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1世纪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三大类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连通性、共享性。共享指资源共享,分为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2、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络出现,互联网雏形
3、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国际性组织:互联网协会
所有的互联网标准均以RFC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
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历三个阶段:
1、互联网草案——此时不能算RFC文档
2、建议标准——此时开始成为RFC文档
3、互联网标准
1.3 因特网组成
网络为核心部分,与网络通信的计算机为边缘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间的通信方式:客服服务器C/S方式、对等P2P方式
P2P方式中,每一个主机即是服务端,也是客户端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方式:面向连接
1、建立连接:申请占用通信资源
2、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释放连接:释放通信资源
分组交换方式:无专用链路,链路可复用
首部包含地址信息与编号,接收端接收到分组后去除首部将数据拼接成报文
路由器具有存储转发功能,分组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先暂存分组,然后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再将分组发送出去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
缺点:时延、开销
报文交换方式:将报文整个传送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994年4月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正式启动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大多数为交换机)、个人局域网PAN
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工作方式: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接入网
1.6 计算机性能指标
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是b/s,kb/s,Mb/s,Gb/s
带宽: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kb/s,Mb/s,Gb/s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
通常来判断网络的忙闲状态
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取决于文件的大小和带宽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取决于两主机之间的距离,传播速率一般是固定的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指两主机通信过程中,链路中的数据量大小
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的时间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协议,且各个协议相互独立
几个基本概念: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互联网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TCP/IP: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Network Protocols:数据交换遵守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TCP/IP协议对于OSI的优化
分层的好处:
定义每一层的功能,不定义如何实现
每一层的变化不会引起其它层的变化
将复杂的网络通信分模块
网络设备和分层
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概念:
实体: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
服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的功能
服务访问点: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
五层协议所对应的数据单元
应用程序通信需要协议 HTTP SMTP POP3 DNS等
应用程序通信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 C/S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通信需要协议
约定好客户端能够向服务器发送哪些请求(命令)
约定好服务器能够向客户端发送哪些响应(状态代码)
规定好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命令交互的顺序
定义报文格式(一种报文或多种报文格式)
发邮件使用的协议为SMTP,收邮件为POP3
传输层——应用层 端到端 物理层——网络层 点到点
应用层
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客户端能够向服务器发送哪些命令、顺序,服务器有哪些响应,数据包的格式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客户端应用程序、服务工作在应用层
表示层
字符集、二进制,加密、压缩数据
会话层
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建立会话
传输层
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可靠传输,确保客户端应用程序按需读取,拥塞避免,流量控制,通信时需要建立连接
不可靠传输,不需要分段传输,发送成功与否由应用层判断,无需拥塞避免、流量控制
网络层
负责将分组从源站交付到目的站
负责给数据包选择最佳路径,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通过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选择最佳路径
数据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转换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将数据包封装成帧,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每过一个数据链路封装一次
物理层
定义网络数据接口的机械特性、电器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
TCP/IP模型在网际层仅有无连接的通信,在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