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教程 - 6面向对象

更好的阅读体验:点这里www.doubibiji.com

6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首先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就是:对象

什么是类?

类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设计。

例如设计学生的类,可能包括属性: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

设计狗的类,可能包括属性:名字、年龄、品种。

类表示的是对一个事物的抽象,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

什么是对象?

对象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例,这个实例是从类派生出来的。

我们将类的属性赋值,就产生了一个个实例,也就是对象。

例如通过学生的类,我们赋值:学号=001,姓名=张三,年龄=16,性别=男,班级=三年二班,产生了就是一个名字叫张三的具体的学生,这样我们通过给类可以派生出一个个不同属性值的对象,李四、王五、赵六…。

6.1 类和对象

1 类的定义

类中可以定义属性和行为,属性也就是变量,表示这个类有哪些数据信息,行为也叫方法,表示这个类能干什么。

例如,对于学生类而言,学号、姓名、年级就是属性,学习这个行为,可以定义为方法。

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以下学生类:

定义类使用class关键字,后面跟类名。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def study(self):
        print(f"我是{self.name}, 我在学习")

上面的类定义了三个实例变量(sid、name、age),实例变量的定义推荐在 __init__ 方法中定义,__init__ 方法是类的内置方法,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是固定的,后面的参数可以根据需要传入。这里我们定义了三个参数,然后 将传入的参数传给了定义的三个实例变量。

定义了一个实例方法 study,定义实例方法和之前定义函数很相似,不同的是,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后面才是我们自定义的参数。这个self现在暂时不用理会,固定的写法。

在成员方法中访问属性,需要使用 self.属性

2 类的使用

上面我们定义好类了,现在可以使用类来创建对象了。

"""定义类"""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def study(self):
        print(f"我是{self.name}, 我在学习")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
stu = Student("001", "张三", 18)
print(stu.name)         # 访问成员变量
stu.study()             # 调用成员方法

stu.age = 19						# 修改实例变量
print(stu.age)

通过 类名() 可以创建一个对象,在括号中传入参数,参数的传递需要和类中的 __init__ 方法参数一致(忽略第一个self参数),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或调用类中的 __init__ 方法,该方法是类的构造方法。

得到对象后,我们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 来给变量赋值或访问变量。

使用 对象.方法() 可以调用实例方法,调用的时候忽略成员方法的第一个self参数。

执行结果:

张三
我是张三, 我在学习
19

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先设计类,然后通过类创建对象,由对象做具体的工作。

面向过程编程关心的是实现功能的步骤,而面向对象编程更关心由谁来实现功能。

3 self的作用

下面的代码,我们定义了学生类,创建了两个学生的对象。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def study(self):
        print(f"我是{self.name}, 我在学习")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9)
stu1.study()
stu2.study()

执行结果:

我是张三, 我在学习
我是李四, 我在学习

self表示的当前调用成员方法的对象本身。

当我们使用stu1调用study()方法的时候,self就是指张三这个对象,那么self.name的值就是张三;当我们使用stu2调用study()方法的时候,self就是指李四这个对象,那么self.name的值就是李四。

4 定义一个空类

我们有时候定义一个类,但是类的细节还没有想好,只是想定义一个空类,那么就需要pass关键字:

class Student:
    pass						# 使用pass关键字来定义空类

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可能先构建功能实现的步骤,然后再完善具体的方法,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定义空的方法,后面再来完善方法的细节。

使用pass关键字定义空方法:

def study():
    pass						# 使用pass关键字来定义空方法

5 类变量

上面我们定义的属性和方法,是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也叫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实例变量对于每个实例而言,是独立的数据,每个对象之间相互不会影响。创建一个对象,就会开辟独立的内存空间保存对象的实例变量数据。但是无论创建多少对象,实例方法只有一份,所有对象共享,通过传入的第一个参数self,来确定是哪个对象调用了实例方法。

在类中还可以定义各个对象共享的数据,也就是类变量。

打个比方,我们定义了一个Student类,然后通过Student类来创建对象,我们想知道一共创建了多少个Student对象,应该如何操作呢?

我们可以通过定义类变量来实现:

class Student:

    stu_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Student.stu_count += 1

    def study(self):
        print(f"我是{self.name}, 我在学习")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9)
stu2 = Student("003", "王五", 17)
print(Student.stu_count)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类,然后在类中定义了一个 stu_count 变量,该变量不在方法中定义,也就是累变量。

类变量通过 类名.变量 来赋值和访问。

执行结果:

3

6 类方法

除了类变量,还有类方法,类方法的作用就是用来操作类变量。

类方法需要在方法上添加 @classmethod 注解,类方法至少有一个形参,该形参用于绑定类,一般命名为 cls

class Student:

    stu_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Student.stu_count += 1

    @classmethod
    def get_stu_count(cls):
        print(f"一共创建了{Student.stu_count}个学生")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9)
stu2 = Student("003", "王五", 17)
Student.get_stu_count()

