资源的。而线程是由进程创建的,一个进程可以创建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共享着进程中的资源。所以,当线程一起并发运行时,同时对一个数据进行修改,就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一个简单的int字段被定义和初始化:
int counter = 0;
该counter字段在两个线程A和B之间共享。假设线程A、线程B同时对counter进行计算,递增运算:
counter ++;
那么计算的结果应该是 2 。但是真实的结果却是 1 ,这是因为:线程A得到的运算结果是1,线程B的运算结果也是1,当线程A将结果写回到内存中的 count 后,线程B也将结果写回到内存中去,这就会把线程A的计算结果给覆盖了。

上面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况,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本文不深入去了解。

2、多线程并发不安全的原因已经知道,那么针对这个种情况,java中有两种解决思路:
给共享的资源加把锁,保证每个资源变量每时每刻至多被一个线程占用。
让线程也拥有资源,不用去共享进程中的资源。
3、基于上面的两种思路,下面便是3种实施方案:

  1. 多实例、或者是多副本(ThreadLocal):对应着思路2,ThreadLocal可以为每个线程的维护一个私有的本地变量,可参考java线程副本–ThreadLocal;
  2. 使用锁机制 synchronize、lock方式:为资源加锁;
  3. 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 下面的类库:有JDK提供的线程安全的集合类

1.HTTP协议是什么?
• http协议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规定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范。通常用TCP连接方式。
2.HTTP 1.0、1.1 连接的方式。
• 在HTTP 1.0 中,浏览器和服务器使用的是短连接,响应完,立即断开。
• 请求的过程:3次握手,请求,响应,断开连接。
• http不保存连接,好处:服务器可以处理更多的连接,但是每次建立连接会降低处理速度。
• 现在主流的版本是HTTP 1.1 ,在HTTP 1.1 中我们使用长连接,一个请求结束后,不断开,继续请求。
3.HTTP协议的URL
URL的格式:
http://host[":"port][abs_path]
• host: 代表主机域名或IP地址
• port: 端口号,缺省端口80
• abs_path : 请求资源的URL,如果没有,填 “/”,通常浏览器会帮我们自动完成。
EG:
1、输入:www.cnblogs.com
浏览器自动转换成:http://www.cnblogs.com/
4. HTTP请求
4.1 请求报文格式:

• HTTP的请求由3部分组成: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
• SP代表空格、CRLF代表换行
• 浏览器必须以这个格式发送请求,服务器才能正常解析和响应。
4.2 请求报文示例

4.3 请求方法
• GET 请求获取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POST 在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后附加新的数据,常用于提交表单。
• HEAD 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
• PUT 请求服务器存储一个资源,并用Request-URI作为其标识
•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TRACE 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CONNECT 保留将来使用
• OPTIONS 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或者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
get和post是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前者用于获取数据,后者用于提交数据。
5. HTTP响应
5.1 响应报文格式:

• HTTP的响应也是由3个部分组成: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
• 响应行:status code 表示响应的状态码,description是描述信息。
• 同样 SP代表空格、CRLF代表换行,
• 响应必须以这种规范格式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才能正常解析并显示。
5.2 响应报文示例

5.3响应码
200段是成功;300段需要对请求做进一步的处理;400段表示客户端请求错误;500段是服务器的错误
常见响应码:
• “200” : OK
• “302” : Found 重定向.
• “400” : Bad Request 错误请求,发出错误的不符合Http协议的请求
• “403” : Forbidden 禁止
• “404” : Not Found 未找到。演示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页面看报文
•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内部错误。演示页面抛出异常。
• “503” : Service Unavailable。一般是访问人数过多。
PS:会在文章的末尾为大家提供一份HTTP状态码大全的文档。
6. HTTP消息报头
HTTP消息报头分4类:普通报头、请求报头、响应报头、实体报头
每一个报头域都是由名字+“:”+空格+值 组成,消息报头域的名字是大小写无关的。
6.1 普通报头
应用于所有请求和响应消息且和请求体与响应体无关的信息就存放在普通报头中。
• Cache-Control: no-cache (用于指示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 Date 普通报头域表示消息产生的日期和时间
• Connection: close/keep-alive (是否开启长连接)
6.2 请求报头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传递请求的附加信息以及客户端自身的信息存放在请求报头
常用的请求报头: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 指定客户端接受哪些类型的信息。
• Accept-Charset: iso-8859-1,gb2312 客户端接受的字符集 (缺省是任何字符集都可以接受。)
•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 可接受的内容编码。 (缺省是各种内容编码都可以接受。)
• Accept-Language: zh-CN,zh 指定语言。(缺省各种语言都可以接受。)
• Authorization 用于证明客户端有权查看某个资源
• Host: www.cnblogs.com 被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 (缺省端口号:80) 这个报头是必需的
• User-Agent: Mozilla/4.0(compatible;MSIE6.0;Windows NT 5.0) 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其它属性
6.2 响应报头
响应报头允许服务器传递不能放在状态行中的附加响应信息,以及关于服务器的信息和对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进行下一步访问的信息。
常用的响应报头:
• Location 响应报头域用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一个新的位置
• Server:Apache-Coyote/1.1 服务器信息
6.3 实体报头
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可以传送一个实体。
常用的实体报头:
• Content-Encoding: gzip 内容编码
• Content-Language: zh-CN 语言
• Content-Length: 10 实体正文的长度
•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GB2312 返回数据的类型
• Last-Modified 实体报头域用于指示资源的最后修改日期和时间。
• Expires:Thu,15 Sep 2006 16:23:12 GMT 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Java中集合的相关知识
一、集合的由来
  通常,我们的程序需要根据程序运行时才知道创建多少个对象。但若非程序运行,程序开发阶段,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个数量的对象,甚至不知道它的准确类型。为了满足这些常规的编程需要,我们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创建任意数量的对象,而这些对象用什么来容纳呢?我们首先想到了数组,但是数组只能放统一类型的数据,而且其长度是固定的,那怎么办呢?集合便应运而生了!

