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
市场失灵: 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经济学家通常崇尚市场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确保贸易利益达到最大。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给定的禀赋条件下,只要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且不存在外部性,市场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
垄断(不完全竞争)
-
政府政策
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个体在从事一项行为时,自己不会考虑、但却实际存在的成本和收益。
更好理解的定义:如果个体在从事一项行为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却并未因此支付相应成本或得到相应报酬,经济学称做存在外部性。
负外部性:行为决策者不会考虑的成本。(对别人的负面影响,但没有付费)
正外部性:行为决策者不会考虑的收益。(对别人的有利影响,但没有收费)
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
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
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在价格的指引下,个体在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动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即私人最优等于社会最优。
-
个体只通过权衡自己的成本和收益来进行决策,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不相符,由市场形成的私人最优偏离社会最优, 导致市场失灵
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解决的思路:将外部性内在化(让个体在进行决策时去考虑那些被他们忽略的成本和收益)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非营利性组织(NGO)治理和慈善行为
协商:让人们自己解决,能够带来双赢(每个人最了解自己的成本和收益),是让负外部性制造的社会问题最小化的常用办法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认为: 在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不管这种产权最初归谁所有和如何分配,私人就可以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
产权:对谁拥有一种物品或权利,以及作为所有者被允许可以于他人进行何种形式的交易所作出的法律安排。
在科斯定理中,产权分配给谁对效率没有影响,但对财富分配有影响
科斯定理为什么并不总是有效?
-
交易成本过高
当相关利益主体人数多时,协调每个人的行为成本高昂,难以达成协议。 -
谈判破裂
-
产权界定的不清晰
针对外部性的政府政策
- 管制
- 经济激励——征税,罚款,补贴
经济激励政策能够比命令控制型政策以更低的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
削减污染方面,收排污税要直接设置排放标准更有效率。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经济物品的不同类型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使用。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非排他性: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之外,或排除成本太高。
非竞争性:一个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量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量。
搭便车(free rider):指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种产品。
私人物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不购买就无法消费,购买越多才能消费越多,所以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且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因此存在搭便车问题。
如果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其供给量就为0。这说明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发生了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只能用政府提供。政府的特征是具有强制性权力,因而有可能超越“搭便车”困难。
公共物品由政府供给,政府通过强制性税收来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
供给方式:
- 自己生产(国有企业)
- 向私人企业购买
- 准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和私营企业联合提供,
共有资源与市场失灵
共有资源(Common Property Resource):每个人都可免费获得的资源。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
市场的有效性建立在信息完全的基础上。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
信息不完全:经济活动者不掌握准确的关于市场活动的信息
- 个体认知能力有限
- 市场本身不能生产出充足的信息,比如,企业自己不愿意披露产品质量不好的信息、污染信息等对其不利的坏信息
信息不完全导致个体决策时,不能准确判断成本和收益,从而会降低市场运行效率。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二种形式: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低质量商品把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的现象,被称为“柠檬问题”。
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各种不同质量的商品以同一个价格出售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形式,结果是市场上低质量的产品数量太多,高质量的产品数量太少。(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柠檬” 商品:劣质商品,但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知道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处于信息来源有利的一方为了谋求私利,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在信息不对称时,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形成道德风险的条件:
信息不对称
责任不对等
激励不相容(目标不一致)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 信号甄别(Screening model):指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过设计不同的合同或产品组合,来判断处于信息优势一方的真实类型。
- 信号传递(Signaling model):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能够让信息处于劣势的一方可观察到的行为传递自身类型的的确切信息。
效率工资(解决员工的道德风险问题)
效率工资:企业支付高于工人所愿意接受的最低水平的工资。
作用:
- 工资越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越高
- 减少工人的道德风险,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 提高招聘到高素质工人的概率
风险共担
- 要想减少道德风险,需要让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动机)一致。
- 在保险市场上,就是让投保人也承担一部分风险
政府管制
政府的作用:促进信息披露,降低收集信息的成本
- 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 政府披露市场信息:如商品质量信息,教育部进行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排名
- 打击虚假广告等不真实信息
-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降低企业收集信息的成本。
对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的总结
市场失灵说明,市场确实不是万能的,政府管制是必要的。
“看不见的手”必须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
但是,政府也会失灵
不完全信息
市场和私人部门的反应难以预料(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减负)
激励问题(集中收益,分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