在类方法中是不能访问实例变量的,因为没有传递self参数。

在实例方法中是可以访问类变量的,因为是通过类名访问的。

执行结果:

一共创建了3个学生

7 推荐的使用方式

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推荐使用 对象.变量对象.方法() 来调用的。

类变量和类方法推荐使用 类.变量类.方法() 来调用。

不过通过 对象.变量 也是可以访问类变量的,只是不推荐。

查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Student:

    stu_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 学号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age = age					# 年龄
        Student.stu_count += 1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print(stu1.stu_count)							# 结果为1,访问的是类变量

stu1.stu_count = 10
print(stu1.stu_count)							# 结果为10,访问的是成员变量

print(Student.stu_count)					# 结果还是1,访问的是类变量

执行结果:

1
10
1

第一次执行 print(stu1.stu_count) 的时候,是使用对象调用了类变量 stu_count,所以执行结果是1;

当执行``stu1.stu_count = 10的时候,是给对象stu1添加了一个实例变量,并不是访问类变量,所以这个时候stu1是多了一个实例变量 stu_count,所以再次执行 print(stu1.stu_count)` 的时候,执行结果是10;

此时执行 print(Student.stu_count),访问的是类变量 stu_count, 执行结果为1。

通过 对象.变量 = 值 的方式给对象的属性赋值,如果该对象没有该属性,就会给该对象添加相应的属性。所以我们之前在 init 构造方法中创建实例变量是一种推荐的方式,其实在任何地方,通过 对象.变量 = 值,都可以给对象创建实例变量,只是在类本身中,对象.变量 = 值 可以写成 self.变量 = 值,所以在类的其他方法中也可以通过self.变量 = 值 为对象创建实例变量。

但是我们推荐在 __init__ 构造方法中为对象创建实例变量。

8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的作用是用来定义一些工具类函数。

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和类成员。

使用 @staticmethod 注解来创建静态方法。

举个栗子:

我们可以定义数学运算的工具类,类中的方法可以通过类名来访问。

class Math_Util:

    @staticmethod
    def get_max(a, b):							# 获取大的数
        return a if a > b else b

    @staticmethod
    def get_min(a, b):							# 获取小的数
        return a if a < b else b


max_num = Math_Util.get_max(11, 15)
print(max_num)

min_num = Math_Util.get_min(11, 15)
print(min_num)

执行结果:

15

11

9 类的内置方法

上面说的__init__ 构造方法,是Python类内置的方法之一,Python类有很多内置的方法,这些内置方法我们称之为:魔术方法。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类内置方法。

1 __str__

__str__的方法的作用是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当我们直接打印对象,或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进行打印的时候,会显示地址信息。

举个栗子: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 = Student("001", "张三", 18)
print(stu)
print(str(stu))

执行结果:

<main.Student object at 0x100498bd0>
<main.Student object at 0x100498bd0>

这些地址信息对于我们而言,不太关注,我们希望打印对象相关的信息,那么可以重写 __str__ 内置方法,自定义输出的内容: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id:{self.sid}, name:{self.name}, age:{self.age}"


stu = Student("001", "张三", 18)
print(stu)
print(str(stu))

执行结果:

sid:001, name:张三, age:18
sid:001, name:张三, age:18

2 __lt__

两个对象是无法进行比较大小的,但是通过重写 __lt__方法,来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可以实现两个对象大于和小于的比较。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lt__(self, other):					#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返回值为True或Flase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9)
print(stu1 > stu2)

通过重写 __lt__ 方法,可以指定两个对象比较大小的判断方式。

其实还有一个 __gt__ 的方法,是大于符号的魔术方法,但是实现了 __lt__ 方法能同时比较大于和小于,所以就 __gt__ 就没必要实现了,两个实现一个就可以了。

3 __le__

__le__ 是 <= 的魔术方法,通过实现 __le__ 方法, 可以实现两个对象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的比较。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le__(self, other):					#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返回值为True或Flase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9)
print(stu1 <= stu2)

同样,>= 的魔术方法是 __ge__ ,不过 __le____ge__ 实现一个就可以了。

4 __eq__

不实现__eq__ 方法,两个对象也是可以进行等于比较的,但是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两个不同的对象==比较一定是Flase。

如果实现了__eq__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eq__(self, other):					# other表示另一个对象,返回值为True或Flase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2 = Student("002", "李四", 18)
print(stu1 == stu2)

上面实现了__eq__方法,通过年龄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5 __repr__

__repr__ 方法的作用是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怎么和 __str__ 方法一样?

编写代码: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sid:{self.sid}, name:{self.name}, age:{self.age}"


stu = Student("001", "张三", 18)
print(stu)
print(str(stu))

执行结果:

sid:001, name:张三, age:18
sid:001, name:张三, age:18

真的和 __str__ 方法一样?