为了对集合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看我的这一篇文章:用 Java 数组来实现 ArrayList 集合 http://www.cnblogs.com/ysocean/p/6812674.html

二、集合是什么?
  Java集合类存放于 java.util 包中,是一个用来存放对象的容器。
注意:①、集合只能存放对象。比如你存一个 int 型数据 1放入集合中,其实它是自动转换成 Integer 类后存入的,Java中每一种基本类型都有对应的引用类型。
   ②、集合存放的是多个对象的引用,对象本身还是放在堆内存中。
   ③、集合可以存放不同类型,不限数量的数据类型。

三、Java 集合框架图

发现一个特点,上述所有的集合类,除了 map 系列的集合,即左边集合都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这是一个用于遍历集合中元素的接口,主要hashNext(),next(),remove()三种方法。它的一个子接口 ListIterator 在它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三种方法,分别是 add(),previous(),hasPrevious()。也就是说如果实现 Iterator 接口,那么在遍历集合中元素的时候,只能往后遍历,被遍历后的元素不会再被遍历到,通常无序集合实现的都是这个接口,比如HashSet;而那些元素有序的集合,实现的一般都是 LinkedIterator接口,实现这个接口的集合可以双向遍历,既可以通过next()访问下一个元素,又可以通过previous()访问前一个 元素,比如ArrayList。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抽象类的使用。如果要自己实现一个集合类,去实现那些抽象的接口会非常麻烦,工作量很大。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抽象类,这些抽象类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
现成的实现,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重写一些方法或者添加一些方法就可以实现自己需要的集合类,工作量大大降低。

四、集合详解
①、Iterator:迭代器,它是Java集合的顶层接口(不包括 map 系列的集合,Map接口 是 map 系列集合的顶层接口)
  Object next():返回迭代器刚越过的元素的引用,返回值是 Object,需要强制转换成自己需要的类型
  boolean hasNext():判断容器内是否还有可供访问的元素
  void remove():删除迭代器刚越过的元素
所以除了 map 系列的集合,我们都能通过迭代器来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遍历。
注意:我们可以在源码中追溯到集合的顶层接口,比如 Collection 接口,可以看到它继承的是类 Iterable

那这就得说明一下 Iterator 和 Iterable 的区别:
Iterable :存在于 java.lang 包中。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封装了 Iterator 接口。所以只要实现了只要实现了Iterable接口的类,就可以使用Iterator迭代器了。

Iterator :存在于 java.util 包中。核心的方法next(),hasnext(),remove()。
这里我们引用一个Iterator 的实现类 ArrayList 来看一下迭代器的使用:暂时先不管 List 集合是什么,只需要看看迭代器的用法就行了
相关代码:
//产生一个 List 集合,典型实现为 ArrayList。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添加三个元素
list.add(“Tom”);
list.add(“Bob”);
list.add(“Marry”);
//构造 List 的迭代器
Iterator it = list.iterator();
//通过迭代器遍历元素
while(it.hasNext()){
Object obj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obj);
}
②、Collection:List 接口和 Set 接口的父接口
    
  看一下 Collection 集合的使用例子:

1 //我们这里将 ArrayList集合作为 Collection 的实现类
2 Collection collection = new ArrayList();
3
4 //添加元素
5 collection.add(“Tom”);
6 collection.add(“Bob”);
7
8 //删除指定元素
9 collection.remove(“Tom”);
10
11 //删除所有元素
12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13 c.add(“Bob”);
14 collection.removeAll©;
15
16 //检测是否存在某个元素
17 collection.contains(“Tom”);
18
19 //判断是否为空
20 collection.isEmpty();
21
22 //利用增强for循环遍历集合
23 for(Object obj : collection){
24 System.out.println(obj);
25 }
26 //利用迭代器 Iterator
27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28 while(iterator.hasNext()){
29 Object obj = iterator.next();
30 System.out.println(obj);
31 }

③、List :有序,可以重复的集合。
③、List :有序,可以重复的集合。
  
由于 List 接口是继承于 Collection 接口,所以基本的方法如上所示。
1、List 接口的三个典型实现:
  ①、List list1 = new ArrayList();
    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查询快,增删慢;线程不安全,效率高
  ②、List list2 = new Vector();
    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查询快,增删慢;线程安全,效率低,几乎已经淘汰了这个集合
  ③、List list3 = new LinkedList();
    底层数据结构是链表,查询慢,增删快;线程不安全,效率高

怎么记呢?我们可以想象:
  数组就像身上编了号站成一排的人,要找第10个人很容易,根据人身上的编号很快就能找到。但插入、删除慢,要望某个位置插入或删除一个人时,后面的人身上的编号都要变。当然,加入或删除的人始终末尾的也快。
链表就像手牵着手站成一圈的人,要找第10个人不容易,必须从第一个人一个个数过去。但插入、删除快。插入时只要解开两个人的手,并重新牵上新加进来的人的手就可以。删除一样的道理。

2、除此之外,List 接口遍历还可以使用普通 for 循环进行遍历,指定位置添加元素,替换元素等等。

1      //产生一个 List 集合,典型实现为 ArrayList
2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3 //添加三个元素
4 list.add(“Tom”);
5 list.add(“Bob”);
6 list.add(“Marry”);
7 //构造 List 的迭代器
8 Iterator it = list.iterator();
9 //通过迭代器遍历元素
10 while(it.hasNext()){
11 Object obj = it.next();
12 //System.out.println(obj);
13 }
14
15 //在指定地方添加元素
16 list.add(2, 0);
17
18 //在指定地方替换元素
19 list.set(2, 1);
20
21 //获得指定对象的索引
22 int i=list.indexOf(1);
23 System.out.println(“索引为:”+i);
24
25 //遍历:普通for循环
26 for(int j=0;j<list.size();j++){
27 System.out.println(list.get(j));
28 }

④、Set:典型实现 HashSet()是一个无序,不可重复的集合
1、Set hashSet = new HashSet();
  ①、HashSet:不能保证元素的顺序;不可重复;不是线程安全的;集合元素可以为 NULL;
  ②、其底层其实是一个数组,存在的意义是加快查询速度。我们知道在一般的数组中,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是随机的,元素的取值和元素的位置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因此,在数组中查找特定的值时,需要把查找值和一系列的元素进行比较,此时的查询效率依赖于查找过程中比较的次数。而 HashSet 集合底层数组的索引和值有一个确定的关系:index=hash(value),那么只需要调用这个公式,就能快速的找到元素或者索引。
  ③、对于 HashSet: 如果两个对象通过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也应该相同。
    1、当向HashSet集合中存入一个元素时,HashSet会先调用该对象的hashCode()方法来得到该对象的hashCode值,然后根据hashCode值决定该对象在HashSet中的存储位置
      1.1、如果 hashCode 值不同,直接把该元素存储到 hashCode() 指定的位置
      1.2、如果 hashCode 值相同,那么会继续判断该元素和集合对象的 equals() 作比较
          1.2.1、hashCode 相同,equals 为 true,则视为同一个对象,不保存在 hashSet()中
          1.2.2、hashCode 相同,equals 为 false,则存储在之前对象同槽位的链表上,这非常麻烦,我们应该约束这种情况,即保证:如果两个对象通过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也应该相同。

注意:每一个存储到 哈希 表中的对象,都得提供 hashCode() 和 equals() 方法的实现,用来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对于 HashSet 集合,我们要保证如果两个对象通过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也应该相同。

常见的 hashCode()算法:

2、Set linkedHashSet = new LinkedHashSet();
  ①、不可以重复,有序
  因为底层采用 链表 和 哈希表的算法。链表保证元素的添加顺序,哈希表保证元素的唯一性

3、Set treeSet = new TreeSet();
  TreeSet:有序;不可重复,底层使用 红黑树算法,擅长于范围查询。
  * 如果使用 TreeSet() 无参数的构造器创建一个 TreeSet 对象, 则要求放入其中的元素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所以, 在其中不能放入 null 元素