__repr__ 方法如果只是用来打印对象信息,那么和 __str__ 方法一样,但是__repr__ 方法更重要的是转换为解释器可识别的字符串。

需要搭配 eval() 函数才能显示其功能。

先介绍一下 eval() 函数。

举个栗子:

str = "1 + 2 * 3"
result = eval(str)
print(result)						# 执行结果:7

看出 eval() 函数的牛逼之处了吗?它将字符串作为代码执行了。

下面通过 __repr__ 方法和 eval 函数克隆对象:

首先 __repr__ 方法返回的字符串是可以执行的python语句,需要和 __init__ 构造方法一致,这样后面才能通过 eval 函数来执行这个语句,然后调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Student('{self.sid}', '{self.name}', {self.age})"


stu1 = Student("001", "张三", 18)
stu_str = repr(stu1)                # 获取__repr__()方法返回的string数据
print(stu_str)

stu2 = eval(stu_str)                # 将string执行,返回的是一个对象,相当于克隆了一个对象
print(stu2.name)
print(stu1 == stu2)

6.2 封装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思想,简单的理解就是:先有模板,也就是类,根据模板去创建实例,也就是对象,然后使用对象来完成功能开发。

我们经常说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面向过程编程关注的是实现功能的步骤,面向对象编程更关注的是谁来实现功能。

面向对象编程有3大特性:

  • 封装
  • 继承
  • 多态

下面依次开始讲起。

在前面我们创建类,在类中定义了属性和方法,通过属性和方法来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描述。

一个事物有很多的属性和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属性和方法都需要开放出来。例如我们定义了一个手机类,我们可以使用手机打电话、拍照等,但是我们并不关心手机电压,驱动信息,也不关心内存的分配,CPU的调度等,虽然这些都属于手机的属性和行为。

我们可以将用户不关心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并隐藏起来,只给类内部的方法调用,例如上网会用到4G模块,但是不是由用户来使用4G模块,而是由手机上网的功能开调用4G模块,只开放用户直接使用的信息和功能。

那么回过头来看,什么是封装?

它指的是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如果要访问这些信息,需要通过该类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1 私有属性和方法

那么怎么将不想暴露的变量和方法隐藏起来呢,就需要用到私有成员变量和私有成员方法。

定义私有成员的方式:

  • 定义私有成员变量:变量名以 __开头,2个下划线开头
  • 定义私有成员方法:方法名以 __开头,2个下划线开头

举个栗子: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self.producer = "华为"        # 手机品牌
        self.__voltage = 12          # 电压

    def call(self):
        print("打电话")
        print(f"手机品牌:{self.producer}")
        print(f"手机电压:{self.__voltage}")

    #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
    def __get_run_voltage(self):
        print(f"当前电压:{self.__voltage}")


phone = Phone()
phone.call()
phone.producer = "小米"
phone.__voltage = 24        # 这里修改的不是私有属性的值
print(phone.producer)
print(phone.__voltage)      # 这里访问的不是私有属性
phone.call()

如果不想暴露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定义为私有成员。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只能在类内部的方法中调用,不能通过对象来调用。

上面的代码 phone.__voltage = 24, 并不能修改私有属性的值,而是给对象添加了一个额外的属性。

执行结果:

打电话
手机品牌:华为
手机电压:12
小米
24
打电话
手机品牌:小米
手机电压:12

2 骗人的私有属性

我们上面私有属性和方法在类外部无法调用,只能在类内部使用,但这其实是一个障眼法的。

查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self.producer = "华为"        # 手机品牌
        self.__voltage = 12          # 电压

    def call(self):
        print("打电话")
        print(f"手机品牌:{self.producer}")
        print(f"手机电压:{self.__voltage}")
        
    #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
    def __get_run_voltage(self):
        print(f"当前电压:{self.__voltage}")


phone = Phone()
print(phone.__dict__)					# 将对象属性以字典的形式输出

将对象以字典的形式输出,查看一下对象的结构。

执行结果:

{‘producer’: ‘华为’, ‘_Phone__voltage’: 12}

哦,哦,私有属性__voltage 变成了 _Phone__voltage 。那么我们能否修改属性 _Phone__voltage 来修改私有属性呢?

代码验证一下: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self.producer = "华为"        # 手机品牌
        self.__voltage = 12          # 电压

    def call(self):
        print("打电话")
        print(f"手机品牌:{self.producer}")
        print(f"手机电压:{self.__voltage}")

    # 定义一个私有方法
    def __get_run_voltage(self):
        print(f"当前电压:{self.__voltage}")

phone = Phone()
phone._Phone__voltage = 24					# 修改私有属性
phone.call()
phone._Phone__get_run_voltage()			# 调用私有方法

执行结果:

打电话
手机品牌:华为
手机电压:24
当前电压:24

所以,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是骗人的障眼法,完全可以通过 _类型__私有属性_类型__私有方法 的形式来调用。

但是,这是一个君子约定,非常不建议这么做。

3 封装的进阶

我们前面说到,封装是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如果要访问这些信息,需要通过该类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中,我们一般会将所有的属性都设置为私有的,然后为每个属性提供两个对应的方法,分别用来获取和设置对应的属性,这两个方法称为getter和setter方法,在java中就是这么做的。

举个栗子: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producer, voltage):
        self.__producer = producer        # 手机品牌
        self.__voltage = voltage          # 电压

    def get_producer(self):
        return self.__producer

    def set_producer(self, producer):
        self.__producer = producer

    def get_voltage(self):
        return self.__voltage

    def set_voltage(self, voltage):
        if voltage < 36:
            self.__voltage = voltage
        else:
            raise ValueError("参数错误")        #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进行报错处理

phone = Phone("华为", 12)
print(phone.get_producer())		# 通过getter方法获取变量
print(phone.get_voltage())

phone.set_producer("小米")		# 通过setter方法设置变量
phone.set_voltage(24)
print(phone.get_producer())
print(phone.get_voltage())

这样做的话,严格控制了属性获取和设置的入口,如果通过 对象.属性 来修改,代码很多的时候完全会不知道在哪里修改了属性导致出现了问题。另外我们可以在setter方法中对属性的设置进行限制。

执行结果:

华为
12
小米
24

4 getter和setter的初级进化

上面通过getter和setter方法来获取或设置属性显得略显复杂,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肯定有的,不然还在这里哔哔?

直接上代码: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producer, voltage):
        self.producer = producer        # 访问的不是属性,是方法
        self.voltage = voltage          # 访问的不是属性,是方法

    def get_producer(self):
        return f"品牌:{self.__producer}"

    def set_producer(self, producer):
        print(f"设置producer:{producer}")
        self.__producer = producer

    def get_voltage(self):
        return f"电压:{self.__voltage}"

    def set_voltage(self, voltage):
        print(f"设置voltage:{voltage}")

        if voltage < 36:
            self.__voltage = voltage
        else:
            raise ValueError("参数错误")        #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进行报错处理

    producer = property(get_producer, set_producer)
    voltage = property(get_voltage, set_voltage)


phone = Phone("华为", 12)
print(phone.producer)
print(phone.voltage)

phone.producer = "小米"
phone.voltage = 24
print(phone.producer)
print(phone.voltage)

我们在之前的代码上添加了两行代码:

producer = property(get_producer, set_producer)
voltage = property(get_voltage, set_voltage)

这是给属性绑定了getter和setter方法,这样,在访问属性的时候,会直接调用getter和setter方法。

所以 self.producerphone.producer 都是调用的是方法,而不是属性,通过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来,或者通过断点调试。

执行结果:

设置producer:华为
设置voltage:12
品牌:华为
电压:12
设置producer:小米
设置voltage:24
品牌:小米
电压:24

5 getter和setter的终极写法

上面的getter和setter的写法有些繁琐,我们还可以使用 @property 注解进一步的优化。

代码如下:

class Phone:

    def __init__(self, producer, voltage):
        self.producer = producer        # 访问的不是属性,是方法
        self.voltage = voltage          # 访问的不是属性,是方法

    @property
    def producer(self):
        return self.__producer

    @producer.setter
    def producer(self, producer):
        self.__producer = producer

    @property
    def voltage(self):
        return self.__voltage

    @voltage.setter
    def voltage(self, voltage):
        if voltage < 36:
            self.__voltage = voltage
        else:
            raise ValueError("参数错误")        # 限制传入的参数值,进行报错处理


phone = Phone("华为", 12)
print(phone.producer)				# 调用的是方法,不是属性
print(phone.voltage)

phone.producer = "小米"			 # 调用的是方法,不是属性
phone.voltage = 24
print(phone.producer)
print(phone.voltage)

每个属性对应两个与属性名相同的方法,分别用于获取和设置属性,并在方法上添加 @property@属性.setter 注解。

执行结果:

华为
12
小米
24

如果想要属性是只读的,可以将setter删掉。

其实在Python中,我们有时候也没有必要针对所有属性都添加getter和setter,如果哪个属性有相关的需要,我们可以在添加,不论是否添加getter和setter,调用的代码是不变的,都是 对象.属性 ,只是有getter和setter,调用的是方法。

6 __slots__

我们之前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 = 值 随时为一个对象添加属性。

__slots__ 的作用就是限制一个类创建的实例只能有固定的属性,不能随意添加属性。

举个栗子:

class Phone:

    __slots__ = ("producer", "__voltage")

    def __init__(self, producer, voltage):
        self.producer = producer
        self.__voltage = voltage


phone = Phone("华为", 12)
phone.size = 6          # 报错:AttributeError: 'Phon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ize'