 *  必须放入同样类的对象.(默认会进行排序) 否则可能会发生类型转换异常.我们可以使用泛型来进行限制

1
2
3
4 Set treeSet = new TreeSet();
treeSet.add(1); //添加一个 Integer 类型的数据
treeSet.add(“a”); //添加一个 String 类型的数据
System.out.println(treeSet); //会报类型转换异常的错误
  
  * 自动排序:添加自定义对象的时候,必须要实现 Comparable 接口,并要覆盖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来自定义比较规则
    如果 this > obj,返回正数 1
    如果 this < obj,返回负数 -1
    如果 this = obj,返回 0 ,则认为这两个对象相等

       *  两个对象通过 Comparable 接口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的返回值来比较大小, 并进行升序排列

* 定制排序: 创建 TreeSet 对象时, 传入 Comparator 接口的实现类. 要求: Comparator 接口的 compare 方法的返回值和 两个元素的 equals() 方法具有一致的返回值

public class TreeSe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1);
    Person p2 = new Person(2);
    Person p3 = new Person(3);
     
    Set<Person> set = new TreeSet<>(new Person());
    set.add(p1);
    set.add(p2);
    set.add(p3);
    System.out.println(set);  //结果为[1, 2, 3]
}

}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omparator{
public int age;
public Person(){}
public Person(int ag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
* 根据年龄大小进行排序
*/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 o1, Person o2)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o1.age > o2.age){
return 1;
}else if(o1.age < o2.ag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this.age;
}

}
  当需要把一个对象放入 TreeSet 中,重写该对象对应的 equals() 方法时,应保证该方法与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有一致的结果

以上三个 Set 接口的实现类比较:
  共同点:1、都不允许元素重复
      2、都不是线程安全的类,解决办法:Set se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Set(set 对象)

不同点:
    HashSet:不保证元素的添加顺序,底层采用 哈希表算法,查询效率高。判断两个元素是否相等,equals() 方法返回 true,hashCode() 值相等。即要求存入 HashSet 中的元素要覆盖 equals() 方法和 hashCode()方法

LinkedHashSet:HashSet 的子类,底层采用了 哈希表算法以及 链表算法,既保证了元素的添加顺序,也保证了查询效率。但是整体性能要低于 HashSet

TreeSet:不保证元素的添加顺序,但是会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排序。底层采用 红-黑 树算法(树结构比较适合范围查询)

⑤、Map:key-value 的键值对,key 不允许重复,value 可以
  1、严格来说 Map 并不是一个集合,而是两个集合之间 的映射关系。
   2、这两个集合没每一条数据通过映射关系,我们可以看成是一条数据。即 Entry(key,value)。Map 可以看成是由多个 Entry 组成。
   3、因为 Map 集合即没有实现于 Collection 接口,也没有实现 Iterable 接口,所以不能对 Map 集合进行 for-each 遍历。
            
Map<String,Object> hashMap = new HashMap<>();
//添加元素到 Map 中
hashMap.put(“key1”, “value1”);
hashMap.put(“key2”, “value2”);
hashMap.put(“key3”, “value3”);
hashMap.put(“key4”, “value4”);
hashMap.put(“key5”, “value5”);

    //删除 Map 中的元素,通过 key 的值
    hashMap.remove("key1");
     
    //通过 get(key) 得到 Map 中的value
    Object str1 = hashMap.get("key1");
     
    //可以通过 添加 方法来修改 Map 中的元素
    hashMap.put("key2", "修改 key2 的 Value");
     
    //通过 map.values() 方法得到 Map 中的 value 集合
    Collection<Object> value = hashMap.values();
    for(Object obj : value){
        //System.out.println(obj);
    }
     
    //通过 map.keySet() 得到 Map 的key 的集合,然后 通过 get(key) 得到 Value
    Set<String> set = hashMap.keySet();
    for(String str : set){
        Object obj = hashMap.get(str);
        //System.out.println(str+"="+obj);
    }
     
    //通过 Map.entrySet() 得到 Map 的 Entry集合,然后遍历
    Set<Map.Entry<String, Object>> entrys = hashMap.entrySet();
    for(Map.Entry<String, Object> entry: entrys){
        String key = entry.getKey();
        Object value2 = entry.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key+"="+value2);
    }
     
    System.out.println(hashMap);

Map 的常用实现类:
⑥、Map 和 Set 集合的关系
    1、都有几个类型的集合。HashMap 和 HashSet ,都采 哈希表算法;TreeMap 和 TreeSet 都采用 红-黑树算法;LinkedHashMap 和 LinkedHashSet 都采用 哈希表算法和红-黑树算法。
    2、分析 Set 的底层源码,我们可以看到,Set 集合 就是 由 Map 集合的 Key 组成。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