上面的类只能包含属性 __slots__ 指定的属性,添加别的属性就会报错。

优点:防止写错了属性名字而新增了新的属性,导致程序出现bug。

缺点:运行时不能为对象添加属性了,丧失了动态语言的灵活性。

这个功能可能这辈子也用不到,但是还是知道一下。

6.3 继承

在现实世界,有麻雀和鸽子,它们都属于鸟类,麻雀、鸽子和鸟类的关系是父类和子类的关系。

麻雀和鸽子都会飞,我们可以在麻雀类中定义一个飞的方法,在鸽子类中定义一个飞的方法,但是这两个飞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翅膀飞。我们可以在鸟类中定义一个飞的方法,让麻雀和鸽子类都继承这个鸟类,那么它们就拥有了飞的方法,就不用再定义了。

继承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 单继承:一个类只继承一个父类

  • 多继承:一个类继承多个父类

1 单继承

单继承的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名):
  	类内容

麻雀继承鸟类,鸽子继承鸟类,都属于单继承,演示一下:

class Bird:  															# 定义一个鸟类
    age = None  													# 鸟都有年龄

    def fly(self):  											# 定义了一个飞的方法
        print(f"我{self.age}岁了,我会飞")

    def tweet(self):  										# 定义了一个叫的方法
        print("我会叫")


class Sparrow(Bird):  										# 定义一个麻雀类,继承自鸟类
    pass

class Pigeon(Bird):  											# 定义一个鸽子类,继承自鸟类
		pass


sparrow = Sparrow()  	# 创建一个麻雀对象
sparrow.age = 1
sparrow.fly()
sparrow.tweet()

pigeon = Pigeon()  		# 创建一个鸽子对象
pigeon.age = 2
pigeon.fly()
pigeon.tweet()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鸟类,然后在鸟类中定义了 age属性 ,并定义了两个方法 fly方法tweet方法

然后定义类麻雀类,继承鸟类,那么就拥有了鸟类的属性和方法。鸽子类也同样。

执行结果:

我1岁了,我会飞
我会叫
我2岁了,我会飞
我会叫

注意,继承不能继承父类私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如果父类的成员变量和属性不想被子类继承,可以设置为私有成员。

2 复写父类方法

所以继承父类就拥有了父类非私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如果父类不是我想要的方法,我还可以进行覆盖。

例如,鸟类提供了叫的方法,但是我麻雀有自己的叫法,我要啾啾叫,那么我们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个性化。

class Bird:  															# 定义一个鸟类
    age = None  													# 鸟都有年龄

    def fly(self):  											# 定义了一个飞的方法
        print(f"我{self.age}岁了,我会飞")

    def tweet(self):  										# 定义了一个叫的方法
        print("我会叫")


class Sparrow(Bird):  										# 定义一个麻雀类,继承自鸟类
    pass

class Pigeon(Bird):  											# 定义一个鸽子类,继承自鸟类

    def tweet(self):  										# 重写了父类叫的方法
        print("我会咕咕叫")


sparrow = Sparrow()  	# 创建一个麻雀对象
sparrow.age = 1
sparrow.fly()
sparrow.tweet()

pigeon = Pigeon()  		# 创建一个鸽子对象
pigeon.age = 2
pigeon.fly()
pigeon.tweet()

执行结果:

我1岁了,我会飞
我会叫
我2岁了,我会飞
我会咕咕叫

3 调用父类方法

我们在重写父类方法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在父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所以很有可能需要调用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然后在父类原来的方法上进行扩展。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在子类中调用父类被重写的属性和方法呢?

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

super().成员变量
super().成员方法

方式二:

父类名.成员变量
父类名.成员方法(self)

举个栗子:

class Bird:  															# 定义一个鸟类
    age = 1  													

    def tweet(self):  										# 定义了一个叫的方法
        print("我会啾啾叫")


class Pigeon(Bird):  											# 定义一个鸽子类,继承自鸟类
    age = 3

    def tweet(self):  										# 重写了父类叫的方法
        print("我会咕咕叫")

    def test(self):
        print(f"age:{Bird.age}")					# 调用父类的成员
        Bird.tweet(self)

        print(f"age:{super().age}")				# 调用父类的成员
        super().tweet()

        print(f"age:{self.age}")					
        self.tweet()


pigeon = Pigeon()  		# 创建一个鸽子对象
pigeon.age = 10
pigeon.test()

执行结果:

age:1
我会啾啾叫
age:1
我会啾啾叫
age:10
我会咕咕叫

4 继承的构造方法

子类继承父类,如果子类没有构造方法,则会使用父类的。

举个栗子:

class Bird:
    age = None

    def __init__(self, age):
        self.age = age


class Pigeon(Bird):
    pass


pigeon = Pigeon()						# 创建对象,没有传入参数
print(pigeon.age)

上面创建对象,没有传入参数,所以在运行的时候报错,因为没有构造方法,会使用父类的,父类的构造方法是需要传入参数的。

子类若有构造方法,则子类的构造方法必须先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class Bird:
    age = None

    def __init__(self, age):
        self.age = age


class Pigeon(Bird):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uper().__init__(age)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self.name = name
        

pigeon = Pigeon("鸽子", 3)
print(pigeon.age)
print(pigeon.name)

推荐上面这么做,即使你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可以这么写: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age = age
    self.name = name

这样代码 self.age = age 和父类中的重复了,不推荐。

5 类型判断

我们可以判断某个对象的类型,以及是否是某个对象的实例。

首先有如下代码:

# 麻雀类和鸽子类都继承自鸟类。

class Bird:							# 鸟类
    pass


class Sparrow(Bird):		# 麻雀类,继承自鸟类
    pass


class Pigeon(Bird):			# 鸽子类,继承自鸟类
    pass
type() 函数

type()函数可以判断某个对象是否是某个类型,注意:子类的对象不是父类的对象的类型。

举个栗子,基于上面的代码:

pigeon = Pigeon()
sparrow = Sparrow()

print(type(pigeon) == Pigeon)           # True,鸽子对象的类型是鸽子
print(type(pigeon) == Bird)             # False,鸽子对象的类型不是鸟
isinstance()函数

isinstance()函数可以判断某个对象是否是某个类型的实例,子类对象也是父类对象的实例。

举个例子,基于上面的代码:

pigeon = Pigeon()
sparrow = Sparrow()

print(isinstance(pigeon, Pigeon))       # True,鸽子对象是鸽子类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pigeon, Bird))         # True,鸽子对象是鸟类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sparrow, Pigeon))      # False,鸽子对象不是麻雀类的实例
issubclass()函数

issubclass()函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类是否是另外一个类的子类。

举个栗子,基于上面的代码:

pigeon = Pigeon()
sparrow = Sparrow()

print(issubclass(Pigeon, Bird))         # True,鸽子类是鸟类的子类
print(issubclass(Pigeon, Sparrow))      # False,鸽子类不是麻雀类的子类

6 多继承

我现在是一只鸡,我也想继承鸟类,但是我是家禽,我还想继承家禽类。

那么就需要用到多继承。

多继承的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1, 父类2, ..., 父类N):
    类内容

举个栗子:

class Bird:  										# 定义一个鸟类
    age = None  								# 鸟都有年龄

    def fly(self):  						# 定义了一个飞的方法
        print(f"我{self.age}岁了,我会飞")


class Poultry:  								# 定义一个家禽类
    number = None       				# 家禽需要编号

    def eat(self):							# 定义了一个吃的方法
        print("我吃饭啦")


class Chicken(Bird, Poultry):  	# 定义一个鸡类,继承自鸟类和家禽类

    def fly(self):
        print("我不会飞")


chicken = Chicken()  						# 创建一个鸡对象
chicken.age = 1
chicken.number = 9527
chicken.fly()
chicken.eat()

定义了一个鸡类,继承鸟类和家禽类,那么这个鸡类就拥有了鸟类和家禽类的属性和方法。

执行结果:

我不会飞
我吃饭啦

多继承的解析顺序

如果继承的多个父类拥有同样的属性和方法,那么会使用哪个父类的呢?

会使用先继承的父类的,后继承的无效,如果父类中都没有,则会去父类的父类寻找,一直向上找。

即使类没有写明继承其他类,但是所有的类都直接或间接继承自Object类。

演示一下:

class Bird:  # 定义一个鸟类
    age = 1

    def eat(self):
        print("我去觅食")


class Poultry:  # 定义一个家禽类
    number = None
    age = 3

    def eat(self):
        print("我开饭啦")


class Chicken(Bird, Poultry):  # 定义一个鸡类,继承自鸟类和家禽类
    pass


chicken = Chicken()  # 创建一个鸡对象
print(chicken.age)
chicken.eat()

因为先继承鸟类,所以是继承鸟类的成员属性和方法。

执行结果:

1
我去觅食

我们还可以通过类的mro()方法,查看父类方法的解析顺序:

例如类D继承类B、C,类B、C继承A。

class A:
    def test(self):
        print("A")

class B(A):
    def test(self):
        print("B")

class C(A):
    def test(self):
        print("C")

class D(B, C):
    pass


d = D()
d.test()
print(D.mro())

执行结果:

B
[<class ‘main.D’>, <class ‘main.B’>, <class ‘main.C’>, <class ‘main.A’>, <class ‘object’>]

通过mro()方法可以查到类方法的解析顺序,也就是先找D,再找B,然后找C,再找A,最终找到Object类。

如果此时想调用其他父类的函数呢?

可是使用 父类名.方法名(self, 参数),例如我们在D类中,添加一个方法来调用:

class D(B, C):
    def fun(self):
        self.test()				# 默认调用的是B类的test()方法
        C.test(self)			# 调用C类的test()方法

6.4 多态

1 什么是多态

多态就是多种状态,同一个类型的父类型对象,因为指向的是不同的子对象,而表现出的不同的状态。

所以多态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

举个栗子:

class Bird:
    def tweet(self):
        pass


class Sparrow(Bird):
    def tweet(self):
        print("我会啾啾叫")


class Pigeon(Bird):

    def tweet(self):
        print("我会咕咕叫")


def bird_tweet(bird: Bird):
    bird.tweet()

sparrow = Sparrow()  	# 创建一个麻雀对象
pigeon = Pigeon()  		# 创建一个鸽子对象

bird_tweet(sparrow)
bird_tweet(pigeon)

上面麻雀类和鸽子类都继承自鸟类,这里还定义了一个函数 bird_tweet,函数的参数是鸟对象,在函数中,调用鸟类的叫方法。

然后创建了一个麻雀对象和鸽子对象,调用 bird_tweet 函数,分别传入麻雀对象和鸽子对象。

执行结果:

我会啾啾叫
我会咕咕叫

bird_tweet 函数接收的是鸟类对象,执行的都是tweet()方法,但是因为是不同的子类对象,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以父类做定义声明,以子类做实际的工作,用于获取同一个行为的不同状态,这就是多态。

那也没看出多态有什么用啊。

多态的作用:

  • 提高代码的维护性
  • 提高代码的扩展性
  • 把不同的子类对象当做父类来看待,可以屏蔽不同子类对象之间的差异,写出通用的代码,以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

2 多态的使用

说了那么多,有点虚,举个栗子:

实现一个功能:学生做交通工具去某个地方,交通工具可能是汽车、飞机。

先定一个汽车类:

class Car:
    def run(self, destination):
        print(f"开车去->{destination}")

再定义一个飞机类:

class Plane:
    def fly(self, destination):
        print(f"飞去->{destination}")

然后定义一个学生类:

class Student:

    def go_to(self, vehicle, destination):
        if type(vehicle) == Car:
            vehicle.run(destination)
        elif type(vehicle) == Plane:
            vehicle.fly(destination)

学生类有一个go_to()方法,接收交通工具和目的地,然后在方法中判断交通工具的类型,然后调用交通工具的方法。

调用代码:

stu = Student()
car = Car()
plane = Plane()
stu.go_to(car, "北京")
stu.go_to(plane, "新疆")

执行结果:

开车去->北京
飞去->新疆

上面的代码可以实现功能,但是不易于扩展,如果我们现在增加一个交通工具火车,则还需要修改Student类的go_to()方法,针对新的交通工具来处理,因为学生类和汽车、飞机类直接存在依赖关系,耦合性高。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这样是违反了设计原则中的开闭原则,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封闭的,也就是允许在不改变它代码的前提下变更它的行为。

所以上面的代码扩展性就比较差了,那么怎么来优化代码,降低代码的耦合性呢?

这就需要用到多态了。

首先定义一个父类Vehicle(交通工具类),并定义一个transport()方法,都是交通工具,都是运输功能嘛。

然后让Car类和Plane类都继承这个父类,因为不同的子类运输方式不一样,所以子类需要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功能。

class Vehicle:
    def transport(self, destination):
        pass

class Car:
    def transport(self, destination):
        print(f"开车去->{destination}")

class Plane:
    def transport(self, destination):
        print(f"飞去->{destination}")

然后修改学生类:

class Student:

    def go_to(self, vehicle, destination):
        vehicle.transport(destination)

学生类只需要调用交通工具的运输功能就可以了。

调用的代码不变:

stu = Student()
car = Car()
plane = Plane()
stu.go_to(car, "北京")
stu.go_to(plane, "新疆")

执行结果:

开车去->北京
飞去->新疆

上面的代码使用了多态,学生类与各个交通工具子类已经不直接产生关系,遵从了设置原则中的依赖倒置原则(程序依赖于抽象接口,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此时如果新增一个火车的交通工具,不用再修改学生类的代码,代码耦合性大大降低。

3 抽象类

什么是抽象类?

含有抽象方法的类成为抽象类。

那什么是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就是没有方法体,方法体为空的方法。

上面的Vehicle类就是一个抽象类。

class Vehicle:
    def transport(self, destination):
        pass

抽象类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抽象类都是作为父类使用的,父类用来确定有哪些方法,相当于用来确定设计的标准,用于对子类的约束。

子类用来实现父类的标准,负责具体的实现,配合多态使用,获得不同的工作状态。

6.5 类与类的关系

类与类有以下几种关系:

泛化

子类与父类的关系,B类泛化A类,B类是A类的一种。

场景:B类继承A类。

关联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与B关联,B是A的一部分。

场景:在A类中包含B类型的属性。

依赖

合作关系,A类依赖B类,A的某些功能需要靠B类实现。

场景:B类型作为A类中方法的参数,并不是A的成员。

6.6 数据与JSON的转换

1 JSON 简介

什么是JSON?

JSON就是特定格式的字符串。我们可以将数据按照这个格式进行封装,然后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和系统之间进行传送和交互。

JSON的2种格式:

格式一:

是一个对象格式的结构。{} 括起来,其中是属性。

{
    key1:value1,
    key2:value2,
    ...
}

举个栗子,以下是一个学生信息的JSON格式,和Python中的字典格式是一样的:

{
	"sid": "001",
	"name": "zhangsan",
	"age": 18
}

格式二:

外部是一个列表格式的结构,内部是一个个的对象格式的数据。

[
    {
        key1:value1,
        key2:value2 
    },
    {
         key3:value3,
         key4:value4   
    }
]

举个栗子,以下是一个学生信息的列表

[{
		"sid": "S001",
		"name": "zhangsan",
		"age": 18
	},
	{
		"sid": "S002",
		"name": "lisi",
		"age": 19
	},
	{
		"sid": "S003",
		"name": "wangwu",
		"age": 17
	}
]

在Python中,字典和JSON数据可以无缝切换。

将字典转换为JSON数据

import json

stu_dict = {"sid": "001", "name": "zhangsan", "age": 18}

json_data = json.dumps(stu_dict, ensure_ascii=False)			# 使用dumps()方法,将字典转换为JSON数据
print(json_data)
print(type(json_data))																		# 类型为字符串

执行结果:

{“sid”: “001”, “name”: “zhangsan”, “age”: 18}
<class ‘str’>

如果有中文,需要添加参数ensure_ascii=False。

将JSON数据转换为字典

import json

json_data =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18}'

stu_dict = json.loads(json_data)			# 使用loads()方法,将JSON数据转换为字典
print(stu_dict["name"])

执行结果:

张三

2 对象转JSON

对象转换为JSON

import json                     # 导入json模块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 = Student("001", "张三", 98)
stu_json = json.dumps(stu)
print(f"对象转换为json:{stu_json}")

在运行的时候会报错:TypeError: Object of type Student is not JSON serializable ,这是因为没有提供序列化的方法。

我们需要先获取对象的字典格式的数据:

import json                     # 导入json模块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 = Student("001", "张三", 98)
stu_json = json.dumps(stu.__dict__, ensure_ascii=False)			# 获取对象的字典格式
print(stu_json)

执行结果: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98}

上面的写法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法针对对象的属性值做特殊的处理,例如我们下面在对象中添加了一个时间的属性,然后输出JSON的时候,想按照指定的格式输出时间,则就需要对时间属性进行处理,此时就需要添加一个方法,返回对象的字典结构数据,在方法中对时间进行处理。

import json                     # 导入json模块
import time                     # 导入time模块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time = time.time()

    def to_json_dict(self):  # 提供一个方法将对象转换为字典格式
        return {
            "sid": self.sid,
            "name": self.name,
            "age": self.age,
            "time":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self.time))
        }


stu = Student("001", "张三", 98)
stu_json = json.dumps(stu.to_json_dict(), ensure_ascii=False)
print(stu_json)

执行结果: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98, “time”: “2023-03-28 21:43:54”}

列表转换为JSON

import json                     # 导入json模块
import time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time = time.time()

    def to_json_dict(self):  # 提供一个方法将对象转换为字典格式
        return {
            "sid": self.sid,
            "name": self.name,
            "age": self.age,
            "time":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self.time))
        }

stu_list = [Student("001", "张三", 98), Student("002", "李四", 99)]
stu_list_json = json.dumps([stu.to_json_dict() for stu in stu_list], ensure_ascii=False)
print(stu_list_json)

使用了 [stu.to_json_dict() for stu in stu_list] 列表推导式,将一个装着对象的列表转换为一个装着字典的列表。

执行结果: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98, “time”: “2023-03-28 21:52:02”}, {“sid”: “002”, “name”: “李四”, “age”: 99, “time”: “2023-03-28 21:52:02”}]

3 JSON转对象

JSON转换为对象

使用 json.loads() 方法将 JSON 字符串转换为对象。

import json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json_str =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98}'

stu_dict = json.loads(json_str)					# 首先将JSON字符串转换为字典
print(stu_dict["name"])

stu = Student(**stu_dict)								# 然后通过双星号字典形参传递给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print(stu.name)

一般将JSON转换为字典就可以获取到数据了,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再将字典转换为对象。

执行结果:

张三

张三

JSON转换为列表

import json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sid, name, age):
        self.sid = sid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json_str = '[{"sid": "001", "name": "张三", "age": 98}, {"sid": "001", "name": "李四", "age": 98}]'

stu_dict_list = json.loads(json_str)																# JSON转换为列表,列表中是字典

for stu in stu_dict_list:
    print(f"字典 -> sid:{stu['sid']}, name:{stu['name']}, age:{stu['age']}")

stu_list = [Student(**stu_dict) for stu_dict in stu_dict_list]			# 可以通过字典创建对象
for stu in stu_list:
    print(f"对象 -> sid:{stu.sid}, name:{stu.name}, age:{stu.age}")

一般将JSON转换为字典就可以获取到数据了,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再将字典转换为对象。

执行结果:

字典 -> sid:001, name:张三, age:98
字典 -> sid:001, name:李四, age:98
对象 -> sid:001, name:张三, age:98
对象 -> sid:001, name:李四, age:9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山石岐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